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明新;孔凡东;吴志峰;张翌;王海澜;李爱辉;谢金敏;高毅
目的 研究胚胎移植内管尖距宫腔基底距离(TDF)与妊娠率(PR)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南方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2005年1月~2006年9月超声引导下取卵周期胚胎移植610例.通过腹部B超测量TDF,依据TDF分为4组,分析TDF与妊娠率及异常妊娠的关系.结果 不同TDF之间的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大于2 cm组妊娠率高,小于1 cm组低,但大于2 cm组早期自然流产率较高.结论 不同TDF的妊娠率没有显著性差异,推荐TDF为1.0~2.0 cm.
作者:李红;邢福祺;全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经皮椎间盘内医用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将术前体温、三大常规、C-反应蛋白及胸片均正常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预防组35例,术前30 min给予先锋霉素V 2.0 g静脉滴注;对照组37例,不使用抗生素.随后均在DSA下用一次性21G酒精针穿刺病变椎间盘,注射浓度为40 μg/ml臭氧气体6~10 ml,退针至椎间孔附近椎旁组织内注人臭氧10 ml.术后第3天复查三大常规和C-反应蛋白.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体温均在正常范围,局部皮肤无红肿热痛,无深部肌肉压痛和椎体叩击痛等.对两组间术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超过正常值患者进行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皮椎间盘内医用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不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作者:韦传军;李彦豪;陈勇;王江云;曾庆乐;赵剑波;梅雀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应用中成药肝复乐片对射频治疗后原发性肝癌复发的影响.方法 严格选取单个病灶且病灶大直径在3.0~5.0 cm范围内的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射频治疗组(A组,20例)和射频+肝复乐治疗组(B组,21例).肝复乐片口服,用法为每次6片(单次剂量3.0 g),3次/d,连续服药6个月.结果 随访6个月时两组均未见肿瘤复发;随访9个月时,A组有5例复发(26.32%),B组有3例复发(15.79%);随访12个月时,A组共有8例复发(42.10%),B组共有4例复发(21.05%).结论 肝复乐可一定程度减少射频消融术后的肿瘤复发.
作者:刘思德;白杨;郭文;张亚历;蓝琳;侯淑琴;崔生达;姜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与核因子-Kappa B(NF-κB)表达的关系,进一步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NF-κB活性的影响及其对糖尿病肾脏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 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糖尿病组60只(1月组、3月组、6月组及相对应干预组各10只).糖尿病模型组和干预组按60 mg/kg剂量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脲菌素,对照组仅腹腔内注射同样体积的0.1 mmol/L柠檬酸缓冲液.3 d后测空腹血糖≥16.5 mmol/L为糖尿病造模成功,干预组在造模成功后予GSH(按10 mg/100 g计算),每日腹腔注射1次.每周测大鼠血糖、体质量等指标;分别于1、3、6月末处死大鼠,留取肾脏标本,提取核蛋白,同位素探针标记后,以EMSA法测定NF-κB表达,同时作电泳条带灰度分析.结果 EMSA电泳条带光密度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各组NF-κB表达均增强(P<0.05);糖尿病1、3、6月组NF-κB表达随病程延长呈现逐渐增强趋势;干预组与相对应各组比较NF-κB表达显著减弱(P<0.05).结论 进一步证实了NF-κB活化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通过GSH干预治疗,有效抑制了NF-κB的活化,从而达到抑制炎症反应的目的.
作者:王扬天;王坚;赵明;狄红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的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的防止及应用价值.方法 31例难治性重症肌无力全部采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法,3 d置换1次.置换液为20%白蛋白50 ml、706代血浆1000ml.置换当日及置换后3、7、14 d根据临床绝对记分法评分,评分当日清晨抽血查AchR-Ab.结果 痊愈、基本痊愈、好转、显效和无效分别为2、4、11、17和3例,总有效率91.9%.有2例、2次在置换中出现低血压,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能迅速降低血液中AchR-Ab水平,起效快、并发症少,对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霍江涛;龙海丽;骆翔;徐金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已制备的兔肝硬化肝癌模型观察肝病状态下肝癌照射后放射性肝损伤的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肝硬化肝癌兔16只(实验组),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单次剂量20、30 Gy的立体定向照射;8只单纯接种肝癌兔(对照组),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只,按上述方法分别给予立体定向照射,单次剂量20、30 Gy.照射后3周分别处死实验组与对照组,应用EV二步法分别观察照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肝脏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变化.结果 照射后PCNA、GST-π在癌周组织的表达:照射20Gy实验组比对照组的癌周组织表达高,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0);照射30Gy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癌周组织表达相似,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1.000);实验组不同剂量照射后,高剂量组(30 Gy)PCNA、GST-π的表达比低剂量组(20 Gy)的表达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0).照射后PCNA、GST-π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实验组不同剂量照射,高剂量组(30 Gy)的表达比低剂量组(20 Gy)的表达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0).结论 实验性肝硬化肝癌的照射效果单次剂量30 Gy优于20 Gy;PCNA、GST-π可作为评价肝硬化肝癌照射效果的参考指标.
作者:丁轶;陈龙华;吴德华;孙爱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分析小型版纳猪供肝经过缺血预处理后产生的保护效应,为缺血预处理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实验用小型版纳猪2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通过速率法检测血清AST、ALT的活性变化,采用HSP70免疫印迹法检测HSP70的表达量,观察光镜和电镜下细胞形态学损害.结果 缺血预处理组HSP70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由光镜和电镜下的病理可以看到缺血预处理组的急性排斥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减轻,术后血清AST、ALT在缺血预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加(P<0.01),但缺血预处理组比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经过2个循环10 min的缺血预处理,对供肝产生了明显的保护效应.缺血预处理对HSP70的表达起正性调控作用.
作者:潘明新;孔凡东;吴志峰;张翌;王海澜;李爱辉;谢金敏;高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对高反应病人降调后Gn渐增法超促排卵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并比较2005年6月~2006年4月应用渐增法超促排卵方案的患者与对照组(应用其他促排卵方案)患者的多种临床指标.结果 渐增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取卵日≥14mm卵泡数、获取卵子数、平均使用Gn天数及大卵泡穿刺率上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的妊娠率、使用Gn总量、取消周期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Gn渐增法用于卵巢高反应病人的超促排卵治疗可在临床上试用.
作者:朱亮;宋亚丽;崔艳国;邢福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MRI在宫颈癌诊断与术前分期中的价值,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及MRI资料的宫颈癌患者,重点观察原发肿瘤的大小、位置、信号特点及盆腔侵犯,对50例手术患者比较MR分期、临床分期及手术病理分期.检查方法平扫为SET1WI和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T2WI/SPIR及增强扫描T1WI成像.结果 除1例IA期宫颈癌外,71例宫颈癌全部被MRI显示,T1WI为稍低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与宫颈基质、子宫内膜及宫旁脂肪有良好的对比,GD-DTPA增强后T1WI轻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对宫颈癌分期诊断准确率为86%,临床分期诊断准确率为64%(χ2=6.453,P<0.05).50例宫颈癌MRI测量的大小为1.94±1.15,手术病理标本测量为1.94±1.11,两者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能准确显示宫颈癌瘤灶大小及侵犯范围,对于发现宫旁侵犯方面明显优于临床,可作为中晚期宫颈癌常规的检查方法,但MRI对IA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有限,必须结合临床资料与宫颈刮片综合判断.
作者:李新春;商健彪;伍筱梅;曾庆思;孙翀鹏;何建勋;钟志伟;陈振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对哮喘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分离T细胞,每位受试者T细胞分别加入或不加三氧化二砷和地塞米松进行体外培养,24h后收集细胞,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和细胞色素c 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哮喘患者T细胞自发凋亡减慢.加入地塞米松一起培养,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T细胞凋亡均显著增加,两者增加幅度无明显差异;加人三氧化二砷一起培养,哮喘患者T细胞凋亡显著增加,但健康对照者T细胞只受轻微影响.结论 哮喘患者T细胞自发凋亡减慢.对三氧化二砷诱导的T细胞凋亡,哮喘患者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正常人;对地塞米松诱导的T细胞凋亡,哮喘患者和正常人敏感性一样.
作者:覃冬云;吴铁;刘军麟;梁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claudin-1在大肠癌中的作用,构建包含claudin-1基因编码区域的重组质粒.方法 从人类大肠癌细胞株SW620用Trizol提取总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获得DNA,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T4连接酶进行连接:将PCR产物插入绿色荧光蛋白pEGFP-C1载体,然后转染进人人类大肠癌细胞株SW480.结果 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和DNA序列分析,显示序列正确,在SW480中主要为膜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claudin-1/pEGFP-C1重组质粒,并能在人类大肠癌细胞中表达.
作者:陈琳;姜泊;张亚历;张宏权;龚伟;卢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制顺铂珊瑚羟基磷灰石缓释体,并分析其体外药物缓释对人U-2 OS骨肉瘤细胞、骨转移乳腺癌细胞及骨转移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能力.方法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再通过真空冷冻干燥等处理将顺铂载入形成复合抗肿瘤人工骨缓释体,将复合人工骨浸入模拟体液取得不同时间浸提液.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其体外抑瘤作用.结果 顺铂分布均匀于复合人工骨孔隙内,除8周浸提液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率为29.92%外,其余浸提液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均大于50%.结论 该缓释体具有良好的缓释功能,在8周内对骨肿瘤细胞有良好的抑制杀伤作用.
作者:杨进城;尹庆水;林骏;黄华扬;丁焕文;张余;李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肝癌细胞药敏与肝癌细胞成瘤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30只雌性清洁级SD大鼠应用二乙基亚硝胺饲喂法建立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选取诱癌成功大鼠10只分别原代培养肿瘤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MTT法用于不同作用机制抗肿瘤药物的药物敏感实验,药物作用后接种至裸鼠,观察其成瘤实验的差异,对模型大鼠间充质于细胞、肿癌细胞抑制率与化疗药物作用后肿瘤细胞移植裸鼠后的成瘤质量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5种药物药敏结果显示肝癌癌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药物敏感无明显相关性(P<0.05).间充质细胞药敏实验与成瘤实验正相关.结论 间充质干细胞耐药机制与肿瘤干细胞相似,有希望代替普通肝癌肿瘤细胞进行药物敏感实验.
作者:周媛;罗敏;张婧;张文清;张积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制备在人大肠癌系LoVo中稳定抑制磷脂酶C(PLC)γ1的重组慢病毒,建立PLCγ1表达降低的细胞系,以便客观研究该基因的作用.方法 制备产生PLCγ1 siRNA分子的重组慢病毒,在慢病毒感染LoVo细胞后以杀稻瘟菌素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应用Westem-blot和RT-PCR对细胞中PLCγ1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PLCγ1 siRN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和结论 PLCγ1 siRNA显著下调了LoVo细胞中PLCγ1的表达,所构建的重组慢病毒导入的siRNA有较高的沉默效率,显著增加了5-FU诱导的凋亡.
作者:谭丽;罗深秋;林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89SrCl2治疗无骨痛的多发性骨转移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4例不伴骨痛的多发性骨转移瘤病人,首次静脉注射89SrCl2,剂量根据体质量计算为1.48~2.22MBq/kg,重复给药间隔3~6个月,给药次数为1~3次.结果 54例病人中,总有效率为74.0%,病灶直径>2 cm病人的有效率较≤2 cm病人明显为低(33.3% vs 66.6%,χ2=14.9,P<00.1).89SrCl2治疗的副作用为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但绝大数病人为轻度降低,且可以恢复正常,无需特别处理.结论 89SrCl2治疗无骨痛的多发性骨转移瘤有效且安全.
作者:欧阳伟;刘金华;刘伟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控制性高浓度氧疗、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不同的干预措施对急性肺损伤(ALI)早期呼吸应答和呼吸做功的影响.方法 24只杂种犬在制作油酸ALI模型成功后(PaO2/FiO2≤300mmHg),保持自主呼吸,随机进入:(1)控制性高浓度氧疗组(n=8);(2)CPAP组(n=8);(3)BiPAP组(n=8).连续记录并计算正常、ALI早期、干预后1~4h内呼吸应答和呼吸做功各项生理指标.结果 在降低呼吸频率和浅快呼吸呼吸指数上,BiPAP组效果明显(P<0.001),其次是CPAP组和氧疗组(P<0.001).3组对分钟通气量的影响不大(P>0.05),维持在ALI/ARDS发生后的通气水平.在潮气量、平均吸气流量指标的改善上,BiPAP组效果显著,其次是CPAP组和氧疗组.3组在吸气时间占呼吸周期比值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跨膈压峰值上,BiPAP组降低明显,其次是CPAP组.CPAp组和BiPAP组可有效地抵消内源性PEEP(P<0.01),氧疗组对于内源性PEEP改善不显著(P>0.05).在降低吸气做功上,BiPAP组显著,其次是CPAP组,氧疗组呼吸功耗与干预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PAP组(P<0.01)和BiPAP组(P<0.05)有效地降低了克服内源性PEEP成分做功的比例.结论 BiPAP和CPAP对于缓解呼吸窘迫、减少呼吸功耗、改善呼吸应答均具有积极作用,显著延缓了ALI/ARDS的病情恶化,其中BiPAP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陈新;许睿;陈荣昌;岑燕遗;钟南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热惊厥(FC)患儿血清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自动生化仪测定48例FC患儿(FC组)、30例发热患儿(发热组)和30例正常儿(正常组)的血清钠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FC组血清钠水平明显低于发热组和正常组(P<0.01).结论 小儿FC时存在低钠血症,在常规治疗FC时应注意纠正低钠血症,以减少FC复发,减轻脑组织和其他重要脏器的损害.
作者:王水有;高峰;胡建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的机制.方法 以WKY为对照,观察SHR肠系膜动脉环5-羟色胺预收缩后乙酰胆碱舒张性改变,考察NO途径、前列环素(PGI2)途径以及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途径在SHR肠系膜动脉舒张功能的改变,反应特征表述为大松弛百分率(Rmax)和产生一半大松弛百分率时所需要Ach浓度的负对数(pIC50).Two-way ANOVA和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透射电镜法观察SHR肠系膜动脉肉皮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WKY大鼠肠系膜动脉Rmax和pIC50分别为(97±1)%和8.67±0.21,SHRmax和pIC50分别为(39±2)%(P<0.001)和7.05±0.65(P<0.05);NO途径在WKY大鼠,Rmax和pIC50分别为(53±2)%和6.89±0.33,在SHRRmax和pIC50分别为(32±2)%(P<0.001)和3.93±0.07(P<0.001);PGI2途径在WKY大鼠,Rmax和pIC50分别为(8±1)%和4.58±0.30,在SHR Rmax和pIC50分别为(8±1)%(P>0.05)和(4.52±0.27)(P>0.05);EDHF途径在WKY大鼠,Rmax和pIC50分别为(35±5)%和6.30±0.50,在SHR Rmax和pIC50分别为(14±1)%(P<0.001)和3.85±0.07(P<0.001).电镜观察显示SHR肠系膜动脉出现部分内皮细胞脱落,内弹力膜不完整,有断裂现象.结论 NO和EDHF介导的舒张功能降低以及内皮超微结构受损参与导致SHR肠系膜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
作者:李晋红;林杰;李洁;曹永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蜕皮甾酮对实验性兔创伤模型的促愈作用.方法 将21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每只兔制备成含有4个全皮层缺损的创伤模型后,每个创伤缺损分别予以正常对照、地塞米松、蜕皮甾酮、云南白药处理,分别于造模后3、6、9 d处死3组兔,取创伤缺损局部组织,常规制片和染色,组织形态学对比观察药物对创伤缺损的作用.结果 术后3 d,各处理因素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9 d,蜕皮甾酮组、云南白药组分别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地塞米松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蜕皮甾酮组与云南白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理学观察显示,创伤早期各处理因素创面均以渗出和充血为主;术后6、9 d可观察到蜕皮甾酮组与云南白药组较其他两组明显促进肉芽组织形成,促上皮细胞增生;蜕皮甾酮组与云南白药组比较,促愈效果相似.结论 蜕皮甾酮对实验性兔创伤缺损模型有明显促愈作用,可为临床促愈用药的筛选提供新思路.
作者:侯量;吴旭;王武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为了解2型糖尿病(DM)患者在社区医院治疗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病情况,提高社区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开展糖尿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用SPSS软件对550例2型DM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550例患者中有并发症的人数为494例(89.82%),不同年龄、不同病程的并发症分布不同;并发症按发生率排列,依次为脑血管病(59.6%)、高血压病(45.5%)、高脂血症(41.3%)、心血管疾病(27.3%)、脂肪肝(19.3%)、周围神经病变(18.5%)、糖尿病肾病(17.8%);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的控制水平较差.结论 多数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2型DM并发症的发生率高,社区基层医院糖尿病教育、防治的水平有待提高.
作者:李双喜;周琼;罗婉莹;吴筠;廖庆辉;蔡德鸿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