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髓干细胞在大鼠移植肝中的诱导分化

孔凡东;潘明新;王海澜;单毓强;高毅

关键词:大鼠, 肝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骨髓干细胞
摘要:目的 研究骨髓干细胞在大鼠移植肝中的诱导分化情况及对大鼠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3组: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骨髓干细胞组(C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肝组织病理变化,基因Sry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免疫组化双检测观察骨髓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中位生存时间大于180 d(P<0.05);C组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基因Sry原位杂交阳性,并且表达甲胎蛋白.结论 骨髓干细胞门静脉输注能减轻急性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并能在移植肝的环境中诱导分化为肝细胞,表达甲胎蛋白,并逐渐替代移植肝本身的细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骨髓干细胞在大鼠移植肝中的诱导分化

    目的 研究骨髓干细胞在大鼠移植肝中的诱导分化情况及对大鼠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3组: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骨髓干细胞组(C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肝组织病理变化,基因Sry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免疫组化双检测观察骨髓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中位生存时间大于180 d(P<0.05);C组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基因Sry原位杂交阳性,并且表达甲胎蛋白.结论 骨髓干细胞门静脉输注能减轻急性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并能在移植肝的环境中诱导分化为肝细胞,表达甲胎蛋白,并逐渐替代移植肝本身的细胞.

    作者:孔凡东;潘明新;王海澜;单毓强;高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Sca-1,CD24和Muc1在雌性大鼠静止期乳腺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干细胞抗原(Sca-1),CD24和Muc1在静止期乳腺中的表达.方法 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Sca-1和CD24在6周龄和9周龄大鼠乳腺中的含量变化,制备6周龄、9周龄SD雌性大鼠乳腺标本,切片(4 μm),运用免疫组化酶标和免疫组化荧光法对乳腺中Sca-1,CD24,Muc1进行标记.结果 Sca-1,CD24在6周龄的大鼠乳腺中的含量略低于9周龄大鼠;Sca-1在乳腺叶间导管、分支导管及腺泡周围表达;CD24在分支导管、乳脂垫及腺泡周围中表达;Muc1在分支导管和叶间导管中表达.结论 Sca-1阳性细胞可能代表一类乳腺祖细胞,CD24阳性细胞代表一类乳腺干细胞,而Muc1阳性细胞代表成熟腺上皮细胞.本实验为上述细胞的鉴定提供了一些形态学证据,但需要细胞移植实验进一步实证.

    作者:陈金拳;刘军;安靓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尖锐湿疣表皮CCL20及CXCR4的表达

    目的 了解尖锐湿疣(CA)表皮中CCL20及CXCR4的表达,并探讨它们对CA表皮朗格汉斯细胞的影响.方法 使用Affymetrix寡核苷酸芯片,对3例CA表皮和3例正常表皮中的CCL20及CXCR4的mRNA表达进行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3例CA表皮和3例正常表皮中的CCL20及CXCR4的蛋白表达.结果 基因芯片检测到CCL20及CXCR4的mRNA在CA表皮中表达下调.Western blot法检测到CCL20蛋白及CXCR4蛋白在CA表皮中的显著下调表达.结论 CCL20及CXCR4在CA表皮中表达下调,并可能分别与CA表皮中朗格汉斯细胞的数目减少及回流障碍有关.

    作者:冯进云;彭振辉;唐小平;王梅菊;刘玉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兔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并进行鉴定,为组织工程提供适宜的种子细胞.方法 抽取新西兰白兔红骨髓,在体外分离纯化获取骨髓基质细胞,分别用倒置显微镜观察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分化,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对细胞进行鉴定,用MTT法描绘细胞生长曲线,并对传代培养的细胞进行冻存复苏.结果 骨髓基质细胞在在培养皿中贴壁生长、增殖,经鉴定为单核细胞;细胞生长曲线显示在接种后前6 d细胞持续旺盛生长,第8天细胞活力高;复苏冻存56d的细胞,培养,发现细胞依然生长良好,增长迅速.结论 可以通过在体外分离纯化骨髓基质细胞并传代培养、冻存复苏,获得足够数量有多向分化潜能骨髓基质细胞,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作者:徐忠世;杨述华;肖德明;林博文;卢小虎;李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人大肠癌细胞PRL-3基因启动子Snail结合位点的初步研究

    目的 确定转录因子Snail可与PRL-3基因启动子区结合.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PRL-3基因启动子区域,并对其潜在的Snail结合位点进行预测,进一步应用Snail抗体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结合PCR技术检测PRL-3基因启动子序列,以确定转录因子Snail可与PRL-3基因启动子结合.结果 应用TRED在线分析系统确定PRL-3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位于PRL-0基因上游-700 bp至299 bp之间,在该启动子区域存在多个转录因子如Snail、n-MYC、ARNT、E74A、NF-kappaB、NRF-2及AML-1等的结合位点;在启动子区域的-500 bp至-451 bp之间存在Snail结合的核心寡核苷酸序列CACCTG,在其他多个区域存在多个类似这一核心序列的DNA序列;应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结合PCR扩增的方法对人大肠癌细胞株SW480细胞进行分析,发现Snail可与人大肠癌细胞株SW480 PRL-3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的DNA片断结合.结论 转录因子Snail可与人大肠癌细胞SW480 PRL-3基因启动子结合,参与PRL-3基因的调控.

    作者:杨发达;李建明;周军;柳玉红;丁彦青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抗生素相关性伪膜性肠炎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通过对抗生素所致伪膜性肠炎(PMC)分析,总结临床经验教训,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73例临床使用抗生素引起PMC的患者从年龄、合并疾病、抗生素的使用种类、时间、发病时间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 PMC多发于合并有长期慢性疾病、年龄大、体质差、手术打击后及抗生素应用不规范的老年患者.结论 抗生素应用不合理是引起PMC的主要原因,对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老年患者出现腹胀、腹泻现象时,结合结肠镜的特征表现首先应考虑有无PMC.及早停用抗生素,使用足量和足疗程的甲硝唑和万古霉素是治疗PMC的有效方法.

    作者:朱军;刘建化;王凌云;王连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丁烯酸内酯诱导软骨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丁烯酸内酯(BUT)致培养软骨细胞的凋亡损伤,探讨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及补硒对软骨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单层及立体培养胎儿的软骨细胞.BUT毒素浓度分为0.1、1.0和5.0 μg/ml.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核糖核酸缺口标记技术和Annexin V染色定性和定量检测软骨细胞凋亡.用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调控因子Bcl-2、Bax在培养软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BUT毒素可引起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凋亡,且与BUT毒素浓度有一定关系.在0~1.0 mg/ml之间时,BUT毒素浓度越大,凋亡细胞数量越多;各毒素组培养软骨细胞Bcl-2、Bax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BUT毒素加硒组软骨细胞凋亡较毒素组明显减少(P<0.05),而且凋亡调控因子Bcl-2、Bax表达阳性率较毒素组降低(P<0.05).结论 BUT毒素可以引起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凋亡,且与BUT毒素浓度有一定关系,各毒素组Bcl-2、Bax蛋白表达增多.补硒对BUT毒素所致软骨细胞凋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世捷;郭雄;张银刚;任峰玲;彭双清;曹峻岭;师钟丽;张增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IL-2体外诱导健康人外周血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漂移的研究

    目的 研究IL-2对体外培养的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漂移的影响.方法 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加入IL-2,常规体外培养,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其非特异性杀伤活性;采用免疫谱型分析技术,分析其CDR3长度以判断T细胞的克隆性.结果 3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对鼻咽癌细胞系CNE2没有杀伤作用;PBMC的TCR Vβ CDR3谱型均呈高斯分布,经IL-2体外培养后部分家族出现不同的优势表达.结论 IL-2对体外培养的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漂移有一定影响,对其非特异性杀伤无影响.

    作者:常红;罗薇;马骊;周明乾;温茜;吴远彬;黄宇贤;郭坤元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MICA*008基因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GL)MICA*008基因与HCM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SSP方法分别检测86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和81例无血缘关系的随机健康个体的MICA*008基因,同时用ELISA的方法分别检测随机健康个体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接受骨髓移植手术前、后外周血HCMV-IgM抗体.结果 ①CGL患者组MICA*008基因频率(22.2%)比对照组(34.3%)低(χ2=4.98,P<0.05);②MICA*008基因阴性个体的HCMV感染率高于阳性个体的HCMV感染率(P<0.05),MICA*008基因与HCMV感染关系呈中度相关(C=0.5829,0.6142).结论 MICA*008基因阳性个体对HCMV不易感,阴性个体对HCMV易感,即MICA*008基因与HCMV负相关.

    作者:黄柏胜;罗奇志;梅冰;余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抗病毒药丽科明(0.1%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贝复舒(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方法 病毒性角膜炎患者34眼,根据病毒性角膜炎的发病特点,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并根据两种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联合用药治愈率为94.1%,总有效率为97.1%,平均治愈时间16 d.结论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春霞;蓝育青;伍俊妍;刘瑞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对人脐静脉内皮样细胞增殖及syndecan-4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样细胞株ECV304增殖及syndecan-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样细胞株ECV304,分别应用1、10、20、100 ng/ml的TNF-α作用24 h及36 h并设立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MTS/PES法确定人脐静脉内皮样细胞的增殖状态.利用Western blotting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细胞syndecan-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24 h各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对照组(1.956±0.214),TNF-α100 ng/ml组(2.154±0.250),TNF-α20 ng/ml组(2.26±0.151),TNF-α10 ng/ml组(2.118±0.205),TNF-α1 ng/ml组(2.106±0.136).统计分析显示低至1 ng/ml的TNF-α仍能明显刺激人脐静脉内皮样细胞的增殖(P<0.05),其中以TNF-α 20 ng/ml组细胞增殖显著P<0.05).36 h各剂量组的细胞增殖率均明显低于24 h的细胞增殖率(P<0.05).TNF-α对人脐静脉内皮样细胞的syndecan-4蛋白表达有显著的增强作用(P<0.05).结论 TNF-α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样细胞的增殖及syndecan-4蛋白表达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改变,这种作用有所变化.

    作者:张彬;欧阳平;陈烨;赖文岩;谢晋国;许顶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利多卡因酊剂和微乳制剂体外经皮渗透实验研究

    目的 比较经皮给药制剂的利多卡因微乳制剂与酊剂的皮肤渗透能力.方法 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建立了利多卡因制剂的体外经皮渗透试验方法.结果 利多卡因微乳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高于利多卡因乳膏和酊剂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结论 利多卡因微乳的体外透皮性优于利多卡因酊剂,且在一定范围内与含药量呈线形依赖关系.

    作者:黄亮;陈志良;李国锋;朱晓亮;刘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家蝇幼虫淋巴液的抑菌作用及其SDS-PAGE分析

    目的 观察针刺诱导家蝇幼虫血淋巴抗菌物质抑菌作用与抗菌分子.方法 室内饲养的家蝇三龄幼虫,经针刺体壁处理后48 h,提取其血淋巴,观察单独使用血淋巴和血淋巴与氨苄青霉素混合对9种应试细菌的抑菌效果,血淋巴与抗真菌药氟康唑混合对酵母真菌抑菌效果,应用SDS-PAGE分析血淋巴抗菌分子表达.结果 针刺家蝇幼虫后48 h的血淋巴,作用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黄色小球菌,结果显示:针刺家蝇幼虫后48 h的血淋巴对试验9个标准株细菌,均产生明显抑菌环,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抑菌试验组的抑菌效果,皆有显著差异(P<0.001).其中对黄色小球菌抑菌活力强.1 μ1氨苄青酶素与7 μ1针刺诱导家蝇幼虫淋巴液混合对白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呈现好的加强抑菌作用.针刺诱导家蝇幼虫血淋巴与抗真菌药物氟康唑混合对酵母真菌抑菌效果呈现明显协同增强作用.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针刺幼虫后发育的成蝇和针刺幼虫血淋巴的电泳条带与未针刺者相比,针刺幼虫后发育的成蝇,在24000~97000范围内表达尤为增强,在12000附近有一条特异性条带.针刺家蝇3龄幼虫血淋巴SDS-PAGE分析显示,在24 000、35000、40 000~96000范围内表达明显增强,其中35 000、12 000条带较为特异.结论 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家蝇血淋巴的抑菌活性,发现针刺诱导家蝇幼虫血淋巴对黄色小球菌抑菌活力强,氨苄青霉素与家蝇幼虫淋巴液混合对白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呈现好的加强抑菌作用,针刺诱导家蝇幼虫血淋巴与抗真菌药物氟康唑混合对酵母真菌抑菌效果呈现明显增强作用,上述发现在国内外报道较少,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这类抗菌物质,提供了实验资料.

    作者:郑学礼;廖奕佶;胡佳林;温文星;张文炳;徐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1274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分娩新生儿结局分析

    目的 探讨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分娩的新生儿的情况,以分析IVF-ET技术对新生儿先天畸形的影响.方法 对我中心经IVF-ET治疗分娩的1274个新生儿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新生儿出生孕周、体质量、受精方式、母亲年龄、胎数与先天畸形的关系.结果 分娩930例,其中足月产706例(75.91%),早产224例(24.09%).获新生儿1274个,其中低体质量儿363例(28.49%),新生儿畸形13例(1.02%),围产期死亡15例(1.18%).结论 IVF-ET治疗增加了多胎妊娠、早产、低体质量儿等发生率,但未增加新生儿畸形发生率和围产期死亡率,卵母细胞内单精子注射术新生儿畸形率较IVF高,母亲年龄和胎数与先天畸形无明显关系,IVF-ET是治疗不孕症的安全手段.

    作者:陈士岭;黎淑贞;孙玲;宋华东;何锦霞;孔令红;朱亮;李红;邢福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胰十二指肠同源框基因-1在骨髓来源nestin阳性细胞的转染及表达

    目的 将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PDX-1转染大鼠骨髓来源nestin阳性细胞,并对其转染条件进行优化以获得较高效率.方法 将已构建好的重组载体转染骨髓来源nestin阳性细胞,改变DNA的量、转染后培养基中的血清浓度,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并计算转染效率;转染后48 h用RT-PCR检测目的 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质粒2~10 μg获得佳的转染效率,提高转染后培养基的血清浓度可提高转染后细胞存活率及转染效率.RT-PCR检测转染后骨髓来源nestin阳性细胞有PDX-1表达.结论 通过优化转染条件提高了pEGFP-C1-PDX-1转染大鼠骨髓来源nestin阳性细胞的效率,为其成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王海澜;潘明新;张会迎;安靓;高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人双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人双突变型HIF-1α-Ala402-Ala564腺病毒表达载体,研究人双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对冠心病的血管新生作用.方法 在业已完成的pShuttle2-HIF-1α-Ala564的基础上,用PCR定点突变的方法将其第402位脯氨酸密码子CCA突变为丙氨酸密码子GCA,构建成双突变HIF-1α真核表达载体pShuttle2-HIF-lα-Ala402-Ala564,通过体外连接法与线性化的腺病毒骨架质粒连接,重组成pAdeno-HIF-1α-Ala402-Ala564腺病毒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包装成为重组Adeno-HIF-1α-Ala402-Ala564腺病毒.结果 经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证实重组腺病毒质粒构建成功.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Adeno-HIF-1α-Ala402-Ala564(双突变型),为冠心病的突变型HIF-1α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童锴;谢宜军;王月刚;郭寿贵;赖文岩;吴平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Ⅲ型慢性前列腺炎合并勃起功能障碍的中西结合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花粉芪奴汤结合伐地那非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CP/CPPS)合并勃起功能障碍(ED)的疗效.方法 CP/CPPS合并ED患者13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使用花粉芪奴汤4周后加用伐地那非治疗;对照组68例持续使用花粉芪奴汤8周.分别于第4和第8周末进行NIH-CPSI评分和IIEF-5评分观察疗效.结果 4周末治疗组和对照组NIH-CPSI分别为13.1±4.7和13.3±4.5,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IEF-5评分分别为14.1±3.3和14.3±5.0,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后治疗组NIH-CPSI评分7.8±2.8、IIEF-5评分20.1±4.4与4周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NIH-CPSI评分12.7±2.3、IIEF-5评分14.3±4.5、与4周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NIH-CPSI与IIEF-5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IIEF-5评分值与NIH-CPSI值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对CP/CPPS合并ED患者在使用花粉芪奴汤加用伐地那非能有效治疗ED,同时使NIH-CPSI评分降低,促进CP/CPPS恢复.

    作者:林中方;陈宝田;曾抗;兰海梅;温炬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前后精子形态学及顶体反应变化的研究

    目的 了解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前后精子形态及精子受精能力的变化.方法 对20例尿毒症患者接受肾移植手术前后的精液进行精子运动参数、精子形态学及顶体反应率的检测.结果 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手术前的精液主要参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接受肾移植手术后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有显著提高(P<0.05),而精子密度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肾移植术后,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有明显提高,为(19.58±7.73)%,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手术前精子顶体反应率平均为(11.20±4.38)%,低于正常对照组(32.44±12.91)%(P<0.05),接受肾移植手术后,精子顶体反应率为(14.18±5.97)%,较术前稍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后生育能力有所改善,但其精子受精能力仍低于正常男子.

    作者:程学军;郭新宇;谢晓萍;李小庭;陈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目的 探讨CD-TK融合双自杀基因对前列腺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应用缺陷性腺病毒载体将CD-TK融合双自杀基因以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转染RM-1细胞,以GFP是否表达作为间接鉴定转染成功的标志,以RT-PCR鉴定作为是否转染的标准.联合前药5-FC和/或GCV作用于转染了CD-TK基因的RM-1细胞,以MTT法检测自杀基因系统对转染后的RM-1细胞的杀伤作用,以未转染的RM-1细胞作对照.结果 以腺病毒感染RM-1细胞72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每个细胞都能发出淡绿色荧光,表明该基因已转染到RM-1细胞中,RT-PCR可检测到转染双基因的RM-1细胞含有CD-TK基因.与对照组相比较,当GCV浓度为125 μg/ml时,转染了CD-TK基因的RM-1细胞的存活率为47.27%;与对照组相比较,当5-FC浓度为160 μg/ml时,RM-1细胞的存活率为71.56%;而两种前药联合应用时RM-1细胞的存活率为18.45%,低于单一用药组(P<0.05).结论 CD/5-FC、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前列腺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而应用CD-TK融合自杀基因系统明显优于单一的自杀基因系统.

    作者:朱文辉;谭万龙;黄河;石向华;谢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围手术期抑瘤治疗对于进展期肝癌肝移植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抑瘤治疗对降低进展期肝癌(pTNM分期:Ⅲ、Ⅳa)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2年4月至2005年12月于我院接受肝移植的36例Ⅲ、Ⅳa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抑瘤组患者(20例)术前均接受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或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无水酒精瘤内注射(PEI),术中、术后均采用阿霉素+5-氟尿嘧啶+顺铂方案行全身静脉化疗;以未接受任何抑瘤治疗的16例患者为对照(非抑瘤组),比较两组的肿瘤复发率、累计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 抑瘤组肿瘤复发率(12/20,60.0%)明显低于非抑瘤组(14/16,87.5%)(P<0.05).抑瘤组和非抑瘤组1年、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抑瘤组1年、2年无瘤生存率亦显著高于非抑瘤组(P<0.05).术前接受TACE联合RFA/PEI治疗的患者肿瘤坏死范围明显优于单用TACE者.结论 对于进展期肝癌患者等待肝移植期间采取TACE+RFA/PEI治疗以抑制肿瘤进展,术后配合全身辅助化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肿瘤复发率.阿霉素+5-氟尿嘧啶+顺铂化疗方案安全可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建;侯宝华;简志祥;区应亮;区金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