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士换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认知的影响,总结营养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后者给予综合营养干预,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评定患者营养认知等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干预组患者营养认知评分分别为(87.4±10.9)分、(80.2±13.4)分高于对照组(58.5±24.2)分、(63.9±20.1)分,6个月后干预组营养不良率8.00%低于对照组54.00%,认为不需要营养认知教育率54.00%高于对照组0.00%、认为非常需要率22.00%低于对照组4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院内营养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进而改善院外营养状况。
作者:陈敬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评估临床路径在大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采用随机抽样的研究方法,将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对照组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均P
作者:李玲;郑传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人们又一次笼罩在核阴云之下。本文结合日本地震的影响以及我国的核防护建设,介绍了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核辐射的主要危害、如何做好核辐射的防范以及我们生活中的辐射及如何注意。
作者:周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神经导航辅助下经鼻垂体瘤切除术应用和手术配合。方法:应用神经导航辅助下切除10例垂体瘤手术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配合。结果:该导航系统能指导手术者定位准确,减少垂体瘤手术的术后并发症,10例患者恢复良好,术后复查未见复发。结论:应用手术导航辅助下经鼻垂体瘤切除,提高了手术准确性,减少了复发的可能。术前完善的物品准备,术中熟练准确的配合,术后器械精心的保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曹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慢性疼痛的患病率和特点,并与无慢性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方法:共有187名成年的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本项研究,对其社会人口学,精神障碍,疼痛和生活质量的数据进行系统性的收集。结果:平均年龄为39岁,53.8%为男性,在学校度过的平均时间为9年,87%为单身,独自生活的患者占21.2%,与父母同住的占51.9%,32.6%的患者有工作。在慢性疼痛患者中,70%未接受治疗疼痛。关于生活质量,与无疼痛或慢性疼痛的患者相比,更多的是身体机能方面的差别(P<0.05),而在其他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慢性疼痛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较多见,对其生活质量有所影响,这需要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
作者:冯君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静脉穿刺在护理工作中是常用的操作之一,因多种原因,在静脉穿刺中及穿刺后可致局部淤血,给病人带来很多痛苦。为了预防和减少在静脉穿刺后给病人造成局部淤血的不良后果,我们采用了以下措施,效果很好。1静脉穿刺引起局部淤血的原因1.1穿刺技术和静脉保护措施差选择穿刺点无规律无计划,在同一条血管部位短期内反复多次穿刺,造成血管壁多个针孔渗血。对一些进针难度较大的血管,进针时手法和角度把握不好,头皮针在皮下多次进退,造成血管损伤,导致皮下出血。
作者:王桂花;房美廷;胡志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中毒的病因和急救治疗方法。方法:选取95例急性中毒儿童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病因,详细记录急救治疗过程和效果。结果:经总结分析,儿童急性中毒的病因主要有食物、药物、农药、CO,1~3岁儿童是急性中毒高发人群。采取有效的急救治疗方法后,86例(90.53%)患儿康复,8例(8.42%)患儿好转,1例(1.05%)CO中毒患儿因不能及时救治死亡。结论:儿童急性中毒主要的病因是食物中毒,高危人群是1~3岁儿童,根据中毒种类和病情危重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急救治疗方法,可促进急性中毒儿童早日康复。
作者:韩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护理理论(本文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模式和理论)是对护理现象及本质的规律性认识,代表着护理知识体系的提升,对护理学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现阶段,我国所使用的护理理论多是从西方借鉴而来[2]。虽然西方护理理论在指导我国护理实践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是不可否认的事实[3]。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提出了舒适模式、顺应自然理论、天人合一等护理理论,但这些理论在我国的应用也并不理想[4]。可以说,在我国推行、应用和发展护理理论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综述护理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中国护理理论的应用趋势。
作者:张凤梅;刘继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我国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类: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1]近年来通过媒体报道的突发公共事件层出不穷,如昆明火车站的暴力事件、动车事故、火灾事故等,各种事故均会造成人员的伤亡。
作者:邓淑霞;郭梦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总结经腋窝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估。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44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总结其手术效果、美容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平均操作时间为30.9 min ,术中失血量10-200 ml ,平均90ml,无手术死亡。44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中有43例均获得成功,美容效果显著,未出现乳腺内陷现象,只有1例出现轻微乳腺组织内陷,无组织内陷率97.7%,手术成功率100%。结论:经腋窝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临床疗效显著,手术过程简单,患者痛苦小,而且复发率非常低,美容效果好,安全性高,在符合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值得临床加深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喻秋平;张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门急诊西药房退药情况,为提高诊疗质量,促进合理用药,减少退药情况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3月门诊西药房退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医患缺少沟通,处方量过大,患者依从性及经济条件是造成退药的主要原因。结论:医院应建立完善退药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加强临床医师处方行为的规范性,开展合理用药咨询服务,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安迎雪;刘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来潮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前为原发性闭经,后为继发性闭经,古称“女子不月”,“月事不来”,“经水不通”“经闭”等。妊娠期、哺乳期或更年期的月经停闭属于生理现象不作闭经论,有的少女初潮两年内偶尔出现月经停闭半年甚至一两年者可不予治疗,还有的妇女属于特异性月经周期,例如避年、暗经等不属病理性闭经范畴。
作者:陈霞;张继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超声医学是现代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疾病诊断的一种常规检查方法。超声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学习专业的超声医学知识外,还需要学习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相比于传统的超声医学教学通过理论教学结合PBL教学,案例教学时根据真实的事件进行的模拟,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发生问题的分析以及处理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作者:叶桂宏;杨红;郭盛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鼻后滴漏综合征是指因过敏或非过敏因素引起的鼻腔或鼻窦炎性分泌物到流入咽部,刺激咽部咳嗽感受器而引起的咳嗽,咽部异物感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有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腺样体肥大等。临床特点:①慢性咳嗽伴或不伴咳痰,咳嗽以夜间和清晨为主,常伴有鼻塞、流涕;②咽干,有异物感;③反复清咽,咽后壁黏液附着感;④少数患儿诉有头痛、头晕等。检查上颌窦区有压痛,鼻窦开口处有黄白色分泌物流出,咽后壁滤泡增生,呈鹅卵石样,有时可见咽后壁黏液样物。现将本院2009-2011年来门诊鼻后滴漏综合征致慢性咳嗽患儿36例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鲁学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外敷治疗痰瘀互结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口服活血化瘀、化痰散结、软坚消肿中药及外敷中药治疗;对照组应用三苯氧胺治疗。20天为一个疗程。结果: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观察,两组主要症状、体征均有所改善(P <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内服配合外敷治疗痰瘀互结型乳腺增生病效果显著。
作者:芦玉梅;樊喜;谢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高,男女之比为2~3: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结肠癌主要为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大体形态呈息肉状、溃疡型等。结肠癌可沿肠壁环行发展,沿肠管纵径上下蔓延或向肠壁深层浸润,除经淋巴管、血流转移和局部侵犯外,还可向腹腔内种植或沿缝线、切口面扩散转移。
作者:刘金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效果。方法:选60例患者分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观察组)、传统开腹行阑尾切除术(传统组)各30例。对比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止痛药的使用率、总费用、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出院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显著较传统组的少;而手术时间两组患者不存在差异。结论: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可以提高疗效、降低伤口的感染率。
作者:杜祥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54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罗红霉素、辛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改善幅度好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6分钟步行距离和呼吸困难分级情况均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罗红霉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疗效可靠,改善患者通气功能障碍,增加活动耐力,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徐豫湘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5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术后第5~7天进行化疗。对照组在化疗期间采取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完全依性率(65.33%)、依从率(97.33%)、随访1年LSI-B评分(29.52±2.4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提高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志兰;王祯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在全醉苏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I~Ⅱ级全麻下择期手术患7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观察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35例。术前对照组微量泵静注生理盐水10ml,观察组静注右美托咪啶0.5ug/kg。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期心血管反应、躁动程度、术后切口疼痛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1-2级心血管反应、躁动及术后切口疼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作者:唐苏吉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