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叶钩藤非生物碱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

伍俊妍;李国成;王定勇

关键词:大叶钩藤, 化学成分, 乌苏酸
摘要:目的 研究中药大叶钩藤(Urncaria macrophylla Wall.)非生物碱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并用各种波谱(MS、IR、NMR)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大叶钩藤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乌苏酸、α-香树素乙酸酯、3β,6β,23-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3β-hydroxyurs-12-en-27,28-dioic acid.结论 大叶钩藤非生物碱部分主要含乌苏酸.α-香树素乙酸酯和3β-hydroxyurs-12-en-2728-dioic acid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大叶钩藤非生物碱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中药大叶钩藤(Urncaria macrophylla Wall.)非生物碱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并用各种波谱(MS、IR、NMR)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大叶钩藤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乌苏酸、α-香树素乙酸酯、3β,6β,23-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3β-hydroxyurs-12-en-27,28-dioic acid.结论 大叶钩藤非生物碱部分主要含乌苏酸.α-香树素乙酸酯和3β-hydroxyurs-12-en-2728-dioic acid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作者:伍俊妍;李国成;王定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56例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40~100 min,平均70min.术后3个月随访,术后尿流率、剩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大尿流率由6.5~12.5ml/s提高到15~24ml/s,残余尿由60~180ml降至0~30ml,国际前列腺评分由19~25降至0~8分.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适用于不同程度增生的患者,值得推广.

    作者:罗汉宏;曾京华;王晓春;刘一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重组结核分枝杆菌ESAT6-PPE68融合蛋白的制备

    目的 构建结核分支杆菌esat6-ppe68融合基因及其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融合蛋白ESAT6-PPE68.方法 用基因拼接(GeneSOEing)法扩增esat6-ppe68融合基因,并将其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Gesat6-ppe68.重组子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聚合酶链式反应及测序鉴定后转化宿主菌大肠杆菌BL21,IPTG(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约69 000带谷胱苷肽硫转移酶蛋白(GST)标签的正SAT6-PPE68融合蛋白,经谷胱苷肽-硫-转移酶融合蛋白纯化试剂盒得到纯化的融合蛋白,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Western-blotting鉴定.结果 重组质粒pGesat6-ppe68中目的基因测序结果与报道序列完全相同;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性非包涵体形式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40%,表达蛋白纯化后获得纯度为90%左右的重组蛋白;Westernblotting结果证实重组蛋白与确诊的结核病患者血清发生特异免疫反应.结论 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Gesat6-ppe68,获得了rESAT6-PPE68融合蛋白,为rESAT6-PPE68融合蛋白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红霞;陈建平;曾林子;刘刚;姚卫;杨筠;刘杨椅;王涛;田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开口箭皂甙抑制小鼠S-180肉瘤细胞增殖及实体瘤生长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开口箭皂甙(STCB)体内外抗S-180肉瘤活性的强度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S-180细胞的增殖程度;制备昆明种小鼠S-180移植实体瘤模型,观察STCB的抑瘤作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药物作用后S-180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变化;以不同浓度STCB处理S-180细胞,经碘化丙啶染色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STCB体外明显抑制S-180细胞增殖,IC50为34.64μg/ml.经灌胃给药,STCB对荷S-180实体瘤小鼠表现出良好的抑瘤作用,低剂量(0.5 g/kg体质量)时,抑瘤率已超过30%,高剂量(2 g/kg体质量)时,抑制率达到54.86%.电镜观察和FCM检测证明肿瘤细胞凋亡率随STCB浓度增加而增加.STCB的浓度为10和30μg/ml时,S期细胞百分率上升,G2/M期细胞百分率下降;当STCB的浓度达到60μg/ml,G0/G1期细胞百分率下降,G2/M期细胞百分率上升:提示低浓度STCB阻止S-180细胞从S期进入G2期;高浓度时,STCB还干扰S-180细胞的有丝分裂.结论 STCB在体内外对S-180肉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干扰细胞周期有关.

    作者:蔡晶;朱正光;余传林;雷林生;吴曙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大鼠磷脂酶C-γ1前体mRNA剪接的初步鉴定

    目的 探讨在大鼠中是否存在磷脂酶C-γ1(PLC-γ1)选择性剪接变异体的表达及其可能意义.方法 针对在人中已发现的选择性剪接位点(即第30内含子的3'末端与第31外显子交界处)自行设计引物,将大鼠RNA逆转录为cDNA后,再用该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用此方法初步筛查了大鼠包括胚胎时期、出生早期、成年时期6种脏器组织心、肝、肺、肾、脑和眼球样品共21份.结果 在大鼠中未发现与人相似的第一种剪接方式PLC-γ1aNM 002660).结论 (1)由于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在大鼠中可能不存在与在人类中已发现的PLC-γ1前体mRNA相似的选择性剪接方式,在大鼠中PLC-γ1转录后的剪接主要以与人类相似的第二种剪接方式(PLC-γ1b)为主.(2)在大鼠中PLC-γ1的选择性剪接位点可能与人不同而位于其他位点.

    作者:刘忠英;罗深秋;赵永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血卟啉衍生物光动力对两株人鼻咽癌细胞杀伤实验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血卟啉衍生物(HpD)光动力学效应(PDT)对体外培养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和C666-1的生物作用.方法 向体外培养的CNE2和C666-1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HpD(0.5、1.0、1.5、2.0、2.5、3.0、3.5、4.0μg/m)孵育4 h,予波长为630nm的半导体激光进行照射,照射的功率密度为20mW/cm2,照射能量密度分别为2、5、10、20 J/cm2,继续孵育24h,用四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 HpD-PDT能有效地杀伤体外培养的人鼻咽癌CNE2和C666-1细胞,其杀伤作用大小与HpD的浓度和激光剂量成正相关(P<0.01).激光能量为20 J/cm2,HpD的浓度为2.5μg/ml或2.0μg/ml时,其杀伤CNE2、C666-1细胞的作用明显;HpD-PDT对CNE2和C666-1的半数杀伤度分别为0.7μg/ml、1.2μg/ml,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相同HpD浓度、激光剂量条件下,C666-1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CNE2(P<0.05).结论 HpD-PDT对CNE2和C666-1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但C666-1细胞对HpD-PDT的敏感性低于CNE2.

    作者:杨小民;罗荣城;马红京;李黎波;丁雪梅;严晓;吕成伟;周晓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查表的评价

    目的 研制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查表,评价其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调查表回收率为96.3%,条目应答率为97.2%.结果 调查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很高(0.9274~0.9676),各条目与其所属因素有较强的相关性(除女性躯体症状外,其他项目的Spearman相关系数多在0.6以上),经因子分析,因子载荷和结构与调查表内容基本吻合.结论 研制的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查表是可信和有效的.

    作者:王学良;霍云华;李俊;赵晓山;罗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Gly82Ser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基因Glv82Ser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中的分布特点和对中国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9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46例非糖尿病对照者的Gly82Ser多态性基因型.结果 中国人RAGE基因Gly82Ser多态基因型以GG型、等位基因以G型为主,其频率分布显著高于其他国家和种族.2型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对照者间,RAGE基因Gly82Ser多态性的基因型(GG、GS、SS)频率或等位基因(G、S)分布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AGE基因Gly82Ser多态性与中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发展无关,提示RAGE基因Gly82Ser并非中国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然而,与其他国家、种族相比,RAGE基因Gly82Ser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国2型糖尿病人群呈高分布频率.

    作者:高锦雄;许顶立;邵亚辉;赖文岩;林晟;张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苦参碱诱导K562细胞合成γ珠蛋白

    目的 体外研究苦参碱对K562细胞γ珠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 以K562细胞为体外模型,采用联苯胺染色方法确定苦参碱诱导K562细胞血红蛋白表达增加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进一步应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血红蛋白F(αγ2)水平.结果 0.1mg/ml苦参碱作用于K562细胞,在96h联苯胺染色阳性细胞率达到15.67%;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血红蛋白F表达增加.结论 苦参碱在体外可诱导K562细胞γ珠蛋白合成增加,从而使血红蛋白F增加.苦参碱具有与阳性对照丁酸钠相似的诱导γ珠蛋白合成增加的作用.

    作者:张翠梅;封志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严重烧伤后阿米卡星在痂下水肿液药代动力学变化

    目的 探讨阿米卡星于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单剂使用后在痂下水肿液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方法 10例严重烧伤早期患者在60min内单剂匀速静脉滴注阿米卡星400mg,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痂下水肿液,利用TDx以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浓度,使用3P97软件计算其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研究显示-静脉滴注400mg阿米卡星后,痂下水肿液药物浓度一时间数据以二房室模型拟合佳,阿米卡星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α=(4.35±1.66)h,t1/2β=(80.04±9.52)h,Vc=(13.17±1.32)L,AUC=(1802.49±285.68)μg·h·ml-1,CLs=(0.2272±0.0383)L·h-1.结论 阿米卡星在严重烧伤患者痂下水肿液的总体清除率明显减少,半衰期明显延长,为正常健康者血清半衰期的(28.20~44.78)倍,单剂使用后其有效抗菌浓度可维持24 h以上,说明早期短程用药即能长时间潴留在第三间隙,在创面基底和创周形成有效的抗生索屏障,有利于防治烧伤创面侵袭性感染.

    作者:杨荣华;荣新洲;张涛;华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EB病毒转化人胃上皮细胞GES-1中bcl-2基因的表达

    目的 研究EBV感染人胃上皮细胞系GES-1后bcl-2基因的表达状况,探讨6cl-2基因在EBV相关胃癌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携带新霉素抗性(NEOr)基因的重组EBV产生细胞系Akata 1061以密切接触法感染人胃上皮细胞系GES-1,经有限稀释法克隆和G418筛选获得感染和转染细胞克隆,用pcDNA3空载体质粒转染的人胃上皮细胞系GES-1细胞作对照: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ICC)法测定EBNA1基因的表达以鉴定EBV感染细胞克隆及测定EBV感染细胞中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相比较,感染细胞中Bcl-2蛋白的表达阳性.结论 EBV感染可使人胃上皮细胞Bcl-2蛋白表达增高,EBv对人胃上皮细胞的转化作用可能与bcl-2基因的过度表达有关.

    作者:朱丽华;周天戟;史国友;章广玲;李淑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MMP-2/TIMP-2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金属基质蛋白酶-明胶酶A(MMP-2)及其抑制剂(TIMP-2)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法分别从mRNA、蛋白质水平检测MMP-2/TIMP-2在正常早孕绒毛及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结果 未恶性转化葡萄胎MMP-2低表达,TIMP-2高表达,恶性转化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中MMP-2表达逐渐增强,TIMP-2表达相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与正常绒毛、葡萄胎组相比,MMP-2、TIMP-2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01).结论 金属基质蛋白酶的激活与抑制比例失衡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展、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丁峰;张秋实;邢福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补肾壮骨中药对模拟失重雌性大鼠骨代谢的研究

    目的 研究补肾壮骨中药(主要由淫羊藿、续断、补骨脂等组成)对模拟失重雌性大鼠骨丢失的影响.方法 SPF级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平均分为3组:A组为自由活动对照组,B组和C组为尾吊模拟失重组,C组大鼠给予补肾壮骨中药灌胃,其它2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实验期28 d.采用生化和放免法检测大鼠性激素和骨代谢指标,DEXA测定大鼠右侧股骨的骨密度.结果 B组大鼠血清中骨钙素、碱性磷酸酶、性激素、骨密度水平显著低于A组大鼠相应的指标(P<0.01,P<0.05),但血清钙浓度显著高于A组(P<0.01);C组大鼠骨钙素、碱性磷酸酶、性激素、骨密度,水平均显著性高于B组大鼠(P<0.01,P<0.05);而血清钙浓度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 补肾壮骨中药能明显降低模拟失重雌性大鼠的骨丢失.

    作者:孙平;黄震;蔡德鸿;何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磷酸化JAK2、STAT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

    目的 观察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蛋白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利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研究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以缺血周边区表达明显,再灌注24 h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再灌注168h仍有少量表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凋亡细胞也显著增多,再灌注24h达高峰,凋亡细胞的变化与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蛋白表达变化一致.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引发JAK2、STAT3的活化及超量表达可能与神经细胞生存和凋亡有关,JAK2/STAT3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谢惠芳;徐如祥;魏继鹏;姜晓丹;刘振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影像学诊断与组织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骨原发恶性淋巴瘤(PLB)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学证实的PLB 9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9~60岁,中位年龄26.5岁.9例中X线平片检查8例、CT检查5例、MRI检查7例.其中2例行X线平片和MR检查,2例CT和MR检查,4例具有X线、CT和MR资料.2例为穿刺活检证实;7例行手术切除和病理学检查证实,全部病例均做了常规的组织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病灶位于骨盆4例、额骨1例、枕骨斜坡1例、脊柱1例、股骨上端2例.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病变骨组织外形基本正常4例,内部可见斑点状、大小不等的虫蚀状骨质破坏;4例表现为病变骨质轻度~中度膨胀性改变,局部骨质呈明显溶骨性破坏:CT表现骨髓腔内和骨皮质上可见大小不等的溶骨性破坏,病变骨质周围围绕明显的软组织肿块;MR表现病变区骨髓腔内及周围软组织肿块在T2WI上呈不均匀中度~明显高信号,T1WI上呈均匀等信号.增强扫描后骨髓腔内病灶和周围软组织肿块在CT和MRI上均呈中度~明显强化.病理结果B细胞型5例、T细胞型4例.结论 影像学上PLB以斑点状或渗透性溶骨性破坏为主,病变骨质外形可正常或呈膨胀性改变,伴有明显的周围软组织肿块,中块以病骨为中心生长并有明显强化为其特征.

    作者:李绍林;张雪林;韩惠霞;陈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重度卵巢刺激综合征并左输卵管峡部妊娠及黄体破裂1例报告

    重度卵巢刺激综合征是在促排卵过程中发生的严重的医源性并发症.本文报道1例重度卵巢刺激征并左输卵管妊娠,行左输卵管部分切除术后发生左卵巢黄体破裂诊治过程,以供参考

    作者:孙静;郭智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腰大池置管控制引流速度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目的 研究腰大池置管匀速引流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并探讨佳引流速度.方法 62例SAH病人随机分组,实验组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并予3种不同引流速度,对照组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其它治疗相似.结果 实验组脑脊液澄清时间(5.1±2.1)d、脑血管痉挛率(14%)及二次出血率(2.3%)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发生颅内感染、低颅压综合症及脑积水的概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控制引流速度在(10±1)ml/h,能有效的缩短置管时间,同时不增加血管痉挛、二次出血、颅内感染和脑积水的概率.结论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在治疗SAH的临床应用中操作简单易行,并发症少,治疗安全有效,引流速度控制为(10±1)ml/h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

    作者:闻林;林亮楠;邹宇辉;陈宁;古林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超短波联合消炎利胆片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超短波联合消炎利胆片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 12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在服消炎利胆片的同时配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只口服消炎利胆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疼痛、发热以及B超检查方面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83.33%、8235%,而对照组则为63.33%、42.85%、6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治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为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短波联合消炎利胆片是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阎玉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红背叶根拮抗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作用机制

    目的 研究红背叶根拮抗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作用机理.方法 制备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红背叶根对该模型动物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的影响及透明质酸酶、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的变化.结果 红背叶根组血清中的以上8项指标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减少.结论 红背叶根抗肝纤维化,可能是通过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表达的抑制.

    作者:吕小燕;刘强;陈育尧;宋雨鸿;吕志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人鼻咽癌组织中转录因子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目的 用cDNA微阵列膜比较鼻咽癌组织及正常组织的基因表达谱,研究鼻咽癌组织中转录因子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为进一步探讨差异表达基因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24例鼻咽癌组织总RNA和正常对照总RNA(24例正常鼻咽组织RNA等质量混合)分别经逆转录探针标记与微阵列膜杂交.然后用Pathway4.0软件分析杂交结果,并用RT-PCR反应验证微阵列杂交结果.结果 在1625个鼻咽癌差异表达基因中,共有转录因子相关基因35个,12个基因表达上调,23个基因表达下调.结论 在鼻咽癌组织中,多个转录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了变化,这些转录因子在鼻咽癌组织的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王爽;吕丽春;方唯意;姚开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