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连续性血液净化抢救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器官功能衰竭

陈路;李就鸿;蒋莹;祝胜郎;张军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 多器官功能衰竭, 肾功能衰竭
摘要:目的 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合并急性肾竭的多器官功能衰竭(MOF)者的疗效.方法 对47例伴有急性肾衰的MOF患者行CBP,采用日间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模式.每例平均治疗(3.1±0.5)d.均采用稀释法输入置换液,流速2000~4000 ml/h.监测CBP前后病人的生命征、症状、血清生化指标和MODS计分.结果 CBP治疗后病人肾功能改善,MODS计分、血清肌酐均明显降低(P<0.01或<0.05).47例患者抢救成功29例.结论 CBP治疗MOF安全有效,病人死亡率降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HCC组织和20例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VEGF蛋白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50例HCC组织中Survlvin、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0%(32/50)、68.0%(34/50),在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0/20)、10%(2/20),差异有显著性(P<0.05);(2)Survivin、VEGF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AFP值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f临床分期及转移相关(P<0.05);(3)Survivin、vEGF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x2=6.69,P<0.05).结论 Survivin和VEGF蛋白在HCC中表达率较高,为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Survivin和VEGF在HCC中的表达关系密切,测定HCC中Survivin、VEGF蛋白的表达,有助于临床判断病人预后.

    作者:崔斐;陈斌;陈锦章;黄宇贤;罗荣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SPA-ELISA检测棕果蝠血清冠状病毒抗体的研究

    目的 建立一种敏感、简便的检测蝙蝠血清冠状病毒抗体的方法.方法 利用葡萄球菌A蛋白(SPA)能够与某些哺乳动物IgG抗体Fc段非特异性结合的特点,对市售人冠状病毒抗体ELISA试剂盒进行改造,建立SPA-ELISA法,使其适用于蝙蝠血清冠状病毒抗体的检测,并对采集到的55份棕果蝠血清冠状病毒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用SPA-ELISA方法对人冠状病毒试剂盒中阳性与阴性对照、SARS病人恢复期血清、空白对照的检测都得到理想的结果,并从55份棕果蝠血清中检测出2例阳性,阳性率为3.64%(2/55),中和试验进一步证实了结果的真实性.结论 所建立的方式适用于检测棕果蝠血清冠状病毒抗体.

    作者:周杰;廖玉学;陈忠;李玉春;高璐璐;陈亿雄;蔡练功;陈清;俞守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尿激酶对环孢素A慢性肾病大鼠肾间质炎症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外源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对环孢素A(CsA)致慢性肾病大鼠肾间质炎症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雄性SD大鼠低盐饮食饲养,经口服灌胃CsA(25 mg/kg·d)4周,制作慢性CsA肾病模型,分别给予小剂量uPA持续干预和大剂量uPA间断干预.4周末,观察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24h尿蛋白的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纤维蛋白沉积,免疫组化检测肾间质ED-1阳性巨噬细胞浸润数量、肾组织uPA及转化生长因子b1(TGF-?1)的表达.结果 大鼠经CsA灌胃后,Scr、BuN升高,24 h尿蛋白增加,肾间质纤维蛋白沉积增多,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增加,肾局部uPA含量下降以及肾组织TGF-?1表达上调,表明大鼠肾间质炎症模型建立成功.小剂量uPA持续给药血Scr、BuN、24h尿蛋白水平下降(P<0.01或P<0.05),肾间质纤维蛋白沉积和炎性细胞浸润减轻(P<0.05),uPA表达增加(P<0.05),肾组织TGF-?1表达降低(P<0.05).大剂量uPA间断干预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局部uPA轻度升高,但对减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下调TGF-?1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uPA持续干预能有效减轻CsA慢性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蛋白沉积、炎性细胞浸润及下调肾组织TGF-?1表达,从而减轻肾脏炎症反应和纤维化,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基础.

    作者:王寅;马骊;童俊容;罗正茂;何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内口切开胶管引流术加激光照射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内口切开胶管引流术加激光照射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内口切开胶管引流术加激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多切口挂线引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愈时间、肛管形态、肛门括约肌功能等.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在治愈时间、肛管形态、肛门括约肌功能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内口切开胶管引流术加激光照射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可靠,并能保持良好的肛管形态和肛门括约肌功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作者:吴宗辉;仝蜀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体外受精治疗中促性腺激素的剂量和卵巢反应性与临床结局的关系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IVF)治疗中使用不同促性腺激素(Gn)剂量及卵巢反应性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在接受IVF治疗、Gn用药时间≤15 d的患者中,共551个取卵周期按Gn用量和获卵数进行分组.A组Gn≥3375 IU.获卵数≥4个,390个周期;B组Gn≥3375IU,获卵数≤3个,64个周期;C组Cn≤3300IU及获卵数≤3个,97个周期.对3组的多个临床特征及治疗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A组的临床妊娠率和分娩率分别为38.8%和32.5%,B组为16.7%和10.4%,C组为27.3%和23.4%.A组卵泡数、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血清E2峰值、临床妊娠率和分娩率均高于B、C组(P<0.05).A、B组Gn用药剂量均较C组大(P<0.05),B组血清E2峰值、临床妊娠率和分娩率均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Gn用量较低而取卵数少的患者,增加Gn用量能提高临床妊娠率和分娩率,这部分患者应视为相对的卵巢低反应者或轻度卵巢储备功能低下;而增加Gn用量后仍不能增加获卵数者,为真正的卵巢低反应者或重度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临床预后不佳.

    作者:熊夏思;陈士岭;孙玲;尹敏娜;赵二勇;宋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感觉、运动神经匀浆对兔成骨细胞增殖与成骨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兔周同感觉、运动神经匀浆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增殖与成骨能力的影响.探讨周围神经影响成骨的可能原因.方法 提取大隐神经、坐骨神经肌支分别作为感觉、运动神经组织,制备匀浆.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常规成骨诱导后鉴定备用.以含感觉、运动神经匀浆的诱导培养基、成骨诱导培养基、无地米诱导培养基及对照培养基作用于干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观察其增殖、分化及矿化情况.结果 感觉神经组较其他各组显著促进成骨细胞增殖(P<0.01),成骨诱导组及对照组抑制细胞增殖(P≤0.001);感觉神经匀浆显著促进成骨细胞总蛋白及碱性磷酸酶(ALP)的合成(P<0.05),成骨诱导组及对照组ALP蛋白比活性显著高于运动神经组及无地米组(P<0.05);感觉神经组、成骨诱导组及对照组茜素红结合量显著高于无地米组及运动神经组(P<0.001),前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感觉神经成分能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与矿化,运动神经成分未见促成骨作用.

    作者:王秋实;裴国献;江汕;赵培冉;梁双武;戴金良;崔建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工作记忆中关系信息保持的事件相关电位

    目的 比较颜色、语义分别与其空间位置整合后在工作记忆保持阶段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时空模式特点.方法 14名受试者分别从事工作记忆中颜色-位置和语义-位置整合的延迟匹配样本任务,同时记录其19通道的ERPs,行为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ERPs数据利用配对t值的统计参数映像呈现.结果 颜色-位置整合任务的反应时间显著短于语义-位置整合任务,且前者反应正确率显著高于后者.ERPs的t值统计参数映射显示两者显著差异主要出现在额中央回和顶部的大部分区域(200ms前后),双侧前额部和额部(260~320ms),左侧枕部(500~580ms).结论 汉语语义-位置的关系记忆的保持涉及更多脑区,特别是额区的效应大提示工作记忆的目标保持阶段.

    作者:刘中华;周曙;陆兵勋;刘忆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ADAM10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目的 观察ADAM10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MaxVisionTM快捷免疫组化染色法对78例原发性肺癌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肺癌伴淋巴结转移者的ADAM10表达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P<0.05).在小细胞肺癌中,未见ADAM10表达;在Ⅰ、Ⅱ、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中ADAMl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0%、50.0%、53.3%和63.6%,尽管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Ⅲ、Ⅳ期和Ⅰ、Ⅱ期之间ADAM10表达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ADAM10在腺癌中的表达较鳞癌和小细胞癌高(P<0.05),ADAM10表达与病理类型是相关的,但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和临床参数无关.结论 ADAM10表达与肺癌临床分期无相关性.而与病理类型有相关性,ADAM10阳性表达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差.

    作者:刘传文;陈飞鹏;邬勇坚;阳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VEGF165岱基因转染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后目的基因表达

    目的 检测人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DSC)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后目的 基因的表达,为下一步利用经基因转染的ADSC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脂肪组织打下基础.方法 行腺病毒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Ad-VEGF165)基因转染ADSC,通过免疫细胞荧光和ELISA鉴定VEGF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免疫荧光和ELISA检测证实腺病毒能成功地将VEGF165基因转染至ADSC中,并获得有效的表达.结论 采用Ad-VEGF165基因转移技术,可以将VEGF转染至ADSC中,并有目的 基因的表达,为促进脂肪组织工程血管化奠定基础.

    作者:杨波;高建华;鲁峰;朱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乳腺X线机辐射源质量检测技术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测量乳腺X线机辐射源的质量检测技术,评价其性能.方法 采用测试模块对乳腺X线机的输出线质、分辨率进行检测,采用Barracuda X线分析仪对乳腺X线机的管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的重复性和准确性、辐射输出剂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各参数的稳定性均很好.设定值为26kV、50mAs时,检测设备输出的电流及曝光时间准确性较差.结论 乳腺X线机辐射源质量保证工作非常重要.

    作者:王淑珍;余晓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能量多普勒评价高级别脑胶质瘤及瘤周组织血管生成水平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能量多普勒血管指数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及术中能量多普勒应用对提高超声识别胶质瘤与瘤周水肿能力的可靠性与可行性.方法 选择25例拟行肿瘤根治术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于肿瘤切除术中行能量多普勒检查,选取瘤灶及瘤周水肿目标区域,以Photoshop7.0软件分别测量血管指数(Ⅵ).术中定点取材,行CD34免疫组化染色,对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测值.对Ⅵ与MVD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两组间Ⅵ和MVD.结果 胶质瘤瘤灶内能量多普勒Ⅵ测定结果为13.52±3.57.明显高于瘤周组织内能量多普勒血流指数(Ⅵ=7.69±2.46)(t=0.00,P<0.01).CD34免疫组化染色测值.胶质瘤瘤灶内MVD为38.48±8.47个/HP,瘤周组织MVD计数为13.52±3.57个/HP,两者间差异显著(t=0.00,P<0.01).在胶质瘤瘤灶内及瘤周组织内,能量多普勒Ⅵ与MVD测值均有良好相关性(瘤灶内r=0.7248,p=0.0000:瘤周组织内r=0.6608,P=0.0002).结论 高级别脑胶质瘤术中采用能量多普勒进一步准确区分瘤灶与瘤周水肿组织的病理学基础是二者间血管生成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二者能量多普勒VI间差异显著,且均与其对应组织MVD具有良好相关性,证实了能量多普勒在高级别脑胶质瘤切除术中应用的可靠性与可行性,但具体应用技术方法尚待进一步完善.

    作者:陈运洪;张世忠;肖莎;柯以铨;徐如祥;唐晓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以转录因子AP-1为靶点的decoy ODNs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AP-1 decoy ODNs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及细胞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为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2.5%胰酶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数目,羟脯氨酸比色法测定培养细胞上清胶原合成,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分别观察不同浓度的AP-1 decoyODNs对AngⅡ诱导的CFs增殖,胶原的合成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CFsMTT比色法显示10-7mmol/LAngⅡOD490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451±0.014和0.342±0.096,n=9,P<0.05);100 mnol/L和200 mmol/L组的OD490值分别为0.329±0.04和0.214±0.25,均较AngⅡOD490值显著降低(P<0.05);AngⅡ作用24 h后能够显著增加CFs胶原合成,decoy ODNs可以抑制这种作用,其中100 nmol/L和200 nmol/L均有显著性抑制作用.FCM细胞周期分析表明,AngⅡ作用24 h后能够明显增加S期细胞百分率(21.93±0.71%和10.93±0.2%,n=6,P<0.01),随着decoy ODNs浓度增加,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其中100nmol/L和200nmol/L作用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突变的decoyODNs对CFs的增殖及胶原合成均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 AP-1 decoy ODNs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CFs增殖和胶原的合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CFs细胞周期有关.

    作者:谢双伦;王景峰;聂如琼;袁沃亮;李飞;林茂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血清N端前体脑钠肽在心血管病患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测定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N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试验(ECLIA)测定4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及5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NT-pro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NT-proBNP与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LVEF、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心血管病组患者血清LgNT-proBNP浓度为3.7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42;单因素方差分析示不同的心血管病组间患者血清NT-pro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61,P<0.001).心血管病患者血清NT-proBNP浓度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升高而显著上升,相同NYHA心功能和LVEF分级下,不同心血管病组间血清NT-proBNP浓度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变量相关分析表明,血清NT-proBNP浓度与患者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0.152,P<0.001及r=0.725,P<0.001),与LVEF分级、预后之间呈良好的负相关关系(r=-0.634,P<0.001和r=0.581,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是心血管疾病事件强的预测因子(HR=2.763,P<0.01),并与患者的临床治疗结局密切相关.结论 心血管病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可用来评价患者的心功能状况,且与临床预后关系密切,但其对心血管疾病的分层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春莉;裘宇容;周芳;冯平峰;陈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2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根治性、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科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2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无死亡,中转开腹2例,中转率为9.5%.手术时间(122.4±44.4)min,术中出血量(99.5±61.1)ml,术后肠道排气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67.4±27.0)h、(86.9±24.7)h、(45.7±17.2)h、(11.5±5.0)d.术后早期并发症2例.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5.8±6.6)个,2例发现有淋巴结转移.随访6~4个月,随访期内未发现戳孔处癌肿种植,无死亡病例.局部复发1例.结论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创伤小,可达到开腹同样的根治切除效果,技术上安全可行,具有明显的近期临床疗效.

    作者:于海涛;李国新;张策;黄祥成;余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冠心病合并结直肠癌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及他汀类药物调脂的意义

    目的 通过对32例结直肠癌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他汀治疗效果的研究,探讨此类患者血脂水平变化的意义和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的安全有效性.方法 临床和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的32例冠心病患者在基线水平、患癌后手术前和手术后阿托伐他汀治疗6月测定其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广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水平.对照组为30例血脂检查TC均≥5.70 mmol/L的冠心病患者.结果 30例对照组患者在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6个月后,TC、TG、LDL-C均显著下降,并一直持续至12个月(P<0-01),而HDL-C和Lp(a)没有显著变化.32例结直肠癌合并冠心病患者基线水平的TC、TG、LDL-C和HDL-C在其癌症确诊后均明显降低(P<0.01),而Lp(a)却增高(P<0.05),术后继续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TC、TG和LDL-C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HDL-C升高(P<0.05),Lp(a)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对照组TC和LDL-C显著高于癌症组(P<0.05),后者Lp(a)显著增高(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癌症组LDL-C和HDL-C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TC和Lp(a)水平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Lp(a)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其抗肿瘤效应有关,合并冠心病的直结肠癌患者血脂谱的变化为在此类患者中进行调脂治疗的安全性提出了新的课胚.

    作者:梁振涛;王宪沛;曾秋棠;廖玉华;高传玉;李牧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固定正畸酸蚀后用氟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酸蚀后用氟是一种固定正畸治疗中较好的预防牙釉质脱矿而至早期牙釉质龋的方法.方法 通过20例固定正畸酸蚀后用氟患者340个牙齿与20例正畸酸蚀过程中不采取任何含氟物质者344个牙齿的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比较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固定正畸酸蚀后用氟患者脱矿发生率为5.59%,而对照组为13.6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酸蚀后用氟是一种固定正畸治疗中较好的预防牙釉质脱矿而至早期牙釉质龋的方法.

    作者:林铭;邱冬梅;陈巨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葡萄胎发病相关新基因F10功能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与葡萄胎发病相关的新基因F10的功能.方法 培养A549细胞,实验分4组:正向F10基因、反向F10基因、空载体分别转染A549细胞组、空白细胞组.转染24 h提取细胞mRNA.用差异显示(DDPCR)方法筛选4组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 获得差异表达的条带,二次PCR扩增后产物连接T载体并测序分析,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同源比较,筛选出几个差异表达的基因,经荧光定量PCR证实annexin I(钙依赖、磷脂结合蛋白)、STATI(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BASP1在正向F10基因转染组高表达.IPLA2、DATF1在正向F10基因转染组低表达.结论 F10基因可能是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的基因.

    作者:曹晓敏;庞战军;全松;邢福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促进伤口愈合的蜕皮甾酮乳膏的制备及量效分析

    目的 研究蜕皮甾酮乳膏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对实验性兔创伤模型促愈作用的量效分析,从而得出蜕皮甾酮乳膏促愈的佳有效浓度.方法 取一定量的乳膏基质,将其分别配制为0.625%、1.25%、2.5%、5%四种浓度的蜕皮甾酮乳膏.然后将9只体质量相近的新西兰兔制备成全皮层缺损的创伤动物模型,每只兔5个背部创面,分别敷以空白乳膏基质及四种浓度的蜕皮甾酮乳膏.其中8只兔.分别于造模后4、8、12d.拍摄愈合后的创面,统计其面积,同时计算出各个创面的伤口愈合率;另外1只兔,分别于造模后4、8、12 d取其创面组织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伤口愈合率的统计学分析表明:蜕皮甾酮乳膏有明显的促进伤口愈合作用(P<0.01),佳有效浓度为2.5%.病理学观察显示:2.5%蜕皮甾酮乳膏组创面较其他四组肉芽组织形成明显,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生较多.结论 蜕皮甾酮乳膏对实验性兔创伤缺损模型有明显促愈作用,其中以2.5%蜕皮甾酮乳膏促愈效果佳,为临床促愈用药的筛选提供新思路.

    作者:郑高云;吴旭;李钰珑;张军花;王武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含量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含量的变化,探讨NK细胞与哮喘的发生是否相关.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28例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发作组)63例、哮喘缓解期(缓解组)65例及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62例外周血中NK细胞含量.结果 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含量(13.9±9.4)%,明显低于缓解组(22.5±12.3)%(P<0.01)和正常对照组(19.6±10.1)%(P<0.05).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F=4.695,P=0.012).结论 哮喘急性发作时外周血中NK细胞含量明显减少,提示NK细胞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

    作者:刘芳;罗雅玲;吴月仙;孔庆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人p53不同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及其对亚砷酸盐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构建人p53的不同突变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研究这些突变体对应激刺激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PCR方法扩增人p53 cDNA序列,使用常规酶切、连接方法将其重组至pcDNA3/HA载体中,对阳性克隆进行酶切和PCR鉴定.将阳性重组体的第15位和第46位丝氨酸突变为丙氨酸,并转染NIH3T3细胞,观察其在NIH3T3细胞内的表达情况.转染不同突变体的NIH3T3细胞用Annexin V-FITC和碘化丙啶双标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亚砷酸盐刺激前后的凋亡情况.结果 构建的pcDNA3/HA-p53(WT)、pcDNA3/HA-p53(S15A)peDNA3/I-IA-p53(S46A)是正确的,且能在NIH3T3细胞内有效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p53(WT)的表达使亚砷酸盐诱导的细胞凋亡增加,p53(S15A)的表达使细胞凋亡减少.而p53(S46A)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p53的第15位丝氨酸在其介导亚砷酸盐诱导的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爱华;龚小卫;魏洁;明小燕;王达安;邓鹏;罗深秋;姜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