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坏死因子α对人脐静脉内皮样细胞增殖及syndecan-4蛋白表达的影响

张彬;欧阳平;陈烨;赖文岩;谢晋国;许顶立

关键词:Syndecan-4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摘要: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样细胞株ECV304增殖及syndecan-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样细胞株ECV304,分别应用1、10、20、100 ng/ml的TNF-α作用24 h及36 h并设立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MTS/PES法确定人脐静脉内皮样细胞的增殖状态.利用Western blotting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细胞syndecan-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24 h各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对照组(1.956±0.214),TNF-α100 ng/ml组(2.154±0.250),TNF-α20 ng/ml组(2.26±0.151),TNF-α10 ng/ml组(2.118±0.205),TNF-α1 ng/ml组(2.106±0.136).统计分析显示低至1 ng/ml的TNF-α仍能明显刺激人脐静脉内皮样细胞的增殖(P<0.05),其中以TNF-α 20 ng/ml组细胞增殖显著P<0.05).36 h各剂量组的细胞增殖率均明显低于24 h的细胞增殖率(P<0.05).TNF-α对人脐静脉内皮样细胞的syndecan-4蛋白表达有显著的增强作用(P<0.05).结论 TNF-α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样细胞的增殖及syndecan-4蛋白表达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改变,这种作用有所变化.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尖锐湿疣表皮CCL20及CXCR4的表达

    目的 了解尖锐湿疣(CA)表皮中CCL20及CXCR4的表达,并探讨它们对CA表皮朗格汉斯细胞的影响.方法 使用Affymetrix寡核苷酸芯片,对3例CA表皮和3例正常表皮中的CCL20及CXCR4的mRNA表达进行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3例CA表皮和3例正常表皮中的CCL20及CXCR4的蛋白表达.结果 基因芯片检测到CCL20及CXCR4的mRNA在CA表皮中表达下调.Western blot法检测到CCL20蛋白及CXCR4蛋白在CA表皮中的显著下调表达.结论 CCL20及CXCR4在CA表皮中表达下调,并可能分别与CA表皮中朗格汉斯细胞的数目减少及回流障碍有关.

    作者:冯进云;彭振辉;唐小平;王梅菊;刘玉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评价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疗效及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总结 2001年7月至2005年11月间80例施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病例,并行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鼻咽温维持在(33±1)℃,阻断上、下腔静脉在心脏空跳条件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心脏手术完毕可顺利停机,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多巴胺用量2~5 μg/kg·min,无严重心律失常,血尿发生率6.25%.无1例发生空气栓塞.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安全可行,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可避免再灌注损伤,获得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

    作者:陈兵;陈昱;鲁金祥;张骏;朱震;李雄伟;陆中元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肝门部胆管空肠盆式吻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空肠盆式吻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肝内胆管多发性结石采用肝门部胆管空肠盆式吻合的治疗经过.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有37例平均随访3年,其中,症状完全消失33例,偶有胆管炎发作者5例,术后残石共4例,均勿须再手术治疗.结论 肝门部胆管空肠盆式吻合治疗肝内胆管多发结石易于纠正肝胆管狭窄,取石彻底,术后胆汁引流通畅,远期效果满意.

    作者:周新科;吴晓东;冯智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腺病毒介导的HSV-TK基因系统联合羟基喜树碱对人膀胱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

    目的 研究腺病毒介导的HSV-TK系统联合羟基喜树碱(HCPT)对人膀胱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使用含有HSV-TK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复制缺陷腺病毒转染人膀胱癌细胞T-24细胞,表达GFP为转染成功标志,同时观察转染率,PCR检测TK表达.以正常T-24细胞为空白对照,转染成功后分别加入GCV、GCV+HCPT,采用MTT法测定单纯HCPT作用于人膀胱癌细胞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各组治疗转染后人膀胱细胞24、48、72 h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GCV(0.5 mg/ml)+HCPT(10 mg/L)作用T-24细胞4h后的凋亡情况.结果 随着浓度的增高,HCPT对T-24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逐渐增高,HCPT浓度为0.01 mg/L时T-24生长抑制率为14%,50 mg/L时T-24生长抑制率为63%,当HCPT浓度大于100 mg/L时,抑制作用无明显增加(P=0.216).GCV组、GCV+HCPT各组对转染后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P=0.00),GCV+HCPT组随HCPT浓度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杀伤效率明显增高.0.5 mg/ml GCV单独作用于转染后的膀胱癌细胞72 h后,细胞存活率为34.6%,GCV(0.5 mg/m1)+HCPT(10 mg/L)组的细胞存活率仅为8.07%(P=0.00).GCV+10 mg/mlHCPT作用后4h,T-24细胞出现M1期前典型的细胞凋亡峰,凋亡率达52.93%.结论 HSV-TK/GCV系统联合HCPT治疗能增强自杀基因系统对人膀胱癌的杀伤作用,能够良好地诱导人膀胱癌细胞的凋亡.

    作者:黄河;谭万龙;朱文辉;梁仲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原花青素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原花青素对人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LNCaP细胞株与100、200、300 μg/ml的原花青素共孵育,分别在24、48和72 h时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原花青素可引起LNCaP细胞形态较明显改变.不同浓度(100、200、300 μg/ml)原花青素对LNCaP细胞作用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7.1%、72.1%和86.4%.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原花青素可诱导LNCaP细胞凋亡,300μg/ml原花青素处理72 h引起36.5%的凋亡率.这3种作用均随原花青素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结论 原花青素可在体外抑制前列腺癌LNCaP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作者:吴自勍;黄浩;丁雪梅;罗荣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一氧化氮合酶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表达模式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在8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表达,探讨其与一氧化氮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限制片段差异显示PCR(RFDD-PCR)技术建立正常和8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基因表达谱,经生物信息学分析两者差异,初步确定NOS三种亚型-eNOS、nNOS和iNOS为DR相关基因,并以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RFDD-PCR结果显示,糖尿病组eNOS和nNOS表达下调,iNOS表达上调.RT-PCR结果显示,糖尿病组eNOS和nNOS表达比正常组明显降低(eNOS:0.23±0.03,0.32±0.03,P<0.05;0.25±0.02,0.36±0.02,P<0.05),iNOS比正常组明显增高(0.27±0.02,0.20±0.03,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eNOS、nNOS和iNOS阳性细胞均见于内核层(INL)和节细胞层(GCL),eNOS阳性细胞也分布于血管内皮层;糖尿病组eNOS和nNOS阳性细胞较正常组明显减少(eNOS:14.33±3.19,22.13±3.60,P<0.05;nNOS:21.87±3.62,34.40±7.09,P<0.05),iNOS较正常组明显增多(17.60±2.58,11.73±2.70,P<0.05).结论 eNOS、nNOS和iNOS表达变化与DR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袁爱花;梅妍;周鸿鹰;项涛;羊惠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胰十二指肠同源框基因-1在骨髓来源nestin阳性细胞的转染及表达

    目的 将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PDX-1转染大鼠骨髓来源nestin阳性细胞,并对其转染条件进行优化以获得较高效率.方法 将已构建好的重组载体转染骨髓来源nestin阳性细胞,改变DNA的量、转染后培养基中的血清浓度,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并计算转染效率;转染后48 h用RT-PCR检测目的 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质粒2~10 μg获得佳的转染效率,提高转染后培养基的血清浓度可提高转染后细胞存活率及转染效率.RT-PCR检测转染后骨髓来源nestin阳性细胞有PDX-1表达.结论 通过优化转染条件提高了pEGFP-C1-PDX-1转染大鼠骨髓来源nestin阳性细胞的效率,为其成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王海澜;潘明新;张会迎;安靓;高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86例有明确围产期窒息史,且有临床症状的病例进行CT扫描,取得完整的临床及CT诊断资料后加以分析.结果 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度及CT分度,临床分度中轻度占32例,与CT分度轻度相符合;中度占44例,其中8例、27例、9例分别与CT分度中的轻、中、重度相符合;重度占10例,符合CT分度重度,可见CT分度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差异性,病灶CT值改变与正常部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资料,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作者:阎晓宇;董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Sca-1,CD24和Muc1在雌性大鼠静止期乳腺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干细胞抗原(Sca-1),CD24和Muc1在静止期乳腺中的表达.方法 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Sca-1和CD24在6周龄和9周龄大鼠乳腺中的含量变化,制备6周龄、9周龄SD雌性大鼠乳腺标本,切片(4 μm),运用免疫组化酶标和免疫组化荧光法对乳腺中Sca-1,CD24,Muc1进行标记.结果 Sca-1,CD24在6周龄的大鼠乳腺中的含量略低于9周龄大鼠;Sca-1在乳腺叶间导管、分支导管及腺泡周围表达;CD24在分支导管、乳脂垫及腺泡周围中表达;Muc1在分支导管和叶间导管中表达.结论 Sca-1阳性细胞可能代表一类乳腺祖细胞,CD24阳性细胞代表一类乳腺干细胞,而Muc1阳性细胞代表成熟腺上皮细胞.本实验为上述细胞的鉴定提供了一些形态学证据,但需要细胞移植实验进一步实证.

    作者:陈金拳;刘军;安靓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30例报道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痔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国产的肛痔吻合器对30例重度痔患者行PPH术治疗,术后观察随访3~5个月并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30例重度痔中,术后脱出肛外痔块均回纳肛内,无1例便后再脱出,24例3个月后痔核明显萎缩,6例仍在随访观察中,12例(其中包括4例PPH+血栓性外痔切除术)术后疼痛明显,需止痛治疗,22例发生尿潴留,6例发生术后出血,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目前无1例复发,患者术后排便控便均无异常.结论 PPH是治疗重度痔的佳选择.

    作者:郭晓城;姜学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抗生素相关性伪膜性肠炎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通过对抗生素所致伪膜性肠炎(PMC)分析,总结临床经验教训,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73例临床使用抗生素引起PMC的患者从年龄、合并疾病、抗生素的使用种类、时间、发病时间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 PMC多发于合并有长期慢性疾病、年龄大、体质差、手术打击后及抗生素应用不规范的老年患者.结论 抗生素应用不合理是引起PMC的主要原因,对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老年患者出现腹胀、腹泻现象时,结合结肠镜的特征表现首先应考虑有无PMC.及早停用抗生素,使用足量和足疗程的甲硝唑和万古霉素是治疗PMC的有效方法.

    作者:朱军;刘建化;王凌云;王连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国华南地区汉族人群支气管哮喘患者ADAM33基因T1位点多态性研究

    目的 检测ADAM33基因T1位点多态性在中国华南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探讨T1位点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及DNA测序的方法,对160例哮喘患者及95例健康人进行ADAM33基因T1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 在英国、美国、德国、韩国及中国华南地区的不同种族人群ADAM33基因T1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χ2=9.085,P=0.059,差异无显著性.ADAM33基因T1位点3种基因型(TT、TC、CC)在哮喘组分布为129(80.6%)、27(16.9%)、4(2.5%),在对照组分布为90(94.7%)、3(3.2%)、2(2.1%),χ2=10.955,P<0.05,差异有显著性.哮喘组ADAM33基因T1位点等位基因T和C的频率分别为0.891、0.109;对照组ADAM33基因T1位点等位基因T和C分别为0.963、0.037.哮喘组与对照组T及C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299,P<0.05).(4)进行单变量logistic回归探讨T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哮喘的关系,相对TT基因型而言,TC杂合型与TC+CC均能显著增加哮喘发生的危险性,OR值(95%CI)分别为6.279(1.849~21.328)、4.326(1.620~11.550),P<0.05.结论 ADAM33基因T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华南地区汉族人群哮喘易感性相关.

    作者:邱玉明;罗雅玲;赖文岩;邱士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和素质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分析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和心理健康素质的异同.方法 使用SCL-90、16-PF测验、安全感量表,对42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选取其中139名独生子女大学生为研究组,139名在性别、居住地等方面与独生子女相匹配的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为对照组.结果 独生子女大学生SCL-90总分及总均分的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得分(P<0.05);独生子女大学生在16-PF中稳定性、恃强性和兴奋性3个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得分,而忧虑性因子的得分则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的得分(P<0.05),其余各因子的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安全和确定控制因子及安全感总分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得分(P<0.01).结论 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和部分心理健康素质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

    作者:张小远;俞守义;赵久波;李建明;肖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西兰兔血浆中硫辛酸浓度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西兰兔血浆中硫辛酸的浓度.方法 新西兰兔采血后离心得血浆经酶水解化后,用Bakerphenyl固相萃取小柱提取血浆中硫辛酸,采用HPLC法紫外检测器检测.色谱柱为HYPERSIL BDS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钾∶乙腈(50∶50,v/v),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测定方法在硫辛酸浓度为5~100 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萃取回收率在77.4%~82.1%之间.日内、日间RSD在1.5%~8.9%之间.新西兰兔单剂量口服硫辛酸片300 mg0.5 h后测定血浆中硫辛酸浓度为11.08±1.79 μg/L.结论 本测定方法适用于口服硫辛酸的动物体内硫辛酸含量测定研究.

    作者:杨月莲;刘宏;孙靓;张忠义;季爱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人大肠癌细胞PRL-3基因启动子Snail结合位点的初步研究

    目的 确定转录因子Snail可与PRL-3基因启动子区结合.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PRL-3基因启动子区域,并对其潜在的Snail结合位点进行预测,进一步应用Snail抗体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结合PCR技术检测PRL-3基因启动子序列,以确定转录因子Snail可与PRL-3基因启动子结合.结果 应用TRED在线分析系统确定PRL-3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位于PRL-0基因上游-700 bp至299 bp之间,在该启动子区域存在多个转录因子如Snail、n-MYC、ARNT、E74A、NF-kappaB、NRF-2及AML-1等的结合位点;在启动子区域的-500 bp至-451 bp之间存在Snail结合的核心寡核苷酸序列CACCTG,在其他多个区域存在多个类似这一核心序列的DNA序列;应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结合PCR扩增的方法对人大肠癌细胞株SW480细胞进行分析,发现Snail可与人大肠癌细胞株SW480 PRL-3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的DNA片断结合.结论 转录因子Snail可与人大肠癌细胞SW480 PRL-3基因启动子结合,参与PRL-3基因的调控.

    作者:杨发达;李建明;周军;柳玉红;丁彦青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人双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人双突变型HIF-1α-Ala402-Ala564腺病毒表达载体,研究人双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对冠心病的血管新生作用.方法 在业已完成的pShuttle2-HIF-1α-Ala564的基础上,用PCR定点突变的方法将其第402位脯氨酸密码子CCA突变为丙氨酸密码子GCA,构建成双突变HIF-1α真核表达载体pShuttle2-HIF-lα-Ala402-Ala564,通过体外连接法与线性化的腺病毒骨架质粒连接,重组成pAdeno-HIF-1α-Ala402-Ala564腺病毒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包装成为重组Adeno-HIF-1α-Ala402-Ala564腺病毒.结果 经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证实重组腺病毒质粒构建成功.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Adeno-HIF-1α-Ala402-Ala564(双突变型),为冠心病的突变型HIF-1α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童锴;谢宜军;王月刚;郭寿贵;赖文岩;吴平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鼠骨髓CD117+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及其鉴定

    目的 建立可以在体外稳定地获得大量高纯度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方法,并对获得细胞进行形态、功能以及表面标志的鉴定.方法 取健康C57小鼠骨髓,通过MACS系统分离、纯化CD117+造血干细胞;使用SCF+IL-3进行体外扩增,在此基础上使用GM-CSF+IL-4+IL-10诱导其定向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进而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功能,并使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其表面标志的表达,对其鉴定.结果 SCF+IL-3可以分别在3、5、7 d时体外扩增造血干细胞达10.34±1.43、22.65±2.71、54.39±3.08倍;小鼠HSC可被成功诱导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后者具有吞噬功能,表面树突较为短小,呈毛刺状,表面标志表达情况为CD11c+、I-A/I-Elow、CD40-、CD80-、CD86-.结论 使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获得大量高纯度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

    作者:姜亚卓;田普训;丁小明;李兆伦;管智慧;丁晨光;薛武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骨髓干细胞在大鼠移植肝中的诱导分化

    目的 研究骨髓干细胞在大鼠移植肝中的诱导分化情况及对大鼠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3组: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骨髓干细胞组(C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肝组织病理变化,基因Sry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免疫组化双检测观察骨髓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中位生存时间大于180 d(P<0.05);C组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基因Sry原位杂交阳性,并且表达甲胎蛋白.结论 骨髓干细胞门静脉输注能减轻急性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并能在移植肝的环境中诱导分化为肝细胞,表达甲胎蛋白,并逐渐替代移植肝本身的细胞.

    作者:孔凡东;潘明新;王海澜;单毓强;高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Osaka超声多参数公式与改良公式预测胎儿体质量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导致Osaka超声多参数预测胎儿体质量公式误差的因素及其改良方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519例足月单胎孕妇在超声测量后3 d内分娩的正常体质量儿的出生体质量、各项胎儿生物指标,用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的方法新建的3个回归方程,与Osaka University公式一起应用于199例前瞻性验证,分别进行了预测符合率、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的比较.结果 胎儿腹部面积及腹围对胎儿体质量的影响显著,胎儿肱骨长在预测胎儿体质量上优于股骨长.结论 胎儿腹部面积、腹围及胎儿肱骨长是胎儿体质量较敏感的指标.

    作者:裘毓雯;钟梅;陈翠华;胡茂兰;陈雷宁;孙秀云;苏桂栋;宋天蓉;余艳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围手术期抑瘤治疗对于进展期肝癌肝移植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抑瘤治疗对降低进展期肝癌(pTNM分期:Ⅲ、Ⅳa)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2年4月至2005年12月于我院接受肝移植的36例Ⅲ、Ⅳa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抑瘤组患者(20例)术前均接受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或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无水酒精瘤内注射(PEI),术中、术后均采用阿霉素+5-氟尿嘧啶+顺铂方案行全身静脉化疗;以未接受任何抑瘤治疗的16例患者为对照(非抑瘤组),比较两组的肿瘤复发率、累计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 抑瘤组肿瘤复发率(12/20,60.0%)明显低于非抑瘤组(14/16,87.5%)(P<0.05).抑瘤组和非抑瘤组1年、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抑瘤组1年、2年无瘤生存率亦显著高于非抑瘤组(P<0.05).术前接受TACE联合RFA/PEI治疗的患者肿瘤坏死范围明显优于单用TACE者.结论 对于进展期肝癌患者等待肝移植期间采取TACE+RFA/PEI治疗以抑制肿瘤进展,术后配合全身辅助化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肿瘤复发率.阿霉素+5-氟尿嘧啶+顺铂化疗方案安全可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建;侯宝华;简志祥;区应亮;区金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