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rophinin在人卵母细胞及着床前胚胎细胞上的表达与意义

王华云;邢福祺;陈士岭;罗琛

关键词:Trophinin, 卵母细胞, 胚胎, 人
摘要:目的 研究trophinin在人卵母细胞、着床前胚胎细胞上的表达与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9个卵母细胞、16个分裂胚胎及12个囊胚进行了荧光检测.结果 trophinin蛋白在人卵母细胞、分裂胚胎以及囊胚上均有表达,且表达逐渐显著增强(P<0.05).结论 人囊胚可能通过trophinin与表达有相同粘附分子的着床窗期子宫内膜发生同种粘附,从而在人胚胎着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模型动物血糖及体征动态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糖尿病模型动物血糖和体征动态变化的特点.方法 链脲佐菌素1次或多次腹腔注射,分别建立大鼠和小鼠糖尿病模型;检测血糖变化,以进食量(g)/体质量(g),饮水量(ml)/体质量(g)计算进食量系数和饮水量系数.结果 雄性大鼠链脲佐菌素60 mg/kg糖尿病成模率为65.0%,血糖在注射后15 d达到高峰,15~25 d保持在较高水平,25d后出现明显的下降.小鼠链脲佐菌素200 mg/kg分5次建立糖尿病成模率为90.0%,血糖的动态变化与大鼠类似,但血糖下降不明显.在这两个糖尿病模型中,动物的饮水量系数变化与血糖水平变化的相关性高,相关系数r>0.97.结论 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模型动物的血糖水平在造模开始后的15~25 d维持在较高水平,可作为观察降血糖药物疗效的适宜时段.饮水量系数是反映血糖的水平变化的适宜指标.

    作者:余传林;朱正光;雷林生;陈娜娜;吴曙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谷氨酰胺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IL-8和TNF-α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静脉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Aln-Gln)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5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GLN组(n=25)和对照组(n=25),两组患者入院确诊后给予等氮等热量的全肠外营养,GLN组静脉滴注Aln-Gln 1周,对照组静脉滴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补充Gln前1 d和补充后第7天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Gln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8和TNF-α水平.结果 GLN组补充Gln后第7天血清Gln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7 d后GLN组血清IL-8和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7d后GLN组病人血清白蛋白水平、体脂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留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 重症胰腺炎患者补充Gln可明显改善临床恢复结果,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8和TNF-α水平有关.

    作者:杨四清;徐建国;李立涛;徐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靶向hVEGF165基因shRNA质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筛选

    目的 构建编码hVEGF165 mRNA的shRNA质粒表达载体,并筛选出基因沉默效果明显的shRNA质粒表达载体.方法 以hVEGF165 mRNA编码区中第5和第7外显子序列作为RNA干扰靶点,分别构建3个shRNA质粒表达载体和1个阴性对照质粒表达载体并通过PCR进行鉴定.经鉴定后分别转染稳定表达hVEGF165基因的BHK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检测抑制效果.结果 构建的质粒表达载体PCR鉴定均可扩增出预期条带,构建成功.靶向hVEGF165基因的shRNA对所转染稳定表达hVEGF165基因的BHK细胞中hVEGF165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有抑制作用,其中shRNA2为明显.结论 成功构建了靶向hVEGF165基因的shRNA质粒表达载体,其中抑制效果为明显的shRNA质粒表达载体为pDC316-EGFP-U6-shRNA2质粒.

    作者:王卫东;蒋立新;徐江平;陆兵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温复合脂多糖应激大鼠血清尿素和肌酐的变化特点

    目的 探讨高温与脂多糖(LPS)复合应激大鼠血清尿素、肌酐含量等指标的动态变化特点.方法 雄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温+生理盐水组(C组)、高温+生理盐水组(H组)、常温+LPS组(L组)、高温+LPS组(HL组).置动物于模拟气候舱,HL组、H组暴露环境干球温度为(35.0±0.5)℃,L组、C组Tdb为(26±0.5)℃;HL组、L组动物经尾静脉注射LPS 8 mg/kg,H组、C组动物经尾静脉注射0.9% NaCl 8 ml/kg.检测动物应激0、40、80、120 min时血清尿素、肌酐等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 肌酐在不同温度、时间、药物水平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温度、时间、药物水平间动物血清尿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时间与药物、温度与药物、时间与温度交互效应显著(P<0.01).应激40 min起各组间尿素差异显著,HL组尿素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1).尿素水平与TNF-α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r=0.730,P=0.000).结论 高温与LPS复合应激可促发、扩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造成肾损伤.

    作者:刘宏华;赵廷宝;李志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超声L/S比值诊断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L/S比值在诊断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对94例患者97侧拟行颈淋巴结清扫的颈部,术前分别应用触诊及超声L/S比值评估颈部淋巴结有无发生肿瘤转移,并与术后颈清标本的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触诊及超声L/S比值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56.7%和78.4%(P<0.05)、52.1%和65.2%(P>0.05)、55.6%和75.3%(P<0.05).结论 超声L/S比值在诊断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确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徐定远;刘世喜;沈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99mTc-tetrofosmin显像与超声检查在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目的 探讨99mTc-tetrofosmin(99mTc-TF)平面显像、断层显像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并与超声检查做比较.方法 50例女性受检者均行99mTc-TF平面显像、断层显像及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探讨并比较99mTc-TF平面显像、断层显像及超声检查在乳腺癌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99mTc-TF平面、断层显像和超声检查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74.2%、93.5%、87.1%,特异性为66.7%、73.3%、80%.结论 99mTc-TF显像尤其是断层显像是一种新的有效诊断乳腺癌的方法,可与超声检查相媲美.

    作者:陈青;安秀艳;梁宏;丛淑珍;岳殿超;吴克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下颌骨撞击试验与有限元分析

    目的 利用MTS-858生物材料试验机进行下颌骨撞击试验和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揭示下颌骨骨折生物力学机制.方法 根据Hanau合架原理,3例标本分别制备成下颌骨撞击模型,MTS-858生物材料试验机进行下颌骨颏部水平方向撞击试验.人体下颌骨标本利用激光三维扫描系统获得下颌骨模型,有限元软件ANSYS7.0分析.结果 3例标本均在颏部骨折,下颌骨颏部撞击力峰值为(2151.10±125.18)N;响应时间为(17.3±2.3)ms.ANSYS动态显示下颌骨颏部受到撞击后下颌骨内部的应力变化,颏部撞击点应力大,应力变化曲线显示在颏部距上缘1.92 cm处出现峰值,大应力为3201.35 kPa.结论 下颌骨撞击试验和三维有限元方法结合量化了颏部受力下颌骨骨折的有关参数,为揭示任意合位下颌骨撞击下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刘阳;李鉴轶;赵卫东;姜楠;张美超;钟世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在预防肝癌动脉栓塞术后疼痛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在预防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严重腹痛的作用.方法 55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男52例,女3例,平均年龄53.6(28~72)岁.分为两组行超选择性TACE,其中A组(n=25)术后给予用芬太尼透皮贴剂5 mg贴于锁骨下皮肤,每3 d 1贴.组B(30例)患者术后常规肌注盐酸曲马注射液0.1 g,2次/d,疼痛加重时,加用盐酸哌替定注射液10 mg肌注.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将疼痛程度分为:0级为病程中无疼痛,1级为轻度疼痛,2级为中度持续性疼痛,3级为强烈持续剧痛.结果 A组患者中无、轻、中、重度疼痛例数分别为15、7、2、1例,B组分别为6、12、8、4例,两组有显著差异(χ2=10.203,P=0.017).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副反应.结论 芬太尼透皮贴剂可以预防肝癌TACE后严重腹痛,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止痛治疗,副反应小,值得提倡.

    作者:卢伟;何晓峰;陈勇;梅雀林;赵剑波;李彦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保肝宁对肝纤维化大鼠瘦素及瘦素受体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保肝宁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采用同位素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保肝宁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瘦素、瘦素受体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各药物组血清瘦素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保肝宁药物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保肝宁明显抑制模型大鼠肝组织瘦素、瘦素受体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保肝宁可有效防治大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抑制模型大鼠肝组织瘦素、瘦素受体的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贺松其;文彬;侯丽颖;吕志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F10基因真核细胞稳定表达系统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 检测葡萄胎发病新基因F10在人多种细胞系中转录水平的表达,从中选取F10低表达的细胞株,构建F10稳定转染的表达系统,研究F10的功能.方法 荧光定量PCR检测F10在人A549、16HBE、Bel7402、HIC、HepG2、293、PC、MGC细胞株中的表达差异.采用电穿孔介导基因转染技术将已构建的pRc-CMV2-F10、pRc-CMV2转染A549细胞系.经G418筛选获得阳性单克隆细胞.细胞扩大培养后,荧光定量PCR技术鉴定F10基因在阳性克隆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新基因F10在人的8种细胞系中呈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Bel7402、PC、MGC中呈高表达,在HepG2、HIC中表达次之,293中表达量较低,16HBE、A549中表达量低;稳定转染细胞株A549具有F10基因的整合和相应mRNA的高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外源新基因F10的肺癌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F10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实验材料.

    作者:曹晓敏;庞战军;全松;邢福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脱出性痔的形态学观察

    目的 初步探讨脱出性痔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采用光镜观察PPH手术切下的病理性肛垫组织.结果 肛垫上段的固有膜结缔组织中主要以发达肠腺为主,下段的固有膜结缔组织中肠腺稀少退化.肛垫的粘膜下层特别厚,富含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也含有大量的神经丛和血管,肛垫的动静脉吻合血管的静脉端管壁呈现特殊的二种结构.结论 脱出性痔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结构和血管结构特点.

    作者:李胜龙;朴英杰;杨俊明;张梅林;尹廷宝;康东;鲍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肺癌及其转移癌甲状腺转录因子-1 mRNA表达的定量测试及分析

    目的 观察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mRNA在正常成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人胚胎肺泡上皮细胞、肺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癌细胞中的表达,从mRNA水平探讨其在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320点阵石蜡组织芯片中TTF-1 mRNA的表达.用Leica Q500MC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试TTF-1 mRNA表达强度.结果 胚胎肺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小于正常成人肺(P=0.000);肺腺癌、鳞癌、小细胞癌和大细胞癌TTF-1mRNA的表达强度均小于胚胎肺和正常成人肺(P=0.000);肺腺癌和小细胞癌TTF-1mRNA的表达强度均大于肺鳞癌和大细胞癌(P=0.000);肺腺癌与小细胞癌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基本相同(P=0.068);肺鳞癌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大于大细胞癌(P=0.018);肺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灶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均大于其原发灶(P=0.003,P=0.000,P=0.019);肺小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灶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大于其原发灶(P=0.078);有淋巴结转移组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26);TNM分期Ⅱ-Ⅳ期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大于TNM Ⅰ期(P=0.010);肺癌TTF-1 mRNA的表达强度与患者性别、肿瘤大体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在正常成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胚胎肺泡上皮细胞和肺癌细胞中具有差异性并依次减少;肺癌TTF-1 mRNA的表达具有癌组织类型差异性,腺癌和小细胞癌相对较高,鳞癌和大细胞癌极少;TTF-1 mRNA高表达的肺癌易发生转移,TTF-1 mRNA高表达的肺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为具有明显转移能力的肺癌细胞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者:白晓燕;申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胸腺肽应用于肺癌化疗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肺癌患者化疗中应用胸腺肽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进行化疗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化疗应用胸腺肽组33例、对照组33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常规的改变,化疗中恶心、呕吐症状的控制率,以及对免疫功能影响.结果 胸腺肽组白细胞下降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的控制率明高于对照组(P<0.05),胸腺肽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在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应用胸腺肽可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

    作者:邓琴;麦毓麟;邱信葵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PET显像剂18F-NaF骨骼分布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18F-NaF在骨质疏松症实验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过量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法制作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对动物模型注射18F-NaF,进行生物分布研究,测定大鼠各器官对18F-NaF的摄取值.对8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胸部动态及全身PET显像,测定骨骼对18F-NaF的摄取.结果 骨质疏松大鼠骨骼对18F-NaF的摄取值低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股骨颈、腰椎、第七肋骨及胫骨对18F-NaF的摄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志愿者胸部动态PET显像发现,在注射后.20 s,脊柱骨、肱骨、肋骨有明显的18F-NaF摄取,随着时间的延长,骨骼对18F-NaF的摄取逐渐增加,60 min摄取达峰值.60 min行全身PET显像发现,全身骨骼明显摄取18F-NaF,骨骼/肌肉比值高,平均为8.12.结论 18F-NaF是理想的骨血流和代谢显像剂,18F-NaF在正常骨和实验性骨质疏松症骨骼中的分布有明显差异,提示18F-NaF在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王鹏;李钦宗;王明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姜黄素对肠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检测大鼠小肠炎模型肠黏膜通透性的改变,探讨姜黄素对大鼠小肠炎模型肠黏膜通透性的作用.方法 应用氨甲碟呤制备大鼠小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吡啶组(SASP,100 mg/kg)、姜黄素组(Cur,100 mg/kg),每天灌胃给药1次,共5天,第3天、第5天分别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和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肠黏膜ICAM-1蛋白的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D-乳酸和小肠组织DAO水平.生化法检测大鼠小肠组织髓过氧化酶(MPO)活性.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小肠炎模型组DAI、CMDI、HS评分,D-乳酸和DAO水平及MPO活性明显升高(P<0.01).ICAM-1表达明显增强(P<0.01).姜黄素组DAI,CMDI,HS评分及D-乳酸、DAO、MPO活性较同期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1),ICAM-1表达也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结论 大鼠小肠炎模型中肠黏膜通透性增高,肠黏膜受损.姜黄素可以改善肠黏膜的通透性,对大鼠小肠炎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宋卫兵;张振书;肖冰;王新颖;黄茂梁;赵世义;张彦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RNAi对人类皮肤成纤维细胞COL1A1及COL3A1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RNA干扰(RNAi)技术对人类皮肤成纤维细胞(HSF)COL1A1及COL3A1表达的影响.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是构成皮肤结缔组织的主要成份,其异常是造成真皮结缔组织以及纤维增生性疾病病理变化的主要因素.RNAi技术可有效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方法 利用小干扰RNA(siRNA)表达框(SEC)快速筛选有效干扰序列,再将有效SEC的siRNA片段连接入表达载体并转染HSFs,获得稳定抑制效果.结果 经过筛选的有效SEC可特异性抑制HSFs中COL1A1和COL3A1的表达(分别至野生株的5.00%和6.48%),载体介导的有效干扰序列可稳定抑制HSFs中COL1A1和COL3A1的表达,抑制效果达30 d(分别至阴性对照的25.21%和22.12%).结论 SEC和载体介导的RNAi均可有效并且特异性抑制COL1A1和COL3A1在HSFs中的表达.

    作者:王琼;彭振辉;王万卷;耿松梅;牛新武;王梅;刘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术前诊断、手术方法和患者的预后.其中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50.7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和(或)血尿,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确诊有癌栓.结果 21例手术者中,术前多普勒超及CT均可发现腔静脉癌栓,MRI对腔静脉癌栓的范围能更加清楚显示.手术均行肾癌根治加腔静脉内癌栓切除,术后随访0.5~5年,无瘤生存19例,2例手术后死亡.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对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诊断率较高,可准确判断癌栓位置,对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者,积极行肾癌根治术加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是治疗肾癌合并静脉瘤栓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国志;郑少斌;谭万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人类结肠癌肝转移荷瘤裸鼠模型的建立及其MR成像的初步观察

    目的 建立适用于影像研究的人类结肠癌肝转移瘤裸鼠模型,观察常规MRI表现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图像质量.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人类结肠癌SW480制成细胞悬液(1×107/ml),取0.5 ml注射至2只裸鼠胁部皮下制作种瘤鼠.将种瘤鼠麻醉,切除肿瘤制成大小约1 mm3组织块,将小肿瘤块种植于36只(雌雄各半)麻醉状态下的裸鼠肝脏制成结肠癌肝转移瘤荷瘤裸鼠模型.给予荷瘤鼠行MR T1WI、T2WI、DWI扫描.结果 2~6周后,裸鼠肝脏肿瘤长至0.7~2cm,2只伴有全肝播撒,36只裸鼠移植性人类结肠癌肝转移瘤模型成瘤率100%(36/36).T1WI、T2WI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肝脏及肿瘤,肿瘤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与常规T2WI图像比较,DWI图像明显变形4只,表面变形不影响肿瘤观察14只,表面无变形18只.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人类结肠癌肝转移荷瘤裸鼠模型成瘤率高,移植瘤生长良好,便于MR的常规成像与DWI观察,MRI图像可反映移植瘤的病理改变,是一种适用于分子影像学研究的动物模型.

    作者:谢琦;梁碧玲;江新青;陈明旺;张静;杨绮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热休克蛋白2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27(HSP27)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临床大肠癌组织标本中Hsp27的表达情况.应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转移潜能大肠癌细胞株中Hsp2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大肠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27的表达率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无相关性(χ2test,P>0.05),但其过表达和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显著负相关(Fisher's exact test,P=0.035).应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果显示Hsp27基因和蛋白在高淋巴结转移潜能的SW620细胞中呈低表达,在低淋巴结转移潜能的SW480细胞中呈高表达.结论 Hsp27和大肠癌肿瘤细胞的转移行为可能为负相关,可能在阻止其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赵亮;李祖国;丁彦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利用Gibbs距离图Snake模型分割医学图像

    目的 提出利用Gibbs距离图Snake模型分割医学图像的算法.该方法能克服医学图像周有的噪声和伪边缘干扰,收敛到正确的目标轮廓.方法 首先推导Gibbs形态学梯度,然后提出基于Gibbs形态学梯度的距离图Snake模型的医学图像分割方法.结果 本文所提出的算法克服了传统距离图Snake模型的上述缺点.结论 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分割结果鲁棒性好,分割过程无须人工干预,适合应用于临床医学图像分割.

    作者:程广斌;郝立巍;陈武凡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