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金宝;南清振;马高峰;龚伟;陈琳;林英卓;王继德;张宏权;宋于刚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AngⅡ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并与AngⅡⅠ型受体(AT1R)拮抗剂losartan相对照,即从细胞水平进一步揭示PPARγ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 以脐静脉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PPARγ激动troglitazone对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1(ET-1)和NO的影响,及其对AngⅡ刺激内皮细胞分泌ET-1和NO的影响,并与losartan相对照.结果 10 μmol/L和50μmol/L troglitazone使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ET-1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而NO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50μmol/L troglitazone可明显抑制AngⅡ(1×10-6 mol/L)刺激的ET的分泌(P<0.05);两种浓度troglitazone均能抑制AngⅡ对内皮细胞生成NO的减低作用(P<0.05);losartan抑制AngⅡ刺激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ET-1增加和抑制AngⅡ减弱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NO的作用比troglitazone更为明显(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troglitazone可抑制AngⅡ刺激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ET-1的增加和NO的减少,但其作用并没有losartan明显,提示troglitazone通过影响血管活性因子的分泌而调节血压的作用并非完全是通过AT1R途径.
作者:李永勤;牛小麟;王聪霞;魏瑾;王世捷;周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颅内肿瘤是神经系统较常见的严重疾病,不论是恶性还是良性,都会危害生命.研究发现本病癌细胞的染色体可发生断裂、片段缺失、易位、重排等异常情况.目前治疗以外科手术、放疗、联合化疗、免疫治疗和中医治疗为主,但恶性颅内肿瘤复发率高,预后不良,临床急需既可延长存活期、又能改善生存质量的综合治疗方案.进入分子靶向治疗时代,医学科学界对颅内肿瘤的分子机制愈增了解,加上诊断和医疗技术的长足进步,肿瘤的综合治疗不断有新的内容充实,为颅内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与康复带来希望的曙光.本文报道目前颅内肿瘤的新综合治疗方法,并阐述揉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纳米医学和代谢组学于一身的前沿性分子治疗方案.
作者:曹志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讨论并发癫痫的颅内幕上胶质瘤及脑膜瘤的类型、部位及致痫原因,探讨其抗痫治疗方法.方法 随机收集分析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70例并有癫痫的幕上胶质瘤及脑膜瘤患者,其中胶质瘤40例,脑膜瘤30例,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经综合抗痫治疗.结果 并有癫痫的幕上胶质瘤多以星形胶质瘤Ⅰ、Ⅱ级及少枝胶质细胞瘤为多;脑膜瘤多位于额顶叶.病例经手术、药物及高压氧治疗,癫痫控制效果好.结论 幕上胶质瘤并有癫痫者恶性程度偏低,预后较好;并有癫痫的脑膜瘤多位于运动情感功能区.肿瘤切除程度对二者癫痫的控制有明显影响,正规综合治疗抗痫效果好.
作者:谢泽宇;庄明华;丁山;骆健明;许宏武;李永生;孙德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基于案例的推理是人工智能中新崛起的一种重要推理技术,与医疗诊断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为实现病历案例的计算机表示和存储,采用框架和产生式表示法相结合,对非文本型数据,通过数组对方法进行转换.提出居于ICD10疾病分类的病历案例组织方法,整个案例库组成九大决策树.案例的检索采用启发式搜索策略,并定义估价函数为f(x,y)=(g(x),h(y)),模糊匹配算法通过对病历内容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加权平均来实现,并通过约定的阈值α,以提高算法运算速度和使用价值.
作者:沈亚诚;舒忠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8月至2006年1月采取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97例.肝切除术式:吸刮解剖法切肝;单纯左外叶切除81例,左内叶切除2例,左半肝切除7例,左外叶并右肝第Ⅳ段切除3例,右半肝切除1例,左肝外叶切除并右肝实质切开取石3例,同时行胆肠内引流术47例;术中、术后配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后予以中药利胆排石.结果 术后出现胆瘘1例(1%),术后肝内残石9例(9.3%),膈下感染2例(2.1%);随访1~8年,优良率达92.4%.结论 肝切除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松;谭志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前脑无裂畸形的产前诊断方法.方法 使用高分辨率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MHZ和4~7MHZ,采用经丘脑水平、侧脑室和小脑水平3个主要横切面对胎儿头颅部进行连续扫查,并观察记录图像特征.结果 在14 046例产前超声的胎儿中,共诊断出前脑无裂畸形5例,发生率为1∶2 809.其中4例为无叶前脑无裂畸形,1例为半叶前脑无裂畸形.结论 前脑无裂畸形是严重的神经系统结构异常,超声检查是检测胎儿前脑无裂畸形的主要手段,采用多切面横断连续扫查,可提高该病的产前检出率,减少严重缺陷儿的出生,实现优生优育.
作者:陈翠华;裘毓雯;陈雷宁;胡茂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胃肠吻合器在联合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1996年到2001年期间采用门奇断流术联合/不联合胃肠吻合器治疗的150例门脉高压症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和随访,比较两组术后5年内再出血发生率、食管下段及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以及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50例门脉高压症患者中,接受门奇断流术联合胃肠吻合器治疗组40例,单纯门奇断流术治疗组110例.两组5年随访率分别为87.5%(35/40)和88.2%(97/110).两组术后再出血率分别为5.71%(2/35)和55.67%(54/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278,P<0.0001);两组食管下段及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分别为82.86%(29/35)和9.28%(9/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922,P<0.0001).35例门奇断流术联合胃肠吻合器治疗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轻度吻合口狭窄,无吻合口瘘及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门奇断流术联合胃肠吻合器食管下段切割术治疗门脉高压症能有效地预防、减少术后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再出血,止血效果较单纯门奇断流术好.
作者:张伟健;谭明华;邝杰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激活5-HT1A受体对延髓基本节律性呼吸放电的影响.方法 制备20只新生SD大鼠(0~3 d)离体延髓脑片标本,以改良的Kreb's液恒温灌流,稳定记录到与之相连的舌下神经的呼吸节律性放电活动(RRDA)后,随机分成Ⅰ~Ⅳ组(每组n=5).Ⅰ~Ⅳ组给予5-HT1A受体的特异性激动剂(+/-)-8-hydroxy-2-(di-N-propylamino)tetralin hydrobromide(8-OH-DPAT),浓度分别为1、5、10、20 μmol/L持续灌流10 min,观察给药后1、3、5 min时舌下神经的呼吸节律性放电活动的变化.结果 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呼吸周期(RC)有显著性差异(F=181.219,P<0.001),各浓度在给药前RC小,给药后逐渐延长,5 min时达到大.各浓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给药后各时间点1 μmol/L的RC小,给药浓度增大,RC延长,20 μmol/L时RC大.给药前后和不同浓度之间存在交互效应(P<0.001).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积分幅度(IA)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10 μmol/L和20μmol/L浓度组中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7和0.001).各浓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给药后各时间点1μmol/L的IA大,给药浓度增大IA减小,20μmol/L的IA小.给药前后和不同浓度之间存在交互效应(P=0.002).结论 (1)8-OH-DPAT长效抑制吸气活动,对新生大鼠离体延髓脑片标本呼吸周期具有剂量依赖性延长作用,对频率和积分幅度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2)5-HT1A受体参与了哺乳动物基本呼吸节律的产生和调节.
作者:秦峥;郭谦;王晓锋;吴中海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Bmi-1基因mRNA表达与胃癌分化、转移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06年5月~2006年11月共42例行胃癌手术切除标本,提取肿瘤及癌旁组织配对标本的总RNA,用RT-PCR方法测定Bmi-1基因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对Bmi-1基因差异表达与胃癌病人临床表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42例配对标本分别进行Bmi-1 mRNA荧光检测比较,29例标本的肿瘤组织中Bmi-1基因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Bmi-1mRNA的表达与胃癌大小、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并且Bmi-1 mRNA阳性表达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结论 Bmi-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状态与胃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Bmi-1基因mRNA可望作为胃癌病情发展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标记物之一,Bmi-1 mRNA的测定有助于判断肿瘤预后.
作者:黄开红;刘建化;李学先;宋立兵;曾木圣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阴式系列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行阴式手术的546例病人中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46例患者中,有1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01%.主要的并发症为膀胱损伤(0.54%),术后阴道出血(0.73%)及盆腔感染(0.73%).脱垂子宫切除及经阴卵巢肿瘤剥除者无1例出现并发症;子宫体积孕8~12周组发生率1.14%,孕12~16周组5.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盆腔手术史组发生率为5.5%,无手术史组为1.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阴式手术操作适应症的拓宽,手术复杂性不断增加,相应的并发症的出现,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尤其对大体积子宫及有盆腔手术史的病人,术前应充分评估,慎重筛选.
作者:娄艳辉;詹瑛;郭新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1946519和rs360718与宫颈癌关系,为研究宫颈癌患病风险奠定基础.方法 常规方法对107例原发性宫颈癌患者和80名正常人群外周血进行基因组DNA抽提,并自行设计引物和探针,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杂交技术对IL-18基因rs360718和rs1946519位点进行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分型,应用x2检验统计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等位基因型频率及其患病风险.结果 宫颈癌患者组与对照组IL-18 rs360718TT和GT基因型频率及其G和T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宫颈癌患者组与对照组IL-18 rs1946519AA、AC和CC基因型频率及A和C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显著(P<0.05),AC和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的患病风险分别为2.883,2.750和1.611.宫颈癌与正常人群中IL-18 rs1946519和rs360718位点有6种基因型,比较发现AC+TT基因型频率较正常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L-18 rs360718等位基因变异与宫颈癌的易感性无关;IL-18rs1946519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具有AC+TT基因型的人发生宫颈癌的危险性相对较高.
作者:杨红玲;平宝红;王前;郑磊;唐雯;亓涛;包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明确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并从胃酸分泌的角度探讨其延缓胃溃疡愈合的机制.方法 以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为基础,观察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及其对胃液总酸度、H+,K+-ATP酶mRNA和蛋白表达及壁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 制模术后第9日,生理盐水组和塞来昔布组的溃疡面积(mm2)分别为11.9±3.1和19.7±3.8(P<0.01);制模术后第6日和第9日,塞来昔布组胃液总酸度和H+,K+-ATP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而两组壁细胞的分泌小管和微绒毛数量则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选择性COX-2抑制剂能显著延缓实验性大鼠胃溃疡的愈合过程,其延缓胃溃疡愈合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刺激壁细胞胃酸分泌,加强了对溃疡底部新生肉芽组织的消化作用.
作者:何美蓉;林劲秋;宋于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XAGE-1b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0例,通过手术获得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分别提取组织总RNA,RT-PCR反应扩增XAGE-1b基因全长,通过电泳和基因测序鉴定RT-PCR产物,确定基因表达阳性标本,分析基因表达阳性率及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结果 30例肺癌组织中,XAGE-1b基因表达阳性率为40%(12/30),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不表达该基因;基因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与病理类型有相关性,腺癌中基因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61.1%vs 8.3%,p=0.015);随着TNM分期的升高,基因表达阳性率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AGE-1b基因在肺腺癌中高表达,可优先选择该基因作为肺腺癌免疫治疗靶点.
作者:周清;郭爱林;安社娟;徐崇锐;杨素清;吴一龙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乌司他丁(UTI)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A组)、梗阻性黄疸组(B组)、UTI干预组(C组),每组又分术后3、5、7、10 d4个时相.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C组从术后第1天始每天腹腔注射UTI 40 000IU/kg,A组和B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检测各时相肝功能,血浆内毒素,取肠系膜淋巴结、肝、脾组织行细菌培养,光镜观察末端回肠粘膜形态改变,并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肠绒毛高度及粘膜厚度.结果 各时相肝功能指标、血浆内毒素B组较A组升高(P<0.01);C组较B组降低(P<0.01);血浆内毒素C组较A组术后3 d时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移位率B组较A组升高(P<0.01);C组较B组降低(P<0.05);C组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第3天即见肠粘膜受损改变,随时间推移进行性加重;C组较B组肠粘膜损害明显减轻.B组各时相小肠绒毛高度、粘膜厚度均低于A组(P<0.01);C组则较B组升高(P<0.01或P<0.05);C组较A组术后3 d时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梗阻性黄疸早期即可导致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且随时间延长进行性加重;UTI对梗阻性黄疸时受损的肠粘膜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对早期病变效果更好.
作者:田延锋;李勇;赵群;范立侨;赵文江;徐保利;宋振川;邝刚;董稚明;张庆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灵芝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细胞核酸及其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分别给荷S180腹水瘤小鼠灌胃灵芝多糖(400,200,100mg/kg·b.w.)、生理盐水、或皮下注射环磷酰胺(25 mg/kg·b.w.),1次/d,连续9 d.观察腹水瘤细胞RNA、DNA含量,RNA/DNA比值以及细胞周期的改变.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和吖啶橙(AO)荧光染色技术检测肿瘤细胞DNA和RNA荧光强度.流式细胞仪和碘化丙啶荧光染色技术分析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灵芝多糖各剂量组的RNA、DNA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中剂量组(200mg/kg)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灵芝多糖各剂量组的RNA/DNA比值均下降(P=0.003,0.000,0.008),说明灵芝多糖减少在体肿瘤细胞RNA的含量比DNA更为明显.环磷酰胺使肿瘤细胞的RNA和DNA含量均下降(P=0.000),但对RNA/DNA比值没有影响.灵芝多糖各剂量组使G0/G1期细胞百分数增加(P=0.003,0.000,0.000),而环磷酰胺作用相反(P=0.000).灵芝多糖对S期细胞的百分率没有影响,而环磷酰胺使S期细胞的百分率减少(P=0.011).灵芝多糖各剂量组使G2/M期细胞百分数下降(P=0.014,0.049,0.016),而环磷酰胺作用相反(P=0.000).结论 灵芝多糖对在体S180肿瘤细胞DNA和RNA含量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与环磷酰胺不同;通过动员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DNA和RNA的复制与合成,从而影响其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可能是灵芝多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机制之一.
作者:李建军;雷林生;余传林;朱正光;张群;吴曙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他克莫司和环孢霉素A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109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成他克莫司(FK506)治疗组(52例)和环孢霉素A(CsA)治疗组(57例),随访2年,比较两组的人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和药物转换率等.结果 CsA和FK506组的2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86.0%/73.7%和94.2%/90.3%(P<0.05).AR发生率分别为10.5%和9.6%(P>0.05).CsA组和FK506组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6.3%和15.4%(P<0.05).CsA组有21.1%的患者接受静脉护肝药物治疗,而FK506组为9.6%(P<0.05).CsA组有14.4%的患者转换为FK506,而FK506组没有病人转成CsA(P<0.05).转换后,谷丙转氨酶/谷草氨酶在10~50 d内由[(255.13±31.38/201.88±21.25)U/L)]降至[(31.25±11.50/25.13±9.68)U/L](P<0.01).结论 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患者,FK506比CsA有更好的疗效和更高的安全性,可作为首选的基础免疫抑制剂.
作者:刘小友;于立新;付绍杰;徐健;杜传福;邓文锋;王亦斌;叶桂荣;张彦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构建带HA标签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真核细胞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PCR方法从人cDNA文库中扩增RAGE基因编码区,使用常规酶切、连接方法将其重组至pcDNA3真核表达载体中,对阳性克隆进行酶切、PCR和测序鉴定.以RAGE/pcDNA3重组质粒为模板,运用突变方法在RAGE氨基末端信号肽后插入HA序列.利用Western blotting在HEK 293细胞中对经过测序鉴定的HA-RAGEpcDNA3重组质粒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RAGE/pcDNA3重组质粒经酶切、PCR和测序鉴定正确无误,HA-RAGEpcDNA3重组质粒可在HEK 293细胞中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带HA标签的RAGE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该载体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RAGE在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
作者:李煜生;龚小卫;程蔚蔚;魏洁;姜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人癌术后转移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瘤源所建模型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 肿瘤生长至瘤径为1.5 cm时,把在裸小鼠皮下传代的GBC、HCT-116、NCI-H460和SMMC-7721移植瘤切除,建立术后转移裸小鼠模型,观察动物的生存状态和体内转移情况.结果 GBC对照组裸小鼠8周时未发现体内转移;术后组10周时肺转移6只(75%),切瘤后动物生存期延长2周.HCT-116对照组9周时肺转移3只(23.1%);术后组17周时肺转移15只(100%),脾脏转移5只(33.3%),淋巴结转移15只(100%),切瘤后动物生存期延长超过8周.NCI-H460对照组10周时裸小鼠未发现转移,术后组14周时肺转移5只(100%),切瘤后动物生存期延长4周.SMMC-7721对照组和术后组动物出现衰竭体征时均未发现体内转移,切瘤后动物生存期延长6周.结论 皮下移植瘤切除后,可以延长动物生存期,提高体内转移发生率,但是否发生高转移与瘤源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作者:徐冰;姚明;顾为望;闫明霞;刘蕾;张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南蛇藤醇提物对类风湿类关节炎(RA)滑膜组织增生和软骨侵蚀及降解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为RA的新药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将RA患者的关节滑膜和正常关节软骨移植到NOD/SCID小鼠体内建立人RA滑膜-软骨-NOD/SCID鼠嵌合体模型(NOD/SCID-HuRAg),4周后分别给予蒸馏水、南蛇藤醇提物(30 mg/d)及来氟米特(500μg/d)灌胃,每日1次,持续4周.评价移植物中的滑膜增生、滑膜细胞对软骨的侵蚀和软骨细胞周围软骨降解的组织学积分,放免法检测血清TNF-α含量.原位杂交法观察滑膜的TNF-αmRNA表达,TUNEL法观察滑膜的细胞凋亡程度,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结果.结果 滑膜和软骨在SCID鼠体内生长良好,南蛇藤醇提物及来氟米特能显著降低滑膜增生(分别为2.00±0.76,2.25±0.89 vs 3.63±0.52)、软骨侵蚀(1.69±0.80,2.00±1.36 vs 3.75±0.53)和软骨降解(1.88±0.83,2.13±0.83 vs 3.63±0.74)的积分,并显著降低血清TNF-α含量(0.84±0.09,0.83±0.12 vs 0.99±0.11,ng/ml).二种药物均显著增加了滑膜细胞的凋亡,南蛇藤醇提物还显著下调了滑膜组织中TNF-α的表达水平.结论 南蛇藤醇提物能抑制SCID-HuRAg模型的滑膜增生,减轻滑膜的软骨侵蚀和软骨细胞介导的软骨降解,其作用的机制包括抑制RA滑膜组织的TNF-α的产生和促进滑膜细胞凋亡.南蛇藤醇提物的作用效果与来氟米特相似,但在抑制RA滑膜TNF-α表达方面南蛇藤醇提物强于来氟米特.
作者:肖长虹;顾为望;张嘉宁;陈国强;黄世峰;杨敏;陈德超;陈婕;肖丹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及核因子-κB(NF-κB)对其表达调控的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体外培养,观察TNFα刺激HUVEC后,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检测NF-κB活化强度和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UVEC表达ICAM-1.结果 HUVEC受TNFα刺激后2~12 h NF-κB的活性显著增高(P<0.01),峰值在刺激后6 h;同时ICAM-1表达显著增强(P<0.01),并于12 h达峰值,NF-κB活化与ICAM-1表达之间有峰值水平和时间顺序的正相关.且NF-κB可与含ICAM-1基因的κB序列的寡聚核苷酸系列特异结合;竞争抑制实验进一步证实了NF-κB与标记的κB系列结合的特异性;超迁移试验表明,与κB系列结合的NF-κB是由P65亚基构成的同源二聚体.结论 TNFα可有效地激活HUVEC高效表达ICAM-1,其表达受P65亚基同源二聚体构成的NF-κB调控.
作者:郭振辉;唐柚青;赖添顺;洪新;毛宝龄;钱桂生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