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姿羽;李伟鹏
目的 应用单枚齿状突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这种固定方法的优势.方法 10例齿状突骨折均为车祸致头颈联合损伤,骨折位于齿状突基底且移位明显,均伴有神经刺激症状.经颅骨牵引复位后,在C型臂透视监测下施行1枚3.5mm空心钛螺钉固定.结果 10例患者均获得3~24月的随访,平均9月.1枚3.5mm齿状突螺钉固定可靠,齿状突骨折愈合,术后神经刺激症状消失,且便于护理.结论 单枚3.5 mm空心钛螺钉固定术更适用于国人Ⅱ、Ⅲ型(Anderson分型)齿状突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少、恢复快、固定可靠,便于护理及大限度保留颈椎正常活动度.
作者:刘世桢;刘先银;李佛保;吴容;汪宇;黎松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广州地区2004年度EV71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集可疑为肠道病毒感染患者粪便、疱疹液、咽拭子和脑脊液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特异性扩增进行鉴定,随机选取其中4株EV71分离毒株,对其VPI区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参考EV71各基因型的参考毒株和以往中国EV71的分离毒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全年EV71病毒检出率3.09%(13/421),主要集中在该年度4月份,13株均来自手足口病患者.4株EV71病毒株之间同源性高达97.5%~99.6%;与A、B基凼型代表株比较,同源性在83.2~84.7%,83.4%~84.7%之间,差异大于15.3%;与EV71病毒C基因型代表株比较,同源性在89.3%~95.1%,较为接近,差异小于12%;与国内以往分离到的Il株CA亚型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可达91.9%-97.5%.结论 广州地区2004年度EV71感染的检出率较低,以手足口病的方式.未见其它的并发症,基因型属C4亚型,与近年我国大陆地区流行的EV71株在进化上可能属于同一基因.
作者:姚英民;谢健屏;赖桂香;方焕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清e抗原状态及甲胎蛋白(AFP)水平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325例,研究血清e抗原状态及血清AFP水平对疾病预后的影响.结果 32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中,HBeAg阳性168例(51.7%),HBeAg阴性157例(48.3%).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比较,两组间男女构成比、平均总胆红素峰值及平均凝血酶原活动度谷值均无显著差异;HBeAg阴性组平均年龄及肝硬化比例均显著高于HBeAg阳性组(P值均<0.001);HBeAg阴性组好转率显著低于HBeAg阳性组(P<0.05).在168例HBeAg阳性与157例HBeAg阴性病人中,均显示随着血清AFP的升高,其好转率亦升高,呈显著正相关(P值分别<0.001、0.05).结论 HBeAg阴性重型乙型肝炎较HBeAg阳性者预后差;不管HBeAg状态如何,血清AFP水平越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越好.
作者:彭劼;王程;张琪;郭亚兵;侯金林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检测FMNL2在大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与大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1)用Real time-RT PCR法和免疫组化法分析FMNL2 mRNA在6种大肠癌细胞系的表达情况;(2)通过shRNA质粒载体瞬时干扰大肠癌细胞株中FMNL2的表达,Boyden小室法比较干扰前后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情况;(3)用Boyden小室法比较6种大肠癌细胞系的侵袭转移能力.结果 (1)FMNL2在大肠癌转移灶来源的细胞系中的表达高于大肠癌原发灶来源的细胞系;(2)大肠癌细胞株中FMNL2的表达下调后,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明显下降;(3)Boyden小室的结果显示大肠癌转移灶来源的细胞系的侵袭,转移能力高于大肠癌原发灶来源的细胞系.结论 FMNL2的高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侵袭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朱曦龄;梁莉;丁彦青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临床肺气肿单肺移植围手术期的处理结果与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临床肺气肿单肺移植的处理方法.6例患者均接受单肺移植手术,其中右肺移植3例、左肺移植3例.术后采用FK506+霉酚酯酸+甲基强的松龙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度过术后早期(>30d).4例患者观察到急性排斥反应,经甲强龙冲击治疗后渡过.3例患者术后因并发症再次手术,1例因术后胸腔出血而手术并终痊愈,2例因保留的自体肺发生自发性气胸而手术并分别在肺移植术后第74天和77天死亡.终4例肺移植受者出院并存活至今,目前生存质量良好.结论 单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移植的有效方法,术前应谨慎地选择恰当的受者,根据其双肺的具体情况确定恰当的手术方式.
作者:徐鑫;何建行;陈汉章;葛林虎;肖东;殷伟强;韦兵;刘君;成向阳;邱源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顺铂和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对喉癌Hep-2细胞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雷帕霉素和顺铂单独或联合应用对喉癌Hep-2细胞的抑制率,计算IC50值,探讨联合用药的效果;采用流式细胞术和Hoeehst33258免疫荧光检测药物单独或联合使用对喉癌Hep-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雷帕霉素的IC50值为11.03nmol/L,顺铂的IC50值为8.81 μmol/L.雷帕霉素可以拮抗Hep-2细胞增殖,使细胞停滞在G1期.联合使用雷帕霉素和顺铂进行化疗的协同治疗指数q>1.15(金氏公式),显示具有协同治疗作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联合使用雷帕霉素和顺铂可以明显增强对Hep-2细胞的凋亡水平.结论 联合应用雷帕霉素和顺铂可以明显提高对喉癌Hep-2细胞的杀伤效果,二者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者:雷文斌;贾涛;苏振忠;文卫平;祝小林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影响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相关指标,为真菌性鼻-鼻窦炎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所有病例均经过病理组织真菌特异性六胺银染色方法确诊,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术前资料进行分析,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病程较短,平均37131月,慢性鼻-鼻窦炎病程长,平均130.84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P=0.000).与慢性鼻-鼻窦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为流涕OR0.17(0.04~0.62)、脓性引流物OR0.35(0.15~0.80)、单侧感染OR41(12.50~100.00)、CT诊断为钙化斑OR91(24.01~344.95)等.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现钙化斑OR7.12(2.98~17.03)是真菌性鼻窦炎的高危指标.结论 出现钙化斑是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强危险信号,CT诊断是真菌性鼻-鼻窦炎的重要诊断线索.
作者:曾转萍;廖日房;张革化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癌基因ras的单独激活可导致细胞早期衰老,这被认为是一种抑制肿瘤形成的细胞防御机制,我们在人类成纤维细胞研究了病毒癌基因E1A对Ras激活的调控作用.方法 在人成纤维细胞转染E1A、E1A1-143、或空载体(BP)和Ha-RasV12或其空载体(WH),确定其转染细胞的生长曲线和细胞凋亡比例.结果 单独表达E1A或Ha-RasV12可显著抑制人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当E1A或E1A 1-143与Ha-RasV12联合转染人成纤维细胞后,细胞增殖活跃.结论 E1A可保护人类成纤维细胞免于Ras诱导的细胞早期衰老,其生物学活性位于E1A的氨基端.
作者:李亦蕾;郑萍;许重远;晏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构建及鉴定bcl-2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观察在体外人卵巢原代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含有人bcl-2基因的质粒克隆模板pCMV-SPORT6钓取bcl-2基因,并将基因克隆到慢病毒载体表达质粒pGC-FU(含EGFP基因)中,构建慢病毒载体表达质粒pGC-FU-bcl-2,通过酶切、测序验证bcl-2基因后,将pGC-FU-bcl-2质粒和包装质粒pHelper1.0、pHelp-er2.0共同转染人胚胎肾上皮细胞系293T细胞.获得携带bcl-2基因和EGFP基因的重组慢病毒GC-FU-bcl-2,并转染靶细胞人卵巢原代颗粒细胞.通过检测标志蛋白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目的 蛋白bcl-2进一步验证pGC-FU-bcl-2在靶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1)pGC-FU-bcl-2中携有正确的bcl-2基因,并能在人类细胞中表达;pGC-FU-bcl-2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能产生重组病毒GC-FU-bcl-2;(2)目的 基因bcl-2能被重组慢病毒高效地转导入靶细胞人卵巢原代颗粒细胞,并达到稳定的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能直接观察到GFP,Western blotting能检测到bcl-2蛋白在靶细胞中的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携带bcl-2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转染人卵巢原代颗粒细胞后能够稳定表达bcl-2基因,为进一步研究bcl-2的功能和细胞凋亡相关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王雪峰;何援利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并对该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检测分析.方法 对我院近年收治的15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采用美国AutoScan4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后果严重,该菌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泰能)100%敏感,对复方新诺明75.00%敏感,头孢他啶37.15%敏感,头孢唑肟35.50%,哌拉西林25.00%敏感,环丙沙星12.15%敏感;对头孢泊肟、氨苄西林、头孢曲松、氨曲南、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头孢噻肟等均耐药.结论 哌拉两林/他唑巴坦对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抗菌作用强,一旦确诊为该菌感染应尽快、足量使用.
作者:杨小敏;陈海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云克对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Graves'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双侧突眼的Graves'眼病病人.均使用正规强的松治疗至少3个月,眼突症状和体征无好转.云克与强的松治疗时间间隔5~28个月.静脉注射云克AB针每日1套,1套/次,1周5次,20套为一疗程.效果不佳者增加1~2个疗程.云克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均记录眼部症状、眼征及突眼度,并检测肝肾功能.结果 42例Graves'眼病病人中,云克的总有效率为83.3%(35/42例),显效率为35.7%(15/42例).云克对Graves'眼病病人眼部症状的效果较突眼度和眼球运动障碍要好,且起效也较快.治疗过程中未见副作用.结论 云克对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Graves‘眼病病人是安全有效的,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欧阳伟;冯会娟;刘金华;刘伟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CHA)人工骨填充治疗四肢长管骨良性骨病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41例四肢长管骨良性骨病性骨缺损患者.缺损容量22~128 ml,平均53ml.采用颗粒状CHA填充治疗,术后连续X线片观察CHA融合、降解及有无排斥现象.结果 经平均26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术后1个月植骨界面有新骨形成,3个月后整个植骨区连成一整体,CHA边缘出现吸收降解现象,植骨区骨性融合.1例缺损22 ml患者在术后18个月,CHA完全吸收降解.1例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在术后1年复发,经再次病灶清除治愈,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及排斥现象.结论 CH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和生物降解性,无毒性及排斥反应,是较理想的骨移植材料.但植骨量较大时仍存在降解吸收较慢的缺点.
作者:李洪潮;孟志斌;符国良;黎坚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PCOS患者及其中16例合并M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脂代谢,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胰岛素和稳态评估法评估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对腰围大于80 cm的PCOS患者划分MS组和非MS组进行患者各指标的差异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113例PCOS患者14.16%诊断MS,26.55%是肥胖,56.64%胰岛素抵抗.MS患者均有胰岛素抵抗和肥胖.MS组PCOS患者病程时间长.腰围、体质量指数、空腹胰岛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甘油三酯高于非MS组,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胰岛素抵抗的肥胖型PCOS患者是患MS的高危人群,对其早诊断和早治疗有助防止MS等远期并发症.
作者:彭幼玲;林芸;闻安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考察不同孔径陶瓷膜微滤在田基黄水提液纯化中的应用,确定佳微滤用膜.方法 取1.8 kg田基黄水煎煮提取后,分别取水提液25 L.选择0.1、0.2、0.5、0.8 μm四种不同孔径的陶瓷膜室温下进行循环微滤,操作压力为0.15MPa.当原液太少不能循环微滤或太稠微滤速度太小时,加8 L纯水顶洗.继续微滤.收集4种不同孔径膜各部分滤液,取样,测定.结果 0.1、0.2、0.5、0.8 μm各孔径陶瓷膜微滤液中槲皮苷转移率分别为82%、87%、80%、86%;总黄酮转移率分别为85%、82%、79%、79%;除固率都在20%左右;其HPLC指纹图谱中峰数没有缺失或增加.结论 利用陶瓷膜微滤技术可有效除去田基黄水提物中的不溶性或大分子杂质,并保留了有效成分;0.2μm孔径陶瓷膜较适用于田基黄水提液的纯化精制.
作者:王永刚;谭穗懿;苏薇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YMDD变异受体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预防方法.方法 2004年3月~2006年5月本中心20例术前合并YMDD变异的肝移植受体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ADV)联合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作为预防方案,持续监测术前及术后的移植肝功能、血清HBV标志物、HBV-DNA定量、血肌酐等.结果 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3.5个月,除1例死于肝癌复发外,其余患者均存活.术前HBV-DNA≥106copies/m1患者YMDD变异率为12.4%,HBV-DNA<106copies/ml患者为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5.0%(19/20)的患者于肝移植术后4周内HBV-DNA转阴性,5.0%(1/20)于术后6个月转阴性.此后长期复查HBsAg、HBeAg、HBV-DNA均阴性.所有患者均未出现HBV再感染.1例患者在服用ADV 1年后出现血肌酐水平持续增高.结论 应用ADV可有效预防YMDD变异受体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ADV有较低的肾毒性,用药期间仍需定期监测肾功能.
作者:杨扬;张剑;易慧敏;陆敏强;蔡常洁;李玺;姜楠;许赤;李华;汪根树;易述红;张俊峰;姜华;杨卿;陈规划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本研究通过大鼠肝癌模型的建立,观察正常肝脏发展成肝癌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变化,对肝癌形成的机制进行一定的探索.方法 用二乙基亚硝胺溶液(DENA)诱导大鼠肝癌模型,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不同时期TGF-β1、磷酸化Smad2、Smad4和Smad7蛋白的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Smad4 mRNA的表达.结果 正常细胞时TGF-β1和Smad4很少表达,随着肝硬化的发展,两者的表达均明显增强,但DENA处理22周后的肝组织中Smad4表达明显下降,肝癌降低更显著;正常细胞可有较多磷酸化Smad2的表达,DENA处理8周时表达明显减少,后逐渐增多,DENA处理16周、22周时磷酸化Smad2的表达接近正常水平,但肿瘤内表达明显减少,并显著低于DENA处理8周时;正常肝细胞可见Smad7的表达,随着肝硬化的发展而加重,DENA处理22周时的肝组织达到高,肝癌的表达仅略低于22周时的肝组织.结论 肝癌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大鼠肝硬化晚期Smad4表达的减少、甚至消失,TGF-β1和Smad7的过高表达,磷酸化Smad2的减少,在大鼠肝癌的发生、发展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华赟鹏;李绍强;赖佳明;梁力建;彭宝岗;梁惠珍;黄洁夫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肠炎清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膜细胞间的黏附分子-I(ICAM-1),白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肠炎清的抗炎机制.方法 应用三硝基苯磺酸((TNB))/乙醇灌肠,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吡啶(SASP)组(100mg/kg),肠炎清组(39.75mg/kg),每天灌肠及灌胃给药1次,给药时间从造模后第2天开始至实验结束共7d,第4天,第7天分别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肠黏膜ICAM-1蛋白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IL-10,生化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髓过氧化酶(MPO)活性.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DAI、CMDI、HS评分及结肠组织MPO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肠黏膜ICAM-1表达明显增强(P<0.01),IL-10表达减弱(P<0.01).肠炎清组DAI,CMDI,HS评分及MPO活性较同期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1).ICAM-1表达也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IL-10表达增强(P<0.01).大鼠结肠黏膜IL-10与ICAM-1表达呈正相关(r=0.911,P<0.01).ICAM-1与MPO活性也呈正相关(r=0.621,P<0.01).结论 肠炎清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IL-10、减少黏附分子ICAM-1产生以及降低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作者:吕永慧;宋卫兵;肖冰;龙燕;姬宏莉;王媛媛;张小兰;李鹰飞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中药半枝莲提取物(ESB)的抗肝癌作用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接种H22肝癌细胞的小鼠分为模型组、ESB高、中、低剂量组(12、6、3 g/kg)、5-氟尿嘧啶组(5-Fu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给药10d.观察小鼠瘤重、体质量、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并检测各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NK细胞活性及脾细胞IL-2分泌量.结果 ESB中、高剂量可明显抑制荷瘤小鼠移植瘤的生长,抑瘤率分别为28.68%、36.98%.而且能明显增加小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P<0.01),而5-Fu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明显降低.模型组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NK细胞活性及分泌IL-2能力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5-Fu组荷瘤小鼠的NK细胞活性和脾细胞IL-2分泌量进一步降低(P<0.05).而ESB高剂量组三者均得到明显改善.ESB中剂量治疗使荷瘤小鼠的NK细胞活性增强,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ESB可明显抑制H22移植瘤的生长,改善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
作者:代志军;刘小旭;汤薇;薛茜;王西京;纪宗正;康华峰;刁岩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早期移植腱隧道界面愈合方式.方法 取成年新西兰兔同侧半腱肌肌腱作为自体移植材料.建立30只新西兰兔双侧前交叉韧带重建动物模型.实验组在移植腱-骨隧道界面注射填充以纤维蛋白胶作为载体的rhBMP-2,对照组仅填充纤维蛋白胶,完全空白对照组则不作任何填充.分别于术后第2、4和8周取材,进行大体及光镜观察.结果 对照组术后2周界面组织主要为肉芽组织,术后4周界面可见成骨反应及大量成纤维细胞,术后8周界面部分区域可见Sharpey纤维,形成间接止点.实验组术后2周界面组织主要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构成,术后4周可见类似直接止点的四层结构,术后8周界面主要由直接止点构成.结论 rhBMP-2可以在术后早期诱导腱骨界面形成类似直接止点的特有结构,直接止点缓冲应力的力学性能上要优于间接止点,增强了腱骨界面的结合力.
作者:张力;靳安民;李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TIG2在寻常型银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正常组织,未受累组织和银屑病皮损中TIG2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在正常组织及未受累组织中,TIG2表达于表皮全层,在银屑病周围皮损中,可见TIG2阳性染色于棘层上部,在棘层下部及基底层中表达较少,而在银屑病中间皮损中无表达.TIG2在正常和未受累皮肤基底层中的表达高于其在银屑病边缘皮损基底层中的表达(p<0.01);TIG2在正常皮肤和未受累皮肤中的表达高于其在银屑病中间皮损中的表达(P<0.01);银屑病边缘皮损基底上层中的表达高于其在银屑病中间皮损中的表达(P<0.01).结论 TIG2可保持表皮正常分化功能,TIG2的降低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郑焱;罗素菊;曾维惠;彭振辉;谭升顺;郗彦萍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