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00例急性阑尾炎的护理体会

黄峰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治疗, 护理
摘要:目的:通过提高急性阑尾炎的术前及术后护理技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方法:1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均采用心理、饮食、术前术后指导及健康教育的护理方法。结果:10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通过对阑尾炎患者的细心。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心内科临床应用生脉注射液疗效观察

    目的:对心内科患者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取4例心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生脉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并评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4例患者经生脉注射液治疗后,其病情相比于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结论:新内科临床上生脉注射液应用极为广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杜洪明;李德增;李迎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及护理,提高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加强心理护理,使患者减轻痛苦,争取早日康复。方法:采用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护理。结果:通过全方位护理,提高了抢救治疗和护理质量,利于病情恢复。结论: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不容忽视,可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许喆;冯晓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门诊小儿科输液的安全性护理的体会

    目的:探讨门诊儿科输液室小儿护理中的安全性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确保患儿输液过程中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儿科输液的30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0例,其中对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安全护理。后对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安全隐患发生率为21.33%,高于对照组的10.67%,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儿科输液室小儿护理中实行安全护理,有效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增加了家属及患儿满意度。

    作者:冯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共收治并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34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9例,年龄在47—95岁之间,平均77.2岁。34例中有26例合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内科疾病,8例合并有一种内科疾病,骨折按AO分类标准:分31—A1型13例,31—A2型15例,31—A3型16例,均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切开,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3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6.3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0周。术中失血约50—150毫升,平均80毫升,手术时间为60—90分钟、平均75分钟。术后切口无感染、无深部组织感染、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无股骨头切割、无髋内翻畸形及PFNA松动及折断。病例采用Harris评分:优:11例,良:17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达82.3%。其中,30例伤肢功能基本恢复至术前,4例虽能行走,但是留有肢体疼痛。结论: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该类疾病较为理想的选择。

    作者:张庆凯;杨光;马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谈西部地区无偿献血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为了无偿献血事业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客观、理性的认清西部地区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的障碍,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发展策略,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干部到广大农民群众,众志成城,群策群力,借鉴国外及我国南方地区成功经验,并结合本地区特点,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西部地区的无偿献血发展路径,积极推进无偿献血事业各领域的发展。

    作者:杨晓红;包克义;曹永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自发性气胸的探讨

    目的:通过与其他两种常用气胸治疗方法的比较来观察一次性输液器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效果。方法:采用胸腔穿刺术或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或一次性输液器管胸腔闭式引流术三种不同的治疗对气胸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各自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胸腔穿刺组有效率为73.33%,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组(常规组)有效率为88.89%,一次性输液器管胸腔闭式引流组(治疗组)有效率为91.07%,与胸腔穿刺组比较x2=5.608 p=0.018,p<0.05有显著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并发症复张性肺水肿,皮下气肿,胸腔感染,胸腔渗出,胸膜反应均优于常规组。结论:一次性输液器管闭式引流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国栋;苏钦峰;张红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原地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历分析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的脑病(HIE)是指围生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坏,临床出现一系列中枢神经异常的表现。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但由于足月儿在活产新生儿中占绝大多数,故以足月儿多见。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围生期神经病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自2008年至2012年期间对于本院分娩中就出现10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发现并及时处理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有效复苏,出生后监护生命体征,早发现早治疗,是减少围生期发病率及后遗症等有效措施。

    作者:才仁卓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应用钩钢板治疗旋后-内收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钩钢板治疗旋后-内收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分析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2月间,采用切开复位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26例。结果:本组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2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本组26例中,21例为优,3例为良,1例为可,1例为差,总优良率89.6%。结论:钩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旋后-内收型外踝撕脱骨折,较其他传统内固定方式固定可靠,可早期行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快,从而能有效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等的发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荣俊;宋秀锋;李宏志;张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鼻窦炎患者行上颌窦穿刺冲洗术的方法及护理

    目的:探究鼻窦炎患者行上颌窦穿刺冲洗术过程中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3月由于鼻窦炎而行上颌窦穿刺冲洗术的255例患者做回顾性分析。结果:235例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术后发生恶心、呕吐25例(9.8%),疼痛41例(16.8%),穿刺针眼出血25例(9.8%),晕厥23例(9.0%)。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手术前后进行心理干预,术后加强监护,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上颌窦穿刺冲洗术成功率。

    作者:俞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去其病所便是治痛经之法--王煦治疗痛经的临床经验

    王煦教授认为,痛经病因不外乎外因、内因两种,病机不外虚实两端;去其所因,便是治疗痛经之法,当随证随变,因其病因而治之。

    作者:肖美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微信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微信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信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指导;微信干预组患者在常规健康指导基础上还通过微信平台定期向患儿及家长发送有关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及自我管理内容,比较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结果:3个月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自我效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微信干预组在自我管理得分及症状管理、疾病共性管理方面的自我效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微信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其自我效能。

    作者:郭存霞;张建伟;陈小永;陈辉;高海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瑞替普酶院前急救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瑞替普酶在院前急救中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使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观察组为院前溶栓救治组,对照组为院内溶栓救治组,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梗死冠脉再通率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并发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急救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能减少并发症,从而减少住院天数。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运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林福珍;钱晓峰;蒋金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日本与我国医院护士长绩效考核对比及分析

    对目前日本医院护士长绩效考核现状,如360度考核及量化的数字指标的考核方法、以目标为导向“从表现超出期望”到“不称职”共分为5个层次的依据、6个方面护士长考核指标体系,充分量化、真实地评估、具体讲述对比我国对护士长考核指标体系、培养方式的欠缺及护士长工作的被动性。

    作者:郑粉善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过敏性皮肤病中患者血清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过敏性疾病患者吸入性与食入性过敏原情况,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53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吸入性过敏原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 抗体检测。结果:53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阳性检出率为45.4%(242例),吸入组过敏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食入组,其中户尘螨、屋尘为主要过敏原。结论:53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吸入性过敏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食入性,过敏原以户尘螨、屋尘多见,找出致病因素对临床治疗过敏性疾病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苏珊娜;印道春;谷湘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精神科护士的压力及应对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生活高质量的追求快节奏的提上日程,使人们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精神科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专科知识及娴熟的专科技术、高度的责任心及永恒的爱心,还要有与之相应的心理素质及临床综合能力。然而,由于精神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繁琐而特殊的工作性质、微妙的护患关系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给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及护理服务质的提高与发展。现深入分析我科多年护士的压力源,总结其应对措施,对护士的身心健康、护理服务、心理工作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伍为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如何做好康复科的健康宣教

    目的:由于康复科的老年患者多,疾病呈慢性过程,症状逐渐加重,时好时坏,因此,健康教育应有康复科的特点,采用多种宣教方式有利于加强宣教效果,以有效提高病人的康复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史忠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骨样骨瘤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骨样骨瘤的疗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在本院住院手术治疗的骨样骨瘤患者,对实施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骨样骨瘤射频消融术的晚期组的疗效大大优于采用传统刮除术的早期组(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骨样骨瘤射频消融术治疗骨样骨瘤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黄同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工”字型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在ICU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气管插管是临床上急救复苏、抢救呼吸肌麻痹、手术麻醉、开放气道中常用的方法[1]。经口气管插管的安全固定是插管成功的保证,它的发生率是衡量I CU 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固定不妥,易引起气管插管脱出、移位,造成气道损伤,病情加重者,甚至心跳骤停而危及生命,同时,也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本文对ICU插管患者改进固定方法后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杰;宋艳;李文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尿毒症皮肤瘙痒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液灌流(HP)和血液透析(HD)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尿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HD治疗,观察组给予HD+HP串联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的β2-MG和PTH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皮肤瘙痒改善总有效率明显小于对照组(90.0%VS50.0%),且P<0.05。结论:HD联合HP治疗尿毒症患者可明显清除中分子物质,改善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

    作者:刘淑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术室人性化护理策略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及健康的需求水平越来越高。近年来,随着医院体制的深入改革,手术室的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为病人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护理。手术室护士的人性化护理工作,是针对手术和麻醉对手术患者造成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乱而采取的各种护理措施,将术前访视、术中关怀、术后随访的人性化护理融入整体护理中,创造一个整体的、个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

    作者:覃映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