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丽娟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科收治的6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平均住院7 d。结论:在治疗中应及时应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雾化吸入等;护士应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操作技术,能迅速、准确、熟练地进行每一项操作。避免反复穿刺增加患儿痛苦。
作者:杨忠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我院收治1例颅内不同性质的肿瘤,第一次手术为血管外皮细胞瘤(外院报告),第二次为透明细胞软骨肉瘤(本院报告)的患者,经讨论和复习病例,两次手术均为同一肿瘤:透明细胞软骨肉瘤。1病例介绍许某,男性,43岁,2010年3月无明诱因出现全身抽搐,持续约3分钟,无恶心、呕吐,无大、小便失禁。行头颅CT及MRI检查,提示右额顶可见一巨大类圆形异常信号影,大小约为8.5×8.5cm 。呈不均匀等T1等低T2异常信号改变,T2/FLAIR及DWI呈等低信号,周边见小斑片样高信号水肿带,病变向上侵犯额顶部颅板,并向外突出。增强扫描上述病灶明显强化,病灶内见星芒状改变。右侧侧脑室受压明显,中线结构向左偏移。幕下小脑、脑干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印象:“右侧额顶部巨大占位病变,考虑恶性病变:1)血管外皮细胞瘤;2)恶性脑膜瘤”(图片1429及1431,见附件)。于全麻下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验报告:(右额叶)血管外皮细胞瘤(WHOⅡ型)。
作者:王恒;许军;王克强;郭建松;高林涛;黄玉兴;丁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采用硬通道微创术及软通道微创介入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应用北京万特福YL-1型颅内穿刺针对20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行脑内血肿微创碎吸术,以及2010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采用山东威海村松生产的颅脑外引流器对49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行软通道微创介入术临床效果分析(两种方法病人的出血量均≥30ml)。结果:两种治疗方法效果基本相同,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是目前国内治疗脑出血有效、可靠的方法,创伤小、治愈率高,降低了病人的致残率、死亡率。两种方法均有优缺点,可根据不同部位出血,出血量的大小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也可两种方法联合应用。
作者:朱理治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口服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观察138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表现,遵医嘱正确给药,观察给药后的疗效,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由于药物使用及时,观察和护理得当,138例川崎病患儿全部治愈出院。结论:仔细评估、基础护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的措施对减轻川崎病患儿痛苦、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神经纤维瘤是来源于周围神经鞘的良性肿瘤,可恶变。发病部位以皮肤、皮下、颈纵隔、腹膜后为多见,而对于发生在鼻腔内的神经纤维瘤在国内外目前鲜为报道。本文对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一例原发性鼻腔纤维神经纤维瘤进行如下报道。1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以“右侧鼻塞半睡眠打鼾1年。”为主诉,与2013年9月入住我院。病程中,患者未感嗅觉异常,物头痛,无鼻出血,无刺激性喷嚏,否认鼻部外伤史,无烟酒史,否认其他系统疾病并病。专科情况:外鼻无畸形,鼻内窥镜下见:鼻中隔向左侧偏曲,右侧鼻腔后端可见一粉红色表面光滑的巨大肿物,根部位于鼻中隔面右侧面的后下端,触之无明显出血,双下鼻甲未见充血及肥大,双侧中鼻道及鼻腔内未见异常分泌物。在局麻下将部分肿物取下,并随即进行了组织病理学检查,检查结果示为:慢性炎症,息肉。故将患者以“鼻腔肿物”为诊断,收入院,拟于择期手术切除肿物。术前鼻窦CT检查示:右侧鼻腔及后鼻道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影,双侧上颌窦、蝶窦、筛窦黏膜光滑,骨窗下未见骨质破坏。在术前常规检查结果汇报无异常后,施行全麻,在并在鼻内窥镜的辅助下,切除了肿物。术中见:右侧鼻腔肿物根部位于鼻中隔黏膜下。为防止肿物再生,将安全界限定位肿物根部周围3mm以内包括正常组织在内的黏膜组织,并在鼻用电动切割器的辅助下将肿物根部清理干净。术后剖开肿物,见肿物内部为灰白色、质韧。术后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汇报为:右侧鼻腔神经纤维瘤。患者术后随访半年,尚未见复发迹象。
作者:许浚;金永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非典型性肺结核的X线、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非典型性肺结核患者31例,分别应用X线及CT检查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相比较。结果:X线对于非典型性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为71.0%,与CT检查的74.2%无明显差异(P>0.05),X线与CT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6.8%,较单独检查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非典型性肺结核的X线以及CT表现具有多样性,将两种方式联合检查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李石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从时间医学的角度研究纳子法与三伏贴取穴时间的相关性,推断不同疾病的佳治疗时间,并以此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王芳;任晓春;薛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支原体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状况,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的抗生素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Mycoplasma IST试剂盒对23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前段尿标本进行支原体的培养鉴定,并对阳性株进行了4类6种抗生素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检出88株解腺支原体(Uu)和6类人型支原体(Mh)。药敏试验结果显示:Uu对红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已达53.4%和35.2%;Mh也呈同样趋势。交沙霉素的抑菌能力强,其敏感率为:Uu97.6%、Mh100%。结论:交沙霉素应作为目前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作者:梅鲜艳;李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2009-2013年洛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病原学检测结果,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3年洛阳市手足口病发病、死亡资料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掌握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结果:2009-2013年洛阳市手足口病呈升高、维持、下降的趋势。城市区发病率(189.82/10万)显著高于农村地区(83.43/10万),男女性别比1.56∶1,发病年龄以3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占87.33%,人群以散居儿童为主,占70.91%。发病主要集中在4至6月(占55.02%),5月为发病高峰。病原学检测EV71占50.76%,其他肠道病毒占32.58%,Cox A16占16.67%,重症病例中EV71所占比例(79.06%)显著高于普通病例(38.81%)。结论:洛阳市手足口病有明显的地区性、季节性和人群分布。EV71为优势毒株,特别是重症病例。针对散居儿童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强化重症病例的识别和救治是防控手足口病的关键。
作者:汤莹;朱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布鲁杆病菌(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人患病后,累及多种器官功能,多成慢性病程,久治不愈,严重者丧失劳动和生活能力,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2]。近年来,我国布病病例逐年增加,疫情影响区域呈扩散趋势,防控形势严峻。为有效控制布病,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国家在全国19个省(自治区)的21个县(市、区、旗)设立国家级布病监测点,2013年,为更好的完成布病监测工作,国家级监测点扩大为31个省(市、区)的95个县(市、区、旗)国家级布病监测点。巩义市是全国21个国家级布病监测点(也在95个国家级监测点之内)之一,为及时掌握人间布病疫情动态,分析疫情发展趋势,制定切实有效防治策略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倩;孟晓红;张利娜;马原;范艺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重症患者进行肠内营养和场外营养的支持治疗的影响分析比较,通过两者的留住ICU的是时间、营养代谢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分析。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12月来自我院的ICU病房符合标准的5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疗法组合肠外营养疗法组各25例。两组的患者都在入住后的第一天进行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住院和第8天的营养状态指标进行检测记录,对患者留住ICU的时间和临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入住的第8天体质量指数、血红单表及血清蛋白都比住院当天有所下降,肠内营养组第八天的白蛋白比住院当天的白蛋白明显升高(P<0.05),肠外营养足的第八天的白蛋白与住院当天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肠内营养足的血清白蛋白、血红白蛋白、前白蛋白及体质量指数的下降都要比肠外营养足低(P<0.05)。肠内营养组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都要低于肠外营养足(p<0.05)。结论:肠内营养更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能够降低患者留住ICU时间降低病症发生,减少ICU留住时间。
作者:黎贵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喜疗妥乳膏对烧伤后并发湿疹样皮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烧伤后并发湿疹样皮炎患者60例,使用喜疗妥乳膏外涂皮疹处早晚各一次,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喜疗妥乳膏对烧伤后并发湿疹样皮炎疗效确切,60例患者全部治愈,烧伤创面在15-34天愈合,均无复发。结论:喜疗妥乳膏外涂治疗烧伤后并发湿疹样皮炎,疗效确切,对皮肤无刺激性,耐受性良好,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国宝;张磊;吴秋合;张科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注射液配合综合的护理措施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综合的护理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托拉塞米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呋塞米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配合综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方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老年人肝功、肾功、血脂、血糖及相关情况,指导老年人合理膳食,更多地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方法:我院所辖社区5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测量其相应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测定结果发现,肝功、肾功结果比较理想,56.3%的老年人存在血脂异常;19.5%的老年人血糖异常;30.4%的老年人血压升高。各项指标女性均高于男性。结论:血脂、血糖、血压的异常占相当比例,应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作者:任永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接诊的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治疗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同时使用 XT-2000B 骨质疏松治疗仪,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用药的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干预措施,并进行跟踪管理。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对患者骨密度T值、疼痛VAS评分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活动等进行评估,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患者的健康相关行为均明显改善,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干预组VAS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治疗能提高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值,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邵成梅;范后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出生时无进食困难及异常症状的早产儿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为常规喂养,观察组早期微量喂养,比较两组早产儿生长状态。结果:观察组的喂养足量时间、静脉营养时间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出生第7d及14d头围以及体重增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败血症发生、病理性黄疸、呼吸暂停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黄疸指数较对照组降低更快更显著(P<0.05);观察组消化道紊乱症状发生率为17.3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83%(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早期微量喂养有利于促进其生长发育,改善早期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邓红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的实际疗效。方法:分析74例哮喘患者,均分至中西结合组和对照组。对37例中西结合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手段,对照组患者(氟替卡松气雾剂)普通西医治疗。结果:中西结合组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普通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高达94.6%(35/37),且无不良反应、无复发。结论:与普通单纯西医治疗小儿哮喘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总有效率高、副作用小。
作者:李洪斌;蒋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静脉穿刺在护理工作中是常用的操作之一,因多种原因,在静脉穿刺中及穿刺后可致局部淤血,给病人带来很多痛苦。为了预防和减少在静脉穿刺后给病人造成局部淤血的不良后果,我们采用了以下措施,效果很好。1静脉穿刺引起局部淤血的原因1.1穿刺技术和静脉保护措施差选择穿刺点无规律无计划,在同一条血管部位短期内反复多次穿刺,造成血管壁多个针孔渗血。对一些进针难度较大的血管,进针时手法和角度把握不好,头皮针在皮下多次进退,造成血管损伤,导致皮下出血。
作者:王桂花;房美廷;胡志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的心肌坏死,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心血管疾病。心源性休克[1](CS)是指由心室泵功能损害而导致的休克综合征,是心泵衰竭的极期表现。CS 是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随着急诊介入技术发展以及CCU的建立和完善,AMI合并CS住院死亡率有所下降。
作者:李喜艳;韩丽华;王振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晋江市以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市活动为契机,以“一案三制”抓手,加强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构建应急指挥、监测和预警系统,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卫生应急处理能力显著提高。
作者:洪培昆;陈文添;蔡清档;蔡雅彬;吴辉炫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