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进良;焦顺昌;叶平;李瑾昱
目的 比较颜色、语义分别与其空间位置整合后在工作记忆保持阶段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时空模式特点.方法 14名受试者分别从事工作记忆中颜色-位置和语义-位置整合的延迟匹配样本任务,同时记录其19通道的ERPs,行为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ERPs数据利用配对t值的统计参数映像呈现.结果 颜色-位置整合任务的反应时间显著短于语义-位置整合任务,且前者反应正确率显著高于后者.ERPs的t值统计参数映射显示两者显著差异主要出现在额中央回和顶部的大部分区域(200ms前后),双侧前额部和额部(260~320ms),左侧枕部(500~580ms).结论 汉语语义-位置的关系记忆的保持涉及更多脑区,特别是额区的效应大提示工作记忆的目标保持阶段.
作者:刘中华;周曙;陆兵勋;刘忆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含丹参冷灌注液对移植肝缺血再灌流损伤的防护及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丹参组及假手术组,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在供肝灌注冷保存时,以4℃乳酸林格氏液为基液,丹参组灌注保存液中加丹参注射液(60ml/L),对照组不加丹参.保存5 h后置入受体.移植后6h处死大鼠取样,检测血清中AST、ALT及肝组织中氧自由基代谢相关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采用TUNEL法检测移植术后肝细胞凋亡情况,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移植肝脏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移植肝再灌注后丹参组AST、ALT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丹参组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1),肝组织中MDA含量较对照组降低(P<0.01),SOD、GSH-PX活性较对照组升高(P<0.01).丹参组较对照组肝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上再灌注损害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丹参可抑制冷保存再灌注导致的肝细胞凋亡,对原位肝移植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宇;周杰;蒋晓青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通心络含药血清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自E12~14大鼠胚胎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添加不同剂量通心络含药血清干预,在干预后不同时段通过免疫荧光双标观察含药血清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经通心络含药血清干预后,Nestin(+)细胞比例先下降后回升,β-tubulin(+)细胞比例3 d与7 d时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7 d时大剂量组β-tubulin(+)细胞比例与小剂量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通心络可以促进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向神经元分化,大剂量组效应更明显及持久.
作者:蒋海山;李求实;陆兵勋;王立新;尹瑞雪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32例结直肠癌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他汀治疗效果的研究,探讨此类患者血脂水平变化的意义和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的安全有效性.方法 临床和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的32例冠心病患者在基线水平、患癌后手术前和手术后阿托伐他汀治疗6月测定其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广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水平.对照组为30例血脂检查TC均≥5.70 mmol/L的冠心病患者.结果 30例对照组患者在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6个月后,TC、TG、LDL-C均显著下降,并一直持续至12个月(P<0-01),而HDL-C和Lp(a)没有显著变化.32例结直肠癌合并冠心病患者基线水平的TC、TG、LDL-C和HDL-C在其癌症确诊后均明显降低(P<0.01),而Lp(a)却增高(P<0.05),术后继续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TC、TG和LDL-C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HDL-C升高(P<0.05),Lp(a)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对照组TC和LDL-C显著高于癌症组(P<0.05),后者Lp(a)显著增高(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癌症组LDL-C和HDL-C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TC和Lp(a)水平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Lp(a)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其抗肿瘤效应有关,合并冠心病的直结肠癌患者血脂谱的变化为在此类患者中进行调脂治疗的安全性提出了新的课胚.
作者:梁振涛;王宪沛;曾秋棠;廖玉华;高传玉;李牧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p53蛋白表达与对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Meta分析DerSimonian-Laird分析模型对有关NSCLC中p53蛋白表达与对铂类化疗敏感性的文献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 人选16篇文献共1070例患者,p53阳性患者539例,p53阳性率50.4%.铂类化疗有效患者414例,合并有效率38.7%.异质性检验显示x2=47.57,P<0.0001,文献具有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DerSimonian-Laird法进行分析,合并优势比(OR)为1.37,95%可信区间0.84~2.24.结论 NSCLC中p53蛋白阴性表达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并不明显优于p53蛋白阳性患者.
作者:汪进良;焦顺昌;叶平;李瑾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干扰素-?1b(IFN-?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前、后肝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及血清HBV DNA载量的变化.方法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6个月行肝穿活检术,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组织ICAM-1的表达及血清中HBV DNA的载量变化.结果 干扰素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与中度患者肝组织ICAM-1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肝组织ICAM-1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肝组织ICAM-1染色强度(+)的患者,治疗前、后HBVDNA载量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而肝组织ICAM-1染色强度(++)与染色强度(+++、++++)的患者.治疗前、后HBV DNA载量变化有差异(P<0.05,P<0.01).结论 IFN-?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与肝组织表达ICAM.1有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ICAM-1增强表达有利于IFN发挥抗病毒作用.
作者:郑瑞丹;徐成润;张闽峰;孟家榕;饶日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急性肺损伤(ALI)后机体内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配体结合活性显著下降与其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Hsps)改变的关系.方法 以小鼠油酸急性肺损伤为模型,用Western blotting和受体的放射配体结合试验动态观察伤后GR、Hsp90、Hsp70和GR的结合容量和亲和力变化.结果 伤后小鼠肺组织水肿、肺体指数和肺含水量显著升高;GR在伤后1 h升高,然后显著下降,在12 h达低点;Hsp90和Hsp70在伤后的表达逐渐升高,在12 h达高点.配体结合试验显示在伤后GR Bmax逐渐下降,Kd值升高,与Hsp90/GR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急性肺损伤后的GR配体结合活性的改变可能与Hsp90的变化有关.
作者:张民;熊仁平;陈星云;李平;赵艳;刘苹;周元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特征,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7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并将大体病理所见与CT表现相对照.结果 17例中食管问质瘤1例,胃间质瘤10例,十二指肠间质瘤2例,空肠间质瘤1例,回肠间质瘤1例,腹腔内肠道外间质瘤2例.17例中恶性者12例,良性者4例,不能确定良恶性者1例.17例肿瘤CT表现为外生性或内生性肿块,体积多较大,肿块大径范围3~17.3 cm,<5 cm者4例,≥5 cm者13例.肿块密度不均匀,呈囊实性,实性部分轻到中度强化,瘤内点状钙化灶2例,8例高度恶性肿物表现边缘强化,中心大片低密度.病理所见:肿瘤实性部分为由梭形细胞和(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变性、出血、囊变及坏死在CT均表现为低密度.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CT检查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定位,以及观察肿瘤与周嗣组织结构的关系.
作者:张静;成官迅;吴华旺;梁丽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一种敏感、简便的检测蝙蝠血清冠状病毒抗体的方法.方法 利用葡萄球菌A蛋白(SPA)能够与某些哺乳动物IgG抗体Fc段非特异性结合的特点,对市售人冠状病毒抗体ELISA试剂盒进行改造,建立SPA-ELISA法,使其适用于蝙蝠血清冠状病毒抗体的检测,并对采集到的55份棕果蝠血清冠状病毒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用SPA-ELISA方法对人冠状病毒试剂盒中阳性与阴性对照、SARS病人恢复期血清、空白对照的检测都得到理想的结果,并从55份棕果蝠血清中检测出2例阳性,阳性率为3.64%(2/55),中和试验进一步证实了结果的真实性.结论 所建立的方式适用于检测棕果蝠血清冠状病毒抗体.
作者:周杰;廖玉学;陈忠;李玉春;高璐璐;陈亿雄;蔡练功;陈清;俞守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外源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对环孢素A(CsA)致慢性肾病大鼠肾间质炎症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雄性SD大鼠低盐饮食饲养,经口服灌胃CsA(25 mg/kg·d)4周,制作慢性CsA肾病模型,分别给予小剂量uPA持续干预和大剂量uPA间断干预.4周末,观察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24h尿蛋白的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纤维蛋白沉积,免疫组化检测肾间质ED-1阳性巨噬细胞浸润数量、肾组织uPA及转化生长因子b1(TGF-?1)的表达.结果 大鼠经CsA灌胃后,Scr、BuN升高,24 h尿蛋白增加,肾间质纤维蛋白沉积增多,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增加,肾局部uPA含量下降以及肾组织TGF-?1表达上调,表明大鼠肾间质炎症模型建立成功.小剂量uPA持续给药血Scr、BuN、24h尿蛋白水平下降(P<0.01或P<0.05),肾间质纤维蛋白沉积和炎性细胞浸润减轻(P<0.05),uPA表达增加(P<0.05),肾组织TGF-?1表达降低(P<0.05).大剂量uPA间断干预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局部uPA轻度升高,但对减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下调TGF-?1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uPA持续干预能有效减轻CsA慢性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蛋白沉积、炎性细胞浸润及下调肾组织TGF-?1表达,从而减轻肾脏炎症反应和纤维化,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基础.
作者:王寅;马骊;童俊容;罗正茂;何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变与伤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组112例患者入院时抽取肘静脉血检查凝血常规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按照患者伤情和预后不同对比凝血指标差异.结果 (1)根据GCS评分分组,TT在GCS≤5分组比GCS6~8分(P0.05)、GCS 9~12分(P<0.001)两组都高,FBG在GCS≤5分组较后两组降低(P<0.001);(2)根据GOS评分分组,GOS 1分组TT值比GOS2、3、4、5分组延长(P<0.01),FBG在GOS 1分组较GOS2、3、4、5分组明显降低(P<0.001);(3)有继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比无继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PT、APTT值延长(P<0.05),Fbg降低(P(0.05);(4)存在外伤性脑梗死比无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PT、APTT值缩短,Fbg值降低(P<0.001);(5)D-二聚体:GCS评分越低,D-二聚体阳性率(0.5 ?g/ml)越高(P<0.001),GOS评分预后不良(1~3分)D-二聚体阳性率比预后良好(4~5分)组高(P<0.001),有继发性血肿者D-二聚体阳性率比无继发性血肿者高(P<0.001);有外伤性脑梗死者D-二聚体阳性率比无外伤性脑梗死者低(P<0.01).结论 颅脑损伤后患者存在凝血异常,这种凝血异常与患者的伤情严重程度有关,也与伤后并发症和患者预后有相关性,D-二聚体比凝血常规项目更能敏感地反应出这种凝血功能改变.
作者:李钢;徐如祥;柯以铨;姜晓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研究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腔内剜除术(PKEP)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例BPH患者完全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行PKEP与PKRP;测定术中冲洗液吸收量、出血量;比较2组术中冲洗液吸收量、出血量、前列腺切除重量、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随访6个月,比较2组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及术后下降程度、残留前列腺重量及前列腺重量下降程度、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PKEP组、PKRP组术中冲洗液吸收量、出血量、前列腺切除重量、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420.8±201.6)和(627.4±243.2)ml、(126.5±18.3)和(180.3±38.5)ml、(36.5±7.4)和(25.2±5.8)g、(42.3±23.5)和(55.1±26.3)min、(1.2±0.3)和(2.0±0.5)d、(2.2±0.2)和(3.4±0.3)d、(3.4±1.1)和(4.5±1.3)d,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个月96例PKEP组患者和97例PKRP组患者完成随访,Qmax、PVR、IPSS、QOL较术前均有改善(P<0.01);组间比较术后3个月2组间IPSS、QOL评分、Qmax的改善无显著差别,术后6个月2组间IPSS、QOL评分的改善仍无显著性差异,而Qmax、PvR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PKEP术与PKRP术相比,近期手术疗效相似,安全性无显著差异.PKEP组组织标本获得率较PKRP组高,可增加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率;前列腺切除率亦高于PKRP组,有利于减少术后BPH复发.
作者:卞军;刘春晓;郑少波;李虎林;徐亚文;方平;徐啊白;陈玢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在小型猪动物模型上探讨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到心肌梗死局部对心功能和梗死心肌代谢的影响.方法 结扎小型猪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心肌梗死1周后处理组及心肌梗死2周后处理组,处理组经心外膜向心肌注射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然后检测各项指标.结果 空白对照组与处理组心尖室间隔下部室壁增厚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显影细胞区域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测定,证实自体骨髓单核细胞分化细胞转化为心肌或内皮细胞并证实其存活增殖功能.结论 经心外膜向梗死区域的心肌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可以改善梗死区域心肌的收缩功能.移植的单个核细胞可以在梗死区域中存活,增殖,分化和迁移,增加梗死区域的微血管数量,再生、再造心肌.
作者:黄劲松;郑少忆;麦明杰;吴若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少见的微血管病变,起病急骤,病情复杂,误诊率高,早期诊断困难,死亡率高.现就我院2002年5月~2007年2月收治的17例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赵卫华;孟凡义;徐丹;江千里;魏永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兔周同感觉、运动神经匀浆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增殖与成骨能力的影响.探讨周围神经影响成骨的可能原因.方法 提取大隐神经、坐骨神经肌支分别作为感觉、运动神经组织,制备匀浆.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常规成骨诱导后鉴定备用.以含感觉、运动神经匀浆的诱导培养基、成骨诱导培养基、无地米诱导培养基及对照培养基作用于干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观察其增殖、分化及矿化情况.结果 感觉神经组较其他各组显著促进成骨细胞增殖(P<0.01),成骨诱导组及对照组抑制细胞增殖(P≤0.001);感觉神经匀浆显著促进成骨细胞总蛋白及碱性磷酸酶(ALP)的合成(P<0.05),成骨诱导组及对照组ALP蛋白比活性显著高于运动神经组及无地米组(P<0.05);感觉神经组、成骨诱导组及对照组茜素红结合量显著高于无地米组及运动神经组(P<0.001),前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感觉神经成分能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与矿化,运动神经成分未见促成骨作用.
作者:王秋实;裴国献;江汕;赵培冉;梁双武;戴金良;崔建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PTEN、COX-2在胆囊炎和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定位和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胆囊炎和40例胆囊癌中mN和COX-2蛋白的表达.(2)RT-PCR法检测胆囊炎及胆囊癌中PTEN和COX-2 mRNA的表达.结果 (1)免疫组化:PTEN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胆囊炎组织PTEN蛋白表达强度显著高于胆囊癌组(JP<0.01).在低分化胆囊癌组,PTEN蛋白表达强度显著低于高分化组(P<0.05);胆囊癌伴淋巴结转移组中,PTEN蛋白表达强度亦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随浸润加深及临床分期进展,PTEN蛋白表达强度也显著降低(P<0.05).COX-2主要定位于细胞浆,与胆囊炎组比较,COX.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增高(P<0.05).胆囊癌患者COX-2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无统计学相关.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胆囊癌组织中,COX-2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病理分期Ⅲ~Ⅳ期胆囊癌组COX-2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P<0.05).(2)RT-PCR:PTEN在胆囊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胆囊炎组织(P<0.01).COX-2在胆囊炎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胆囊癌组织(P<0.01).结论 PTEN基因的缺失是胆囊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与胆囊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COX-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的表达均较胆囊炎显著增高,COX-2主要与淋巴结转移及TNM临床分期有关.PTEN及COX-2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齐秀恒;刘琪;邹庆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肝螺杆菌是定植在动物的肝胆及肠道能引起增殖性肝炎,肝癌,盲结肠炎的非胃螺杆菌,关于该菌我国还未见报道.本实验室试图分离培养肝螺杆菌(H.hepaticus).方法 BALB/c小鼠肠粘膜匀浆空肠弯曲菌血琼脂培养基微需氧条件下培养5~7 d.结果 本实验室从BALB/c小鼠肠道中微需氧条件下成功分离出了国内第一株H.hepaticus,并通过形态学,生化反应,细菌基因测序分析鉴定证实,这对开展国内在非胃内螺杆菌研究上有重要的意义.关键字:螺杆菌,肝;分离;鉴定
作者:李菁;林焕健;姜泊;白杨;张弟;张亚历;王继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RANTES在下肢静脉性溃疡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单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和健康人下肢外周血RANTES mRNA的表达.结果 溃疡组血液RANTES mRNA的表达与无溃疡组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无溃疡组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RANTESmRNA高表达可能是下肢静脉性溃疡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陈流华;叶财盛;殷恒讳;叶洁莲;王深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紫草素对体外培养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HA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 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传至4~8代的HASMCs,经40、20、10、5、2、1、0.5 ?mol/L及0 ?mol/L(对照组)的紫草素分别作用12、24、48 h后,应用MTS法测定紫草素对HASMCs的细胞增殖的影响;经40、20、10、5 ?mol/L及0 ?mol/L(对照组)的紫草素分别作用24 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紫草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经20 ?mol/L及0 ?mol/L(对照组)的紫草素分别作用24 h后,应用SP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紫草素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20 ?mol/L和40 ?mol/L的紫草素均可有效抑制细胞增殖(均P<0.05),以48 h为显著(抑制率分别为30.1%与42.9%),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20 ?mol/L及40 ?mol/L的紫草素均可显著提高G0/G1期比例(P<0.05),阻滞细胞周期进程,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20 ?mol/L的紫草素可显著下调PCNA的表达(P<0.01).结论 紫草素对HASMCs具有明确的抗增殖作用.
作者:赵燕霞;罗雅玲;赖文岩;徐健;任敦强;黎振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内口切开胶管引流术加激光照射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内口切开胶管引流术加激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多切口挂线引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愈时间、肛管形态、肛门括约肌功能等.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在治愈时间、肛管形态、肛门括约肌功能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内口切开胶管引流术加激光照射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可靠,并能保持良好的肛管形态和肛门括约肌功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作者:吴宗辉;仝蜀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