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芪龙胶囊预防重型颅脑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苏建斌;吴铁军;武华杰;张伟;暨朝林

关键词:芪龙胶囊, 重型颅脑损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预防策略及方法。方法:选择重症医学科2011年10月一20l3年9月重型颅脑损伤67例符合人组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干预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并给予芪龙胶囊预防治疗。结果:入组第8天及第l5天,干预组分别是0例和1例阳性。对照组分别是3例和7例阳性。干预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芪龙胶囊治疗可有效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发生下肢DVT。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慢性病患者预防压疮的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人笔者所在的社区2013年1月-2014年1月的30例长期卧病患者,分析其护理中压疮的发生情况。结果:在30例患者中7例I度、15例II度、18例III度,通过护理干预,治愈16例、好转10例。结论:护理人员应转变观念,走出医院,深人社区,扩展服务市场,逐步向预防、保健、康复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家庭护理质量,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晓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析内分泌代谢病的转化医学与治疗

    目的:研究内分泌代谢病的转化与治疗方法。方法:利用随机数字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80例内分泌代谢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病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经转化研究法,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调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与治疗效果。结果:在观察组糖尿病患者中,治疗有效者19例,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中治疗有效者14例,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亢患者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利用转化研究法,根据患者疾病变化情况制定治疗方法,有利于合理控制患者病情,促进其疾病的好转,提升临床疗效。

    作者:赵德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维生素D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研究及临床指导意义

    目的:研究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50名,作为观察组;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采血液样本采集,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人员血清中的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PL)水平,用ELISA检测法检测两组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的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的水平,然后对两组测定的各种元素水平进行比较,对两组人员维生素D的不足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血清中的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PL)及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清中的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观察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维生素D不足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的水平,维生素D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有着密切的关系,维生素D可能参与着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但是具体作用过程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证明。

    作者:梁轶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氢溴酸高乌甲素临床研究资料综述

    氢溴酸高乌甲素具有镇痛、抗炎消肿、降温解热与局部麻醉作用。氢溴酸高乌甲素对亚重度疼痛镇痛效果较好,并且在临床应用上取得巨大进展。

    作者:袁才英;尹峻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急症,严重时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需要临床医生快速准确的诊断并进行合理,有效地治疗。减少此病发生的死亡率。

    作者:寇艳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取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9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在治疗时给予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34例患者给予全面护理,对照组25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76.0%,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在治疗时配合综合护理,针对患者的身体症状给予相应护理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曾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儿急性喉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科收治的6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平均住院7 d。结论:在治疗中应及时应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雾化吸入等;护士应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操作技术,能迅速、准确、熟练地进行每一项操作。避免反复穿刺增加患儿痛苦。

    作者:杨忠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邹城市城区0-7岁儿童单纯肥胖症现状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单纯性肥胖已成为困扰城市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为了解邹城市城区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流行情况,提供科学制定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防治措施的依据,我们于2012年10月份对邹城市城区7岁以下儿童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家庭在邹城市城区居住1年以上的7岁以下儿童,O~3岁儿童以街道居委会为单位,3~7岁儿童以幼儿园为单位进行调查。1.2调查方法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按照统一的方法测量儿童的身高和体重,采用统一的测量工具,测量前进行校准,体重精确到0.05kg,身高精确到0.1cm。1.3诊断标准采用2005年中国9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标准,以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20%诊断为肥胖。超过标准体重10%~19%为超重,超过标准体重20%~29%为轻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50%以上为重度肥胖。详细询问肥胖儿童患病史,必要时做相应的化验检查,以剔除由于药物、内分泌改变等因素所致的病理性肥胖。

    作者:齐俊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康复医学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

    国家对康复医学的发展日益重视,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规范和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建设和发展,然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政策支持不够,制约康复医学的发展。

    作者:李华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SPECT肾动态显像评价肾功能与静脉肾盂造影的对比研究

    目的:单光子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肾动态显像和静脉肾盂造影(IVP)评价肾功能的价值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60只肾脏)经临床症状、体征、超色及实验室等相关检查确诊为肾脏疾病的患者,均行9mTc-DTPA肾动态显像和IVP检查。结果:30例(60只肾脏)患者中核素显像显示有功能的肾脏为52只有功能占87%,无功能的肾脏有8只占13.3%;IVP检查显示有功能的肾脏为28只占46.7%,无功能的为32只占53.3%,IVP显像无功能而核素显像有功的肾脏有28只占40%,证实核素显像的灵敏性明显高于IVP检查。结论:9 mTc-DTPA肾动态显像是评价肾功能较理想的方法,明显优于IVP,当IVP患肾不显影时应进一步行9 mTc-DTPA肾动态显像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王松润;杨波;夏燕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己烯雌酚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己烯雌酚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绝经后妇女口服己烯雌酚药物0.5mg,每天2次,维生素B620mg,每天3次,连续服药7d后行取环术,随诊3个月,B超监测子宫内膜情况。结果:48例绝经后妇女惰性宫内节育器不锈钢单环均1次取环成功,成功率为100%,随诊3个月,B超未发现子宫内膜增厚。结论:己烯雌酚用绝经后妇女的取环术,效果好,手术成功率高。

    作者:周维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颅内透明细胞软骨肉瘤切除术1例

    我院收治1例颅内不同性质的肿瘤,第一次手术为血管外皮细胞瘤(外院报告),第二次为透明细胞软骨肉瘤(本院报告)的患者,经讨论和复习病例,两次手术均为同一肿瘤:透明细胞软骨肉瘤。1病例介绍许某,男性,43岁,2010年3月无明诱因出现全身抽搐,持续约3分钟,无恶心、呕吐,无大、小便失禁。行头颅CT及MRI检查,提示右额顶可见一巨大类圆形异常信号影,大小约为8.5×8.5cm 。呈不均匀等T1等低T2异常信号改变,T2/FLAIR及DWI呈等低信号,周边见小斑片样高信号水肿带,病变向上侵犯额顶部颅板,并向外突出。增强扫描上述病灶明显强化,病灶内见星芒状改变。右侧侧脑室受压明显,中线结构向左偏移。幕下小脑、脑干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印象:“右侧额顶部巨大占位病变,考虑恶性病变:1)血管外皮细胞瘤;2)恶性脑膜瘤”(图片1429及1431,见附件)。于全麻下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验报告:(右额叶)血管外皮细胞瘤(WHOⅡ型)。

    作者:王恒;许军;王克强;郭建松;高林涛;黄玉兴;丁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β2-受体激动剂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目的:探讨β2-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β2-受体激动剂治疗,观察组予以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布地奈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均显著提高,FVC及PEF均显著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P<0.05)。结论:β2-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良好疗效,配合糖皮质激素应用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文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骨性关节炎使用双醋瑞因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与分析骨性关节炎使用双醋瑞因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的将我院2013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62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使用美洛昔康治疗,实验组采用双醋瑞因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结果:观察与分析20米步行痛、关节肿胀指数、健康状况和关节触痛症状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数据显示实验组具有较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醋瑞因能够有效的治疗骨性关节炎,控制患者病情发展,降低患者痛苦,具有较好安全性,是一种效果明显的药物,值得推广。

    作者:黄玉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改善产妇产后睡眠情况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应用护理干预方式改善产妇产后的睡眠情况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产妇10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平均每组50人。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睡眠情况。结果:经对比观察,实验组产妇干预后的睡眠潜伏期时间及睡眠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对于产妇产后来说,应用护理干预能够很好的改善产妇的睡眠情况,较高的提高了产妇的睡眠质量,加快产后的身体恢复情况,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永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痔瘘患者围手术期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痔瘘患者围手术期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88例痔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手术前、中、后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结论:护理干预能减少痔瘘患者围手术期不适,减少并发症,体现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

    作者:王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180例诊治体会

    目的:观察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选取我科收治腹部损伤患者180例,分别进行诊治,结果:171例治愈,9例死亡,因腹腔多脏器损伤,出血性体克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死亡6例,合并重度颅脑损伤死亡2例,合并心脏损伤死亡1例。结论:外科医师要有快速、细致检查和严密的动态观察责任感,快速作出诊断和救治方案,以保证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尽快得到救治。

    作者:马福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100例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选择剖宫产的患者,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积极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情况及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为6.0%(3/50),满意率为94.0%(47/50),对照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为14.0%(7/50),满意率为78.0%(39/50),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伍慕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一个半综合征一例

    1临床资料:患者,李某,男性,55岁,因“突发头昏、视物模糊3小时”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80/120mmHg,神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存在,右眼外展内收不能,左眼内收不能,但能外展,外展时有水平眼震,双眼垂直运动正常,辐辏反射存在,右周围性面瘫,左侧面部及躯干部感觉减退,左侧肢体肌力5-级,左巴氏征可疑阳性。入院后行头部 DWI 检查提示脑桥处有2*7mm 大小的腔隙性梗死(如下图所示)。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急性,桥脑);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入院后予以抗血小板聚集,稳定血脂,活化脑细胞等治疗。出院时眼征及左侧周围性面瘫未完全恢复。

    作者:谭龙君;涂明义;郭宏伟;皇甫留杰;刘涛生;郑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以反复晕厥为首发症状的肺血栓栓塞1例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血栓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症。急性肺栓塞是一种潜在的致死性疾病,在美国每年约有700000例新发患者,其中约20%死亡,占死因的第三位,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由于肺栓塞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及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和基层医院缺少有效的诊断技术和诊断手段,使得本病的早期正确诊断较为困难,常导致的较高的误诊率和漏诊率[1]。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患者可以表现为突发的呼吸困难、胸闷,可以有咯血和胸痛等症状,但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急性肺栓塞典型三联征者并不多见,仅占28%左右[2]。一些肺栓塞以晕厥为首发症状,常被误诊为心源性及血管源性晕厥,个别病例甚至误诊为癫痫。本文报道以反复晕厥为首发症状的肺血栓栓塞患者1例,以期有助于临床医生对该病有进一步认识。

    作者:刘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