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人大骨节病血清透明质酸、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NO和硒含量检测

李小迎;郭雄;王立新;耿冬;康龙丽;王爽;王芝芳;顾其胜

关键词:大骨节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一氧化氮,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透明质酸
摘要:目的 分析成人大骨节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NO和硒的含量,探讨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选择陕西省大骨节病区永寿县、非大骨节病区西安市长安区216例调查对象,依据中国大骨节病诊断标准[GB16003-1995]和病例排除与纳入标准随机分为成人大骨节病组25例,病区健康对照组20例,非病区健康对照组20例,平均年龄、性别无差别.采用ELISA、硝酸还原酶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中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透明质酸、一氧化氮和硒的含量.结果 (1)大骨节病组血清一氧化氮含量(41.7±21.89)μmol/l显著高于病区内(17.1±13.01)μmol/l、外对照组(17.58±11.48)μmol/l(F=13.11,df=2,P<0.001);(2)大骨节病组血清TNF-α含量(32.7±3.55)pg/ml显著高于病区外对照组(30.95±2.22)pg/ml(F=3.672,df=2,P=0.031),但与病区内对照组(32.7±3.55)pg/ml之间无统计学差异;(3)判别分析筛选出成人大骨节病患者与病区、非病区对照有差异的血清学指标为TNF-α和一氧化氮.结论 成人大骨节病血清TNF-α和一氧化氮显著增高,且与临床表现变化有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长期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成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应用国产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术后的长期疗效.方法 从2001年2月到2006年3月共有154例患者置入国产封堵器,术前、术后第1天及1年行心脏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成功,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PDA窄部位直径3~18 mm,平均(7.9±4.7)mm.术后第1天全部患者接受心脏超声检查,其中9例存在微量残余分流,5例轻度溶血,术后第3天恢复正常.140例患者(96.6%)完成1年随访,无残余分流、溶血、感染性心内膜炎及死亡病例发生.1年后心脏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舒张末径由(48.2±8.7)mm变为(42.1±6.1)mm(P<0.01);收缩末径从(37.1±5.3)mm变为(30.6±2.1)mm(P<0.01);肺动脉收缩压从(41.1±3.2)mmHg变为(23.2±1.9)mmHg(P<0.01).结论 应用国产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成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是安全、可行的,但在制作工艺上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远期疗效需进一步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

    作者:黎励文;黄文晖;黄奕高;王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重症肌无力胸腺瘤切除术的围术期处理方法

    目的 探讨改进的重症肌无力胸腺瘤围术期处理方法的价值.方法 研究组(54例)和对照组(17例)采用不同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研究组用正规全面的围手术期处理,对照组常规处理;统计比较两组的肌无力危象的发生率、死亡率及呼吸机使用天数.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的肌无力危象的发生率、死亡率及呼吸机使用天数分别是47%,3.7%(P<0.01);25%,0(P<0.01);26 d和17 d.结论 正规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是重症肌无力胸腺瘤切除术手术取得成功、减少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和手术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车嘉铭;杨孝青;隋亮;邱维诚;陈中元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靶向抑制存活素基因对大肠癌细胞SW80侵袭和转移的实验研究

    目的 构建靶向存活素(survivin)基因的短发夹干扰RNA(shRNA)表达载体,导入人大肠癌细胞SW480中,研究靶向抑制survivin基因对SW480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根据siRNA设计原则,在survivin序列中选取设计含19个核苷酸(19 nt)的靶序列,间以9个核苷酸的茎环序列,两端分别加上对应的酶切位点,形成shRNA的DNA模板并克隆到shRNA表达载体pRNAT-U6.1/Neo中,获得靶向抑制survivin基因的sihNA表达载体pRNAT-U6.1/Neo-survivin;采用Lipofectamine 2000TM转染试剂将干扰质粒pRNAT-U6.1/Neo-survivin导入到大肠癌细胞SW480中;用Western blotting从蛋白水平检测干扰效果;分别采用肿瘤侵袭粘附实验和明胶酶谱分析法检测pRNAT-U6.1/Neo-survivin对SW480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潜能的影响.结果 Survivin基因的蛋白表达均得到显著抑制;沉默SW480的survivin基因可以显著抑制SW480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潜能,而且survivin基因表达被抑制后,SW480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明显减少.结论 Survivin基因可能在SW480的侵袭和转移潜能中起重要作用,沉默SW480的survivin基因可以显著抑制其侵袭、转移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因而survivin影响SW480的侵袭和转移可能与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密切相关.

    作者:武金宝;南清振;马高峰;龚伟;陈琳;林英卓;王继德;张宏权;宋于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儿童输尿管开口异位的临床处理:附16例报告

    目的 提高对儿童输尿管开口异位的诊治水平.方法 输尿管开口异位患儿16例,女15例,男1例,年龄3~14岁,平均6岁.对16例患儿行B超、静脉尿路造影技术、逆行性插管造影、膀胱镜及低场强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技术等检查,明确术前诊断及了解异位开口输尿管位置、侧别.单侧重复肾输尿管并输尿管开口异位8例,双侧重复肾输尿管并单侧输尿管开口异位1例,单侧肾肾积水伴单侧输尿管开口异位3例,先天性肾发育不良并输尿管开口异位3例,单侧肾异位伴发育不全输尿管口异位1例;结果本组16例病人全部手术治疗,其中肾切除者9例,肾部分切除者4例,3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疗效满意.11例获6个月~3年的随访,平均2年,术后漏尿症状全部消失,1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病例术后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结论 发现及正确的诊断有利于疾病的早期治疗,增加保留肾脏的可能性.

    作者:齐桓;傅晓幼;郑少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B型超声检查在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术中B型超声在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比较术中B超引导下的肝癌切除术与常规肝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肝癌病人在术中B超引导下进行肝癌切除术;35例应用常规肝癌切除术.术后定期复查肝功能、AFP,CT及MRI变化,常规随访.结果 术中B超对直径<3 cm小肿瘤检出阳性率为97.1%,>3 cm为100%;应用术中B超使20.5%(23/112)的病人改变了原手术方案;术中B超引导下的肝癌切除组较常规肝癌切除组术中出血少,对肝功能影响小,其术后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35.4%和24.3%.结论 术中B超对肝癌定位准确,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性、彻底性和合理性;术中B超引导下肝癌切除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肝癌切除组.

    作者:侯宝华;简志祥;孙建;林叶;区金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GPI-CD80融合蛋白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GPI-CD80融合蛋白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纯化的GPI-CD80蛋白与HepG2细胞共培养后用丝裂霉素灭活,制成肿瘤疫苗.设单纯丝裂霉素灭活的HepG2细胞为对照疫苗.将两组疫苗与裸鼠脾淋巴细胞共培养,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IL-2、IFN-γ量的变化;乳酸脱氢酶法检测CTL的活性变化;将两组疫苗接种于荷瘤裸鼠,测量裸鼠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 脾淋巴细胞经肿瘤疫苗刺激后,OD值、IL-2、IFN-γ的量和CTL的活性均高于对照疫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荷瘤裸鼠平均肿瘤体积小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PI-CD80融合蛋白能够抑制荷瘤裸鼠瘤体的生长速度,其机制可能与诱导T淋巴细胞增生、刺激细胞因子IL-2、IFN-γ的分泌、增强CTL活性等有关.

    作者:刘煜;刘胜军;张雪;林敬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特比奈芬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目的 观察特比萘芬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 临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21例(21眼),特比奈芬口服联合用0.12%氟康唑注射液点眼及1 ml球结膜下注射,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21例.结果 随访3个月,21例中18例角膜溃疡愈合,好转1例,无效2例.结论 特比萘芬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疗效好,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黄漫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胎儿前脑无裂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

    目的 探讨超声对前脑无裂畸形的产前诊断方法.方法 使用高分辨率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MHZ和4~7MHZ,采用经丘脑水平、侧脑室和小脑水平3个主要横切面对胎儿头颅部进行连续扫查,并观察记录图像特征.结果 在14 046例产前超声的胎儿中,共诊断出前脑无裂畸形5例,发生率为1∶2 809.其中4例为无叶前脑无裂畸形,1例为半叶前脑无裂畸形.结论 前脑无裂畸形是严重的神经系统结构异常,超声检查是检测胎儿前脑无裂畸形的主要手段,采用多切面横断连续扫查,可提高该病的产前检出率,减少严重缺陷儿的出生,实现优生优育.

    作者:陈翠华;裘毓雯;陈雷宁;胡茂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丹参药材中丹参酚酸B成分

    目的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丹参酚酸B.方法 应用正己烷-乙酸乙酯-丙酮-水为两相溶剂系统,主机转速800r/min,流速2.0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所得产物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纯度大于95%.结果 从1 g丹参粗提物中分离得到了35 mg丹参酚酸B.结论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方法分离丹参中水溶性成份丹参酚酸B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

    作者:陈月蛾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应用他克莫司和环孢霉素A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他克莫司和环孢霉素A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109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成他克莫司(FK506)治疗组(52例)和环孢霉素A(CsA)治疗组(57例),随访2年,比较两组的人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和药物转换率等.结果 CsA和FK506组的2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86.0%/73.7%和94.2%/90.3%(P<0.05).AR发生率分别为10.5%和9.6%(P>0.05).CsA组和FK506组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6.3%和15.4%(P<0.05).CsA组有21.1%的患者接受静脉护肝药物治疗,而FK506组为9.6%(P<0.05).CsA组有14.4%的患者转换为FK506,而FK506组没有病人转成CsA(P<0.05).转换后,谷丙转氨酶/谷草氨酶在10~50 d内由[(255.13±31.38/201.88±21.25)U/L)]降至[(31.25±11.50/25.13±9.68)U/L](P<0.01).结论 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患者,FK506比CsA有更好的疗效和更高的安全性,可作为首选的基础免疫抑制剂.

    作者:刘小友;于立新;付绍杰;徐健;杜传福;邓文锋;王亦斌;叶桂荣;张彦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XAGE-1b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XAGE-1b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0例,通过手术获得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分别提取组织总RNA,RT-PCR反应扩增XAGE-1b基因全长,通过电泳和基因测序鉴定RT-PCR产物,确定基因表达阳性标本,分析基因表达阳性率及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结果 30例肺癌组织中,XAGE-1b基因表达阳性率为40%(12/30),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不表达该基因;基因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与病理类型有相关性,腺癌中基因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61.1%vs 8.3%,p=0.015);随着TNM分期的升高,基因表达阳性率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AGE-1b基因在肺腺癌中高表达,可优先选择该基因作为肺腺癌免疫治疗靶点.

    作者:周清;郭爱林;安社娟;徐崇锐;杨素清;吴一龙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VILI大鼠血清对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 研究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后大鼠血清炎性介质对内皮细胞骨架及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乌司他丁的治疗作用,探讨机械通气生物伤引起肺水肿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方法 将30只SD大鼠分成3组:正常潮气量机械通气组;大潮气量机械通气组;大潮气量机械通气+乌司他丁组.收集机械通气后的3组大鼠的血清,并将这3组血清分别作用于ECV-304细胞,观察聚合型肌动蛋白的变化,并测定血清刺激后的单层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变化.结果 和正常潮气量机械通气相比,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大鼠血清中的炎性介质可以导致内皮细胞周边肌动蛋白带消失,细胞中央出现明显应力纤维,细胞骨架重排,而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开始时注射乌司他丁的大鼠血清对内皮细胞骨架重排影响减轻,3组机械通气后的大鼠血清作用于单层内皮细胞后,内皮细胞通透系数变化百分比(Pa%)分别为(6.95±1.66)%,(27.50±7.77)%,(17.71±4.66)%.结论 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大鼠血清中的炎性介质可诱导内皮细胞骨架中重组,应力纤维形成,增加其通透性,而乌司他丁可减轻大潮气量大鼠血清中炎性介质对内皮细胞骨架的影响,应力纤维生成减少,改善了内皮细胞的通透性.

    作者:胡国栋;蔡绍曦;陈英华;陈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瘢痕子宫再妊娠利凡诺引产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妊娠行利凡诺引产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16~31周因各种原因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221例(221例孕妇有4例孕周大于28周,均为产前检查证实胎儿严重畸形),随机分为3组,甲组为瘢痕子宫丙组5例(既往有过1次剖宫产史),乙组共100例孕妇,甲组、乙组均予米非司酮150 mg顿服,12~24 h以后予利凡诺100mg羊膜腔内注射;丙组共86例孕妇,单用利凡诺100mg羊膜腔内注射,观察3组胎儿排出时间、出血量及胎盘残留及软产道裂伤情况.结果 (1)引产时间:甲组、乙组引产时间短于丙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甲组、丙组产时出血量及胎盘残留率高于乙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3组软产道裂伤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米非司酮有效的促宫颈成熟、软化宫颈,缩短引产时间,使得利凡诺应用于瘢痕子宫中晚孕引产的安全性大大增加.瘢痕子宫引产出血量多、胎盘残留发生率高,需及时使用缩宫素,并同时需要清宫.严格掌握瘢痕子宫利凡诺引产的指征.

    作者:王保平;李秋玲;胡玉凤;吕小燕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人组织因子基因RNA干扰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 构建人组织因子基因RNA干扰载体,为达到阻止凝血过程的启动打下基础.方法 利用Invitrogen公司在线软件设计人组织因子基因(NM 001993)干扰片段,合成shRNA序列,再制备双链寡核苷酸(ds oligo),退火后形成的ds oligo双链克隆到pENTRTM/U6载体的粘性末端,连接产物转化到感受态细胞,增菌,质粒DNA小提、测序.将构建的载体转染到脐静脉内皮细胞,应用RT-PCR和免疫荧光验证载体对目的基因的干扰情况.结果 测序证实阳性克隆为pENTRTM/U6-TF-shRNA,转染到脐静脉内皮细胞后组织因子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成功构建出凝血途径的人组织因子基因RNA干扰载体,为研究组织因子基因RNA干扰载体在凝血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稳定的转染细胞载体.

    作者:唐雯;熊石龙;杨红玲;包杰;杜江;花少栋;孙学刚;封志纯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愈合及胃酸分泌的影响

    目的 明确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并从胃酸分泌的角度探讨其延缓胃溃疡愈合的机制.方法 以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为基础,观察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及其对胃液总酸度、H+,K+-ATP酶mRNA和蛋白表达及壁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 制模术后第9日,生理盐水组和塞来昔布组的溃疡面积(mm2)分别为11.9±3.1和19.7±3.8(P<0.01);制模术后第6日和第9日,塞来昔布组胃液总酸度和H+,K+-ATP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而两组壁细胞的分泌小管和微绒毛数量则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选择性COX-2抑制剂能显著延缓实验性大鼠胃溃疡的愈合过程,其延缓胃溃疡愈合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刺激壁细胞胃酸分泌,加强了对溃疡底部新生肉芽组织的消化作用.

    作者:何美蓉;林劲秋;宋于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鸡羽根角蛋白管毒性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鸡羽根角蛋白管作为组织工程材料的毒性作用.方法 分别制备不同处理强度的3种鸡羽根角蛋白管的浸提液并测定其化学成分.采用皮肤致敏实验(大鼠)、皮内刺激实验(家兔)、小鼠全身急性毒性实验以及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观察鸡羽根角蛋白管浸提液的体内和体外毒性作用.结果 鸡羽根在浸出液中释放的主要物质为中等分子量的肽类物质,大分子蛋白释放不多.皮肤致敏实验和皮内刺激实验显示对浸提液不引起皮肤及皮内红斑、水肿和坏死现象.小鼠全身急性毒性实验中,腹腔注射浸提液的小鼠未出现死亡、衰竭、发绀、震颤、严重的腹膜刺激、眼睑下垂及呼吸困难等毒性症状.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示浸提液细胞毒性接近于0级.结论 鸡羽根角蛋白管可被水解,释放一些肽类物质,其浸提液对皮肤无致敏作用,皮内刺激反应弱,不引起全身急性毒性症状,无细胞毒性.

    作者:董为人;赵冰雷;肖应庆;仇欣霞;陈英华;邹仲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细胞间粘附分子表达调控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及核因子-κB(NF-κB)对其表达调控的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体外培养,观察TNFα刺激HUVEC后,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检测NF-κB活化强度和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UVEC表达ICAM-1.结果 HUVEC受TNFα刺激后2~12 h NF-κB的活性显著增高(P<0.01),峰值在刺激后6 h;同时ICAM-1表达显著增强(P<0.01),并于12 h达峰值,NF-κB活化与ICAM-1表达之间有峰值水平和时间顺序的正相关.且NF-κB可与含ICAM-1基因的κB序列的寡聚核苷酸系列特异结合;竞争抑制实验进一步证实了NF-κB与标记的κB系列结合的特异性;超迁移试验表明,与κB系列结合的NF-κB是由P65亚基构成的同源二聚体.结论 TNFα可有效地激活HUVEC高效表达ICAM-1,其表达受P65亚基同源二聚体构成的NF-κB调控.

    作者:郭振辉;唐柚青;赖添顺;洪新;毛宝龄;钱桂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184例鼻内窥镜手术疗效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鼻内窥镜手术疗效的因素并探讨提高疗效临床措施.方法 对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184例随访2年,就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鼻内窥镜手术疗效与术者的解剖知识、手术熟练程度及病人所从事的职业、生活习惯、术后能否坚持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存在相关性.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手术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而手术疗效与术式选择、疾病分型、术后的定期复诊、综合治疗密切相关.

    作者:周凤玲;施福林;樊秋婷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腹腔镜超声判断胰腺癌可切除性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腹腔镜超声(LUS)判断胰腺癌可切除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4年4月至2006年10月经常规术前检查判断为肿瘤可能可以切除的31例胰腺癌患者于剖腹探查手术前行LUS检查,并将其判断结果前瞻性地与剖腹探查所发现的情况比较,统计LUS判断胰腺癌可切除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正确性.结果 21例患者经LUS检查被认为有切除机会,其中19例经剖腹探查证实可行根治性手术;10例患者经LUS检查被认为肿瘤不能切除,其中1例经剖腹探查证实仍可行根治性手术;LUS判断胰腺癌可切除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正确性分别为95.0%、81.8%、90.5%、90.0%及90.3%.结论 LUS可以显著提高胰腺癌患者的可切除性判断,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手术,对于指导胰腺癌的外科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孙建;侯宝华;简志祥;区应亮;区金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亚单位功能片段的纯化及活性研究

    目的 建立一种有效的尿素酶功能片段的纯化方法.方法 应用已构建的尿素酶B功能片段表达载体,IPTG诱导表达,包涵体鉴定试验判断目的蛋白表达形式,AKTA100上分别采用亲和层析和离子层析等多级纯化方式优化纯化条件,HPLC检测纯化蛋白纯度,尿素酶活性阻断试验对纯化后功能片段进行活性鉴定.结果 IPTG诱导后目的蛋白高表达,包涵体鉴定试验证实目的蛋白以可溶形式存在宿主细胞中,优化后方案得到目的蛋白纯度>90%且能被尿素酶B免疫的兔血清识别,纯化后蛋白免疫家兔后产生兔抗血清能够特异性中和Hp尿素酶活性.结论 成功建立了尿素酶功能片段的纯化方法.

    作者:袁小澎;邹全明;柏杨;杨珺;郭鹰;张卫军;刘正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