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短缩的平衡处理

林强;万豫尧;谢杰伟;王海洲;许树柴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短缩
摘要: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短缩的延长和软组织的平衡.方法 在软组织松解的基础上,通过恢复和重建股骨偏心距的大小来维持肢体的延长、假体的稳定性以及髋部肌力之间的平衡.术后评估肢体长度及髋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肢体平均延长2.4 cm,Harris评分平均提高35.2分.结论 通过术中软组织的松解、股骨偏心距的恢复或重建来解决患肢短缩现象,获得相对的下肢肢体平衡.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自组装技术在牙釉质表面接枝功能化基团

    目的 通过自组装技术在牙釉质表面接枝不同活性基团,进而研究不同基团对牙釉质表面生物矿化的影响,为深入探讨牙釉质的再矿化提供基础.方法 在室温下将实验标本分别浸入1 mmol/L的带有活性烷烃硫醇基团HS(CH2)11X(X=PO4H2,CH3,COOH or OH)的乙醇溶液和3-巯基-1-丙磺酸钠的去离子水溶液中24h,利用接触角和红外光谱分析不同活性基团在牙釉质表面上的接枝效果.结果 接触角和红外光谱图表征结果表明,在牙釉质表面已接枝上-PO4H2,-SO3H,-COOH,-OH和-CH3基团.结论 通过水解可成功地在牙釉质表面形成含有-PO4H2,-SO3H,-COOH,-OH和-CH3活性基团的自组装单层膜.

    作者:王志伟;赵月萍;周长忍;李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以转录因子AP-1为靶点的decoy ODNs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AP-1 decoy ODNs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及细胞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为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2.5%胰酶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数目,羟脯氨酸比色法测定培养细胞上清胶原合成,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分别观察不同浓度的AP-1 decoyODNs对AngⅡ诱导的CFs增殖,胶原的合成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CFsMTT比色法显示10-7mmol/LAngⅡOD490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451±0.014和0.342±0.096,n=9,P<0.05);100 mnol/L和200 mmol/L组的OD490值分别为0.329±0.04和0.214±0.25,均较AngⅡOD490值显著降低(P<0.05);AngⅡ作用24 h后能够显著增加CFs胶原合成,decoy ODNs可以抑制这种作用,其中100 nmol/L和200 nmol/L均有显著性抑制作用.FCM细胞周期分析表明,AngⅡ作用24 h后能够明显增加S期细胞百分率(21.93±0.71%和10.93±0.2%,n=6,P<0.01),随着decoy ODNs浓度增加,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其中100nmol/L和200nmol/L作用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突变的decoyODNs对CFs的增殖及胶原合成均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 AP-1 decoy ODNs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CFs增殖和胶原的合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CFs细胞周期有关.

    作者:谢双伦;王景峰;聂如琼;袁沃亮;李飞;林茂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丹参对大鼠移植肝脏再灌注损伤的防护及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含丹参冷灌注液对移植肝缺血再灌流损伤的防护及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丹参组及假手术组,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在供肝灌注冷保存时,以4℃乳酸林格氏液为基液,丹参组灌注保存液中加丹参注射液(60ml/L),对照组不加丹参.保存5 h后置入受体.移植后6h处死大鼠取样,检测血清中AST、ALT及肝组织中氧自由基代谢相关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采用TUNEL法检测移植术后肝细胞凋亡情况,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移植肝脏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移植肝再灌注后丹参组AST、ALT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丹参组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1),肝组织中MDA含量较对照组降低(P<0.01),SOD、GSH-PX活性较对照组升高(P<0.01).丹参组较对照组肝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上再灌注损害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丹参可抑制冷保存再灌注导致的肝细胞凋亡,对原位肝移植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宇;周杰;蒋晓青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基于虚拟切片的体视学模型仿真与分析

    目的 建立虚拟组织切片的体视学模型,并以软件系统作为实现手段,模拟虚拟切片过程,为体视学的理论提供一个客观实证工具.方法 以数学手段描述组织切片可能出现的二维形态特征,模拟切片过程,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数值分析,与经验公式进行了拟合比较.结果 基于此算法可实现虚拟随机模拟切片,经拟合优度检验数据分布的均匀性检验通过率达94.5%以上.独立性检验通过率达92%以上.且均符合正态性要求.经线性和曲线拟合能够得到与经验公式相一致的体视学参数相关关系.结论 本文所述算法具有可行性,可以反映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作者:王灏;申洪;白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分析:附17例报告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少见的微血管病变,起病急骤,病情复杂,误诊率高,早期诊断困难,死亡率高.现就我院2002年5月~2007年2月收治的17例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赵卫华;孟凡义;徐丹;江千里;魏永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VEGFR1阳性造血祖细胞簇与人大肠癌转移的关系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阳性造血祖细胞与人大肠癌转移的关系及机制.方法 将人大肠癌细胞株SW480/M5瘤块原位接种至裸鼠结肠,建立大肠癌原位移植肝转移裸鼠模型,应用FCM观察转移灶内VEGFR1阳性造血祖细胞与大肠癌细胞的数量与比例及其相互关系,应用Western blot观察转移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 肿瘤转移灶及尚未形成转移的常见部位均可见VEGFR1阳性造血祖细胞细胞簇.并且与肿瘤转移的时间呈正相关,而无肿瘤裸鼠未见此细胞簇形成;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蛋白表达逐渐增强.结论 VEGFR1阳性造血祖细胞簇形成总是伴随大肠癌转移.可能促进转移相关因子表达,促成转移的发生.

    作者:杨朝晖;杨敏;熊汉真;李学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大鼠油酸性急性肺损伤初期水通道蛋白4在肺水代谢的实验研究

    目的 测定油酸造成急性肺损伤(ALI)初期损伤程度及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上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量以评估病理状态下ATⅡ细胞水通道水转运能力的状况.方法 血气分析、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用重力法测定血管外肺水(EVLW)含量检测早期肺损伤的程度;急性分离纯化大鼠油酸ALI模型的ATⅡ细胞,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形态病理变化:免疫组化了解肺组织AQP-4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QP-4的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 血气分析、光镜下肺损伤评分及EVLW油酸组严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显微镜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数量较对照组无明显减少,但电镜下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板层小体排空,线粒体损伤等改变;肺组织免疫组化观察到AQP-4明显表达增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QP-4的m-RNA表达增多,AQP-4由胞浆向胞膜转运,胞膜的表达增多(P<0.05).结论 在肺损伤初期就有了肺损伤水肿的病理生理的改变,AQP-4在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上m-RNA及细胞膜的表达上调.很大程度调节肺泡腔及肺泡上皮细胞的水转运,在钠通道功能下降的情况下发挥了重要的代偿作用.

    作者:朱丽华;李涛平;何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鬼臼毒素纳米脂质体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鬼臼毒素纳米脂质体(PDP-SLN)对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0.0005~5.000 ?mol/L)鬼臼毒素(PDP)及PDP-SLN分别处理Hela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1)PDP-SLN及PDP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同药物浓度同时间孵育条件下,PDP-SLN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PDP.24、48、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PDP-SLN为4.10、0.65、0.20 ?mol/L,PDP为9.2、4.0、1.3 ?molFL.(2)PDP-SLN及PDP均可以明显促进细胞凋亡.PDP-SLN 24、72 h诱导的凋亡率为90.8%和94.2%;PDP 24、72 h诱导啁亡率为64.I%和68.4%.结论 PDP-SLN具有更强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效果.

    作者:史毓杰;曾抗;李国锋;张敏;朱晓亮;孙乐栋;杨西晓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尖锐湿疣复发与患者心理状况和白介素-10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复发与心理状况及细胞因子相关性.方法 对40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和40例一次性治愈尖锐湿疣患者进行焦虑自我评定量表(SHS)和抑郁自我评定量表(SDS)问卷调查,应用放免法测定白介素-10(IL-10).结果 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5).一次性治愈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10亦高于对照组,SAS和SDS评分与中国常模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可能存在抑郁和焦虑状态,抑郁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低下.

    作者:徐文斌;周虎;李会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葡萄胎发病相关新基因F10功能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与葡萄胎发病相关的新基因F10的功能.方法 培养A549细胞,实验分4组:正向F10基因、反向F10基因、空载体分别转染A549细胞组、空白细胞组.转染24 h提取细胞mRNA.用差异显示(DDPCR)方法筛选4组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 获得差异表达的条带,二次PCR扩增后产物连接T载体并测序分析,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同源比较,筛选出几个差异表达的基因,经荧光定量PCR证实annexin I(钙依赖、磷脂结合蛋白)、STATI(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BASP1在正向F10基因转染组高表达.IPLA2、DATF1在正向F10基因转染组低表达.结论 F10基因可能是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的基因.

    作者:曹晓敏;庞战军;全松;邢福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EphrinB2基因工程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对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研究ephrinB2基因转染对体外诱导环境大鼠骨髓问质干细胞(BMSCs)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的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法从Wistar大鼠骨髓中得到BMSCs.采用lenti-virus载体装载人ephrinB2基因转染大鼠BMSCs.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测定CD105、CD73、CD44、八因子(VW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等标志物在ephrinB2-BMSCs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体外分化的多向分化潜能.以2%FBS和50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培养条件,体外诱导ephrinB2-B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并测定相应标志物的表达.结果 未经诱导分化的ephrinB2-BMSCs表达CD105、CD73和CD44,不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VWF和KDR.转染后的ephrinB2-BMSCs依然具有分化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经诱导,ephrinB2-BMSCs表达VWF与KDR,并且其生成血管内皮细胞的比率及在Matrix基质上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的比率均显著高于未转染ephrinB2的BMSCs.结论 ephrinB2基因工程的BMSCs具有极高的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这种基因工程细胞为建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新方法提供了有意义的资源.

    作者:徐新;唐良秋;马绍椿;高凌俊;黄幸青;范文茂;马燕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乳腺X线机辐射源质量检测技术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测量乳腺X线机辐射源的质量检测技术,评价其性能.方法 采用测试模块对乳腺X线机的输出线质、分辨率进行检测,采用Barracuda X线分析仪对乳腺X线机的管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的重复性和准确性、辐射输出剂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各参数的稳定性均很好.设定值为26kV、50mAs时,检测设备输出的电流及曝光时间准确性较差.结论 乳腺X线机辐射源质量保证工作非常重要.

    作者:王淑珍;余晓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腔内剜除术与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研究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腔内剜除术(PKEP)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例BPH患者完全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行PKEP与PKRP;测定术中冲洗液吸收量、出血量;比较2组术中冲洗液吸收量、出血量、前列腺切除重量、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随访6个月,比较2组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及术后下降程度、残留前列腺重量及前列腺重量下降程度、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PKEP组、PKRP组术中冲洗液吸收量、出血量、前列腺切除重量、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420.8±201.6)和(627.4±243.2)ml、(126.5±18.3)和(180.3±38.5)ml、(36.5±7.4)和(25.2±5.8)g、(42.3±23.5)和(55.1±26.3)min、(1.2±0.3)和(2.0±0.5)d、(2.2±0.2)和(3.4±0.3)d、(3.4±1.1)和(4.5±1.3)d,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个月96例PKEP组患者和97例PKRP组患者完成随访,Qmax、PVR、IPSS、QOL较术前均有改善(P<0.01);组间比较术后3个月2组间IPSS、QOL评分、Qmax的改善无显著差别,术后6个月2组间IPSS、QOL评分的改善仍无显著性差异,而Qmax、PvR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PKEP术与PKRP术相比,近期手术疗效相似,安全性无显著差异.PKEP组组织标本获得率较PKRP组高,可增加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率;前列腺切除率亦高于PKRP组,有利于减少术后BPH复发.

    作者:卞军;刘春晓;郑少波;李虎林;徐亚文;方平;徐啊白;陈玢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颅脑损伤急性期凝血常规及D-二聚体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变与伤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组112例患者入院时抽取肘静脉血检查凝血常规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按照患者伤情和预后不同对比凝血指标差异.结果 (1)根据GCS评分分组,TT在GCS≤5分组比GCS6~8分(P0.05)、GCS 9~12分(P<0.001)两组都高,FBG在GCS≤5分组较后两组降低(P<0.001);(2)根据GOS评分分组,GOS 1分组TT值比GOS2、3、4、5分组延长(P<0.01),FBG在GOS 1分组较GOS2、3、4、5分组明显降低(P<0.001);(3)有继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比无继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PT、APTT值延长(P<0.05),Fbg降低(P(0.05);(4)存在外伤性脑梗死比无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PT、APTT值缩短,Fbg值降低(P<0.001);(5)D-二聚体:GCS评分越低,D-二聚体阳性率(0.5 ?g/ml)越高(P<0.001),GOS评分预后不良(1~3分)D-二聚体阳性率比预后良好(4~5分)组高(P<0.001),有继发性血肿者D-二聚体阳性率比无继发性血肿者高(P<0.001);有外伤性脑梗死者D-二聚体阳性率比无外伤性脑梗死者低(P<0.01).结论 颅脑损伤后患者存在凝血异常,这种凝血异常与患者的伤情严重程度有关,也与伤后并发症和患者预后有相关性,D-二聚体比凝血常规项目更能敏感地反应出这种凝血功能改变.

    作者:李钢;徐如祥;柯以铨;姜晓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下肢静脉性溃疡RANTES的表达

    目的 探讨RANTES在下肢静脉性溃疡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单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和健康人下肢外周血RANTES mRNA的表达.结果 溃疡组血液RANTES mRNA的表达与无溃疡组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无溃疡组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RANTESmRNA高表达可能是下肢静脉性溃疡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陈流华;叶财盛;殷恒讳;叶洁莲;王深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含量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含量的变化,探讨NK细胞与哮喘的发生是否相关.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28例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发作组)63例、哮喘缓解期(缓解组)65例及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62例外周血中NK细胞含量.结果 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含量(13.9±9.4)%,明显低于缓解组(22.5±12.3)%(P<0.01)和正常对照组(19.6±10.1)%(P<0.05).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F=4.695,P=0.012).结论 哮喘急性发作时外周血中NK细胞含量明显减少,提示NK细胞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

    作者:刘芳;罗雅玲;吴月仙;孔庆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ABL激酶区点突变的检测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ABL酪氨酸激酶区点突变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巢式PCR扩增23例CML患者不同时期的40份骨髓标本的ABL激酶区,对扩增产物纯化、双向测序并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 7人(30.43%)检测出点突变,共导致5种类型的氨基酸替换:T315I 3例,Y253H、E255K、F317L及G321W各1例.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点突变的例数分别为2例、2例和3例.其中6例患者测序前经400 mg/d伊马替尼治疗无效,加大伊马替尼刺量至(600~800)mg/d,随访3~6个月,仅F317L患者获得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另外5例患者均无遗传学反应,且Y253H和1例T315I疾病进展至急变期.0321W为初治慢性期患者,经400 mg/d伊马替尼治疗达到完全血液学缓解,BCR-ABL+细胞比例显著下降.结论 ABL激酶区点突变是CML患者对伊马替尼耐药的重要原因.不同类型的突变导致的耐药程度不完全相同,且并非所有点突变都会导致耐药的发生.监测ABL激酶区点突变有助于预测疗效并及早调整治疗.

    作者:欧阳昭;杜庆锋;刘晓力;张嵩;朱红倩;龚峻梅;宋兰林;欧阳凌云;刘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抢救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器官功能衰竭

    目的 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合并急性肾竭的多器官功能衰竭(MOF)者的疗效.方法 对47例伴有急性肾衰的MOF患者行CBP,采用日间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模式.每例平均治疗(3.1±0.5)d.均采用稀释法输入置换液,流速2000~4000 ml/h.监测CBP前后病人的生命征、症状、血清生化指标和MODS计分.结果 CBP治疗后病人肾功能改善,MODS计分、血清肌酐均明显降低(P<0.01或<0.05).47例患者抢救成功29例.结论 CBP治疗MOF安全有效,病人死亡率降低.

    作者:陈路;李就鸿;蒋莹;祝胜郎;张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工作记忆中关系信息保持的事件相关电位

    目的 比较颜色、语义分别与其空间位置整合后在工作记忆保持阶段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时空模式特点.方法 14名受试者分别从事工作记忆中颜色-位置和语义-位置整合的延迟匹配样本任务,同时记录其19通道的ERPs,行为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ERPs数据利用配对t值的统计参数映像呈现.结果 颜色-位置整合任务的反应时间显著短于语义-位置整合任务,且前者反应正确率显著高于后者.ERPs的t值统计参数映射显示两者显著差异主要出现在额中央回和顶部的大部分区域(200ms前后),双侧前额部和额部(260~320ms),左侧枕部(500~580ms).结论 汉语语义-位置的关系记忆的保持涉及更多脑区,特别是额区的效应大提示工作记忆的目标保持阶段.

    作者:刘中华;周曙;陆兵勋;刘忆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体外受精治疗中促性腺激素的剂量和卵巢反应性与临床结局的关系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IVF)治疗中使用不同促性腺激素(Gn)剂量及卵巢反应性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在接受IVF治疗、Gn用药时间≤15 d的患者中,共551个取卵周期按Gn用量和获卵数进行分组.A组Gn≥3375 IU.获卵数≥4个,390个周期;B组Gn≥3375IU,获卵数≤3个,64个周期;C组Cn≤3300IU及获卵数≤3个,97个周期.对3组的多个临床特征及治疗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A组的临床妊娠率和分娩率分别为38.8%和32.5%,B组为16.7%和10.4%,C组为27.3%和23.4%.A组卵泡数、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血清E2峰值、临床妊娠率和分娩率均高于B、C组(P<0.05).A、B组Gn用药剂量均较C组大(P<0.05),B组血清E2峰值、临床妊娠率和分娩率均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Gn用量较低而取卵数少的患者,增加Gn用量能提高临床妊娠率和分娩率,这部分患者应视为相对的卵巢低反应者或轻度卵巢储备功能低下;而增加Gn用量后仍不能增加获卵数者,为真正的卵巢低反应者或重度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临床预后不佳.

    作者:熊夏思;陈士岭;孙玲;尹敏娜;赵二勇;宋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