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工作一年内夜班护士的焦虑来源及其应对方式

周晓星;邓晓丽

关键词:初上(<1年)夜班护士, 焦虑来源, 应对方式
摘要:目的:探讨初上(<1年)夜班护士的焦虑状况及其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夜班护士的心理健康,提高其工作效率,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工作一年内夜班护士的主要焦虑来源及焦虑表现调查表》,对重庆市某三甲医院的初上(<1年)夜班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持续的应急状态影响初上夜班护士的心理健康,初上(<1年)夜班护士年龄一般在20-25岁,刚从学校毕业,具有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但是只有不足一年的临床经验,实践不足,法律知识相对欠缺,操作技能有待提高。夜班中如遇到紧急情况难以有条不紊的处理,单独上夜班之后面对诸多因素易产生焦虑情绪,生活规律的改变和长期的应激状态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结论:管理者和护士本人应重视焦虑的主要来源,并积极进行干预和自我调整,提高夜班护士的工作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68例脑出血急诊临床分析

    脑出血(CH)是指原发于脑实质内的出血,高血压动脉硬化是常见病因。其他原因包括动静脉畸形、抗凝剂或溶栓治疗、淀粉样血管病和血液病。常为突然发病,以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和局限性神经症状(昏迷、偏瘫、失语、抽搐、大小便失禁)为主要表现,是急诊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该类病例往往起病急,病情重,来势凶猛,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因此该类患者及时正确的急诊救治水平对患者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我院急诊科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例脑出血患者的急诊诊治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罗向东;王兴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与大肠癌相关的PCNA的研究进展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研究与大肠癌相关的因子,对于大肠癌的防治是十分必要的。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是一种DNA聚合酶δ的辅助蛋白,它和DNA复制及细胞增殖密切相关。本文就PCNA因子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等方面予以综述。1 PCNA的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特性PCNA为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是在1978年由Miyachi等[1]首次发现的,仅表达在增殖细胞的胞核中。PCNA表达水平的变化和DNA复制时相的改变具有明显的同步性,在增殖细胞中它的表达水平存在一个周期性变化:即PCNA的表达水平和增殖细胞中DNA复制的活跃程度基本保持一致。因此PCNA通常被作为一项评估细胞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标,尤其是能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所以PCNA对于肿瘤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PCNA是由三个首尾相连的同源单体构成的,每个单体都含有两个空间结构相同的结构域,因此PCNA的空间结构是特殊的六边形环状三级结构[2],PCNA是DNA聚合酶δ的辅助蛋白,当DNA复制时PCNA可将DNA聚合酶δ固定于DNA链上,PCNA不仅能反映细胞增殖状态,而且还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周期的调控是非常复杂的,是一个多蛋白多基因参与的过程,PCNA究竟在调控过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它和其它调控因子的关系是什么,这些问题我们了解的还很浅显,故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孙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90例不同中医证型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分析

    目的:通过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在不同方式治疗后的生存治疗进行评估以及分析不同中医证型的高血压患者在治疗后中位生存的差异性,来初步阐释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中医证候对老年学宁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卡氏(KPS)评分方法,对年龄大于60岁的高血压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疗方式一个月后进行评估,同时从四种高血压中医证型分析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结论:接受中西医联合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一定程度上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患者,且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痰湿雍盛证患者预后好。

    作者:高宝安;王晓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013年资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资阳市部分食品中食源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情况,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提供科学数据。方法:按照《2013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工作手册》及有关国家标准,于2013年2月-12月在全市4个县(市、区)范围内,对市售部分食品进行食源微生物监测。结果:监测样品覆盖11大类160件食品,其中完全合格3类,不合格8类42件,不合格样品占26.2%。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阪崎杆菌1株,食源性病原菌检出率5.6%。结论:资阳市市售食品受到不同程度食源微生物污染,食源性疾病发生的潜在风险时刻存在。

    作者:贾勇;颜雯雯;康小艳;张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平罗县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县包虫病的流行范围和程度,为制定防治计划、实行分类指导、进行效果考核和全面推进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方案》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结果:经过4年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实践,平罗县成人包虫感染率由防治前的13.70%下降至防治后的2.04%;儿童包虫感染率由防治前的4.90%下降至防治后的1.10%家犬细粒棘球绦虫成虫感染率由11.20%下降至1.80%。结论:平罗县人畜共患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效果显著,该项防治工作应持之以恒。

    作者:郑博;王东丽;王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结肠镜检查术后致腹腔游离气体20例诊疗分析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术后腹腔出现游离气体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3月-2013年5月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术后出现腹腔游离气体住院的患者,对其诊断、鉴别诊断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例出现腹腔游离气体的患者,除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外,未做任何检查及有创操作,亦无其他不适症状。结论:对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术后出现腹腔游离气体或膈下游离气体的患者,应注意与空腔脏器穿孔鉴别,减少误诊。

    作者:赵百秋;王天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60例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共10例(16.67%)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所有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均在有效治疗后痊愈。结论: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手术顺利,取得满意的疗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杨月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分析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非绞窄性小肠梗阻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非绞窄性小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非绞窄性小肠梗阻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3例,接受普通鼻胃管治疗;观察组患者43例,接受经鼻腔肠梗阻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保守治愈率、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非绞窄性小肠梗阻,可以有效提高保守治疗的治愈率,让患者在更短的时间内症状得到缓解,早日出院,降低治疗费用,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袁伦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围产期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并对患者实施围产期临床护理。方法:对我辖区医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期间发生产后出血的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并积极找出患者产后出血的原因,实施围产期护理。结果:经过研究和分析发现,导致患者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为宫缩乏力。结论:临床上,要对患者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及时的分析,并找出相关原因。然后对患者在产后的出血量进行有效、正确的评估,同时要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严密的观察和护理,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抢救和护理能够有效地减少出血的几率。

    作者:张永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实施护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乳牙根管治疗配合程度的影响

    急性根尖周炎是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常表现为较为剧烈的自发性疼痛、咀嚼痛和咬合痛,可出现患牙松动、根尖部或根分叉部的牙龈红肿,有的出现颌面部肿胀,所属淋巴结肿大,并有全身症状[1]。根管治疗术是治疗根尖周病的主要方法。多数儿童有牙科畏惧症[2],以哭闹、逃跑、打骂等方式来反抗治疗,在根管治疗过程中表现尤为明显,治疗过程中的疼痛体验成为妨碍牙科治疗的重要障碍之一。由于儿童患者很容易对诊疗过程产生一种焦虑和害怕情绪,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和连续性,从而增加治疗的难度,充分发挥护理干预的作用非常必要。如何高效率配合好医生顺利完成根管治疗,缓解儿童患者的恐惧心理和情绪至关重要。现对我科180例急性根尖周炎患儿的根管治疗实施主动、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对实施干预前后的对比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作者:袁隽;唐俊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0例,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实施有效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能够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并且增加患者对临床治疗满意度。结论:完善对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可以有效的减少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让护士与患者的关系更加融洽,在增强护理质量的同时也能够保障患者的治疗质量。

    作者:王少梅;杨晓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痔瘘患者围手术期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痔瘘患者围手术期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88例痔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手术前、中、后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结论:护理干预能减少痔瘘患者围手术期不适,减少并发症,体现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

    作者:王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茵栀黄注射液安全性实验研究

    目的:对茵栀黄注射液进行肌肉刺激性、血管刺激性、全身过敏性及溶血性实验,以评价其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在肌肉刺激性实验中,主要观察2只家兔注射茵栀黄注射液后48h的变化。在血管刺激性实验中,主要观察3只家兔分别连续5d注射茵栀黄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的变化。在全身过敏实验中,6只豚鼠隔日3次腹腔注射茵栀黄注射液,于首次致敏后第14d和第21d分别静脉注射茵栀黄注射液,观察30min内动物的变化。在溶血性实验中,观察本品在4h内有无溶血和聚集现象。结果:茵栀黄注射液对家兔股四头肌无刺激作用,对家兔耳缘静脉无刺激作用,对豚鼠未见过敏反应,家兔无溶血现象。结论:茵栀黄注射液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其安全可靠。

    作者:武顺阳;王盼盼;梁彦杰;田京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医院财务风险成因与应对措施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风险的预防和控制逐步渗透到医院的各个领域,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加强医院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建立和完善医院防范风险的机制已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医院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就此问题建议可实行的合理措施。

    作者:李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围绝经期激素替代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综合征激素替代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激素替代治疗,对照组采用谷维素治疗,比较二者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均无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偶有患者出现恶心、乳房胀痛、阴道少量流血等现象,给予相应处理后,均可自行缓解,对治疗没有造成影响。结论:小剂量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安全有效,但临床治疗应把握好适应症和禁忌症。

    作者:胡志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谈医院管理中的精细化创新性举措

    目前大多数医院的管理仍然是沿用粗放型管理的模式,存在诸多缺点,已经不能满足医院的发展和病人的需求,本文针对目前医院管理的现状,提出进行精细化管理并分析了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意义及内涵,医院必须从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重点阐述了医院精细化创新性的管理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并对今后的管理手段提出了建议。

    作者:杜相学;刘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目的:探讨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为防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析导致医院感染的因素,切断感染链,完善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的操作相关措施;在合理使用抗生素中发挥作用及对医院污染物的合理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通过落实措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和感染原因,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论:加强医院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操作,提高护理质量,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将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作者:管美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鼻咽癌患者p53和VEGF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和分析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咽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鼻咽癌患者的组织蜡块,随机取同期鼻咽部慢性粘膜炎患者活检蜡块40例作对照。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蜡块中p53、VEGF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1.p53在鼻咽癌组中的得分为9.16±3.99,在慢性粘膜炎组中的得分为0.23±0.11,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鼻咽癌组的p53表达高于鼻咽慢性粘膜炎组。2.VEGF在鼻咽癌组中的得分为38.32±5.51;在慢性粘膜炎组中的得分为5.88±1.72;鼻咽慢性粘膜炎组的 VEGF 表达低于鼻咽癌组(P<0.01)。结论:1.p53和VEGF在鼻咽癌中的表达率较鼻咽慢性粘膜炎组织中的表达率高,提示p53和VEGF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杨海兵;刘伟;曹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术后护理及康复

    人工全款节置换(THA)是解除髋关节疾患病人的病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髋关节生物力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假体设计和工艺不断改善,手术技术不断完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其术后护理及康复日益受到重视。从2004年1月-2005年1月我科对31例THA病人进行系统的术后护理及康复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4年1月-2005年1月,我科共施行THA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12-78岁,平均年龄51岁。其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9例,股骨劲骨折11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例。平均住院时间23天。经过细致有效的护理及康复训练,术后随访3个月-1年,效果满意,患侧髋关节功能良好,生活能自理。

    作者:张新静;刁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论采供血机构履行告知工作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全民法律意识的增强,知情同意权逐渐被献血者所重视,由此引起的投诉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据报道约70%的医患纠纷,因医护人员责任心不足、服务态度较差及告知义务履行不到位等非医疗质量问题引起。鉴于此采供血机构也应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明确告知内容,有效减少投诉的发生,给予献血者充分的人文关怀。

    作者:袁远;刘金娜;迟文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