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绝经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治疗中的社区护理干预

蒋懿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老年女性, 骨质疏松治疗, 社区, 骨组织, 患者的生活质量, 疾病知识, 老龄化社会, 生活方式, 轻微损伤, 卵巢功能, 经济负担, 结构破坏, 健康问题, 护理干预, 骨量减少, 骨骼疾病, 功能丧失, 发病机制, 脆性骨折
摘要:骨质疏松症是当前老龄化社会面临的严重公共健康问题。其发病机制与年龄密切相关,属于全身性和增龄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临床病理改变表现为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骨量减少等,轻微损伤或日常负重、运动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脆性骨折、功能丧失,极大地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他们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而其对绝经后老年女性的影响更甚,因从更年期开始。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骨代谢出现明显负平衡。新生的骨组织减少,丢失的骨组织增多,绝经后10年每年丢失骨量可达5%。为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预防和阻止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自2013年1月一2014年1月对本社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患者胆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患者胆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观察。方法:选取在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缩短住院时间,且创伤小、费用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起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李月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009-2013年洛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分析

    目的:分析2009-2013年洛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病原学检测结果,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3年洛阳市手足口病发病、死亡资料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掌握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结果:2009-2013年洛阳市手足口病呈升高、维持、下降的趋势。城市区发病率(189.82/10万)显著高于农村地区(83.43/10万),男女性别比1.56∶1,发病年龄以3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占87.33%,人群以散居儿童为主,占70.91%。发病主要集中在4至6月(占55.02%),5月为发病高峰。病原学检测EV71占50.76%,其他肠道病毒占32.58%,Cox A16占16.67%,重症病例中EV71所占比例(79.06%)显著高于普通病例(38.81%)。结论:洛阳市手足口病有明显的地区性、季节性和人群分布。EV71为优势毒株,特别是重症病例。针对散居儿童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强化重症病例的识别和救治是防控手足口病的关键。

    作者:汤莹;朱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瑞芬与盐酸戊乙奎醚对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瑞芬与盐酸戊乙奎醚对老年患者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需手术治疗患者100例,按计划分为2组,每组50例,分别予以瑞芬(观察组)和盐酸戊乙奎醚(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麻醉后HR、疼痛计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后HR优于对照组,疼痛计分在手术结束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却在术后2h时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瑞芬和盐酸戊乙奎醚应用与老年患者的麻醉处理各有利弊,前者影响HR明显,后者影响精神程度更大,是否可以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还需要临床进一步研究验证。

    作者:张应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CT扫描诊断胸部肿瘤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CT扫描诊断胸部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胸部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诊断和病理活检确诊,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扫描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80例胸部肿瘤患者中有8例经病理确诊,有6例为纵膈肿瘤,18例乳腺肿瘤,46例肺肿瘤,另外4例为食管肿瘤。CT检查检出胸壁肿瘤6例,4例纵膈肿瘤,16例乳腺肿瘤,42例肺肿瘤,4例食管肿瘤。胸壁肿瘤、乳腺肿瘤、纵膈肿瘤、食管肿瘤、肺肿瘤检出率分别为75.0%、88.9%、66.7%、100.0%、91.3%。结论:CT 扫描在胸部肿瘤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它能够准确的判断肿瘤的来源、范围、位置,从而帮助医务人员判别诊断,终有效的提高胸部肿瘤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性,并对患者预后的估计提供帮助,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王金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髌骨骨折的治疗体会

    髌骨是全身大的籽骨,它是膝关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置浅表易受伤,直接或间接暴力均易导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需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方法较多,各有优缺点,本文就髌骨骨折的手术方式作一论述,以其为合理治疗髌骨骨折提供帮助。

    作者:席国文;赵红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在真菌性阴道炎治疗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真菌性阴道炎治疗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把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6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33例患者采用硝酸咪康唑阴道栓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硝酸咪康唑阴道栓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实施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阴道炎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达到了90.91%,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只有72.73%,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在治疗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阴道炎治疗效率,有利于患者身体康复,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值得推广。

    作者:马效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凶险型前置胎盘4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及对孕产妇的危害,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处理规范。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2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与40例普通型前置胎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凶险型前置胎盘手术时间、产后出血、胎盘植入率及子宫切除率与普通型前置胎盘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在诊疗过程中,应做到早期诊断、合理期待治疗,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及产后出血抢救等环节。

    作者:陈莉婷;刘雁;刘正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刍议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抽取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志愿者的空腹晨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的TG(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将两组血脂检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血清中的TG、TC、LDL-C的含量方面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志愿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血清中的HDL-C含量方面比较,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志愿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在血脂异常发生率方面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志愿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较高,可及时发现血脂异常,对于诊断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作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坤泰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早期临床症状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坤泰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早期临床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8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坤泰组(试验组)和替勃龙组(对照组),通过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比较两组的症状得分(Kupperman评分),Kupperman评分反应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Kupperman评分与不良事件频数复合变量的非劣效检验P<0.0001,有统计学意义,Kupperman评分、Kupperman评分反应率两组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事件两组组间比较P<0.001,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早期临床症状中,坤泰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晓红;温泰芳;张丽珍;邹华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护患沟通的技巧

    加强护患沟通,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赵晓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初血液被细菌污染机率的调查

    目的:调查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初血液被细菌污染的机率,探讨去除初血液是否能够降低机采血小板产品的细菌污染率。方法:选取来我中心进行机采血小板捐献的3500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留取其机采过程中初血液的第1个15ml和第2个15ml全血样本分别进行细菌培养。结果:第1个和第2个15ml全血样本分别有15例和2例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分别为4.28‰和0.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2个15ml比较第1个ml全血样本细菌污染率下降86.67%。结论:去除采集过程初15ml全血可以有效降低血小板制品的细菌污染率。

    作者:肖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13例胆道损伤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9月~2012年3月年开展的214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13例胆道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胆道损伤的原因、处理方法并总结。结果:发生胆道损伤13例,发生率为0.60%,胆囊床小胆管损伤3例,胆囊管残端胆漏2例,副肝管损伤2例,单纯主胆管损伤5例,其中胆总管横断伤2例,肝总管大部分缺损2例,肝总管侧壁电灼穿孔1例,经胆管壁修补、胆管对端吻合或胆肠吻合术后11例痊愈,治愈率84.61%。结论:胆道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常见并发症,原因是多方面的,术中操作要仔细,一旦发生损伤需采取适合的修复方法及时处理,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邓瑞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社区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目的:通过对社区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的探讨,目的是加强社区的卫生保健系统,拓展护理工作的只能和服务的对象方法:选取某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护理工作的具体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结果:通过对此社区的研究,我们发现社区的护理工作的确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但是也总结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为社区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结论:社区护理工作不同于医院内的护理,它存在的问题包括设施不全面、护理人员缺乏并且专业知识不够深等等方面,主要的解决措施加强社区护士的培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

    作者:邱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DHS和PFM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临床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DHS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股骨近端骨折患者74例,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取PFNA内固定术,对照组采取DHS内固定术,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手术情况、治疗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并发症。结论:DHS和PFNA内固定术均可有效治疗股骨近端骨折,而PFNA内固定术创伤小,促进患者较快康复,固定牢固,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尤其是老年患者。

    作者:刘香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防滑垫在眼科精密器械中的应用

    眼科器械大多精密,贵重易折断,运输,清洗不当容易损坏,损毁,因此寻找一种适合眼科精密器械运输,清洗,降低器械损耗,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并应用于日常清洗工作中是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难题,我科经过不断学习,探索出了一套方法,效果很好。

    作者:郑钰;杨兴玉;朱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手术室护士在种植牙术中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种植牙手术过程中的有效配合方法和护理心得,以提高种植牙手术成功率。方法:选取科室2013年11月-2014年4月90例患者,根据种植牙的手术特点,采用正确、规范化的护理方式,针对不同的患者特点,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相应的护理工作。观察并记录种植牙的成功率。结果:90例种植牙患者中3例出现了种植体松动脱落,1例发生种植体周围牙龈炎,成功率95.56%。结论:做好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护理及固定义齿修复后的健康宣教、回访,使患者学会正确使用和维护人工种植牙,是提高种植义齿修复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普林格尔多系统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普林格尔多系统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的对象为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产妇,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医院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孕妇分娩后的6周之后开始应用普林格尔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产妇治疗之后的盆底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性生活的满意度为20.0%,观察组为81.7%,观察组的性生活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肌力≧Ⅳ为20.0%,观察组为48.3%,观察组的肌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普林格尔多系统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有显著的效果,并且安全、方便值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瞿邦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考体检中防范采血晕针的护理干预

    目的:针对一年一度高考体检采血时出现晕针的不良反应,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防范并降低晕针的发生。方法:对2014年在我院体检采血的高考考生2184名,其中男生1025名,女生1159名,通过采血前询问既往史、心理疏导、环境干预等护理干预方法。结果:晕针发生率为0.23%。与上年度高考体检晕针发生率1.28%对比,有显著下降。结论: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防范高考体检生采血晕针的发生。

    作者:谭兴爱;李喜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同时段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分析AMI后<6h和≥6h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6h的患者冠脉再通率为84.62%,≥6h的患者为66.67%,经统计学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早期的应用UK溶栓治疗,具有具有疗效明显、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经济便宜等诸多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戴克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部腧穴在针灸减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部腧穴在针灸减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与价值。方法:选取单纯性肥胖症患者90例应用腹部辩证取穴,联合饮食调控,统计对比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体重、身体脂肪率、BMI、TG、CHOL 分别为(70.5±16.2)kg、(25.2±4.3)kg/m2、(26.7±3.3)mmo/L、(1.21±0.69)mmo/L、(5.13±0.59) mmo/L优于治疗前(77.0±13.1)kg、(30.6±3.4)kg/m2、(29.0±3.6)mmo/L、(1.74±0.52)mmo/L、(5.84±0.62)mmo/L;治疗后显效率57.78%,总有效率100.00%;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辩证取腹部腧穴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刘多明;冉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