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PECT肾动态显像评价肾功能与静脉肾盂造影的对比研究

王松润;杨波;夏燕燕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显像, DTPA, IVP, 肾功能
摘要:目的:单光子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肾动态显像和静脉肾盂造影(IVP)评价肾功能的价值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60只肾脏)经临床症状、体征、超色及实验室等相关检查确诊为肾脏疾病的患者,均行9mTc-DTPA肾动态显像和IVP检查。结果:30例(60只肾脏)患者中核素显像显示有功能的肾脏为52只有功能占87%,无功能的肾脏有8只占13.3%;IVP检查显示有功能的肾脏为28只占46.7%,无功能的为32只占53.3%,IVP显像无功能而核素显像有功的肾脏有28只占40%,证实核素显像的灵敏性明显高于IVP检查。结论:9 mTc-DTPA肾动态显像是评价肾功能较理想的方法,明显优于IVP,当IVP患肾不显影时应进一步行9 mTc-DTPA肾动态显像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彩超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良恶性乳腺肿块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82例患者其乳腺肿块的二维超声图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良性肿块与恶性肿块在边界、纵横比、内部回声、钙化、腋窝淋巴结、血流分级和RI值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超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作者:许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超生诊断

    目的:探索高频超声在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和发育不良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421例7个月以内的婴幼儿进行髋关节超声检查,观察骨性髋臼,骨性髋臼外侧缘,软骨性髋臼形态及测量。结果:检查7个月以下婴幼儿421(842个髋关节)例,其中正常髋关节370例(740个髋关节),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14例(28个髋关节),全脱位8例(16个髋关节),发育不良29例(58个髋关节)。结论:超声波具有无创,无射线的特性,且检查方便无禁忌症,可以重复应用,可作为对新生儿进行筛查工作的首先检查还能对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动态观察。

    作者:比力克孜·阿巴克;努丽曼姑·麦麦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1903例3-6岁儿童查体情况分析

    定期对儿童健康查体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为进一步了解学龄前儿童身体健康状况,推动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于2013年5月份对聊城市4所幼儿园1903例儿童进行健康查体,以早发现儿童的亚健康状态,做到早预防,早治疗,给家长及幼儿园教师提供保健知识指导,为以后的健康成长打造良好的基础。

    作者:刘明芳;周云香;窦现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目的: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探索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来解决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方法:从分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与成因着手,通过定期开展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开展经常性的文艺、体育活动;改革“见花浇水”的教育方式,实现公平教育;发展良好的家庭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等方法来解决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结果:在分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与成因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可达到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和谐发展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发展需要的目的。结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呈现上升发展趋势,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研究和教育,依然是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项重要而艰巨任务。

    作者:李雪莉;孙雨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康复医学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

    国家对康复医学的发展日益重视,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规范和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建设和发展,然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政策支持不够,制约康复医学的发展。

    作者:李华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13例胆道损伤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9月~2012年3月年开展的214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13例胆道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胆道损伤的原因、处理方法并总结。结果:发生胆道损伤13例,发生率为0.60%,胆囊床小胆管损伤3例,胆囊管残端胆漏2例,副肝管损伤2例,单纯主胆管损伤5例,其中胆总管横断伤2例,肝总管大部分缺损2例,肝总管侧壁电灼穿孔1例,经胆管壁修补、胆管对端吻合或胆肠吻合术后11例痊愈,治愈率84.61%。结论:胆道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常见并发症,原因是多方面的,术中操作要仔细,一旦发生损伤需采取适合的修复方法及时处理,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邓瑞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接诊的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治疗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同时使用 XT-2000B 骨质疏松治疗仪,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用药的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干预措施,并进行跟踪管理。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对患者骨密度T值、疼痛VAS评分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活动等进行评估,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患者的健康相关行为均明显改善,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干预组VAS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治疗能提高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值,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邵成梅;范后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重症肌无力抑郁患者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抑郁患者护理特点方法:对我院2008年-2013年重症肌无力抑郁患者38例护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心理评估,健康教育及抗抑郁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重症肌无力抑郁患者病情缓解。

    作者:何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早期康复治疗对缓解脊髓损伤患者痉挛发生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在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痉挛发生的临床效果,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对我院4年内外伤所致脊髓损伤的患者共16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其是否行康复治疗分为康复组(92例)和对照组(68例),康复组又依据是否早期康复分为两组,记录并比较患者的痉挛发生率、缓解率等并分析可能的原因。结果:康复组患者的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康复组内早期康复组的痉挛发生率又明显低于晚期康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康复组的痉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早期康复组的痉挛缓解率为94.64%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结论:康复治疗对于缓解脊髓损伤患者的痉挛发生有卓著疗效,且建议早期康复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作者:赵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泌尿外科留置尿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感染情况的只有3例,感染率为6%,而对照组患者则有16例患者感染,感染率为32%,观察组感染情况明显要好于对照组,P<0.05。讨论:对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崇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现状把握、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组织实施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前后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率由品管圈活动实施前32%降低为实施后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机率,提高了圈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白乐乐;郑雅兰;冯旭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芪龙胶囊预防重型颅脑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预防策略及方法。方法:选择重症医学科2011年10月一20l3年9月重型颅脑损伤67例符合人组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干预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并给予芪龙胶囊预防治疗。结果:入组第8天及第l5天,干预组分别是0例和1例阳性。对照组分别是3例和7例阳性。干预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芪龙胶囊治疗可有效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发生下肢DVT。

    作者:苏建斌;吴铁军;武华杰;张伟;暨朝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刘爱民教授运用麻黄治疗皮肤病经验

    麻黄是临床常用药物,归肺、膀胱经;其味辛、发散,性温、散寒。其功效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温经通腠[1]。在临床实践中,麻黄的应用广泛,刘爱民教授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对麻黄的运用有独特见解,临床证突破不少禁条,广泛用以治疗多种皮肤科疑难杂病,效果卓著,经验可贵。笔者有幸随师待诊,兹将刘爱民教授运用麻黄治疗皮肤病的相关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李静;范苗苗;蔡芳;王新菲;刘爱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仅采用吗丁啉、铝碳酸镁以及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疏肝健脾且能够和胃降逆的中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只有72.22%;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好,实现了中药和西药治疗的优势互补,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玉杰;闫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方法:对临床分离出的致病菌的耐药情况以及敏感性进行回顾分析,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肺炎链球菌、克雷白杆菌、阴沟肠杆菌等菌株为例进行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敏感性实验。结果:耐苯哇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29%,肺炎链球菌耐青霉素比率11.2%,写克雷白杆菌对帕尼培南敏感率98.9%,头抱菌素类敏感率86.8%。结论:临床病原菌的耐药性问题不容忽视,他可以直接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根据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可以合理的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轻抗菌药物的耐药寿命,增加治疗效果,给临床带了很多方便。

    作者:王静静;宋晓萍;王海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黄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报道1例

    黄芪注射液为中药黄芪经提取而成的黄色或淡棕黄色的澄明液体。具有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功效。用于心气虚损、血脉瘀阻之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不全及脾虚湿困之肝炎。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80岁,因间断头晕20年,复发伴发热半天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肺炎。患者既往脑梗死病史9年余,对青霉素过敏,无手术、外伤及食物过敏史。入院查体: T 38.5℃,P 84次/分,R 22次/分,BP 140/80mmHg。入院当日给予黄芪注射液30ml(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306133)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约15分钟患者突然出现寒战,伴胸闷气短。立即停药并给予吸氧、心电监测、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静脉推注,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肌肉注射。同时测T 39℃,P 96次/分,R 20次/分,BP 160/80mmHg。约10分钟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

    作者:郝胜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民族中职生儿科实习前的强化训练

    中专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如何快速进入角色,尤其是儿科专业的实习生,所面对的群体不同,需进行实习前的强化训练包括对疾病概要,常用诊疗技术,临床疾病诊断思路,临床思维方式等专业知识的强化训练以及职业道德情操方面的强化训练,以便使他们快速进入临床实习工作状态。

    作者:马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5%米诺地尔酊溶液治疗斑秃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5%米诺地尔酊溶液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斑秃患者15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各78例,对照组:每周1~2次用2.5%硫化硒洗剂洗发;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5%米诺地尔酊外涂,每次用药1 mL,每日2次涂于患处,局部按摩至药物吸收。每4周为一疗程,两组均用药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9.74%,对照组有效率39.74%,两组有效率有明显差异,不良反应较小。结论:5%米诺地尔酊溶液治疗斑秃安全有效,为治疗斑秃的理想药物。

    作者:雷旭光;董岩;杨宪鲁;苏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疤痕性子宫早孕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疤痕子宫早孕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门诊及住院部自愿接受药物终止妊娠的疤痕性子宫早孕妇女7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孕妇均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对照组组则予以米非司酮终止妊娠,观察比较两组孕妇的药物终止妊娠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孕妇药物终止妊娠后的总有效率84.6%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3.8%,观察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孕妇的临床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孕妇用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疤痕性子宫早孕缓解孕妇的痛苦,减少并发症,且不良反应少,有效提高完全流产率。

    作者:左绢;罗顺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治疗剖宫产切口憩室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切口憩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例剖宫产切口憩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和对照组(行保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每月阴道持续出血时间在14d 患者(3例)明显少于对照组(7例),观察组月经恢复正常患者(4例)明显多于对照组(1例)。观察组患者切口憩室愈合良好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7%),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切口憩室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月经情况,有利于促进切口尽早愈合。

    作者:李爱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