学术投稿

SARS治疗中糖皮质激素应用剂量的探讨

贾卫东;邓西龙;唐小平;尹炽标;张复春;杨湛;方积乾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 疗效, 氧合指数, 剂量
摘要:目的 了解糖皮质激素(GCS)在SARS治疗中的应用概况,分析糖皮质激素应用剂量对改善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3年SARS病例225例,氧合指数(OD作为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判别指标,治疗有效的标准是治疗后OI较治疗前上升20%以上.结果 59.56%(134/225)的SARS病例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糖皮质激素;所有病例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治疗前OI的平均水平为237.08 mmHg,治疗后OI的平均水平为335.08 mmHg,平均升高110.26mmHg,升幅为46.41%;GCS每日体质量用量1~3mg/kg、每日用量160-240mg、累计用量1000~2000mg组的治疗效果好;GCS应用疗程为8~14 d的治疗效果好.结论 在SARS治疗中,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减轻患者肺部症状、改善肺功能有一定疗效.比较适宜的静脉给药方法为:每天用量1~3 mg/kg或160~240 mg/d,累计治疗8-14 d,累计用量控制在1500mg左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内镜辅助下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面肌痉挛治疗中的疗效,为指导诊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06年以来收治,并经神经内镜辅助行微血管减压术的30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一般资料、责任血管和手术效果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0例病例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6~59岁(平均51.1岁).发病率右侧:左侧=1.18:1.总计39条责任血管中,动脉接触25条,动脉压迫6条,静脉接触与压迫8条.2条责任血管者9例(30%),小脑前下动脉16例次.小脑后下动脉10例次,椎动脉压迫3例次,基底动脉压迫2例次,静脉压迫者8例次.随访时间1月至2年.28例术后1月内症状完全消失(93.3%),另2例术后症状改善,需结合药物控制(6.7%),其中1例术后3月症状消失,无需服用药物.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动脉性血管接触是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主要发病原因,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是其理想的治疗手段.

    作者:舒航;陈光忠;李昭杰;詹升全;曾少建;林晓风;周东;唐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先天性二尖瓣畸形的超声心动图特征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先天性二尖瓣畸形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根据病史、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和外科手术记录,分析15例不同类型先天性二尖瓣及瓣下结构畸形超声心动图特征,11例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1例进行了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治疗.结果 降落伞二尖瓣畸形6例,超声心动图特征是发育不良的二尖瓣通过短的腱索附着到单组左心室乳头肌上,二尖瓣活动受限.双孔二尖瓣畸形4例,表现为左侧房室瓣倍增,显示两个分开的瓣口和各自的瓣下支持结构,合并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先天性二尖瓣狭窄表现为两组乳头肌,前外侧乳头肌为优势乳头肌,后中乳头肌较小.1例显示左心室两组乳头肌和二尖瓣口旋转.3例显示左心室明显的三组乳头肌和三个联合部位的二尖瓣畸形.结论 超声心动图评价先天性二尖瓣畸形有显著优越性,可以清晰地显示瓣膜厚度和腱索的附着情况,乳头肌的位置、数量、大小和相互关系,对先天性二尖瓣狭窄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赖玉琼;黄新胜;王飞;莫展;吴丽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人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TREM)-1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表达的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收集36例AOSC患者(实验组)和40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以半定量RT-PCR检测单核细胞中TREM-1 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单核细胞中TREM-1蛋白表达;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NF-表达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测C反应蛋白.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TREM-1 mRNA半定量比值分别为0.4571+-0.053和1.007+-0.252(P<0.05).免疫细胞化学观察结果示实验组TREM-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TNF-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人TREM-1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发病初表达明显升高,提示TREM-1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廖锐;刘作金;龚建平;魏思东;徐发良;陈蓁臻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高密度脂蛋白对内皮细胞胆固醇流出的影响

    目的 研究高密度脂蛋白(HDL)和氧化高密度脂蛋白(OX-HD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表达和胆同醇流出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分别与100μg/ml HDL或100μg/ml ox-HDL温育24 h.设PBS为对照组.采用RT-PCR、液体闪烁计数法分别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ABCA1的mRNA水平及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功能.结果 HDL组及ox-HDL组的ABCA1 mRNA表达水平分别较埘照组增高58%和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x-HDL组较HDL组的胆同醇流出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 HDL可显著上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ABCA1表达并介导内皮细胞胆固醇流出;HDL经氧化修饰后对ABCA1表达的上调作用减弱.引起内皮细胞胆同醇外排障碍,是HDL氧化修饰后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李公信;刘苋;徐琳;缪绯;刘映峰;赵欢;张紫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不同透皮促进剂对氯胺酮经皮吸收的促进作用

    目的 研究透皮促进剂对氯胺酮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 选择家兔18只,按20 mg/kg氯胺酮量给予不同处方组成于脱毛处皮肤,各处方组成(W/W):氮酮组(5%氯胺酮+2%氮酮+卡波姆971)、薄荷醇组(5%氯胺酮+2%薄荷醇+卡波姆971)、混合组(5%氯胺酮+2%氮酮+2%薄荷醇+卡波姆971).给药后抽血检测氯胺酮血浆浓度,测定后肢电刺激痛阈.结果 混合组各时点氯胺酮血药浓度均高于薄荷醇组和氮酮组(P<0.05),在60、90 min两时点家兔痛阈值亦高于后两组(P<0.05).结论 氮酮与薄荷醇的复配体系对氯胺酮的促透作用为显著.

    作者:王刚;李文成;马仁强;李智明;钟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Tiam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26例临床乳腺癌组织标本中Tiaml的表达情况.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转移潜能乳腺癌细胞株中Tia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乳腺癌组织Tiam1表达明显高于良性乳腺组织(P<0.05).Tiam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型无相关性(P>0.05),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1).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展示Tiam1 mRNA和蛋白在高转移潜能的乳腺癌细胞株中相对高表达.结论 Tiaral和乳腺癌转移行为密切相关,可能在促进乳腺癌转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吴元清;彭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的8例增生型Kikuchi淋巴结炎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增生型Kikuchi淋巴结炎的诊断要点及其与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8例有诊断疑难的增生型Kikuchi淋巴结炎进行临床病史采集、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增生型Kikuchi淋巴结炎的共同特点是:(1)多发于年轻人,青年女性多见;(2)病人常先有发热随后出现淋巴结肿大;(3)病变城多灶性.主要由增生的组织细胞、浆样T细胞、免疫母细胞、小淋巴细胞组成,细胞有异型性,核分裂像易见;(4)细胞之间可见少量核碎片.但无明显坏死及中性粒细胞浸润;(5)免疫组化染色:病变区增牛组织细胞CD68阳性,淋巴细胞CD3、CD45RO阳性.结论 病变呈多灶性,以组织细胞为主的多种形态细胞的增生及散在的细胞间核碎片等组织学特点及对本病病史的详细了解,是增生型Kikuchi淋巴结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作者:王蔚;陈晓东;陈炳旭;张伟;陈敬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450例更年期妇女生存质量评估

    目的 对更年期妇女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填写Kupperman Index量表(KI)、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对450例社区更年期妇女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未绝经妇女WHOQOL-BREF心理领域得分高于已绝经妇女(P<0.05);KI<15分组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及生存质量主观感觉、健康状况主观感觉六个方面得分多于KI≥15分组(P<0.05).结论 随着更年期症状的加重,更年期妇女生存质量下降,心理状况更加恶化,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缓解更年期妇女身体症状,加强心理护理,保持健康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赵春梅;王小云;黄月婵;陈秀廉;邬素珍;朱东方;庞俏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SARS治疗中糖皮质激素应用剂量的探讨

    目的 了解糖皮质激素(GCS)在SARS治疗中的应用概况,分析糖皮质激素应用剂量对改善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3年SARS病例225例,氧合指数(OD作为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判别指标,治疗有效的标准是治疗后OI较治疗前上升20%以上.结果 59.56%(134/225)的SARS病例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糖皮质激素;所有病例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治疗前OI的平均水平为237.08 mmHg,治疗后OI的平均水平为335.08 mmHg,平均升高110.26mmHg,升幅为46.41%;GCS每日体质量用量1~3mg/kg、每日用量160-240mg、累计用量1000~2000mg组的治疗效果好;GCS应用疗程为8~14 d的治疗效果好.结论 在SARS治疗中,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减轻患者肺部症状、改善肺功能有一定疗效.比较适宜的静脉给药方法为:每天用量1~3 mg/kg或160~240 mg/d,累计治疗8-14 d,累计用量控制在1500mg左右.

    作者:贾卫东;邓西龙;唐小平;尹炽标;张复春;杨湛;方积乾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肿瘤间质治疗肝癌后免疫功能改变

    目的 探讨单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及联合肿瘤问质治疗后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照组(A组)20例肝癌患者行单纯TACE治疗,实验组(B组)20例肝癌患者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肝瘤内药物注射碘油化疗药物肿瘤间质治疗.术前及术后1周抽取两组患者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CD4~+T/CD8~+T),单向扩散法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A、B组手术后1周CD3、CD4及CD4/CD8升高,两组手术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术后比较,除CD8外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A、B组术后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有所升高.A组手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手术前后除C3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单纯TACE治疗肝癌增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影响较小:联合瘤内碘油化疗药物乳剂注射肿瘤间质治疗的方法可以更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作者:全毅;刘建刚;蔡悦成;张积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大鼠模型的建立及治疗研究

    目的 建立肺炎支原体感染Wistar大鼠模型,为研究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机制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滴鼻法建立大鼠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由尾静脉注射给予红霉素微球,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支原体模型组、乳糖酸红霉素治疗组和红霉素微球(高、中、低剂量组),进行鼠肺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 模型组大鼠肺部病理变化表现为支气管及肺血管周围有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形成斑片状间质性支气管肺炎、粘膜水肿,细支气管变厚而管腔变窄.乳糖酸红霉素及红霉素微球治疗组高、中剂量组细胞界限较清晰.病理变化不明显.RT-PCR检测结果为模型组、乳糖酸红霉索治疗组、红霉素微球治疗组均为阳性.结论 该法建立大鼠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可行,红霉素微球能减轻支原体对肺组织的炎性病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大鼠有治疗作用.

    作者:黄晓虹;龚铭;李桃;蒋文玲;刘婧;杨占秋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妊娠对妇科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阻滞平面及范围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期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及对阻滞平面和范嗣的影响,评价妊娠是否能提高硬膜外麻醉对运动神经的阻滞效果.方法 将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和子宫或卵巢切除的病人50例,分成妊娠手术组和非妊娠手术组.每组各25例.两组分别测试患者的头侧和尾侧平面,并在随后的5、10、15、20和25 min及采用相同的电刺激方式.测试患者右侧L2、S1和S3区域的痛觉消失阈值.结果 两组间患者体质量、向头侧扩散平面及向尾侧扩散平面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运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间L2、S1和S3区的疼痛阈值或线性回归斜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组内S1和S3区的疼痛阈值明显低于L2,妊娠组L2和骶区的线性回归斜率也有显著性差异,痛阈和时间正相关.结论 妊娠不能提高硬膜外麻醉下运动神经的阻滞效果.

    作者:冯春;武庆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性激素与中成药治疗对绝经早期妇女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其成本效用分析

    目的 评价倍美力和坤泰胶囊对绝经早期妇女生存质量的影响.并进行成本效用分析.方法 将绝经早期的绝经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倍美力组(0.3 mg/d与0.6mg/d交替使用,n=29)和坤泰组(4g/d,n=28),疗程1年,每3个月随访一次,评价绝经期生存质量,并采用等级尺度法提取效用值以进行成本效用分析.结果 两组间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无差异(P>0.05);而各组内的生存质量在治疗1年后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坤泰起效晚于倍美力;倍美力组和坤泰组的质量调整生命年的成本分别为13581.45元/年和25105.12元/年.增量成本效用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表明坤泰组的花费高于倍美力组.符合方案集分析与意向性分析的结果一致.结论 低剂量倍美力和中成药坤泰均可有效改善绝经早期的绝经后综合征患者的生存质量;但1年内服用坤泰成本较高.

    作者:周玲玲;许良智;刘宏伟;张静;刘颖;刘晓芳;唐柳林;庄静;刘小先;乔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雷帕霉素转换在肝移植术后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患者出现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相关性性肾功能不全时,进行雷帕霉素(Rap)转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2004年1月到2008年6月间肝移植术后因肾功能不全而从CNI转向Rap治疗的病例.观察免疫抑制剂转换前后肾功能的变化,以及相关的副作用.结果 转换后4个月肾功能获得明显改善(P<0.05).转换后3个月血脂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在控制范围内.结论 当肝移植术后患者出现CNI相关性肾功能不全时,Ra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免疫抑制剂.

    作者:余思;何晓顺;马毅;胡安斌;巫林伟;朱晓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下Mammotome旋切系统在乳腺病灶诊治中的应用:附326例病例报告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旋切手术对乳腺病灶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 我科2008年3月~2008年12月对326例患者406个乳腺病灶进行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手术切除.对活检病理为良性的患者进行不少于8个月的随访,对于恶性或交界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开放性手术.个别组织学和影像学特征不一致的患者进行开放性手术活检.结果 术后病理学诊断恶性及良恶交接性病例共14例,均接受开放性手术,其中组织学低估1例(7.1%).针道种植1例(11.1%);312例共392个病灶为良性病变,其中假阴性1例;出现近期并发症5例(1.5%),无患者出现远期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Mammotome旋切微创手术能完全切除5~30mm的乳腺病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作者:凌飞海;崔世恩;黄伟钊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颅内动脉瘤不同时机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佳时机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4月本院神经外科437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手术时机血管内介入治疗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患者治疗后栓塞程度明显较间期、延期栓塞的完全栓塞程度高(P<0.01);间期组患者术后肢体活动障碍的发生率高于超早期、早期组及延期组(P<0.01);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是否为多发动脉瘤、Fisher分级及手术时机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或<0.01),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是影响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超早期手术和早期手术可防止动脉瘤再出血,动脉瘤栓塞后町进行更积极的抗脑血管痉挛治疗,且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危险;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病史、Hunt-HCSS分级和Fisher分级是影响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

    作者:杨刚;涂艳阳;陈飞;邵高峰;裘互顺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卵巢肿瘤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卵巢肿瘤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计数(MVD)间的相关性,从解剖和功能上了解卵巢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选取已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并有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良、恶性肿瘤各6例.采用菲利浦公司生产的16层螺旋CT进行灌注成像,采集时间密度曲线及灌注值、强化峰值(PEI)、达峰进间(TTP)、血容量(BV).所选病例术后病理标本采用EnVision~(TM)二步法对肿瘤微血管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内的MVD.结果 卵巢良性肿瘤的时间密度曲线上升较缓慢,在40 S时达到峰值;而恶性肿瘤则呈持续快速上升.25 s时接近峰值.卵巢肿瘤的灌注参数PEI、TTP、BV在良、恶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VD计数显示卵巢恶性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大于良性肿瘤(P<0.05);CT灌注参数BV值与肿瘤内MVD存在正相关性(r=0.786.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精确反映病变在各个时间点的强化特点,通过揭示病变内部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助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江桂华;曾少庆;田军章;林楚岚;章兰英;钟碧玲;梁联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高等护理教育中开设《护理信息学》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分析高度等护理教育中开设<护理信息学>课程的可行性.方法 对选读<护理信息学>课程的306名学生从对开课的必要性,护理信息量学的内容及发展的前景进行了调研.结果 大学生对护理信息学的认可度显著高于不认可的学生(P<0.01).结论 在大学里实施护信息教育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应变能力,便于把握就业机会及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

    作者:刘立捷;施盛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抑制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迁移的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划痕实验、细胞.基质黏附实验和Boyden趋化小室测定Tca8113细胞的迁移能力.观察塞来昔布对Tca8113细胞迁移作用的影响.结果 10 μmol/L和20 μmol/L塞来昔布处理细胞24 h后.细胞迁移数与对照组相比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Tca8113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减弱.不同浓度塞来昔布处理Tca8113细胞24 h后,其与包被Fn基质胶表面上的黏附情况呈剂量依赖天系,随塞来昔布浓度的增加,Tca8113细胞在基质表面的黏附显著降低.结论 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具有抑制Tca8113细胞迁移的能力,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霍秋菊;李伟忠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96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溯性分析因子宫内膜异位而致不孕96例的病史情况及治疗经过.结果 治疗后96例患者中23例受孕,妊娠率23.96%.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妊娠率明显高于Ⅲ~Ⅳ期患者(P<0.05).单纯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妊娠率高于巧囊合并盆腔其他部位病灶患者(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化症町以明显影响正常受孕,临床期别、内异症病灶部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手术治疗及术后联合药物治疗町提高妊娠率.

    作者:陈玲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