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输尿管开口异位的临床处理:附16例报告

齐桓;傅晓幼;郑少斌

关键词:输尿管异位, 儿童, 治疗, 早期
摘要:目的 提高对儿童输尿管开口异位的诊治水平.方法 输尿管开口异位患儿16例,女15例,男1例,年龄3~14岁,平均6岁.对16例患儿行B超、静脉尿路造影技术、逆行性插管造影、膀胱镜及低场强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技术等检查,明确术前诊断及了解异位开口输尿管位置、侧别.单侧重复肾输尿管并输尿管开口异位8例,双侧重复肾输尿管并单侧输尿管开口异位1例,单侧肾肾积水伴单侧输尿管开口异位3例,先天性肾发育不良并输尿管开口异位3例,单侧肾异位伴发育不全输尿管口异位1例;结果本组16例病人全部手术治疗,其中肾切除者9例,肾部分切除者4例,3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疗效满意.11例获6个月~3年的随访,平均2年,术后漏尿症状全部消失,1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病例术后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结论 发现及正确的诊断有利于疾病的早期治疗,增加保留肾脏的可能性.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颗粒细胞解偶联蛋白2的表达与胚胎发育的关系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周期颗粒细胞解偶联蛋白2(UCP2)的表达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关系以及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运用UCP2抗体和DCFH-DA,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检测了53例体外受精周期颗粒细胞UCP2表达和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其中≤35岁组35例,>36岁组18例.结果 颗粒细胞UCP2的表达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负相关(r=-0.578,P<0.01),并且,年长妇女颗粒细胞UCP2表达下降,UCP2表达低者,良好胚胎形成率降低,取卵数大于等于15个的患者颗粒细胞UCP2表达升高,卵母细胞成熟比例低.结论 颗粒细胞通过增加UCP2表达反馈性抑制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过高,进而控制卵泡液活性氧水平,保护卵母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

    作者:付志红;朱文杰;李雪梅;陈秀敏;邢福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胃肠外营养添加精氨酸对肝癌术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胃肠外营养(TPN)添加精氨酸(Arg)对肝癌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56例肝癌患者术后进行了TPN支持的前瞻性研究,检测无脂TPN、常规TPN和常规TPN中添加Arg营养支持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和CD8+T细胞亚群)、NK细胞以及IL-2、IL-4和IFN-r水平的变化.结果 无脂TPN、常规TPN支持前后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以及NK细胞无明显变化,IL-2、IL-4以及IFN-r也无明显变化;TPN添加Arg营养支持后外周血CD4+和NK细胞明显增加,CD+4/CD+8比值也较术前升高,外周血中IL-2和IFN-r明显增加,而IL-4减少.结论 常规TPN不能纠正肝癌术后的细胞免疫抑制状态,但TPN添加Arg则可促进CD4+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增加,IL-2和IFN-r生成增加,能上调肝癌术后细胞免疫.

    作者:周忠信;张泷娟;黄晓卉;孔庆渝;周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灵芝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细胞核酸及其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 研究灵芝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细胞核酸及其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分别给荷S180腹水瘤小鼠灌胃灵芝多糖(400,200,100mg/kg·b.w.)、生理盐水、或皮下注射环磷酰胺(25 mg/kg·b.w.),1次/d,连续9 d.观察腹水瘤细胞RNA、DNA含量,RNA/DNA比值以及细胞周期的改变.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和吖啶橙(AO)荧光染色技术检测肿瘤细胞DNA和RNA荧光强度.流式细胞仪和碘化丙啶荧光染色技术分析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灵芝多糖各剂量组的RNA、DNA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中剂量组(200mg/kg)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灵芝多糖各剂量组的RNA/DNA比值均下降(P=0.003,0.000,0.008),说明灵芝多糖减少在体肿瘤细胞RNA的含量比DNA更为明显.环磷酰胺使肿瘤细胞的RNA和DNA含量均下降(P=0.000),但对RNA/DNA比值没有影响.灵芝多糖各剂量组使G0/G1期细胞百分数增加(P=0.003,0.000,0.000),而环磷酰胺作用相反(P=0.000).灵芝多糖对S期细胞的百分率没有影响,而环磷酰胺使S期细胞的百分率减少(P=0.011).灵芝多糖各剂量组使G2/M期细胞百分数下降(P=0.014,0.049,0.016),而环磷酰胺作用相反(P=0.000).结论 灵芝多糖对在体S180肿瘤细胞DNA和RNA含量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与环磷酰胺不同;通过动员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DNA和RNA的复制与合成,从而影响其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可能是灵芝多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机制之一.

    作者:李建军;雷林生;余传林;朱正光;张群;吴曙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中国汉族瘢痕疙瘩家系的遗传学特征研究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瘢痕疙瘩家系的遗传学特征.方法 收集6个无亲缘关系的中国汉族瘢痕疙瘩家系的临床资料、绘制家系系谱和分析遗传模式以说明其遗传学特征.结果 这些瘢痕疙瘩家系以青春期发病为主,且男女患病的机会均等;杂合体即可发病,双亲之一发病其半数子女可能发病;3个家系疾病性状连续传递、外显完全,而另3个家系疾病性状间断传递、外显不完全;临床表型存在个体差异.结论 中国汉族瘢痕疙瘩家系的遗传模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外显不完全,表现度存在差异,并具有延迟显性特征.

    作者:陈阳;高建华;刘晓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HBV基因型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HBV基因型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3年至2005年在广东地区4所医院收集的HBV相关性肝病患者298例,其中原发性肝癌73例,肝硬化53例,慢性肝炎91例,无症状HBV携带者81例.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基因分型以及克隆测序方法检测各组病例HBV的基因型分布并探讨其与血清纤维素指标:前胶原三肽、透明质酸、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的关系.结果 广东地区慢性HBV感染者H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C基因型患者血清AFP、前胶原三肽、透明质酸、层粘蛋白、Ⅳ型胶原水平较高(P<0.01):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无症状HBV携带者组中C基因型患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低于B基因型患者(P<0.01).结论 基因型C可引起较严重的肝脏损害.

    作者:黄月华;余治健;王程;周彬;侯金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愈合及胃酸分泌的影响

    目的 明确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并从胃酸分泌的角度探讨其延缓胃溃疡愈合的机制.方法 以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为基础,观察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及其对胃液总酸度、H+,K+-ATP酶mRNA和蛋白表达及壁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 制模术后第9日,生理盐水组和塞来昔布组的溃疡面积(mm2)分别为11.9±3.1和19.7±3.8(P<0.01);制模术后第6日和第9日,塞来昔布组胃液总酸度和H+,K+-ATP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而两组壁细胞的分泌小管和微绒毛数量则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选择性COX-2抑制剂能显著延缓实验性大鼠胃溃疡的愈合过程,其延缓胃溃疡愈合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刺激壁细胞胃酸分泌,加强了对溃疡底部新生肉芽组织的消化作用.

    作者:何美蓉;林劲秋;宋于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GPI-CD80融合蛋白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GPI-CD80融合蛋白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纯化的GPI-CD80蛋白与HepG2细胞共培养后用丝裂霉素灭活,制成肿瘤疫苗.设单纯丝裂霉素灭活的HepG2细胞为对照疫苗.将两组疫苗与裸鼠脾淋巴细胞共培养,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IL-2、IFN-γ量的变化;乳酸脱氢酶法检测CTL的活性变化;将两组疫苗接种于荷瘤裸鼠,测量裸鼠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 脾淋巴细胞经肿瘤疫苗刺激后,OD值、IL-2、IFN-γ的量和CTL的活性均高于对照疫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荷瘤裸鼠平均肿瘤体积小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PI-CD80融合蛋白能够抑制荷瘤裸鼠瘤体的生长速度,其机制可能与诱导T淋巴细胞增生、刺激细胞因子IL-2、IFN-γ的分泌、增强CTL活性等有关.

    作者:刘煜;刘胜军;张雪;林敬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乌司他丁对梗阻性黄疸肠粘膜屏障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乌司他丁(UTI)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A组)、梗阻性黄疸组(B组)、UTI干预组(C组),每组又分术后3、5、7、10 d4个时相.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C组从术后第1天始每天腹腔注射UTI 40 000IU/kg,A组和B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检测各时相肝功能,血浆内毒素,取肠系膜淋巴结、肝、脾组织行细菌培养,光镜观察末端回肠粘膜形态改变,并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肠绒毛高度及粘膜厚度.结果 各时相肝功能指标、血浆内毒素B组较A组升高(P<0.01);C组较B组降低(P<0.01);血浆内毒素C组较A组术后3 d时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移位率B组较A组升高(P<0.01);C组较B组降低(P<0.05);C组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第3天即见肠粘膜受损改变,随时间推移进行性加重;C组较B组肠粘膜损害明显减轻.B组各时相小肠绒毛高度、粘膜厚度均低于A组(P<0.01);C组则较B组升高(P<0.01或P<0.05);C组较A组术后3 d时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梗阻性黄疸早期即可导致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且随时间延长进行性加重;UTI对梗阻性黄疸时受损的肠粘膜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对早期病变效果更好.

    作者:田延锋;李勇;赵群;范立侨;赵文江;徐保利;宋振川;邝刚;董稚明;张庆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重症肌无力胸腺瘤切除术的围术期处理方法

    目的 探讨改进的重症肌无力胸腺瘤围术期处理方法的价值.方法 研究组(54例)和对照组(17例)采用不同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研究组用正规全面的围手术期处理,对照组常规处理;统计比较两组的肌无力危象的发生率、死亡率及呼吸机使用天数.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的肌无力危象的发生率、死亡率及呼吸机使用天数分别是47%,3.7%(P<0.01);25%,0(P<0.01);26 d和17 d.结论 正规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是重症肌无力胸腺瘤切除术手术取得成功、减少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和手术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车嘉铭;杨孝青;隋亮;邱维诚;陈中元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XAGE-1b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XAGE-1b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0例,通过手术获得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分别提取组织总RNA,RT-PCR反应扩增XAGE-1b基因全长,通过电泳和基因测序鉴定RT-PCR产物,确定基因表达阳性标本,分析基因表达阳性率及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结果 30例肺癌组织中,XAGE-1b基因表达阳性率为40%(12/30),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不表达该基因;基因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与病理类型有相关性,腺癌中基因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61.1%vs 8.3%,p=0.015);随着TNM分期的升高,基因表达阳性率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AGE-1b基因在肺腺癌中高表达,可优先选择该基因作为肺腺癌免疫治疗靶点.

    作者:周清;郭爱林;安社娟;徐崇锐;杨素清;吴一龙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硼替佐米或联合三氧化二砷诱导HL-60细胞凋亡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单独或联合三氧化二砷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硼替佐米、三氧化二砷处理细胞12~48 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DNA凝胶电泳、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10~50 nmol/L硼替佐米可有效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其中10nmol/L剂量处理12 h,即有细胞凋亡发生,延长作用时间或增加药物剂量,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选择15 μmol/L三氧化二砷与10nmol/L硼替佐米联合应用,可见HL-60细胞凋亡率比两种药物单独使用时显著增加.结论 硼替佐米对HL-60细胞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细胞凋亡效应,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者:孙启鑫;孟凡义;扶云碧;李利;田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IL-18单核苷酸多态性rs1946519和rs360718与宫颈癌的关系

    目的 探讨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1946519和rs360718与宫颈癌关系,为研究宫颈癌患病风险奠定基础.方法 常规方法对107例原发性宫颈癌患者和80名正常人群外周血进行基因组DNA抽提,并自行设计引物和探针,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杂交技术对IL-18基因rs360718和rs1946519位点进行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分型,应用x2检验统计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等位基因型频率及其患病风险.结果 宫颈癌患者组与对照组IL-18 rs360718TT和GT基因型频率及其G和T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宫颈癌患者组与对照组IL-18 rs1946519AA、AC和CC基因型频率及A和C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显著(P<0.05),AC和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的患病风险分别为2.883,2.750和1.611.宫颈癌与正常人群中IL-18 rs1946519和rs360718位点有6种基因型,比较发现AC+TT基因型频率较正常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L-18 rs360718等位基因变异与宫颈癌的易感性无关;IL-18rs1946519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具有AC+TT基因型的人发生宫颈癌的危险性相对较高.

    作者:杨红玲;平宝红;王前;郑磊;唐雯;亓涛;包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两种大肠癌细胞株小鼠肝转移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目的 建立人、鼠大肠癌细胞肝转移动物模型,为研究大肠癌肝转移机制及筛选、评估抗转移药物提供工具.方法 选取鼠大肠癌细胞株CT26和人大肠癌细胞株LoVo,分别接种于Balb/c小鼠及裸鼠脾脏内,观察其成瘤情况、肝脏转移率及生存期,并对两种模型进行初步比较.结果 两种细胞株均能复制出大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病理结果证实肝转移肿瘤符合典型的低分化腺癌特征.CT26细胞在免疫功能完整的小鼠体内,仍具有良好的成瘤性和转移率,较LoVo细胞建立的裸鼠肝转移模型转移率更高,成瘤时间更短.结论 成功复制出两种人鼠大肠癌细胞株肝转移动物模型,均能较好模拟大肠癌体内肝转移过程.

    作者:文军宝;聂飚;姜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硬膜外途径术后镇痛病人提前终止用药的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术后硬膜外镇痛病人提前终止用药的原因.方法 回顾近3年4876例采用硬膜外术后镇痛患者的资料,了解镇痛效果和提前终止用药的发生情况,并记录与分析病人提前终止用药的有关因素.结果 113例患者提前终止术后镇痛,发生率为2.32%.非并发症原因致提前终止镇痛有74例,占1.52%;578例患者出现镇痛并发症,因各种并发症而提前终止镇痛者仅为39例,占0.80%.结论 非并发症原因即医护人员操作性问题是引起提前终止用药的主要原因,加强技术培训和术后镇痛规范化管理是减少提前终止镇痛的主要对策.

    作者:林世清;叶健鸿;何丁秀;杨芃;黄文起;孙来保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的 探讨西药基础治疗联合中药糖肾清及静脉滴注凯时针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予基础治疗(优质低蛋白糖尿病饮食,强化血糖控制、降压、调脂);治疗A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糖肾清(黄芪、淫羊藿、三七等)加减治疗;治疗B组在A组用药的基础上,同时予静脉滴注凯时注射液治疗(14 d),观察3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7%,治疗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和94.44%,两个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各组患者的主要症状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而以治疗B组疗效佳;治疗后血糖、血脂均有明显下降,组间差异不显著;治疗后纤维蛋白原、24 h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 西药基础治疗的同时联合中药糖肾清和静脉滴注凯时针的方案对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有确切疗效.

    作者:赵玲;蓝柳贵;闵晓莉;卢霭华;朱立群;何晓红;何灵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新鲜气流量和挥发器设定浓度对诱导期异氟醚药动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新鲜气体流量(FGF)对诱导期异氟醚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49岁.按FGF 1 L/min、2 L/min、3 L/min的大小不同分为Ⅰ、Ⅱ、Ⅲ组,每组分别吸入1%、2%异氟醚,依次记为为Ⅰ 1、Ⅰ 2、Ⅱ1、Ⅱ2、Ⅲ1、Ⅲ2(1、2分别代表Co为1%、2%)六个亚组.气管插管后在不同FGF下吸入不同异氟醚浓度,监测各组呼吸道吸入异氟醚浓度(CIiso)和呼出异氟醚浓度(CEiso)随时间的变化,每3min记录一次CIiso和CEiso,依次记为T1~T6,共观察18 min.结果 不同亚组在不同时间点的CIiso和CEiso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亚组内的CIiso和CEiso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在9 min左右都趋于相对稳定,但都达不到设定浓度(Co).不同时间点的CIiso和CEiso在2%亚组是1%亚组的两倍.结论 在不同的FGF组,CIiso和CEiso都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在9min左右时趋于稳定,但都达不到Co.FGF和Co越大,CIiso和CEiso上升越快.

    作者:陈明全;靳三庆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鸡羽根角蛋白管毒性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鸡羽根角蛋白管作为组织工程材料的毒性作用.方法 分别制备不同处理强度的3种鸡羽根角蛋白管的浸提液并测定其化学成分.采用皮肤致敏实验(大鼠)、皮内刺激实验(家兔)、小鼠全身急性毒性实验以及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观察鸡羽根角蛋白管浸提液的体内和体外毒性作用.结果 鸡羽根在浸出液中释放的主要物质为中等分子量的肽类物质,大分子蛋白释放不多.皮肤致敏实验和皮内刺激实验显示对浸提液不引起皮肤及皮内红斑、水肿和坏死现象.小鼠全身急性毒性实验中,腹腔注射浸提液的小鼠未出现死亡、衰竭、发绀、震颤、严重的腹膜刺激、眼睑下垂及呼吸困难等毒性症状.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示浸提液细胞毒性接近于0级.结论 鸡羽根角蛋白管可被水解,释放一些肽类物质,其浸提液对皮肤无致敏作用,皮内刺激反应弱,不引起全身急性毒性症状,无细胞毒性.

    作者:董为人;赵冰雷;肖应庆;仇欣霞;陈英华;邹仲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儿童输尿管开口异位的临床处理:附16例报告

    目的 提高对儿童输尿管开口异位的诊治水平.方法 输尿管开口异位患儿16例,女15例,男1例,年龄3~14岁,平均6岁.对16例患儿行B超、静脉尿路造影技术、逆行性插管造影、膀胱镜及低场强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技术等检查,明确术前诊断及了解异位开口输尿管位置、侧别.单侧重复肾输尿管并输尿管开口异位8例,双侧重复肾输尿管并单侧输尿管开口异位1例,单侧肾肾积水伴单侧输尿管开口异位3例,先天性肾发育不良并输尿管开口异位3例,单侧肾异位伴发育不全输尿管口异位1例;结果本组16例病人全部手术治疗,其中肾切除者9例,肾部分切除者4例,3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疗效满意.11例获6个月~3年的随访,平均2年,术后漏尿症状全部消失,1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病例术后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结论 发现及正确的诊断有利于疾病的早期治疗,增加保留肾脏的可能性.

    作者:齐桓;傅晓幼;郑少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盐酸戊已奎醚经静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盐酸戊已奎醚经静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对循环呼吸功能和上消化道蠕动程度的影响.方法 自愿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二组(n=30).静注盐酸戊已奎醚(Ⅰ组)或阿托品(Ⅱ组)0.01 mg/kg,芬太尼1.0μg/kg,异丙酚1.0mg/kg后待意识消失开始胃镜检查,并以异丙酚维持.记录血压(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上消化道蠕动程度、术中抵抗动作、术后口干程度、意识消失与恢复时间.结果 组间B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后2 minⅠ组SpO2高于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HR与麻醉前比较Ⅰ组减慢,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稍增快,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消化道蠕动程度Ⅰ组轻于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抵抗动作、术毕口干程度、意识消失与恢复时间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盐酸戊已奎醚经静脉应用对循环呼吸抑制轻,不增快心率,对上消化道蠕动抑制强,不增加副作用.

    作者:张朝群;史永胜;魏荣;邱爱军;刘有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钩吻素子诱导人结肠腺癌细胞凋亡的细胞生物学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钩吻素子体外诱导人结肠腺癌LoVo细胞凋亡的细胞生物学机制.方法 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研究钩吻素子对LoVo细胞跨膜电位、线粒体跨膜电位、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活性氧、细胞间通讯的影响.结果 钩吻素子可降低LoVo细胞跨膜电位、线粒体跨膜电位,能降低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加入EDTA可使游离钙升高,能增高LoVo细胞的活性氧及细胞间通讯.结论 钩吻素子体外诱导LoVo细胞凋亡的细胞生物学机制可能与上述实验结果有关.

    作者:迟德彪;李琳;孙莉莎;马文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