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产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时机对远期效果的影响

郭炯光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 接种时机, 早产儿, 远期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时机对早产儿远期效果的影响.方法 调查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婴儿2281份资料,其中早产儿175人,健康足月儿2106人,取血检测HBsAg和IgG、IgM、IgA、C3、G4含量.结果 两组在出生后24 h内接种和1~12月接种HBsAg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12月接种的HBsAg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时机对早产儿血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和补体质量有显著的影响.结论 早产儿可进行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接种时间越早,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机会越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番茄遗传转化筛选及其子代选育体系的优化研究

    目的 以弓形虫多表位抗原基因(MAG)和截短的速殖子主要表面抗原1(tSAG1)为插入子建立优化的番茄遗传转化筛选及其子代选育体系.方法 从培养基激素配方、番茄外植体选择等方面进行番茄再生体系的优化.白番茄品种、外植体选材、培养温度、培养基激素配方以及在共培养时是否加入乙酰丁香酮(AS)等进行以农杆菌介导的番茄基因组稳定转化体系的优化.采用不同浓度卡那霉素抗性压力对转基因小苗进行根筛选诱导的比对.转基因番茄幼苗练莆移栽开花结果后收集种子.以无菌播种卡那霉素抗性筛选法进行番茄转基因植株子代的选育.结果 子叶较下胚轴具有更强的再生能力,在优化的番茄再生培养基ZB3中,番茄子叶可达到98%(59/60)的高频再生芽萌发率.番茄的转化体系优化,培养基激素配方、培养温度是番茄转化芽诱导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23±1)℃能显著提高转化芽的萌发率,AS的施加亦能显著提高番茄转化芽萌发率,Zhongshu No.5番茄子叶于ZB2培养基和(23±1)℃的条件下转化芽萌发率为35%(28/81).80 mg/L卡那霉素抗性进行HK种番茄转化小苗根的筛选诱导比较适宜,生根率为48%(31/65).抗性苗移栽成活.正常开花结果的转化植株117株.无菌播种,卡那霉素浓度≥100mg/L时能显著抑制非转基因番茄种子的发育尤其足根的萌发与植株的伸长.根出现紫化且无侧根生长:将转基因番茄种子置于150mg/L卡那霉素抗性浓度下培养,能有效进行转基因植株后代遗传分离的选育.结论 成功建立番茄高频再生体系以及优化的番茄转化、抗性筛选及其转基因植株子代的选育体系.

    作者:应彩云;黄小琴;郭瑜琪;钟莉莉;刘艳;黎事伦;顾晓敏;周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及膝关节功能调查

    目的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广东省中医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状况,为广东省中医院继续开展此手术治疗提供临床疗效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的研究方法,应用生存质量研究和MOS SF-36量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手术组50例、保守对照组50例)进行评价,同时应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HSS进行辅助评价.所有数据使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存MOS SF-36量表评分上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手术组HSS临床疗效评分:优良率为:92%,保守治疗组优良率:30%,手术组明显高于保守组.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为患者解除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杨伟毅;郭达;刘金文;许少健;朱伟南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肥胖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2005年12月~2006年12月的内科门诊、住院患者及年体检患者筛选出的非糖尿病患者348例,分为非肥胖组221例和肥胖组127例,再根据B超检验将肥胖组分为伴NAFLD34例(观察组),肥胖不伴有NAFLD93例(对照组).对两组间及肥胖组内的体质量指数、血糖、血脂、血胰岛素、胰岛素抵抗及转氨酶等指标进行分析,并对NAFLD与上述指标的关系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胰岛素抵抗与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肥胖伴NAFLD组的体质量指数、甘油三脂、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血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胰岛素抵抗较不伴NAFLD组显著高,NAFLD与胰岛素抵抗独立相关.结论 肥胖可引起胰岛素抵抗,两者又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重要因素,判断脂肪肝病因可以为其治疗取得很好疗效.

    作者:辜金莲;黎钟燕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通络方防治大鼠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

    目的 观察通络方对肾组织中Ⅳ型胶原(Col Ⅳ)、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通络方防治大鼠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光镜观察治疗组肾脏病理学改变,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网像采集分析系统测定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Ⅳ-C、FN、LN、TGF-β1表达情况.结果 通络方可明显降低大鼠肾组织中Col Ⅳ、FN、LN、TGF-β1表达(P<0.05或P<0.01),减轻肾脏的病理损害(P<0.01).结论 通络方可能是通过降低肾脏组织中Col Ⅳ、FN、LN及TGF-β1表达起到治疗作用的.

    作者:吴喜利;孙万森;张王刚;王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肠粘膜凋亡和细菌移位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脓毒症大鼠肠粘膜凋亡和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脓毒症组(n=15)、预处理组(n=15)及治疗组(n=15).脓毒症组、预处理组及治疗组利用盲肠结扎打孔法(CLP)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预处理组在CLP前2 h经尾静脉注射UTI 25 000 U/kg,治疗组在CLP后2 h经尾静脉注射UTI25 000 U/kg.分别存CLP后3、6及12 h活杀大鼠,取回肠黏膜及全血标本行小肠粘膜病理光镜观察、Tunel法检测小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及PCR扩增全血大肠杆菌DNA.结果 脓毒症组小肠绒毛顶端上皮脱落,固有层崩解,毛细疵管出血和溃疡形成.治疗组和预处理组能显著减轻上述改变;脓毒症组较其他三组比较小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有显著增高(P<0.05),CLP后12 h预处理组较治疗组比较在上述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脓毒症组及治疗组全血大肠杆菌DNA检测阳性,对照组和预处理组阴性.结论 脓毒症时肠黏膜凋亡明显增加,肠细菌移位;乌司他丁可显著减轻脓毒症大鼠肠道黏膜凋亡,抑制肠细菌的移位.

    作者:李旷怡;蒋龙元;张萌;钟冕;谢文卓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颞下锁孔显微手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颞下锁孔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以大限度减少手术创伤.方法 采用耳前方颧弓向上直切口4cm,作直径1.8~2.5 cm的骨窗开颅,开放脑池,令脑组织自然回缩后,在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切除相关病灶18例.结果 本组18例中,侧裂区蛛网膜囊肿6例,右桥小脑角区蛛网膜囊肿1例,均行囊壁切除并开放邻近脑池.其中1例出现脑脊液鼻漏,经原入路修补.全切除三叉神经鞘瘤1例,全切除海绵状血管瘤2例,全切除神经节细胞瘤钙化1例,全切除脑膜瘤7例,全部病例顺利恢复.结论 颞下锁孔入路手术技术可以满足岩斜区、脑桥腹侧方、鞍上区及海绵窦区的手术要求.是一种大大减少手术创伤行之有效的微创手术人路.

    作者:金虎;曹作为;史克珊;李钢;陈焕雄;陈晓东;林鹏;颜山;陈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东京大学的医学教育改革

    近年来,日本的医学教育取得了迅速发展….东京大学医学部作为日本医学教育的一员.在医学教育改革方面也进行了许多尝试.日本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我们中国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共性.因此.现将东京大学近年来的医学教育改革介绍给大家.供各位同仁参考.

    作者:耿景海;邢晓珲;周增桓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链霉菌多糖的免疫学活性研究

    目的 研究链霉菌多糖(SMP)对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的免疫调节活性.方法 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方法检测SMP对正常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酶染色法观察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的变化,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抑制模型小鼠脾细胞中T细胞亚群Lyt2+和L3T4+的比例变化.结果 SMP可以明显促进混合淋巴细胞的增殖,并对免疫抑制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的抑制有保护作用,还可以调节模型小鼠CD4+/CD8+的比值至正常水平.结论 SMP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文晓芸;时超;吴曙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实时PCR和cycling probe技术检测母血浆游离胎儿DNA筛选重型β地中海贫血胎儿

    目的 通过检测孕妇外周血中的游离胎儿DNA来筛选重型β-地中海贫血胎儿.方法 选择行产前基因诊断的夫妇6对,孕妇孕周23~26周.血液学检查:胎儿的父亲均为β-地中海贫血17M/N型,孕妇本人为携带除17M/N型之外的另一β-地中海贫血突变类型.针对CD17(A→T)无义突变,设计β-珠蛋白肽链上该等位基因的一对特异性引物和通过cycling probe法分别设计检测正常基因序列和基因突变位点的两条荧光探针,分别用FAM和HEX荧光标记.结合RT-PCR技术检测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诊断胎儿是否遗传了其父亲的β地中海贫血17M/N碱基突变位点.同时与脐血血液学检查所诊断的胎儿地贫基因型对照.结果 提取的6例孕妇血浆DNA模板中有3例同时显示FAM和HEX荧光信号值阳性结果,即这3例孕妇的胎儿遗传了父亲β-珠蛋白肽链上CD17位点的突变碱基(A→T).另外3例孕妇血浆DNA模板的FAM信号值阳性,HEX信号值阴性,即所孕胎儿没有遗传父亲的CD17位点的突变碱基.结论 利用RT-PCR和cycling probe技术检测孕妇外周血中的游离胎儿DNA可用来筛选患重型地中海贫血的胎儿.

    作者:陈熙;任景慧;郭辉;林琳华;姚秋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剖宫产子宫切除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目前产科子宫切除的现状和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刮宫产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以期为降低孕产妇子宫切除率和死亡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近5年来广州市7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产科子宫切除的临床资料,并根据随机对照研究,取同一医院剖宫产产后出血未切除子宫的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可能与子宫切除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7家医院5年来剖官产子宫切除率为0.18%(56/30972),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时的子宫切除率3.92%(56/1429),子宫切除患者死亡率5.36%(3/56).56例子宫切除的主要指征是胎盘因素占58.93%(33/56),其次为宫缩乏力8.93%(5/56)、子宫肌瘤8.93%(5/56)、凝血机制异常7.14%(4/56)及子宫破裂7.14%(4/56).结论 对子宫切除组与对照组多因素二分类Logiscic同归分析.提示胎盘因素、子宫破裂、术前凝血指标异常等是削宫产发生产后出血时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治疗需要规范性指南,以期降低子宫切除率及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苏桂栋;余艳红;宋天蓉;孙桂芹;裘毓雯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S100A4和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 观察S100A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NSCLC的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为NSCLC临床生物学行为、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客观指标.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非小细胞肺癌及6例正常肺组织中S100A4和MMP9的表达水甲;运用单因素(Log-rank)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生存分析比较两者以及临床各因素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S100A4和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在肺腺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肺鳞癌(P<0.01).在TNM分期中,S100A4在Ⅲ+Ⅳ期明显高于Ⅱ期和Ⅰ期(P<0.01),但是Ⅱ期和Ⅰ期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MP9在Ⅲ+Ⅳ期的表达明显高于Ⅱ+Ⅰ期(P<0.05).S100A4和MMP9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随肿瘤体积的增大S100A4的表达率明显升高(P<0.001).MMP9阳性率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相关分析显示:S100A4和MMP9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肿瘤的病理类型均有相关关系;而且S100A4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及MMP9的表达均相关;MMP9表达与病理分级及S100A4的表达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TNM分期及S100A4和MMP9的表达情况均对患者的生存期有显著影响(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显示临床TNM分期、S100A4及MMP9的表达状态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S100A4和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上调,而且与NSCLC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S100A4和MMP9的表达状态是NSCLC独立的预后因素,因此,监测S100A4和MMP9的表达对评估NSCLC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香丽;王连才;张王刚;陈小燕;孙忠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酪酪肽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酪酪肽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同时,与干扰素和善宁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方法 用腹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γ-干扰素治疗组、善宁治疗组、酪酪肽治疗组.连续用药4周.取血分别作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的检测.取部分肝组织HE染色法组织切片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结果 各组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经t检验后发现,酪酪肽治疗组TBIL、HA及LN与模型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酪酪肽可以降低肝纤维化积分,并且降低TGFβ1的表达.结论 酪酪肽可以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并可能通过下调TGFβ1而发挥其作用.

    作者:宋丹萍;董蕾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分级预防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分级预防策略.方法 术前按PONV危险因素的多少,将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划分为中危人群和高危人群,每组取200例,然后再随机分为OD组(恩丹西酮8 mg+地塞米松10mg)、O组(恩丹西酮8 mg)、D组(地塞米松10 mg)和C组(生理盐水组),每组50例.常规诱导后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PetCO2维持在35~45 mmHg.诱导前给予地塞米松,手术结束后给予恩丹西酮.观察术毕~术后24 h所有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并用视觉评分量表(VAS)进行评分.结果 在中危人群中,药物治疗组PONV发生率及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各药物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高危人群中,OD组PONV发生率及其VAS评分均低,单药物治疗组次之,对照组高(P<0.05).恩丹西酮治疗组(OD组和O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显著高于D组和C组(P<0.05).结论 对于PONV危险程度不同的人群应采取分级预防策略,中危人群宜单纯采用地塞米松来预防PONV,而对于高危人群则应联合应用恩丹西酮和地塞米松,同时应注意恩丹西酮可增加头痛、眩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丁国友;孟海兵;许平波;王信磊;许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3%复方双氧水与粮白醋治疗带状疱疹皮损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3%复方双氧水+粮白醋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方法 筛选带状疱疹62例住院病人.将每例病人的病变范围分成二分,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医生医嘱选用带状疱疹搽剂、新霉素氧化锌糊剂、4%庆大霉素湿敷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3%复方双氧水+粮白醋治疗.结果 观察组病人皮损红肿消退,皮损结痂、疼痛缓解、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对应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 3%复方双氧水+粮白醋可有效用于治疗带状疱疹.

    作者:傅美华;李力;何艳瑛;戴红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人胰岛新生相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目的 在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人胰岛新生相关蛋白(rhINGAP),用于INGAP的生理功能研究和动物试验.方法 通过PCR扩增INGAP基因,插入到重组质粒α/pUC18的α因子信号序列的Xho Ⅰ和EcoR Ⅰ酶切位点处,再将融合基因αINGAP重组到表达质粒pPIC9K的BamH Ⅰ和EcoR Ⅰ之间,Sal Ⅰ酶切线性化重组质粒INGAP/pPIC9K,电穿孔转化毕赤酵母,营养缺陷型培养基MD和G418筛选含高拷贝表达盒的酵母转化子,PCR鉴定是否含有目的 基因INGAP,甲醇诱导rhINGAP的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目的 蛋白,用ELISA定量测定生物学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INGAP/pPIC9K,筛选得到3个阳性转化子,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活性.结论 实现了rhINGAP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分泌性表达.

    作者:沙建平;薛耀明;陈炫;曾展军;魏民;罗祥蓉;何飞英;王玲;卓凤婷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大骨节病家庭聚集性和同胞对遗传度分析

    目的 探讨大骨节病(KBD)家族聚集性,了解遗传因素在大骨节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对麟游县14个自然村进行KBD的诊断和家系的调查,分析家庭聚集性;225例KBD先证者为按照抽样比为1/2的系统抽样法获得,对304例同胞用Li-Mantel-Grart法计算大骨节病分离比,用Falconer回归法估算不同年龄段同胞对遗传度和加权平均遗传度.结果 大骨节病家族中实发病数超过了二项分布的理论概率范围(P<0.001),即大骨节病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病例组同胞对患病率为19.41%(59/304),与病区的10.90%(1180/1082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62,P<0.0001);大骨节病分离比为0.061,同胞对的遗传度为28.61%.结论 :大骨节病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符合环境-基因交互作用的复杂性疾病,大骨节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中,遗传易感性因素约占1/4.

    作者:史晓薇;郭雄;任峰玲;吕爱莉;张永忠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小切口交叉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目的 介绍小切口交叉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和结果采用小切口交叉克氏针贴髌骨钢丝张力带内同定治疗48例髌骨骨折,均随访5~7个月.平均6个月.本组优44例,良3例,优良率98%.结论 该治疗方法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符合外科微创原则,采用这种新的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好、并发症少,病人容易接受.

    作者:李豫明;袁世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卵裂胚发育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

    目的 探讨卵裂胚发育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2005年9月~2006年3月对需要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7例病人.用13、18、21、X、Y五色染色体探针筛查这些病人种植前胚胎的非整倍体,同时分析胚胎发育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结果 共对52个胚胎进行活检,51个胚胎有FISH诊断结果.随着胚胎碎片比例的增加,染色体正常胚胎的比例下降,胚胎的碎片比例与正常胚胎的比例呈密切负相关,(r=0.835,P<0.01);在8细胞胚胎、9细胞以上胚胎(含9细胞)、7细胞以下(含7细胞)胚胎中,正常的胚胎比例分别为55%、50%、30.4%,其中8细胞胚胎组显著高于7细胞以下胚胎组(P<0.05);在卵裂球数目为偶数的胚胎中,正常胚胎的比例为48.4%(15/31),高于卵裂球数目为奇数胚胎的35%(7/20),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裂球大小均匀的胚胎中,正常胚胎所占比例为54.8%(17/31),显著高于卵裂球大小不均匀的胚胎的25%(5/25)(P<0.05);优质胚胎中,正常胚胎的比例为55.6%,显著高于非优质胚胎的29.2%(P<0.05).结论 在种植前胚胎中,染色体异常胚胎广泛存在;依据现有的形态学评估标准,可以选择部分染色体正常的胚胎,但是形态学评价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刘见桥;庄广伦;龙晓林;杜红姿;石宇;黄玉玲;刘凤华;黄艳仪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浅表淋巴结转移癌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对43例浅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进行治疗,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粒子分布及数量,局部浸润麻醉后,超声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结果 4例(9.3%)患者肿瘤完全缓解,31例(72.1%)患者肿瘤部分缓解,6例(14.0%)肿瘤稳定,2例(4.7%)肿瘤进展,有效率为81.4%.无严重皮肤反应、骨髓抑制及其它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浅表淋巴结转移癌具有方法简单、定位准确、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是一种安全的微创治疗手段.

    作者:石敏;廖旺军;康世均;席菁乐;罗荣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鼻咽癌放疗后反复肺炎的临床处理经验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反复肺炎的治疗方案和患者的致病菌菌型分布及耐药现状.方法 选择33例鼻咽癌放疗后出现肺炎的患者,观察治疗效果并部分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支气管粘膜的镜下评分,收集灌洗液作细菌培养.记录入院前的发病天数、体温恢复正常且呼吸道症状好转天数、静脉抗生素使用天数和住院总天数.结果 入院即停留鼻胃管并在48h内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患者,症状好转天数、静脉用药天数、住院总天数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33例患者送检的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8株.检出较多4种病原体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大肠埃希菌(3株),流感嗜血杆菌(3株).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反复肺炎患者,合理准确的抗生素使用;适时停留鼻胃管:有误吸因素的尽早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将能快速有效的控制肺部炎症.

    作者:黄少丹;欧阳顺林;田利奇;邬勇坚;陈飞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