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玉梅;买买提依明·玉山
目的:探讨人文素质教育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校护理学院2011级护理专业中的4个班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班级随机分为试验组90名和对照组90名。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法,试验组采用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调查问卷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科护理学教学的过程中贯穿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可以增强护生对人文护理的认识,提高人文素养,提高内科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刘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是妇科常见病之一[1]。子宫腺肌病过去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经产妇,但近些年呈逐渐年轻化趋势,困扰着许多女性朋友。这可能与高雌激素刺激、慢性子宫内膜炎、放置宫内节育器、剖宫产、人工流产等手术的增多相关,它常常会导致继发性痛经及月经量增多等症状,因而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更严重的是,它具有类似肿瘤的特性[2],且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严重危害育龄期妇女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病的发病机制研究甚多,从流行病学、免疫学、遗传学、内分泌学等各个方面进行,但还没有一个肯定的结果。(1)高雌激素在子宫腺肌病中起重要作用,子宫腺肌病常不单独存在,经常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生共同合并发生,并且在妇女绝经后痛经、经量增多等症状可逐渐消失、病灶也会萎缩,这些都表明子宫腺肌病与妇女体内的雌激素变化关系密切[3]。研究还发现[,子宫腺肌病异位的内膜细胞上很多激素水平都明显高,如腺上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受体基因 mRNA 和受体蛋白在异位内膜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子宫内膜,而间质细胞的表达无明显异常,所以说子宫内膜上的这些激素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有关联。(2)血管生成机制,子宫腺肌病比正常子宫内膜更易于表现生成血管的活性,Han[4]等人实验发现,子宫腺肌病的子宫内膜及肌层的血管成活性明显增高,研究运用的是免疫组化染色来完成的。Hirotaka 研究员[8]另很多国内外学者在宫腔镜的观察下发现大部分子宫腺肌病内膜中有异常的血管生成,他们的研究证实了子宫内膜的血管形成异常可能与子宫腺肌病是有关系的。(3)细胞凋亡学说[5]:黄凤英、张丽红等实验员运用免疫组化ABC技术检测了凋亡蛋白Bcl-2在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腺肌病内膜中的表达,说明异位内膜中的Bcl-2表达强,细胞凋亡减少可能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Goumenou等研究发现当Bcl-2表达增强时,Bax表达减弱,打破了细胞凋亡的平衡系统,细胞凋亡减少,增殖增强,终导致子宫腺肌病的发生。
作者:片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嘉尔嘎勒赛汉镇中心卫生院对该地区农牧民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嘉尔嘎勒赛汉镇中心卫生院治疗的150名行人工流产妇女在手术前后进行基本问卷调查,然后根据住院单双号将其划分为流产后计划生育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在流产后给与计划生育服务,对照组给与常规人工流产服务。一年后,对本文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重点调查避孕节育有关知识的知晓率、避孕器具以及避孕药物使用正确率以及再次非意愿妊娠情况等等。结果:干预组避孕器具以及避孕药物使用正确率(88.1%)明显高于对照组(57.3%),差异性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对嘉尔嘎勒赛汉镇农牧民妇女避孕节育有关知识的了解,引导其采取避孕措施,减少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率,增强农牧民妇女身体健康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姚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的高危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降低输卵管妊娠的发生率并可有效地预防。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12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病因,并与同期正常妊娠妇女进行比较。结果:输卵管妊娠与输卵管炎症、人工流产、宫内节育器使用及吸烟等密切相关。结论:输卵管妊娠的发生与各种因素相关,危害广大青年妇女身心健康,应加强及重视对输卵管妊娠的研究。
作者:马向洁;金艳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深度烧伤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到2012年收治的90例深度烧伤患者,将90例患者随机的均分成两组,一组作为对照组,一组作为观察组。对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对于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休克期、创面、呼吸道以及心理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对照组患者护理成功的效率为82.22%,观察组患者护理成功的效率为100%,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之间存在明细的差异,并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深度烧伤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休克期、创面、呼吸道以及心理的能够有效的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烧伤创面的再生和修复,有效的提高护理的满意效果。
作者:史四季;王素枝;刘秀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21世纪,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事业随着经济飞速迅猛的发展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作为公共卫生管理中一项负复杂、困难的工作,传染病预防需要得到我们的格外重视。所以本文就目前我国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中的定位与干预情况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希望能促进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作者:孟卓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及健康指导在社区居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进行健康体检的2376例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健康体检患病率,给予针对的健康指导及护理干预。结果:2376例社区居民中,高血压(40.28%)、高血脂(24.79%)、糖尿病(11.74%)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50岁、男性明显高于<50岁、女性人群;健康指导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支及其他肺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健康教育前。结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危害社区居民的主要慢性疾病,健康体检有助于评估居民健康状况,健康指导与干预能有效降低健康体检患病率。
作者:朱永珍;李义东;高治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创伤性肝破裂循证链式急救护理流程的急救护理工作效率。方法:92例创伤性肝破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实施循证链式急救护理流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基本生命支持抢救完成时间、液体复苏达标时间、术前准备完成时间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基本生命支持抢救完成时间、液体复苏达标时间、术前准备完成时间等3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肝破裂循证链式急救护理流程较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更为快捷有效,可提高其急救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陈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欣母沛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3年我院妇产科诊断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患者96例,根据用药方法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其中治疗组加用欣母沛。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47/48)远远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71.9%(38/48),且统计学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显示无差异(P>0.05)。结论: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可观,副作用小,安全实用。
作者:曹云芬;左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执行医嘱提示卡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护士应用执行医嘱提示卡执行医嘱工作制。比较执行医嘱提示卡工作模式前后病人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和医生满意度。结果:应用执行医嘱提示卡工作模式后病人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和医生满意度均较应用前提高,应用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执行医嘱提示卡不仅使病人得到实时、有效的护理,而且减轻护士劳动强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陶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诺和灵30R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口服药物治疗效果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诺和灵30R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对照组仅应用诺和灵30R治疗,随访观察半年,观察指标为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日内高和低血糖差(△),低血糖次数,体重指数,胰岛素用量。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午餐后2h-PG、血糖差、胰岛素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2,P<0.02),BMI、HbA1C、FBG无显著性差别(P>0.5, P>0.5, P>0.1)。结论:诺和灵30R联合瑞格列奈较仅应用诺和灵30R治疗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相当,但血糖波动更少,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反应少。
作者:张兰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颅脑损伤是外科常见的急症,其特征为病情危重、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重型颅脑损伤是(1)伤后昏迷12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再次出现昏迷;(2)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如:布氏征、克氏征、巴氏征、Oprenheim征、Gordon征、Bragude征等出现阳性;(3)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有明显改变。通过对本组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仔细观察和细心护理,减少了并发症,同时为患者的康复赢得宝贵的时机。
作者:桂娟;张丽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急救与内科治疗护理的方法。方法:分析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15例急性胰腺炎的急救与内科治疗护理方法,并且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1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结果急救与内科治疗护理后,无效的为3例(2.6%),总体的治疗与护理的有效为112例(97.4%)。结论:急性胰腺炎经急诊快速诊断后的内科综合治疗和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病人的症状,减轻病人的痛苦,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宗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药组方益气化瘀组方对脑梗塞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NIHSS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所有急性脑梗塞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另给中药益气化瘀组方口服。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hsCRP、Hcy水平及NIHSS,同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比较以上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hsCRP、Hcy水平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瘀组方治疗脑梗塞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可以降低hsCRP和Hcy水平。
作者:苏旭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研究对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效果,以期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收诊的30例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实施的精心护理服务,观察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所选取的30例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通过本医院的细心护理,患者的满意度较高(93%),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配合程度较高(97%),愈后的并发症率为6.7%,护理效果很满意。结论:对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实施护理服务,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各项身体以及心理状况,而且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具有非常积极地意义。
作者:胡蓉;李丽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小儿呼吸道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70例呼吸道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患儿。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治疗,分析患儿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有34例患儿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中有28例患儿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旦发现患儿存在支原体感染症状,要尽早入院诊治。采用阿奇霉素对呼吸道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治疗,有利于取得显著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赵敏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讨论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12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6例,对照组5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应用抗生素时间以及病情恢复时间均少于传统开腹手术所需时间。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里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任运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在妇科腹腔镜临床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11年1月-2012年7月采用腹腔镜手术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分别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研究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后的临床指标与麻醉起效、持续时间。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前后的BP、HR、SpO2数值变化频率高于研究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法,能够有效进行手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与安全性,适用于临床手术的发展需求。
作者:张笑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良恶性乳腺肿块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82例患者其乳腺肿块的二维超声图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良性肿块与恶性肿块在边界、纵横比、内部回声、钙化、腋窝淋巴结、血流分级和RI值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超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作者:许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及亚低温联合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早期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接受亚低温联合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都有所好转,观察组SaO2、PaCO2和PaO2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早期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相比,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方案更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且预后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劳可柳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