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拳;刘军;安靓
目的 研究不同激活状态的单核细胞在乳腺癌发展中的作用,探索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为经典激活、替代激活、空白对照3组,分别采用细菌脂多糖IL-4、培养基进行相应激活.48~72 h后,采用RT-PCR、与人乳腺癌细胞株SKBR3共培养、建立鸡胚尿膜囊血管生成模型等方法检测各组TNF-α、AMAC-1、β-actin mRNA表达的差异,观察3种不同活化状态的单核巨噬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以及对肿瘤诱导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 经典激活组高表达TNF-α,替代激活组则高表达AMAC-1,3组间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实验显示经典激活的单核细胞呈现出明显抑瘤效应,3 d后效应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替代激活的单核细胞则在第5天开始呈现出明显促肿瘤效应(P<0.05).在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模型中,替代激活的单核细胞可以明显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5733±14.82),与经典激活(20.44±6.50)及未激活组(32.22±8.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4可以促进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向替代激活的方向分化并高表达替代激活的分子标志物AMAC-1,而替代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在与肿瘤细胞的共培养中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以及刺激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提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体内很可能主要以替代激活的方式存在,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肿瘤的进展.
作者:郭巨江;苏逢锡;姚和瑞;陈积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前后精子形态及精子受精能力的变化.方法 对20例尿毒症患者接受肾移植手术前后的精液进行精子运动参数、精子形态学及顶体反应率的检测.结果 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手术前的精液主要参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接受肾移植手术后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有显著提高(P<0.05),而精子密度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肾移植术后,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有明显提高,为(19.58±7.73)%,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手术前精子顶体反应率平均为(11.20±4.38)%,低于正常对照组(32.44±12.91)%(P<0.05),接受肾移植手术后,精子顶体反应率为(14.18±5.97)%,较术前稍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后生育能力有所改善,但其精子受精能力仍低于正常男子.
作者:程学军;郭新宇;谢晓萍;李小庭;陈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抗病毒药丽科明(0.1%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贝复舒(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方法 病毒性角膜炎患者34眼,根据病毒性角膜炎的发病特点,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并根据两种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联合用药治愈率为94.1%,总有效率为97.1%,平均治愈时间16 d.结论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春霞;蓝育青;伍俊妍;刘瑞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活动舌弓+再曲簧临床扩弓效果,寻找一种简便、有效,尤其对下颌牙弓更理想的扩弓方法.方法 选择临床牙弓狭窄伴牙列轻度拥挤患者.其中上颌扩弓者9例,下颌扩弓者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活动舌弓+再曲簧和四眼簧进行扩弓,比较两组的扩弓效果.结果 通过8周的扩弓治疗,活动舌弓组U4-U4及U5-U5间宽度分别平均扩大2.2 mm和3.0 mm,四眼簧组U4-U4及U5-U5间宽度平均扩大2.3 mm和3.5 mm,两处理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12周的扩弓治疗,活动舌弓组L4-L4及L5-L5间宽度分别平均扩大2.3 mm及2.5 mm,四眼簧组L4-L4及L5-L5间宽度平均扩大1.0 mm和1.2 mm,两处理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活动舌弓+再曲簧可明显扩大牙弓中段(前磨牙区),尤对下颌牙弓的扩弓作用明显优于四眼簧.
作者:孙风阳;张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构建人双突变型HIF-1α-Ala402-Ala564腺病毒表达载体,研究人双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对冠心病的血管新生作用.方法 在业已完成的pShuttle2-HIF-1α-Ala564的基础上,用PCR定点突变的方法将其第402位脯氨酸密码子CCA突变为丙氨酸密码子GCA,构建成双突变HIF-1α真核表达载体pShuttle2-HIF-lα-Ala402-Ala564,通过体外连接法与线性化的腺病毒骨架质粒连接,重组成pAdeno-HIF-1α-Ala402-Ala564腺病毒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包装成为重组Adeno-HIF-1α-Ala402-Ala564腺病毒.结果 经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证实重组腺病毒质粒构建成功.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Adeno-HIF-1α-Ala402-Ala564(双突变型),为冠心病的突变型HIF-1α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童锴;谢宜军;王月刚;郭寿贵;赖文岩;吴平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空肠盆式吻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肝内胆管多发性结石采用肝门部胆管空肠盆式吻合的治疗经过.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有37例平均随访3年,其中,症状完全消失33例,偶有胆管炎发作者5例,术后残石共4例,均勿须再手术治疗.结论 肝门部胆管空肠盆式吻合治疗肝内胆管多发结石易于纠正肝胆管狭窄,取石彻底,术后胆汁引流通畅,远期效果满意.
作者:周新科;吴晓东;冯智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精液不液化患者及正常生育患者精浆中的差异蛋白.方法 通过蛋白质芯片-飞行时间质谱仪,对6例精液不液化患者的精浆和11例正常生育男性精浆样本进行检测,比较两组间蛋白质图谱表达差异.结果 正常组与不液化组精浆比较,有19个蛋白表达存在差异,其中有6个蛋白P<0.01.结论 精液不液化患者与正常生育患者精浆中存在较多差异蛋白质,差异蛋白质群的结构、功能变化是导致精液液化异常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进一步探索不液化的病因及其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玲;白洁;陈士岭;邱卓琳;张为青;杨杰;邢福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腺病毒介导的HSV-TK系统联合羟基喜树碱(HCPT)对人膀胱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使用含有HSV-TK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复制缺陷腺病毒转染人膀胱癌细胞T-24细胞,表达GFP为转染成功标志,同时观察转染率,PCR检测TK表达.以正常T-24细胞为空白对照,转染成功后分别加入GCV、GCV+HCPT,采用MTT法测定单纯HCPT作用于人膀胱癌细胞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各组治疗转染后人膀胱细胞24、48、72 h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GCV(0.5 mg/ml)+HCPT(10 mg/L)作用T-24细胞4h后的凋亡情况.结果 随着浓度的增高,HCPT对T-24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逐渐增高,HCPT浓度为0.01 mg/L时T-24生长抑制率为14%,50 mg/L时T-24生长抑制率为63%,当HCPT浓度大于100 mg/L时,抑制作用无明显增加(P=0.216).GCV组、GCV+HCPT各组对转染后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P=0.00),GCV+HCPT组随HCPT浓度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杀伤效率明显增高.0.5 mg/ml GCV单独作用于转染后的膀胱癌细胞72 h后,细胞存活率为34.6%,GCV(0.5 mg/m1)+HCPT(10 mg/L)组的细胞存活率仅为8.07%(P=0.00).GCV+10 mg/mlHCPT作用后4h,T-24细胞出现M1期前典型的细胞凋亡峰,凋亡率达52.93%.结论 HSV-TK/GCV系统联合HCPT治疗能增强自杀基因系统对人膀胱癌的杀伤作用,能够良好地诱导人膀胱癌细胞的凋亡.
作者:黄河;谭万龙;朱文辉;梁仲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针刺诱导家蝇幼虫血淋巴抗菌物质抑菌作用与抗菌分子.方法 室内饲养的家蝇三龄幼虫,经针刺体壁处理后48 h,提取其血淋巴,观察单独使用血淋巴和血淋巴与氨苄青霉素混合对9种应试细菌的抑菌效果,血淋巴与抗真菌药氟康唑混合对酵母真菌抑菌效果,应用SDS-PAGE分析血淋巴抗菌分子表达.结果 针刺家蝇幼虫后48 h的血淋巴,作用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黄色小球菌,结果显示:针刺家蝇幼虫后48 h的血淋巴对试验9个标准株细菌,均产生明显抑菌环,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抑菌试验组的抑菌效果,皆有显著差异(P<0.001).其中对黄色小球菌抑菌活力强.1 μ1氨苄青酶素与7 μ1针刺诱导家蝇幼虫淋巴液混合对白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呈现好的加强抑菌作用.针刺诱导家蝇幼虫血淋巴与抗真菌药物氟康唑混合对酵母真菌抑菌效果呈现明显协同增强作用.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针刺幼虫后发育的成蝇和针刺幼虫血淋巴的电泳条带与未针刺者相比,针刺幼虫后发育的成蝇,在24000~97000范围内表达尤为增强,在12000附近有一条特异性条带.针刺家蝇3龄幼虫血淋巴SDS-PAGE分析显示,在24 000、35000、40 000~96000范围内表达明显增强,其中35 000、12 000条带较为特异.结论 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家蝇血淋巴的抑菌活性,发现针刺诱导家蝇幼虫血淋巴对黄色小球菌抑菌活力强,氨苄青霉素与家蝇幼虫淋巴液混合对白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呈现好的加强抑菌作用,针刺诱导家蝇幼虫血淋巴与抗真菌药物氟康唑混合对酵母真菌抑菌效果呈现明显增强作用,上述发现在国内外报道较少,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这类抗菌物质,提供了实验资料.
作者:郑学礼;廖奕佶;胡佳林;温文星;张文炳;徐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BUD)对鼻息肉TGFα、TGFβ1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调控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53例鼻息肉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BUD组27例,术后1周开始应用BUD鼻腔喷雾(400 μg/d).对照组26例,术后不使BUD及其它类固醇药物.经鼻内窥镜鼻息肉切除术后第8周门诊复查时钳取筛窦腔内的增生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其形态学改变,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两组增生组织中TGFα、TGFβ1及CD34的表达,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微血管记数.并对两组随访1年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增生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与鼻息肉相类似.第8周对照组增生组织TGFα、TGFβ1及CD34高表达,微血管多,BUD组增生组织中TGFα、TGFβ1及CD34低表达,微血管少.两组TGFα、TGFβ1及微血管记数比较相差显著(P<0.01),随访1年试验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愈率、复发率及总有效率均为P<0.05).结论 TGFα、TGFβ1及微血管增生与鼻息肉的发生发展有关,BUD可通过对TGFα、TGFβ1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的调控而对鼻息肉病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能有效预防复发.
作者:何锦添;钟景良;管志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足细胞去氧肾上腺素(nephrin)、肌间线蛋白(desmin)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DN治疗中发挥肾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应用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DN模型,将DN模型大鼠随机分为2组:厄贝沙坦组、模型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干预8周后,利用光镜、电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足细胞nephrin、desmin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应用厄贝沙坦干预后,DN大鼠肾脏病理改变显著减轻、足细胞nephrin、desmin的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DN的肾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足细胞nephrin的表达量有关,通过延缓或抑制nephrin的损伤、维护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而发挥减少尿蛋白、延缓DN进展的作用.
作者:龙海波;钟娟;魏连波;周伟东;许兆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Delphi法对绝经综合征评定量表指标进行筛选.方法 确立绝经综合征评定量表备选指标,建立咨询问卷,采用Delphi法对31名专家进行2轮调查.选择的专家涉及妇科学、心理学、公共卫生学3个领域,分别来自9个城市,具有较好的学科代表性和地区代表性.结果 专家权威系数平均为0.78,积极系数为100%,咨询的可靠性高.两轮咨询指标重要性评价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22、0.318,敏感性评价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61、0.307,统计检验P均<0.05,专家意见协调性好,预测结果可取.根据指标的均数、变异系数结合协调以及议题小组讨论意见,61个指标中共筛选出46个指标.结论 应用Delphi法筛选绝经综合征评定量表指标是实用有效的.
作者:杨洪艳;王小云;聂广宁;赵春梅;张春玲;成方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ADAM33基因T1位点多态性在中国华南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探讨T1位点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及DNA测序的方法,对160例哮喘患者及95例健康人进行ADAM33基因T1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 在英国、美国、德国、韩国及中国华南地区的不同种族人群ADAM33基因T1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χ2=9.085,P=0.059,差异无显著性.ADAM33基因T1位点3种基因型(TT、TC、CC)在哮喘组分布为129(80.6%)、27(16.9%)、4(2.5%),在对照组分布为90(94.7%)、3(3.2%)、2(2.1%),χ2=10.955,P<0.05,差异有显著性.哮喘组ADAM33基因T1位点等位基因T和C的频率分别为0.891、0.109;对照组ADAM33基因T1位点等位基因T和C分别为0.963、0.037.哮喘组与对照组T及C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299,P<0.05).(4)进行单变量logistic回归探讨T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哮喘的关系,相对TT基因型而言,TC杂合型与TC+CC均能显著增加哮喘发生的危险性,OR值(95%CI)分别为6.279(1.849~21.328)、4.326(1.620~11.550),P<0.05.结论 ADAM33基因T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华南地区汉族人群哮喘易感性相关.
作者:邱玉明;罗雅玲;赖文岩;邱士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在8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表达,探讨其与一氧化氮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限制片段差异显示PCR(RFDD-PCR)技术建立正常和8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基因表达谱,经生物信息学分析两者差异,初步确定NOS三种亚型-eNOS、nNOS和iNOS为DR相关基因,并以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RFDD-PCR结果显示,糖尿病组eNOS和nNOS表达下调,iNOS表达上调.RT-PCR结果显示,糖尿病组eNOS和nNOS表达比正常组明显降低(eNOS:0.23±0.03,0.32±0.03,P<0.05;0.25±0.02,0.36±0.02,P<0.05),iNOS比正常组明显增高(0.27±0.02,0.20±0.03,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eNOS、nNOS和iNOS阳性细胞均见于内核层(INL)和节细胞层(GCL),eNOS阳性细胞也分布于血管内皮层;糖尿病组eNOS和nNOS阳性细胞较正常组明显减少(eNOS:14.33±3.19,22.13±3.60,P<0.05;nNOS:21.87±3.62,34.40±7.09,P<0.05),iNOS较正常组明显增多(17.60±2.58,11.73±2.70,P<0.05).结论 eNOS、nNOS和iNOS表达变化与DR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袁爱花;梅妍;周鸿鹰;项涛;羊惠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将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PI)锚定型人CD80重组基因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RM10/GPI-CD80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构建CHO/GPI-CD80稳定表达细胞株.方法 将pRM10/GPI-CD80用脂质体法转染CHO细胞,经G418加压筛选出阳性细胞克隆.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HO/GPI-CD80稳定表达细胞株表达GPI-CD80蛋白的效率的变化.结果 转染GPI-CD80基因的CHO细胞在G418筛选下出现阳性克隆,且经过传代后不同代数的克隆细胞表面表达GPI-CD80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RM10/GPI-CD80在CHO细胞中成功表达,表达稳定且效率较高.
作者:刘煜;张雪;刘胜军;林敬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原花青素对人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LNCaP细胞株与100、200、300 μg/ml的原花青素共孵育,分别在24、48和72 h时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原花青素可引起LNCaP细胞形态较明显改变.不同浓度(100、200、300 μg/ml)原花青素对LNCaP细胞作用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7.1%、72.1%和86.4%.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原花青素可诱导LNCaP细胞凋亡,300μg/ml原花青素处理72 h引起36.5%的凋亡率.这3种作用均随原花青素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结论 原花青素可在体外抑制前列腺癌LNCaP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作者:吴自勍;黄浩;丁雪梅;罗荣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CD-TK融合双自杀基因对前列腺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应用缺陷性腺病毒载体将CD-TK融合双自杀基因以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转染RM-1细胞,以GFP是否表达作为间接鉴定转染成功的标志,以RT-PCR鉴定作为是否转染的标准.联合前药5-FC和/或GCV作用于转染了CD-TK基因的RM-1细胞,以MTT法检测自杀基因系统对转染后的RM-1细胞的杀伤作用,以未转染的RM-1细胞作对照.结果 以腺病毒感染RM-1细胞72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每个细胞都能发出淡绿色荧光,表明该基因已转染到RM-1细胞中,RT-PCR可检测到转染双基因的RM-1细胞含有CD-TK基因.与对照组相比较,当GCV浓度为125 μg/ml时,转染了CD-TK基因的RM-1细胞的存活率为47.27%;与对照组相比较,当5-FC浓度为160 μg/ml时,RM-1细胞的存活率为71.56%;而两种前药联合应用时RM-1细胞的存活率为18.45%,低于单一用药组(P<0.05).结论 CD/5-FC、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前列腺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而应用CD-TK融合自杀基因系统明显优于单一的自杀基因系统.
作者:朱文辉;谭万龙;黄河;石向华;谢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IL-2对体外培养的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漂移的影响.方法 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加入IL-2,常规体外培养,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其非特异性杀伤活性;采用免疫谱型分析技术,分析其CDR3长度以判断T细胞的克隆性.结果 3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对鼻咽癌细胞系CNE2没有杀伤作用;PBMC的TCR Vβ CDR3谱型均呈高斯分布,经IL-2体外培养后部分家族出现不同的优势表达.结论 IL-2对体外培养的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漂移有一定影响,对其非特异性杀伤无影响.
作者:常红;罗薇;马骊;周明乾;温茜;吴远彬;黄宇贤;郭坤元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样细胞株ECV304增殖及syndecan-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样细胞株ECV304,分别应用1、10、20、100 ng/ml的TNF-α作用24 h及36 h并设立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MTS/PES法确定人脐静脉内皮样细胞的增殖状态.利用Western blotting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细胞syndecan-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24 h各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对照组(1.956±0.214),TNF-α100 ng/ml组(2.154±0.250),TNF-α20 ng/ml组(2.26±0.151),TNF-α10 ng/ml组(2.118±0.205),TNF-α1 ng/ml组(2.106±0.136).统计分析显示低至1 ng/ml的TNF-α仍能明显刺激人脐静脉内皮样细胞的增殖(P<0.05),其中以TNF-α 20 ng/ml组细胞增殖显著P<0.05).36 h各剂量组的细胞增殖率均明显低于24 h的细胞增殖率(P<0.05).TNF-α对人脐静脉内皮样细胞的syndecan-4蛋白表达有显著的增强作用(P<0.05).结论 TNF-α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样细胞的增殖及syndecan-4蛋白表达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改变,这种作用有所变化.
作者:张彬;欧阳平;陈烨;赖文岩;谢晋国;许顶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抑瘤治疗对降低进展期肝癌(pTNM分期:Ⅲ、Ⅳa)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2年4月至2005年12月于我院接受肝移植的36例Ⅲ、Ⅳa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抑瘤组患者(20例)术前均接受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或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无水酒精瘤内注射(PEI),术中、术后均采用阿霉素+5-氟尿嘧啶+顺铂方案行全身静脉化疗;以未接受任何抑瘤治疗的16例患者为对照(非抑瘤组),比较两组的肿瘤复发率、累计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 抑瘤组肿瘤复发率(12/20,60.0%)明显低于非抑瘤组(14/16,87.5%)(P<0.05).抑瘤组和非抑瘤组1年、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抑瘤组1年、2年无瘤生存率亦显著高于非抑瘤组(P<0.05).术前接受TACE联合RFA/PEI治疗的患者肿瘤坏死范围明显优于单用TACE者.结论 对于进展期肝癌患者等待肝移植期间采取TACE+RFA/PEI治疗以抑制肿瘤进展,术后配合全身辅助化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肿瘤复发率.阿霉素+5-氟尿嘧啶+顺铂化疗方案安全可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建;侯宝华;简志祥;区应亮;区金锐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