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金宝;南清振;马高峰;龚伟;陈琳;林英卓;王继德;张宏权;宋于刚
目的 探讨阴式系列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行阴式手术的546例病人中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46例患者中,有1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01%.主要的并发症为膀胱损伤(0.54%),术后阴道出血(0.73%)及盆腔感染(0.73%).脱垂子宫切除及经阴卵巢肿瘤剥除者无1例出现并发症;子宫体积孕8~12周组发生率1.14%,孕12~16周组5.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盆腔手术史组发生率为5.5%,无手术史组为1.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阴式手术操作适应症的拓宽,手术复杂性不断增加,相应的并发症的出现,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尤其对大体积子宫及有盆腔手术史的病人,术前应充分评估,慎重筛选.
作者:娄艳辉;詹瑛;郭新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构建PRL-2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致侵袭和粘附的能力.方法 用RT-PCR法从肝癌细胞系HepG2总RNA中扩增编码PRL-2基因全长阅读开放框DNA,构建真核表达载体.以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稳定转染至正常永生化肝细胞系CL1中,筛选阳性克隆.分别应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法分析PRL-2在阳性细胞中mRNA、蛋白表达及其定位.MTT法观察转染20 min和120 min后与底物粘附的细胞数,评价PRL-2对CL1肝细胞粘附能力的促进作用,观察6 h后细胞穿透多聚碳膜上层粘蛋白的细胞数,分析PRL-2对肝细胞浸润迁移的影响.结果 经RT-PCR扩增出大小为504 bp的基因片断,序列测定正确并经亚克隆酶切鉴定.经过8周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表达PRL-2的细胞亚系PRL-2-CL1,经RT-PCR、Western blotting印迹和免疫组化证实,PRL-2-CL1细胞系表达PRL-2 mRNA及蛋白.PRL-2使CL-1细胞在20 min和120 min时对纤连蛋白的粘附率明显升高(P<0.05),PRL-2使CL-1细胞穿透迁移小室多聚碳膜的细胞数由(10.0±3.7)个显著升高至(44.8±2.6)个(P<0.05).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PRL-2真核表达载体并可在永生化肝细胞中稳定表达,PRL-2具有致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能力.
作者:叶海燕;郭爱林;张萌;吕国丽;文剑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鸡羽根角蛋白管作为组织工程材料的毒性作用.方法 分别制备不同处理强度的3种鸡羽根角蛋白管的浸提液并测定其化学成分.采用皮肤致敏实验(大鼠)、皮内刺激实验(家兔)、小鼠全身急性毒性实验以及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观察鸡羽根角蛋白管浸提液的体内和体外毒性作用.结果 鸡羽根在浸出液中释放的主要物质为中等分子量的肽类物质,大分子蛋白释放不多.皮肤致敏实验和皮内刺激实验显示对浸提液不引起皮肤及皮内红斑、水肿和坏死现象.小鼠全身急性毒性实验中,腹腔注射浸提液的小鼠未出现死亡、衰竭、发绀、震颤、严重的腹膜刺激、眼睑下垂及呼吸困难等毒性症状.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示浸提液细胞毒性接近于0级.结论 鸡羽根角蛋白管可被水解,释放一些肽类物质,其浸提液对皮肤无致敏作用,皮内刺激反应弱,不引起全身急性毒性症状,无细胞毒性.
作者:董为人;赵冰雷;肖应庆;仇欣霞;陈英华;邹仲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C反应蛋白(CRP)、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anti-oxLDL)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26例急性心肌梗死、2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0例稳定性心绞痛和21例对照者的CRP、anti-oxLDL和anti-LDL水平,比较各组中上述指标有无显著差异并评估CRP水平与anti-oxLDL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CS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5);ACS患者的anti-oxLDL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5);各组anti-oxLDL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中CRP水平与anti-oxLDL水平成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 特异性抗原oxLDL的免疫反应,在导致斑块的不稳定及ACS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anti-oxLDL水平可能是评价ACS斑块不稳定的重要特异性标志.
作者:马立勤;郑华;吴赛珠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西药基础治疗联合中药糖肾清及静脉滴注凯时针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予基础治疗(优质低蛋白糖尿病饮食,强化血糖控制、降压、调脂);治疗A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糖肾清(黄芪、淫羊藿、三七等)加减治疗;治疗B组在A组用药的基础上,同时予静脉滴注凯时注射液治疗(14 d),观察3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7%,治疗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和94.44%,两个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各组患者的主要症状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而以治疗B组疗效佳;治疗后血糖、血脂均有明显下降,组间差异不显著;治疗后纤维蛋白原、24 h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 西药基础治疗的同时联合中药糖肾清和静脉滴注凯时针的方案对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有确切疗效.
作者:赵玲;蓝柳贵;闵晓莉;卢霭华;朱立群;何晓红;何灵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Tei指数与传统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对左室整体功能的评价.方法 选取正常对照组55例及心力衰竭组37例,比较两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A峰及E/A比值、E峰减速时间,肺静脉血流频谱S/D、S峰减速时间,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速度频谱Ea/Aa的比值,左室EF值、左心Tei指数的差异.结果 两组间Tei指数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左室EF值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A峰及E/A比值、E峰减速时间,肺静脉血流频谱S/D、S峰减速时间,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速度频谱Ea/Aa的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ei指数是综合评价心脏整体功能的新指标,Tei指数的异常能为临床提供左心功能改变的诊断信息.
作者:刘柳华;郭德颖;克泽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基于案例的推理是人工智能中新崛起的一种重要推理技术,与医疗诊断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为实现病历案例的计算机表示和存储,采用框架和产生式表示法相结合,对非文本型数据,通过数组对方法进行转换.提出居于ICD10疾病分类的病历案例组织方法,整个案例库组成九大决策树.案例的检索采用启发式搜索策略,并定义估价函数为f(x,y)=(g(x),h(y)),模糊匹配算法通过对病历内容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加权平均来实现,并通过约定的阈值α,以提高算法运算速度和使用价值.
作者:沈亚诚;舒忠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点予维拉帕米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寻找维拉帕米佳预处理时间点.方法 沙土鼠33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n=6)、缺血损伤B组(n=6)、维拉帕米预处理C~E组(n=7),即脑缺血前48、24、12 h分别予2.5%维拉帕米(2 mg/kg·b.w.)腹腔注射.观察指标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每组随机取一大小约1 mm×1 mm左颞前叶脑组织,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维拉帕米预处理各组的GSH活性显著高于缺血损伤组(P<0.01),ET的含量显著低于缺血损伤组(P<0.05).C、D组SOD活性显著高于B组(P<0.05),E组SOD活性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C、D组MDA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E组MDA含量低于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C、D、E各组CGRP的含量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维拉帕米预处理各组的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改变不大或仅有轻微的改变,而缺血组脑组织超微结构表现出严重的损伤.结论 缺血前48~12 h予维拉帕米预处理对沙土鼠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以预先给药48 h组的效果较为显著,这种作用与其增加体内抗氧化物质SOD、GSH的活性及拮抗ET的毒性有关.
作者:丁宁;王芳;肖慧;王迪芬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术中B型超声在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比较术中B超引导下的肝癌切除术与常规肝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肝癌病人在术中B超引导下进行肝癌切除术;35例应用常规肝癌切除术.术后定期复查肝功能、AFP,CT及MRI变化,常规随访.结果 术中B超对直径<3 cm小肿瘤检出阳性率为97.1%,>3 cm为100%;应用术中B超使20.5%(23/112)的病人改变了原手术方案;术中B超引导下的肝癌切除组较常规肝癌切除组术中出血少,对肝功能影响小,其术后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35.4%和24.3%.结论 术中B超对肝癌定位准确,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性、彻底性和合理性;术中B超引导下肝癌切除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肝癌切除组.
作者:侯宝华;简志祥;孙建;林叶;区金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提高对儿童输尿管开口异位的诊治水平.方法 输尿管开口异位患儿16例,女15例,男1例,年龄3~14岁,平均6岁.对16例患儿行B超、静脉尿路造影技术、逆行性插管造影、膀胱镜及低场强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技术等检查,明确术前诊断及了解异位开口输尿管位置、侧别.单侧重复肾输尿管并输尿管开口异位8例,双侧重复肾输尿管并单侧输尿管开口异位1例,单侧肾肾积水伴单侧输尿管开口异位3例,先天性肾发育不良并输尿管开口异位3例,单侧肾异位伴发育不全输尿管口异位1例;结果本组16例病人全部手术治疗,其中肾切除者9例,肾部分切除者4例,3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疗效满意.11例获6个月~3年的随访,平均2年,术后漏尿症状全部消失,1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病例术后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结论 发现及正确的诊断有利于疾病的早期治疗,增加保留肾脏的可能性.
作者:齐桓;傅晓幼;郑少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Bmi-1基因mRNA表达与胃癌分化、转移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06年5月~2006年11月共42例行胃癌手术切除标本,提取肿瘤及癌旁组织配对标本的总RNA,用RT-PCR方法测定Bmi-1基因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对Bmi-1基因差异表达与胃癌病人临床表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42例配对标本分别进行Bmi-1 mRNA荧光检测比较,29例标本的肿瘤组织中Bmi-1基因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Bmi-1mRNA的表达与胃癌大小、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并且Bmi-1 mRNA阳性表达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结论 Bmi-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状态与胃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Bmi-1基因mRNA可望作为胃癌病情发展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标记物之一,Bmi-1 mRNA的测定有助于判断肿瘤预后.
作者:黄开红;刘建化;李学先;宋立兵;曾木圣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及核因子-κB(NF-κB)对其表达调控的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体外培养,观察TNFα刺激HUVEC后,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检测NF-κB活化强度和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UVEC表达ICAM-1.结果 HUVEC受TNFα刺激后2~12 h NF-κB的活性显著增高(P<0.01),峰值在刺激后6 h;同时ICAM-1表达显著增强(P<0.01),并于12 h达峰值,NF-κB活化与ICAM-1表达之间有峰值水平和时间顺序的正相关.且NF-κB可与含ICAM-1基因的κB序列的寡聚核苷酸系列特异结合;竞争抑制实验进一步证实了NF-κB与标记的κB系列结合的特异性;超迁移试验表明,与κB系列结合的NF-κB是由P65亚基构成的同源二聚体.结论 TNFα可有效地激活HUVEC高效表达ICAM-1,其表达受P65亚基同源二聚体构成的NF-κB调控.
作者:郭振辉;唐柚青;赖添顺;洪新;毛宝龄;钱桂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HBV基因型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3年至2005年在广东地区4所医院收集的HBV相关性肝病患者298例,其中原发性肝癌73例,肝硬化53例,慢性肝炎91例,无症状HBV携带者81例.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基因分型以及克隆测序方法检测各组病例HBV的基因型分布并探讨其与血清纤维素指标:前胶原三肽、透明质酸、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的关系.结果 广东地区慢性HBV感染者H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C基因型患者血清AFP、前胶原三肽、透明质酸、层粘蛋白、Ⅳ型胶原水平较高(P<0.01):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无症状HBV携带者组中C基因型患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低于B基因型患者(P<0.01).结论 基因型C可引起较严重的肝脏损害.
作者:黄月华;余治健;王程;周彬;侯金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前脑无裂畸形的产前诊断方法.方法 使用高分辨率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MHZ和4~7MHZ,采用经丘脑水平、侧脑室和小脑水平3个主要横切面对胎儿头颅部进行连续扫查,并观察记录图像特征.结果 在14 046例产前超声的胎儿中,共诊断出前脑无裂畸形5例,发生率为1∶2 809.其中4例为无叶前脑无裂畸形,1例为半叶前脑无裂畸形.结论 前脑无裂畸形是严重的神经系统结构异常,超声检查是检测胎儿前脑无裂畸形的主要手段,采用多切面横断连续扫查,可提高该病的产前检出率,减少严重缺陷儿的出生,实现优生优育.
作者:陈翠华;裘毓雯;陈雷宁;胡茂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8月至2006年1月采取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97例.肝切除术式:吸刮解剖法切肝;单纯左外叶切除81例,左内叶切除2例,左半肝切除7例,左外叶并右肝第Ⅳ段切除3例,右半肝切除1例,左肝外叶切除并右肝实质切开取石3例,同时行胆肠内引流术47例;术中、术后配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后予以中药利胆排石.结果 术后出现胆瘘1例(1%),术后肝内残石9例(9.3%),膈下感染2例(2.1%);随访1~8年,优良率达92.4%.结论 肝切除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松;谭志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颅内肿瘤是神经系统较常见的严重疾病,不论是恶性还是良性,都会危害生命.研究发现本病癌细胞的染色体可发生断裂、片段缺失、易位、重排等异常情况.目前治疗以外科手术、放疗、联合化疗、免疫治疗和中医治疗为主,但恶性颅内肿瘤复发率高,预后不良,临床急需既可延长存活期、又能改善生存质量的综合治疗方案.进入分子靶向治疗时代,医学科学界对颅内肿瘤的分子机制愈增了解,加上诊断和医疗技术的长足进步,肿瘤的综合治疗不断有新的内容充实,为颅内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与康复带来希望的曙光.本文报道目前颅内肿瘤的新综合治疗方法,并阐述揉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纳米医学和代谢组学于一身的前沿性分子治疗方案.
作者:曹志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他克莫司和环孢霉素A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109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成他克莫司(FK506)治疗组(52例)和环孢霉素A(CsA)治疗组(57例),随访2年,比较两组的人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和药物转换率等.结果 CsA和FK506组的2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86.0%/73.7%和94.2%/90.3%(P<0.05).AR发生率分别为10.5%和9.6%(P>0.05).CsA组和FK506组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6.3%和15.4%(P<0.05).CsA组有21.1%的患者接受静脉护肝药物治疗,而FK506组为9.6%(P<0.05).CsA组有14.4%的患者转换为FK506,而FK506组没有病人转成CsA(P<0.05).转换后,谷丙转氨酶/谷草氨酶在10~50 d内由[(255.13±31.38/201.88±21.25)U/L)]降至[(31.25±11.50/25.13±9.68)U/L](P<0.01).结论 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患者,FK506比CsA有更好的疗效和更高的安全性,可作为首选的基础免疫抑制剂.
作者:刘小友;于立新;付绍杰;徐健;杜传福;邓文锋;王亦斌;叶桂荣;张彦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评估成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应用国产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术后的长期疗效.方法 从2001年2月到2006年3月共有154例患者置入国产封堵器,术前、术后第1天及1年行心脏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成功,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PDA窄部位直径3~18 mm,平均(7.9±4.7)mm.术后第1天全部患者接受心脏超声检查,其中9例存在微量残余分流,5例轻度溶血,术后第3天恢复正常.140例患者(96.6%)完成1年随访,无残余分流、溶血、感染性心内膜炎及死亡病例发生.1年后心脏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舒张末径由(48.2±8.7)mm变为(42.1±6.1)mm(P<0.01);收缩末径从(37.1±5.3)mm变为(30.6±2.1)mm(P<0.01);肺动脉收缩压从(41.1±3.2)mmHg变为(23.2±1.9)mmHg(P<0.01).结论 应用国产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成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是安全、可行的,但在制作工艺上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远期疗效需进一步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
作者:黎励文;黄文晖;黄奕高;王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术后硬膜外镇痛病人提前终止用药的原因.方法 回顾近3年4876例采用硬膜外术后镇痛患者的资料,了解镇痛效果和提前终止用药的发生情况,并记录与分析病人提前终止用药的有关因素.结果 113例患者提前终止术后镇痛,发生率为2.32%.非并发症原因致提前终止镇痛有74例,占1.52%;578例患者出现镇痛并发症,因各种并发症而提前终止镇痛者仅为39例,占0.80%.结论 非并发症原因即医护人员操作性问题是引起提前终止用药的主要原因,加强技术培训和术后镇痛规范化管理是减少提前终止镇痛的主要对策.
作者:林世清;叶健鸿;何丁秀;杨芃;黄文起;孙来保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胃肠外营养(TPN)添加精氨酸(Arg)对肝癌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56例肝癌患者术后进行了TPN支持的前瞻性研究,检测无脂TPN、常规TPN和常规TPN中添加Arg营养支持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和CD8+T细胞亚群)、NK细胞以及IL-2、IL-4和IFN-r水平的变化.结果 无脂TPN、常规TPN支持前后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以及NK细胞无明显变化,IL-2、IL-4以及IFN-r也无明显变化;TPN添加Arg营养支持后外周血CD4+和NK细胞明显增加,CD+4/CD+8比值也较术前升高,外周血中IL-2和IFN-r明显增加,而IL-4减少.结论 常规TPN不能纠正肝癌术后的细胞免疫抑制状态,但TPN添加Arg则可促进CD4+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增加,IL-2和IFN-r生成增加,能上调肝癌术后细胞免疫.
作者:周忠信;张泷娟;黄晓卉;孔庆渝;周杰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