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洁
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人们又一次笼罩在核阴云之下。本文结合日本地震的影响以及我国的核防护建设,介绍了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核辐射的主要危害、如何做好核辐射的防范以及我们生活中的辐射及如何注意。
作者:周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5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有了明显的变化,治疗前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指标没有太大的变化,治疗前后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2+阻滞剂结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不仅安全可靠,而且对脂质代谢和血糖没有影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马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胸腔镜手术(VAST)在时胸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62例心胸外科疾病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31例,实验组施行胸腔镜手术,对照组施行常规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止痛药物使用量、疼痛评分、术后PEF和PEVI的引流量及实测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留置胸管时间、卧床休息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在胸心外科疾病治疗中,具有痛苦轻、创伤小、切口小及恢复较快的优点,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陶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压疮是护理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医院的压疮发生率为3%~14%,有效预防和治疗压疮是临床护理中的一大课题。近年来随着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推广,压疮已成为衡量医院护理质量的一项主要指标[1]。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易发生在一骨质凸出的部位,如骶尾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足根部等。特别是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年老体弱、绝对卧床又不能勤翻身的患者更易发生压疮,若不采取积极护理措施,压疮发生后严重时可伴发败血症而危及生命。笔者采用碘伏加茶籽油联合聚氨酯泡沫敷料治疗压疮,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消毒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有根管治疗指征的患牙56颗,将56颗患牙分为A组和B组,两组都是二次完成根管治疗。A组患牙采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内封药消毒,B组患牙采用甲醛甲酚棉捻根管内封药,7天后首次复诊。结果:A组疗效优于B组。结论: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比甲醛甲酚棉捻消毒效果更佳。
作者:胡畔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儿童多动症,即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医学界迄今尚无定论,有人认为与患者出生前后的轻微脑损伤、多种基因遗传以及代谢障碍等有关。医学专家认为针灸对治疗该症有显著疗效。
作者:曲华;魏益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针对心内科护理过程中安全用药的有关问题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246例心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安全用药的有关情况。结果:分析总结心内科护理中用药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提出有关处置对策,使心内科用药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结论:严格规范心内科护理用药的安全管理,对于减少临床用药失误,数量患者信心,进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田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galbladder,PLG)是胆囊壁向胆囊腔内呈局限性隆起样病变的总称。近年来随着超声和CT等影像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及不断改进, PLG的检出率也逐年增加,日益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在此,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78例PLG进行临床及病理特征观察,旨在提高对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认识。1临床病理资料1.1临床资料收集1999年10月~2012年5月我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PLG患者178例,其中男83例,女95例,男之之比为0.87∶1,年龄范围为23~82岁,平均年龄为46.5±9.8岁,年龄大为81岁,年龄小为23岁,年龄为40~60岁之间有114例(64.04%)。145例(81.46%)既往有右上腹间歇性疼痛、绞痛或隐痛史,其中病史长的达11年,33例(18.54%)为体检偶然发现。108例(60.68%)合并有胆石症或胆囊炎,9例(5.06%)合并有急性胰腺炎。所有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7例,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41例。
作者:古丽且热·阿不都热西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早期双上肢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肌力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早期双上肢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双上肢肌力、上肢功能(FMA)、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CN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肌力0-1级者显著少于干预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少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肌力4-5级者显著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NS显著低于对照组,而FMA以及MBI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双上肢康复护理干预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肌力,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海青;刘红霞;迟领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泌尿外科易感染一直以来是医务人员面临的重大课题,感染后易使病员的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容易导致医患纠纷,文章分析了易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举措与对策。
作者:秦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初上(<1年)夜班护士的焦虑状况及其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夜班护士的心理健康,提高其工作效率,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工作一年内夜班护士的主要焦虑来源及焦虑表现调查表》,对重庆市某三甲医院的初上(<1年)夜班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持续的应急状态影响初上夜班护士的心理健康,初上(<1年)夜班护士年龄一般在20-25岁,刚从学校毕业,具有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但是只有不足一年的临床经验,实践不足,法律知识相对欠缺,操作技能有待提高。夜班中如遇到紧急情况难以有条不紊的处理,单独上夜班之后面对诸多因素易产生焦虑情绪,生活规律的改变和长期的应激状态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结论:管理者和护士本人应重视焦虑的主要来源,并积极进行干预和自我调整,提高夜班护士的工作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作者:周晓星;邓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掌握庆阳市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患者可能的感染来源,为制定狂犬病预防控制策略、科学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网络报告庆阳市5例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信息进行分析、描述。结果:庆阳市狂犬病感染来源可能为相邻市区传人。肇事犬的来历,以流浪犬为主。群众缺乏狂犬病防治知识,造成对犬伤后的伤口处理不规范,没有注射狂犬免疫制剂。基层医务人员对狂犬病的认识不足,诊断合格率底。结论:大力开展狂犬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加大医务人员狂犬病防治知识培训,是提高群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医务人员对狂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水平。积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狂犬病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
作者:杜志荣;齐丽娜;张陇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十二指肠降部的3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2个月~24个月的随访结果:本组3例患者十二指肠间质瘤发病部位均在降部外侧,患者出现右上腹部疼痛不适,、餐后饱胀感等消化系统疾病,还出现腹部包块、反复黑便症状。采用手术切除肿块+十二指肠部分切除,切缘均阴性;采用内镜和CT进行辅助检查。手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肠瘘、胆瘘及胰腺炎并发症,经治疗后出院。结论:对十二指肠降段外侧间质瘤患者,采用手术切除肿块+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方式,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且患者恢复较快,能够达到根治的目的。
作者:艾比拜·依明;艾克白尔江·艾尼瓦尔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宫环养血颗粒治疗经期延长型青春期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127例延长型青春期功血使用宫环养血颗粒治疗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经期变化以及基础体温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止血疗效的总有效率91.27%,调经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6.03%,且治疗后经期天数减少,基本恢复正常,基础体温曲线呈双相型或单双不规则型改变。结论:宫环养血颗粒治疗经期延长型青春期功血的疗效肯定。
作者:李莹;李艳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急性根尖周炎是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常表现为较为剧烈的自发性疼痛、咀嚼痛和咬合痛,可出现患牙松动、根尖部或根分叉部的牙龈红肿,有的出现颌面部肿胀,所属淋巴结肿大,并有全身症状[1]。根管治疗术是治疗根尖周病的主要方法。多数儿童有牙科畏惧症[2],以哭闹、逃跑、打骂等方式来反抗治疗,在根管治疗过程中表现尤为明显,治疗过程中的疼痛体验成为妨碍牙科治疗的重要障碍之一。由于儿童患者很容易对诊疗过程产生一种焦虑和害怕情绪,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和连续性,从而增加治疗的难度,充分发挥护理干预的作用非常必要。如何高效率配合好医生顺利完成根管治疗,缓解儿童患者的恐惧心理和情绪至关重要。现对我科180例急性根尖周炎患儿的根管治疗实施主动、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对实施干预前后的对比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作者:袁隽;唐俊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对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40例肺结核疑似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低剂量CT扫描组120例,常规剂量CT扫描组120例,对两组诊断符合率、误诊率,以及检查辐射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剂量CT扫描组,肺结核检测阳性者共120例,检出率为100%,其中确诊为肺结核患者共84例,诊断率为70%;常规剂量CT扫描组,肺结核检测阳性者共104例,检出率为86.6%,其中确诊为肺结核患者共72例,诊断率为60%。结论:低剂量CT扫描对肺结核检出率及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CT扫描,对肺结核的诊断较为准确,其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研究与大肠癌相关的因子,对于大肠癌的防治是十分必要的。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是一种DNA聚合酶δ的辅助蛋白,它和DNA复制及细胞增殖密切相关。本文就PCNA因子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等方面予以综述。1 PCNA的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特性PCNA为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是在1978年由Miyachi等[1]首次发现的,仅表达在增殖细胞的胞核中。PCNA表达水平的变化和DNA复制时相的改变具有明显的同步性,在增殖细胞中它的表达水平存在一个周期性变化:即PCNA的表达水平和增殖细胞中DNA复制的活跃程度基本保持一致。因此PCNA通常被作为一项评估细胞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标,尤其是能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所以PCNA对于肿瘤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PCNA是由三个首尾相连的同源单体构成的,每个单体都含有两个空间结构相同的结构域,因此PCNA的空间结构是特殊的六边形环状三级结构[2],PCNA是DNA聚合酶δ的辅助蛋白,当DNA复制时PCNA可将DNA聚合酶δ固定于DNA链上,PCNA不仅能反映细胞增殖状态,而且还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周期的调控是非常复杂的,是一个多蛋白多基因参与的过程,PCNA究竟在调控过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它和其它调控因子的关系是什么,这些问题我们了解的还很浅显,故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孙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腹腔镜技术的广泛使用是推广微创手术的重要基础。全子宫切除是治疗子宫及附件病变的一种常用治疗手段,与其他全子宫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无切口疼痛,并发症少,无腹壁瘢痕等优点。因此在手术中得到更加广泛的使用。
作者:谭世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产检孕妇心理压力的护理策略及效果。方法:将148例在我院接受产检的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孕产妇仅按常例接受常规产检即可,不采用任何护理策略,观察组孕产妇则在按常例接受常规产检的同时一并给予心理护理以缓解心理压力。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孕产妇分娩前有意向选择自然分娩的例数分别为57例(77.0%)和44例(59.5%),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77,P=0.026);观察组满意率为97.3%,对照组满意率为83.8%,组间比较以观察组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8,P=0.034)。结论:良好的产检心理护理不仅有助于孕产妇做出自然分娩的选择,同时大大提升产检门诊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红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我院收治1例颅内不同性质的肿瘤,第一次手术为血管外皮细胞瘤(外院报告),第二次为透明细胞软骨肉瘤(本院报告)的患者,经讨论和复习病例,两次手术均为同一肿瘤:透明细胞软骨肉瘤。1病例介绍许某,男性,43岁,2010年3月无明诱因出现全身抽搐,持续约3分钟,无恶心、呕吐,无大、小便失禁。行头颅CT及MRI检查,提示右额顶可见一巨大类圆形异常信号影,大小约为8.5×8.5cm 。呈不均匀等T1等低T2异常信号改变,T2/FLAIR及DWI呈等低信号,周边见小斑片样高信号水肿带,病变向上侵犯额顶部颅板,并向外突出。增强扫描上述病灶明显强化,病灶内见星芒状改变。右侧侧脑室受压明显,中线结构向左偏移。幕下小脑、脑干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印象:“右侧额顶部巨大占位病变,考虑恶性病变:1)血管外皮细胞瘤;2)恶性脑膜瘤”(图片1429及1431,见附件)。于全麻下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验报告:(右额叶)血管外皮细胞瘤(WHOⅡ型)。
作者:王恒;许军;王克强;郭建松;高林涛;黄玉兴;丁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