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90例手术经验总结分析

王玮

关键词: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总结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4年我院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49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8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成功,效果满意;2例行中转开腹手术;术后近期并发症7例,全部病例随访未发现远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良好,创伤小,恢复快,治疗胆囊良性疾患安全可靠,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康复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采用颈椎牵引、按摩、功能锻炼等综合康复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牵引、按摩及功能锻炼综合疗法进行康复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50例患者均完成2个疗程综合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8%。结论:采用综合康复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治疗费用较低,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世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观察

    目的:研究观察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需要行手术治疗的94例患者,并针对其人性化护理实施前后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后,患者满意度为97.87%(92/94)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2.98%(78/94),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中,可减轻患者术中紧张的情绪,极大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促进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显著提高,实现手术室护理操作的连续性。

    作者:吴会珍;于润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晋江市创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市工作体会

    晋江市以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市活动为契机,以“一案三制”抓手,加强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构建应急指挥、监测和预警系统,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卫生应急处理能力显著提高。

    作者:洪培昆;陈文添;蔡清档;蔡雅彬;吴辉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我国的艾滋病现状及防治

    当代社会艾滋病的防治形势越来越严峻,我们需要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远离误区,关注我国防治工作的新动态及相关政策。

    作者:赵艳媛;程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绝经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治疗中的社区护理干预

    骨质疏松症是当前老龄化社会面临的严重公共健康问题。其发病机制与年龄密切相关,属于全身性和增龄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临床病理改变表现为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骨量减少等,轻微损伤或日常负重、运动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脆性骨折、功能丧失,极大地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他们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而其对绝经后老年女性的影响更甚,因从更年期开始。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骨代谢出现明显负平衡。新生的骨组织减少,丢失的骨组织增多,绝经后10年每年丢失骨量可达5%。为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预防和阻止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自2013年1月一2014年1月对本社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蒋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单纯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单纯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单纯结石性胆囊炎156例进行分析,按照手术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和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水平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单纯结石性胆囊炎疗效明显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且具有创伤小、疼痛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作者:郭建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孕期有氧健身操训练对妊娠及分娩的影响

    目的:观察孕期有氧健身操训练对妊娠及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怀孕16周以上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初产妇随机分为有氧健身操训练的实验组和未接受训练的对照组各60例,通过对其孕晚期自我感觉,分娩方式、产程等情况比较,观察孕期有氧健身操训练对妊娠及分娩的影响,为开展产前健康教育、普及孕期保健操提供依据。结果:通过对孕妇孕晚期自我感觉、分娩方式、产程等调查发现,实验组腰背痛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总产程平均时间为6.72 h,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17h。结论:孕中晚期进行有氧健身操训练,增加了肌肉收缩力及关节韧带的活动度,减轻了妊娠期的不良反应,控制体重过度增长,有助于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崔福鸾;张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帕金森患者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探讨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的综合护理与健康教育措施,观察护理干预对患者病情治疗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一共收集4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各20例,并保证两组患者间具有充分的可比性。在相同的治疗措施基础上,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干预范围更加全面的综合护理措施与健康教育,并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康复效果。结果:在实施分组临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中病情明显好转的例数有6例,好转8例,稍好转4例,2例不见好转,总好转率为90%,对照组患者中病情明显好转3例,好转6例,稍好转7例,4例不见好转,总好转率为80%,两组患者治疗康复效果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帕金森病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康复质量,对患者的健康来说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与实践。

    作者:何蓉;刘昌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VSD在腹部创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式探索

    目的:对VSD在腹部创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以及相应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我院接收的腹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常规治疗和VSD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总结VSD的护理方法。结果:接受VSD治疗的患者组,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VSD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引流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以保证VSD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喜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鼻咽癌患者p53和VEGF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和分析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咽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鼻咽癌患者的组织蜡块,随机取同期鼻咽部慢性粘膜炎患者活检蜡块40例作对照。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蜡块中p53、VEGF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1.p53在鼻咽癌组中的得分为9.16±3.99,在慢性粘膜炎组中的得分为0.23±0.11,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鼻咽癌组的p53表达高于鼻咽慢性粘膜炎组。2.VEGF在鼻咽癌组中的得分为38.32±5.51;在慢性粘膜炎组中的得分为5.88±1.72;鼻咽慢性粘膜炎组的 VEGF 表达低于鼻咽癌组(P<0.01)。结论:1.p53和VEGF在鼻咽癌中的表达率较鼻咽慢性粘膜炎组织中的表达率高,提示p53和VEGF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杨海兵;刘伟;曹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一个半综合征一例

    1临床资料:患者,李某,男性,55岁,因“突发头昏、视物模糊3小时”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80/120mmHg,神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存在,右眼外展内收不能,左眼内收不能,但能外展,外展时有水平眼震,双眼垂直运动正常,辐辏反射存在,右周围性面瘫,左侧面部及躯干部感觉减退,左侧肢体肌力5-级,左巴氏征可疑阳性。入院后行头部 DWI 检查提示脑桥处有2*7mm 大小的腔隙性梗死(如下图所示)。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急性,桥脑);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入院后予以抗血小板聚集,稳定血脂,活化脑细胞等治疗。出院时眼征及左侧周围性面瘫未完全恢复。

    作者:谭龙君;涂明义;郭宏伟;皇甫留杰;刘涛生;郑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肺心病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老年肺心病患者睡眠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住院老年肺心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睡眠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肺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奕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和药物健康教育护理分析

    目的:对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和药物健康教育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临床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实施治疗的8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分成两组,其中两组患者均实施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则实施饮食和药物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对照组患者则为82.5%,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饮食和药物健康教育护理,能够对患者的血压实施有效降低,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李群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侧裂岛叶入路基底节区血肿清除术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侧裂岛叶入路基底节区血肿清除的效果。方法:以2009年1月-2012年10月在因高血压致基底节区出血的36例患者为对象,回顾性分析治疗的经过和疗效。采用小骨窗显微镜下侧裂岛叶入路进行基底节区血肿的清除,观察患者的血肿清楚率和预后。结果:术后1d CT扫描,血肿完全清除20例(55.56%),血肿残留小于5ml左右7例(19.44%),残留5ml-10ml之间5例(13.89%),残留大于10ml小于20ml共计4例(11.11%)。术后有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8.33%。术后短随访6个月,常随访1.5年,按GCS评分标准评定:Ⅰ级4例(11.11%),Ⅱ级14例(38.89%),Ⅲ级14例(38.89%),Ⅳ级3例(8.33%),Ⅴ级1例(2.78%)。结论:经侧裂岛叶显微手术下治疗基底节区血肿,血肿清除率较理想,死亡率较低,术后患者预后情况较好。

    作者:佘万鹏;任晓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技巧

    静脉输液是每一名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也是临床给药的基本途径,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更是抢救治疗的主要方法。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我们面对老年患者,常因其心理、生理的特殊性,运用常规静脉输液的方法往往觉得力不从心。而如果针对其特性运用一些技巧,会有效减轻病患的疼痛感,减少各种输液并发症的发生,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作者:崔玉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药物配合超短波治疗早期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药物配合超短波治疗早期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选择早期面神经麻痹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药物配合超短波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24例,显效3例,愈显率96.4%;对照组治愈21例,显效2例,愈显率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物配合超短波治疗早期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玉洁;陈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会阴正中切开术和会阴左侧切开术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会阴左侧切开术与会阴正中切开术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观察我院自然分娩的初产妇200例,其中会阴左侧切100例为对照组,会阴正中切100例为观察组,观察产妇术中出血量、切口延伸、缝合时间、术后疼痛难忍程度、切口水肿、产妇的自我感觉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会阴正中切开组术中出血量、切口延伸、缝合时间、术后疼痛难忍程度、切口水肿、住院时间明显小于会阴左侧切开组;自我感觉良好者正中切开组明显多于左侧切开组。结论:会阴正中切开术操作简便、出血量少、组织损伤少、术后疼痛轻等优点,适合临床应用,为广大孕产妇减轻了痛苦,是提高产科质量的好方法。

    作者:徐易弟;许寒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1例救治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的心肌坏死,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心血管疾病。心源性休克[1](CS)是指由心室泵功能损害而导致的休克综合征,是心泵衰竭的极期表现。CS 是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随着急诊介入技术发展以及CCU的建立和完善,AMI合并CS住院死亡率有所下降。

    作者:李喜艳;韩丽华;王振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助产士对产妇产程观察及心理疏导心得

    目的:分析探讨助产士产程观察及心理疏导工作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接收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妇合理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研究组产妇生产过程中助产士基于产程观察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对照组产妇仅给予常规心理护理等,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总产程较对照组较短(P<0.05);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阴道分娩率为8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研究组产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助产士基于产妇产程对产妇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产妇不良情绪,缩短产程,提升阴道分娩率。

    作者:张金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COPD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以及COPD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分别检测COPD患者与健康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形成情况,以及血中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和吸烟指数,进行组间比较。将COPD患者颈动脉IMT之间相关因素做多元回归分析。比较COPD患者狭窄组与非狭窄组上述生化指标和临床资料。结果:COPD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IMT厚度、斑块检出率及吸烟指数均高于健康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指数、血中CRP 和TC水平与COPD患者颈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系(P<0.05),而TC、TG、LDL-C、HDL-C水平均低于无狭窄组(P<0.05)。结论:COPD患者动脉硬化相关因素水平均明显异常于健康人。了解COPD患者是否合并动脉粥样硬化,通过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测颈动脉IMT厚度则是我们必要的筛查项目。

    作者:封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