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感觉、运动神经匀浆对兔成骨细胞增殖与成骨功能的影响

王秋实;裴国献;江汕;赵培冉;梁双武;戴金良;崔建德

关键词:隐神经, 坐骨神经, 成骨细胞, 增殖, 矿化, 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
摘要:目的 研究兔周同感觉、运动神经匀浆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增殖与成骨能力的影响.探讨周围神经影响成骨的可能原因.方法 提取大隐神经、坐骨神经肌支分别作为感觉、运动神经组织,制备匀浆.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常规成骨诱导后鉴定备用.以含感觉、运动神经匀浆的诱导培养基、成骨诱导培养基、无地米诱导培养基及对照培养基作用于干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观察其增殖、分化及矿化情况.结果 感觉神经组较其他各组显著促进成骨细胞增殖(P<0.01),成骨诱导组及对照组抑制细胞增殖(P≤0.001);感觉神经匀浆显著促进成骨细胞总蛋白及碱性磷酸酶(ALP)的合成(P<0.05),成骨诱导组及对照组ALP蛋白比活性显著高于运动神经组及无地米组(P<0.05);感觉神经组、成骨诱导组及对照组茜素红结合量显著高于无地米组及运动神经组(P<0.001),前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感觉神经成分能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与矿化,运动神经成分未见促成骨作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ABL激酶区点突变的检测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ABL酪氨酸激酶区点突变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巢式PCR扩增23例CML患者不同时期的40份骨髓标本的ABL激酶区,对扩增产物纯化、双向测序并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 7人(30.43%)检测出点突变,共导致5种类型的氨基酸替换:T315I 3例,Y253H、E255K、F317L及G321W各1例.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点突变的例数分别为2例、2例和3例.其中6例患者测序前经400 mg/d伊马替尼治疗无效,加大伊马替尼刺量至(600~800)mg/d,随访3~6个月,仅F317L患者获得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另外5例患者均无遗传学反应,且Y253H和1例T315I疾病进展至急变期.0321W为初治慢性期患者,经400 mg/d伊马替尼治疗达到完全血液学缓解,BCR-ABL+细胞比例显著下降.结论 ABL激酶区点突变是CML患者对伊马替尼耐药的重要原因.不同类型的突变导致的耐药程度不完全相同,且并非所有点突变都会导致耐药的发生.监测ABL激酶区点突变有助于预测疗效并及早调整治疗.

    作者:欧阳昭;杜庆锋;刘晓力;张嵩;朱红倩;龚峻梅;宋兰林;欧阳凌云;刘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早期移植肾失功后短期内再次肾移植的经验

    目的 总结早期移植肾失功后再次肾移植的经验.方法 对23例符合观察标准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标准:初次移植肾1个月内失功,失功后1个月内行再次肾移植.结果 23例患者中22例成功,1例移植术后因合并严重肺部感染经治疗无效后死亡.急性排斥反应5例,4例治疗后逆转.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3例,经血液透析过渡后肾功能恢复.术后随访1~5年,血肌酐平均(112.5±20.7)?mol/L(72~168?mol/L).结论 短期内再次肾移植是早期移植肾失功的佳处理方式.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强调HLA-DR位点的相配程度,高PRA受者选择避开存在致敏抗体的供肾,是再次肾移植成功的关键.

    作者:于立新;徐恩五;王亦斌;刘小友;付绍杰;徐健;邓文锋;杜传福;余玉明;李川江;魏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胆汁引流术在重型肝炎合并胆道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胆汁引流术在重型肝炎患者综合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140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胆汁引流组(108例)及传统引流组(32例),对照两组在操作时间、操作成功率以及不适反应的差别,进一步观察重型肝炎患者胆道感染的病原体及药物敏感情况以及引流后的疗效.结果 (1)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胆汁置管引流术的成功率、引流时间及受检者不适程度均明显优于传统方法;(2)重型肝炎并胆道细菌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等的敏感率较高;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对二性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的敏感率高;(3)根据药敏结果进行针对性抗感染治疗,2周后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值下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9.79%vs54.84%).结论 通过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置管胆汁引流术可以更高效、快速、安全地获取胆汁标本;根据其药敏试验进行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可提高重型肝炎综合治疗的疗效.

    作者:郭家伟;胡中伟;罗红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固定正畸酸蚀后用氟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酸蚀后用氟是一种固定正畸治疗中较好的预防牙釉质脱矿而至早期牙釉质龋的方法.方法 通过20例固定正畸酸蚀后用氟患者340个牙齿与20例正畸酸蚀过程中不采取任何含氟物质者344个牙齿的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比较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固定正畸酸蚀后用氟患者脱矿发生率为5.59%,而对照组为13.6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酸蚀后用氟是一种固定正畸治疗中较好的预防牙釉质脱矿而至早期牙釉质龋的方法.

    作者:林铭;邱冬梅;陈巨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小鼠急性肺损伤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活性改变与热休克蛋白的关系

    目的 研究急性肺损伤(ALI)后机体内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配体结合活性显著下降与其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Hsps)改变的关系.方法 以小鼠油酸急性肺损伤为模型,用Western blotting和受体的放射配体结合试验动态观察伤后GR、Hsp90、Hsp70和GR的结合容量和亲和力变化.结果 伤后小鼠肺组织水肿、肺体指数和肺含水量显著升高;GR在伤后1 h升高,然后显著下降,在12 h达低点;Hsp90和Hsp70在伤后的表达逐渐升高,在12 h达高点.配体结合试验显示在伤后GR Bmax逐渐下降,Kd值升高,与Hsp90/GR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急性肺损伤后的GR配体结合活性的改变可能与Hsp90的变化有关.

    作者:张民;熊仁平;陈星云;李平;赵艳;刘苹;周元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应用自组装技术在牙釉质表面接枝功能化基团

    目的 通过自组装技术在牙釉质表面接枝不同活性基团,进而研究不同基团对牙釉质表面生物矿化的影响,为深入探讨牙釉质的再矿化提供基础.方法 在室温下将实验标本分别浸入1 mmol/L的带有活性烷烃硫醇基团HS(CH2)11X(X=PO4H2,CH3,COOH or OH)的乙醇溶液和3-巯基-1-丙磺酸钠的去离子水溶液中24h,利用接触角和红外光谱分析不同活性基团在牙釉质表面上的接枝效果.结果 接触角和红外光谱图表征结果表明,在牙釉质表面已接枝上-PO4H2,-SO3H,-COOH,-OH和-CH3基团.结论 通过水解可成功地在牙釉质表面形成含有-PO4H2,-SO3H,-COOH,-OH和-CH3活性基团的自组装单层膜.

    作者:王志伟;赵月萍;周长忍;李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人p53不同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及其对亚砷酸盐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构建人p53的不同突变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研究这些突变体对应激刺激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PCR方法扩增人p53 cDNA序列,使用常规酶切、连接方法将其重组至pcDNA3/HA载体中,对阳性克隆进行酶切和PCR鉴定.将阳性重组体的第15位和第46位丝氨酸突变为丙氨酸,并转染NIH3T3细胞,观察其在NIH3T3细胞内的表达情况.转染不同突变体的NIH3T3细胞用Annexin V-FITC和碘化丙啶双标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亚砷酸盐刺激前后的凋亡情况.结果 构建的pcDNA3/HA-p53(WT)、pcDNA3/HA-p53(S15A)peDNA3/I-IA-p53(S46A)是正确的,且能在NIH3T3细胞内有效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p53(WT)的表达使亚砷酸盐诱导的细胞凋亡增加,p53(S15A)的表达使细胞凋亡减少.而p53(S46A)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p53的第15位丝氨酸在其介导亚砷酸盐诱导的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爱华;龚小卫;魏洁;明小燕;王达安;邓鹏;罗深秋;姜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模式抗原破伤风毒素C蛋白的克隆、表达条件优化及免疫原性初步分析

    目的 获得高纯度、高免疫原性的破伤风毒素C片段(TTC)蛋白.方法 以PCR从破伤风杆菌质粒DNA中扩增TTC基因片段,将其插入载体pET43.1a(+)并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表达.用Ni2+NTA琼脂糖柱纯化融合蛋白,经凝血酶酶切,再用Ni2+-NTA琼脂糖柱分离目的 蛋白.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目的 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抗原性,动物免疫实验鉴定其免疫原性.结果 获得1373 bp的TrC基因片段,构建成重组表达载体pET43.1a(+)-TTC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TTC-Nus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2%,酶切后TTC蛋白可与载体蛋白有效分离,获得纯度为95.5%的TTC蛋白,该蛋白可被破伤风抗毒素识别;将TTC蛋白免疫小鼠后,免疫血清可与破伤风毒素特异性结合,三次免疫后其抗体效价可达1:25 600.结论 所获TTC蛋白纯度高,免疫原性好,为研究体内外抗原提呈、免疫应答提供了良好的模式抗原.

    作者:王明永;张雅妮;雷鸣;左大明;张丽芸;陈政良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1型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体外研究

    目的 评价1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1)作为新生血管性角膜病变基因治疗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rAAV1-EGFP按转染倍数(MOI)5×103,5×104,5×105转染ECV304细胞,转染后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CV304细胞中GFP阳性表达情况和细胞生长形态特点等,流式细胞仪检测rAAV1-EGFP对EVE304细胞的转染效率.MTT法检测rAAV1-EGFP对EVC304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转染后2 d,MOI=5×105组细胞中的GFP开始表达;表达强度随MOI值的增高而增强,同时GFP的表达强度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转染后第7天达到高峰,此时流式细胞仪检测rAAV1-EGFP对ECV304细胞的转染率分别为45.90%(MOI=5×103),58.56%(MOI=5×104),68.31%(MOI=5×105).AAV1-EGFP转染ECV304细胞后.细胞生长及形态正常.MTT法显示转染后72、96 h各转染组与未转染组之间A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rAAV1-EGFP对ECV304细胞转染稳定、有效,重组腺相关病毒对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重组腺相关病毒可作为基因治疗角膜新生血管性病变的载体.

    作者:汤明芳;陆晓和;高基民;钟彦彦;罗微;周明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自制脂质超声造影剂与白蛋白造影剂心肌显影效果的对比研究

    目的 与人血白蛋白造影剂(全氟显)对比研究,评价脂质超声造影剂的心肌显影效果.方法 不同程度单只冠脉(前降支和回旋支)狭窄实验犬10只,随机先后经静脉持续输注两种造影剂,定性和定量分析心肌血流灌注的情况以及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并检测超声造影剂的大小和浓度.结果 脂质超声造影剂的浓度和大小[分别为(1.06±0.22)×109个/ml和(3.04±0.34)μm]与白蛋白超声造影剂[分别为(1.31±0.33)×109个/ml和(2.88±0.58)μm]相近(P0.05).两种造影剂的心肌显影均为3级,但对心率和血压均无明显影响(P0.05).定量分析显示:两种造影剂获得的正常冠脉区和狭窄冠脉区心肌血流容积(A)、血流速度(β)和血流量(A·β)均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两种造影剂各参数间均呈显著性相关(P<0.05,rA=0.809,rβ=0.932,rA·β=0.925).结论 自制的脂质超声造影剂具有与全氟显相同良好的心肌显影效果,可用于定量评价心肌灌注显影.

    作者:陈冬冬;杨莉;吴爵非;滕中华;陈少敏;黄铮;宾建平;吴平生;赖艳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通心络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通心络含药血清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自E12~14大鼠胚胎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添加不同剂量通心络含药血清干预,在干预后不同时段通过免疫荧光双标观察含药血清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经通心络含药血清干预后,Nestin(+)细胞比例先下降后回升,β-tubulin(+)细胞比例3 d与7 d时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7 d时大剂量组β-tubulin(+)细胞比例与小剂量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通心络可以促进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向神经元分化,大剂量组效应更明显及持久.

    作者:蒋海山;李求实;陆兵勋;王立新;尹瑞雪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短缩的平衡处理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短缩的延长和软组织的平衡.方法 在软组织松解的基础上,通过恢复和重建股骨偏心距的大小来维持肢体的延长、假体的稳定性以及髋部肌力之间的平衡.术后评估肢体长度及髋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肢体平均延长2.4 cm,Harris评分平均提高35.2分.结论 通过术中软组织的松解、股骨偏心距的恢复或重建来解决患肢短缩现象,获得相对的下肢肢体平衡.

    作者:林强;万豫尧;谢杰伟;王海洲;许树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特征,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7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并将大体病理所见与CT表现相对照.结果 17例中食管问质瘤1例,胃间质瘤10例,十二指肠间质瘤2例,空肠间质瘤1例,回肠间质瘤1例,腹腔内肠道外间质瘤2例.17例中恶性者12例,良性者4例,不能确定良恶性者1例.17例肿瘤CT表现为外生性或内生性肿块,体积多较大,肿块大径范围3~17.3 cm,<5 cm者4例,≥5 cm者13例.肿块密度不均匀,呈囊实性,实性部分轻到中度强化,瘤内点状钙化灶2例,8例高度恶性肿物表现边缘强化,中心大片低密度.病理所见:肿瘤实性部分为由梭形细胞和(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变性、出血、囊变及坏死在CT均表现为低密度.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CT检查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定位,以及观察肿瘤与周嗣组织结构的关系.

    作者:张静;成官迅;吴华旺;梁丽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区域性灌注化疗时5-FU的血液和肝脏组织药物浓度分布特征

    目的 研究经肝动脉和门静脉等不同途径区域灌注化疗时5-FU在大鼠血液和肝脏组织中的浓度分布和消除过程,为临床肝脏肿瘤化疗提供参考.方法 经颈静脉注射5-FU或分别经肝动脉及门静脉插管区域灌注,剂量为20 mg/kg体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及肝脏组织中5-FU的含量.进一步计算5-FU在肝脏和血浆中的药动学数据和穿透比率及治疗优势度.结果 外周静脉注射时,肝脏组织的药物峰浓度(Cmax)和药物时量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3.79±4.56μg/g,342.20±108.20μg·min/g;血浆Cmax和AUC分别为36.85±5.96μg/ml,842.00?58.00μg·min/ml.肝动脉灌注5-FU时,肝脏组织药物Cmax和AUC分别为29.58±4.30μg/g,794.60±15.40 μg·min/g;血浆Cmax和AUC分别为24.39±4.63μg/ml,639.70?33.80μg·min/ml.门静脉灌注时,肝脏组织药物Cmax和AUC分别为2821±4.06μg/g,733.60±18.3μg·min/g;血浆Cmax和AUC分别为21.02±406μg/ml,529.80±111.50μg·min/ml.结论 与外周静脉注射全身化疗比较,区域性肝动脉或门静脉灌注化疗可显著提高肝脏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同时减少化疗药物在外周血中的分布,可作为临床肝癌化疗的较好治疗措施.

    作者:郑惊雷;梁力建;胡文杰;沈顺利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我国首株肝螺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目的 肝螺杆菌是定植在动物的肝胆及肠道能引起增殖性肝炎,肝癌,盲结肠炎的非胃螺杆菌,关于该菌我国还未见报道.本实验室试图分离培养肝螺杆菌(H.hepaticus).方法 BALB/c小鼠肠粘膜匀浆空肠弯曲菌血琼脂培养基微需氧条件下培养5~7 d.结果 本实验室从BALB/c小鼠肠道中微需氧条件下成功分离出了国内第一株H.hepaticus,并通过形态学,生化反应,细菌基因测序分析鉴定证实,这对开展国内在非胃内螺杆菌研究上有重要的意义.关键字:螺杆菌,肝;分离;鉴定

    作者:李菁;林焕健;姜泊;白杨;张弟;张亚历;王继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黄连和五倍子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目的 检测中药黄连和五倍子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用新的中药抗菌实验方法进行五倍子、黄连对20株VRE的体外抗菌活性检测.结果 与结论黄连和五倍子对VRE的抑菌作用均较好,其中黄连的MIC90为0.644,五倍子的MIC90为0.105.

    作者:杨烨建;柳益群;张劲丰;黄星华;谭峰;蔡惠兴;黄慧萍;朱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下肢静脉性溃疡RANTES的表达

    目的 探讨RANTES在下肢静脉性溃疡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单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和健康人下肢外周血RANTES mRNA的表达.结果 溃疡组血液RANTES mRNA的表达与无溃疡组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无溃疡组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RANTESmRNA高表达可能是下肢静脉性溃疡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陈流华;叶财盛;殷恒讳;叶洁莲;王深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能量多普勒评价高级别脑胶质瘤及瘤周组织血管生成水平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能量多普勒血管指数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及术中能量多普勒应用对提高超声识别胶质瘤与瘤周水肿能力的可靠性与可行性.方法 选择25例拟行肿瘤根治术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于肿瘤切除术中行能量多普勒检查,选取瘤灶及瘤周水肿目标区域,以Photoshop7.0软件分别测量血管指数(Ⅵ).术中定点取材,行CD34免疫组化染色,对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测值.对Ⅵ与MVD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两组间Ⅵ和MVD.结果 胶质瘤瘤灶内能量多普勒Ⅵ测定结果为13.52±3.57.明显高于瘤周组织内能量多普勒血流指数(Ⅵ=7.69±2.46)(t=0.00,P<0.01).CD34免疫组化染色测值.胶质瘤瘤灶内MVD为38.48±8.47个/HP,瘤周组织MVD计数为13.52±3.57个/HP,两者间差异显著(t=0.00,P<0.01).在胶质瘤瘤灶内及瘤周组织内,能量多普勒Ⅵ与MVD测值均有良好相关性(瘤灶内r=0.7248,p=0.0000:瘤周组织内r=0.6608,P=0.0002).结论 高级别脑胶质瘤术中采用能量多普勒进一步准确区分瘤灶与瘤周水肿组织的病理学基础是二者间血管生成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二者能量多普勒VI间差异显著,且均与其对应组织MVD具有良好相关性,证实了能量多普勒在高级别脑胶质瘤切除术中应用的可靠性与可行性,但具体应用技术方法尚待进一步完善.

    作者:陈运洪;张世忠;肖莎;柯以铨;徐如祥;唐晓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银杏内酯长循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目的 优化银杏内酯AB长循环固体脂质纳米粒(GAB-LSLN)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热融-匀质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平均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考察辅料单硬脂酸甘油酯用量、注射用大豆磷脂用量、Myrj 59用量3因素对制备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拟合,效应面法选取佳工艺条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从复相关系数上看,各指标二项式拟合方程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以优化条件制备的GAB-LSLN平均粒径为169.5nm,包封率为92.3%,载药量为5.1%.结论 优选的GAB-LSLN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包封率高,可用于生产.

    作者:刘旻;陈建海;董芙蓉;刘园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EphrinB2基因工程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对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研究ephrinB2基因转染对体外诱导环境大鼠骨髓问质干细胞(BMSCs)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的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法从Wistar大鼠骨髓中得到BMSCs.采用lenti-virus载体装载人ephrinB2基因转染大鼠BMSCs.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测定CD105、CD73、CD44、八因子(VW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等标志物在ephrinB2-BMSCs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体外分化的多向分化潜能.以2%FBS和50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培养条件,体外诱导ephrinB2-B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并测定相应标志物的表达.结果 未经诱导分化的ephrinB2-BMSCs表达CD105、CD73和CD44,不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VWF和KDR.转染后的ephrinB2-BMSCs依然具有分化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经诱导,ephrinB2-BMSCs表达VWF与KDR,并且其生成血管内皮细胞的比率及在Matrix基质上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的比率均显著高于未转染ephrinB2的BMSCs.结论 ephrinB2基因工程的BMSCs具有极高的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这种基因工程细胞为建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新方法提供了有意义的资源.

    作者:徐新;唐良秋;马绍椿;高凌俊;黄幸青;范文茂;马燕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