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亚单位功能片段的纯化及活性研究

袁小澎;邹全明;柏杨;杨珺;郭鹰;张卫军;刘正祥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蛋白纯化, 尿素酶B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有效的尿素酶功能片段的纯化方法.方法 应用已构建的尿素酶B功能片段表达载体,IPTG诱导表达,包涵体鉴定试验判断目的蛋白表达形式,AKTA100上分别采用亲和层析和离子层析等多级纯化方式优化纯化条件,HPLC检测纯化蛋白纯度,尿素酶活性阻断试验对纯化后功能片段进行活性鉴定.结果 IPTG诱导后目的蛋白高表达,包涵体鉴定试验证实目的蛋白以可溶形式存在宿主细胞中,优化后方案得到目的蛋白纯度>90%且能被尿素酶B免疫的兔血清识别,纯化后蛋白免疫家兔后产生兔抗血清能够特异性中和Hp尿素酶活性.结论 成功建立了尿素酶功能片段的纯化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闭路式腹水回输治疗顽固性腹水

    目的 研究因多种原因所致顽固性腹水的患者运用闭路式腹水回输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经B超诊断有中量及大量腹水的患者30例,分成腹水回输组20例,对照组10例.腹水回输组病人除治疗原发性病外,另采用闭路循环式腔内腹水回输治疗.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利尿、护肝及中西医结合血透等综合治疗.结果 腹水回输组与对照组相比其病死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1).结论 腹水患者运用闭路循环式腔内腹水回输技术治疗的疗效显著.

    作者:黄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维拉帕米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点予维拉帕米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寻找维拉帕米佳预处理时间点.方法 沙土鼠33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n=6)、缺血损伤B组(n=6)、维拉帕米预处理C~E组(n=7),即脑缺血前48、24、12 h分别予2.5%维拉帕米(2 mg/kg·b.w.)腹腔注射.观察指标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每组随机取一大小约1 mm×1 mm左颞前叶脑组织,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维拉帕米预处理各组的GSH活性显著高于缺血损伤组(P<0.01),ET的含量显著低于缺血损伤组(P<0.05).C、D组SOD活性显著高于B组(P<0.05),E组SOD活性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C、D组MDA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E组MDA含量低于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C、D、E各组CGRP的含量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维拉帕米预处理各组的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改变不大或仅有轻微的改变,而缺血组脑组织超微结构表现出严重的损伤.结论 缺血前48~12 h予维拉帕米预处理对沙土鼠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以预先给药48 h组的效果较为显著,这种作用与其增加体内抗氧化物质SOD、GSH的活性及拮抗ET的毒性有关.

    作者:丁宁;王芳;肖慧;王迪芬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靶向抑制存活素基因对大肠癌细胞SW80侵袭和转移的实验研究

    目的 构建靶向存活素(survivin)基因的短发夹干扰RNA(shRNA)表达载体,导入人大肠癌细胞SW480中,研究靶向抑制survivin基因对SW480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根据siRNA设计原则,在survivin序列中选取设计含19个核苷酸(19 nt)的靶序列,间以9个核苷酸的茎环序列,两端分别加上对应的酶切位点,形成shRNA的DNA模板并克隆到shRNA表达载体pRNAT-U6.1/Neo中,获得靶向抑制survivin基因的sihNA表达载体pRNAT-U6.1/Neo-survivin;采用Lipofectamine 2000TM转染试剂将干扰质粒pRNAT-U6.1/Neo-survivin导入到大肠癌细胞SW480中;用Western blotting从蛋白水平检测干扰效果;分别采用肿瘤侵袭粘附实验和明胶酶谱分析法检测pRNAT-U6.1/Neo-survivin对SW480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潜能的影响.结果 Survivin基因的蛋白表达均得到显著抑制;沉默SW480的survivin基因可以显著抑制SW480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潜能,而且survivin基因表达被抑制后,SW480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明显减少.结论 Survivin基因可能在SW480的侵袭和转移潜能中起重要作用,沉默SW480的survivin基因可以显著抑制其侵袭、转移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因而survivin影响SW480的侵袭和转移可能与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密切相关.

    作者:武金宝;南清振;马高峰;龚伟;陈琳;林英卓;王继德;张宏权;宋于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XAGE-1b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XAGE-1b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0例,通过手术获得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分别提取组织总RNA,RT-PCR反应扩增XAGE-1b基因全长,通过电泳和基因测序鉴定RT-PCR产物,确定基因表达阳性标本,分析基因表达阳性率及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结果 30例肺癌组织中,XAGE-1b基因表达阳性率为40%(12/30),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不表达该基因;基因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与病理类型有相关性,腺癌中基因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61.1%vs 8.3%,p=0.015);随着TNM分期的升高,基因表达阳性率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AGE-1b基因在肺腺癌中高表达,可优先选择该基因作为肺腺癌免疫治疗靶点.

    作者:周清;郭爱林;安社娟;徐崇锐;杨素清;吴一龙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耐药毒株的全基因质粒构建及其在HepG2细胞中复制与表达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耐药变异对病毒复制及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定向点突变方法,成功的在模板质粒P3.8Ⅱ基础上构建成功3种P基因变异株质粒,并转染HepG2细胞,与HBV野毒株相比,分析变异毒株复制表达活性的差别.结果 经DNA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rtG172E、rtG174C、rtG172E/rtG174C等3种变异株质粒,转染细胞系后发现上清均表达有HBsAg和HBeAg,证明转染质粒在细胞内成功表达并分泌HBsAg和HBeAg.通过检测细胞内复制产生的子代HBVDNA发现,rtG172E、rtG174C、rtG172E/rtG174C等3种变异株的复制活性均有明显减弱.结论 新发现的3种P基因变异株会影响HBV复制活性,对药物敏感性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孙剑;王程;温淑娟;王战会;HOU Jin-lin;侯金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针对芳烃双加氧酶保守区的聚合酶链式反应研究

    芳烃双加氧酶是芳环类污染物在微生物降解途径中发挥起始作用的关键酶.本研究通过对数据库中的双加氧酶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发现并选取其中的主要保守区序列.聚类分析表明该保守区能够代表全长序列的聚类信息.通过对应该序列设计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引物,能够从土壤分离的降解菌中扩增相应的基因产物.测序及聚类结果揭示,除传统的nahAc基因类型外,phnA1a和phnA1b是新的广泛存在于鞘氨醇单胞菌属细菌中的双加氧酶基因类型.

    作者:周宏伟;周美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应用Tei指数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左室整体功能

    目的 探讨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Tei指数与传统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对左室整体功能的评价.方法 选取正常对照组55例及心力衰竭组37例,比较两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A峰及E/A比值、E峰减速时间,肺静脉血流频谱S/D、S峰减速时间,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速度频谱Ea/Aa的比值,左室EF值、左心Tei指数的差异.结果 两组间Tei指数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左室EF值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A峰及E/A比值、E峰减速时间,肺静脉血流频谱S/D、S峰减速时间,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速度频谱Ea/Aa的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ei指数是综合评价心脏整体功能的新指标,Tei指数的异常能为临床提供左心功能改变的诊断信息.

    作者:刘柳华;郭德颖;克泽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鸡羽根角蛋白管毒性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鸡羽根角蛋白管作为组织工程材料的毒性作用.方法 分别制备不同处理强度的3种鸡羽根角蛋白管的浸提液并测定其化学成分.采用皮肤致敏实验(大鼠)、皮内刺激实验(家兔)、小鼠全身急性毒性实验以及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观察鸡羽根角蛋白管浸提液的体内和体外毒性作用.结果 鸡羽根在浸出液中释放的主要物质为中等分子量的肽类物质,大分子蛋白释放不多.皮肤致敏实验和皮内刺激实验显示对浸提液不引起皮肤及皮内红斑、水肿和坏死现象.小鼠全身急性毒性实验中,腹腔注射浸提液的小鼠未出现死亡、衰竭、发绀、震颤、严重的腹膜刺激、眼睑下垂及呼吸困难等毒性症状.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示浸提液细胞毒性接近于0级.结论 鸡羽根角蛋白管可被水解,释放一些肽类物质,其浸提液对皮肤无致敏作用,皮内刺激反应弱,不引起全身急性毒性症状,无细胞毒性.

    作者:董为人;赵冰雷;肖应庆;仇欣霞;陈英华;邹仲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IL-18单核苷酸多态性rs1946519和rs360718与宫颈癌的关系

    目的 探讨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1946519和rs360718与宫颈癌关系,为研究宫颈癌患病风险奠定基础.方法 常规方法对107例原发性宫颈癌患者和80名正常人群外周血进行基因组DNA抽提,并自行设计引物和探针,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杂交技术对IL-18基因rs360718和rs1946519位点进行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分型,应用x2检验统计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等位基因型频率及其患病风险.结果 宫颈癌患者组与对照组IL-18 rs360718TT和GT基因型频率及其G和T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宫颈癌患者组与对照组IL-18 rs1946519AA、AC和CC基因型频率及A和C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显著(P<0.05),AC和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的患病风险分别为2.883,2.750和1.611.宫颈癌与正常人群中IL-18 rs1946519和rs360718位点有6种基因型,比较发现AC+TT基因型频率较正常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L-18 rs360718等位基因变异与宫颈癌的易感性无关;IL-18rs1946519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具有AC+TT基因型的人发生宫颈癌的危险性相对较高.

    作者:杨红玲;平宝红;王前;郑磊;唐雯;亓涛;包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幕上胶质瘤及脑膜瘤并癫痫原因分析及综合抗痫治疗

    目的 讨论并发癫痫的颅内幕上胶质瘤及脑膜瘤的类型、部位及致痫原因,探讨其抗痫治疗方法.方法 随机收集分析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70例并有癫痫的幕上胶质瘤及脑膜瘤患者,其中胶质瘤40例,脑膜瘤30例,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经综合抗痫治疗.结果 并有癫痫的幕上胶质瘤多以星形胶质瘤Ⅰ、Ⅱ级及少枝胶质细胞瘤为多;脑膜瘤多位于额顶叶.病例经手术、药物及高压氧治疗,癫痫控制效果好.结论 幕上胶质瘤并有癫痫者恶性程度偏低,预后较好;并有癫痫的脑膜瘤多位于运动情感功能区.肿瘤切除程度对二者癫痫的控制有明显影响,正规综合治疗抗痫效果好.

    作者:谢泽宇;庄明华;丁山;骆健明;许宏武;李永生;孙德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特比奈芬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目的 观察特比萘芬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 临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21例(21眼),特比奈芬口服联合用0.12%氟康唑注射液点眼及1 ml球结膜下注射,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21例.结果 随访3个月,21例中18例角膜溃疡愈合,好转1例,无效2例.结论 特比萘芬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疗效好,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黄漫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盐酸戊已奎醚经静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盐酸戊已奎醚经静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对循环呼吸功能和上消化道蠕动程度的影响.方法 自愿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二组(n=30).静注盐酸戊已奎醚(Ⅰ组)或阿托品(Ⅱ组)0.01 mg/kg,芬太尼1.0μg/kg,异丙酚1.0mg/kg后待意识消失开始胃镜检查,并以异丙酚维持.记录血压(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上消化道蠕动程度、术中抵抗动作、术后口干程度、意识消失与恢复时间.结果 组间B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后2 minⅠ组SpO2高于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HR与麻醉前比较Ⅰ组减慢,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稍增快,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消化道蠕动程度Ⅰ组轻于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抵抗动作、术毕口干程度、意识消失与恢复时间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盐酸戊已奎醚经静脉应用对循环呼吸抑制轻,不增快心率,对上消化道蠕动抑制强,不增加副作用.

    作者:张朝群;史永胜;魏荣;邱爱军;刘有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水平的比较

    目的 研究C反应蛋白(CRP)、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anti-oxLDL)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26例急性心肌梗死、2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0例稳定性心绞痛和21例对照者的CRP、anti-oxLDL和anti-LDL水平,比较各组中上述指标有无显著差异并评估CRP水平与anti-oxLDL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CS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5);ACS患者的anti-oxLDL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5);各组anti-oxLDL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中CRP水平与anti-oxLDL水平成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 特异性抗原oxLDL的免疫反应,在导致斑块的不稳定及ACS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anti-oxLDL水平可能是评价ACS斑块不稳定的重要特异性标志.

    作者:马立勤;郑华;吴赛珠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人组织因子基因RNA干扰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 构建人组织因子基因RNA干扰载体,为达到阻止凝血过程的启动打下基础.方法 利用Invitrogen公司在线软件设计人组织因子基因(NM 001993)干扰片段,合成shRNA序列,再制备双链寡核苷酸(ds oligo),退火后形成的ds oligo双链克隆到pENTRTM/U6载体的粘性末端,连接产物转化到感受态细胞,增菌,质粒DNA小提、测序.将构建的载体转染到脐静脉内皮细胞,应用RT-PCR和免疫荧光验证载体对目的基因的干扰情况.结果 测序证实阳性克隆为pENTRTM/U6-TF-shRNA,转染到脐静脉内皮细胞后组织因子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成功构建出凝血途径的人组织因子基因RNA干扰载体,为研究组织因子基因RNA干扰载体在凝血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稳定的转染细胞载体.

    作者:唐雯;熊石龙;杨红玲;包杰;杜江;花少栋;孙学刚;封志纯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两种大肠癌细胞株小鼠肝转移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目的 建立人、鼠大肠癌细胞肝转移动物模型,为研究大肠癌肝转移机制及筛选、评估抗转移药物提供工具.方法 选取鼠大肠癌细胞株CT26和人大肠癌细胞株LoVo,分别接种于Balb/c小鼠及裸鼠脾脏内,观察其成瘤情况、肝脏转移率及生存期,并对两种模型进行初步比较.结果 两种细胞株均能复制出大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病理结果证实肝转移肿瘤符合典型的低分化腺癌特征.CT26细胞在免疫功能完整的小鼠体内,仍具有良好的成瘤性和转移率,较LoVo细胞建立的裸鼠肝转移模型转移率更高,成瘤时间更短.结论 成功复制出两种人鼠大肠癌细胞株肝转移动物模型,均能较好模拟大肠癌体内肝转移过程.

    作者:文军宝;聂飚;姜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8月至2006年1月采取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97例.肝切除术式:吸刮解剖法切肝;单纯左外叶切除81例,左内叶切除2例,左半肝切除7例,左外叶并右肝第Ⅳ段切除3例,右半肝切除1例,左肝外叶切除并右肝实质切开取石3例,同时行胆肠内引流术47例;术中、术后配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后予以中药利胆排石.结果 术后出现胆瘘1例(1%),术后肝内残石9例(9.3%),膈下感染2例(2.1%);随访1~8年,优良率达92.4%.结论 肝切除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松;谭志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颅内颅咽管瘤的影像病理表现及其手术意义

    目的 分析颅咽管瘤的CT及MR表现,并探讨其病理及其在临床手术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CT、MR影像表现及病理,研究相关的手术资料.结果 男70例,女53例.年龄1~72岁,平均23.82岁.其中成釉质细胞型59例,鳞状乳头型41例,混合型23例.18例表现为实体瘤,38例为囊性瘤,钙化78例,23例肿瘤后部与三脑室壁间分界不清,影像学发现垂体柄11例,术中发现垂体柄53例.结论 MRI有助于显示肿瘤范围及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CT对钙化的显示优于MRI;应用影像学技术显示肿瘤的部位、钙化形式、辨识垂体柄及与下丘脑的关系对于优化手术方案至关重要.

    作者:邱士军;郭艳丽;张雪林;张帆;张玉忠;文戈;胡罢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成人大骨节病血清透明质酸、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NO和硒含量检测

    目的 分析成人大骨节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NO和硒的含量,探讨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选择陕西省大骨节病区永寿县、非大骨节病区西安市长安区216例调查对象,依据中国大骨节病诊断标准[GB16003-1995]和病例排除与纳入标准随机分为成人大骨节病组25例,病区健康对照组20例,非病区健康对照组20例,平均年龄、性别无差别.采用ELISA、硝酸还原酶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中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透明质酸、一氧化氮和硒的含量.结果 (1)大骨节病组血清一氧化氮含量(41.7±21.89)μmol/l显著高于病区内(17.1±13.01)μmol/l、外对照组(17.58±11.48)μmol/l(F=13.11,df=2,P<0.001);(2)大骨节病组血清TNF-α含量(32.7±3.55)pg/ml显著高于病区外对照组(30.95±2.22)pg/ml(F=3.672,df=2,P=0.031),但与病区内对照组(32.7±3.55)pg/ml之间无统计学差异;(3)判别分析筛选出成人大骨节病患者与病区、非病区对照有差异的血清学指标为TNF-α和一氧化氮.结论 成人大骨节病血清TNF-α和一氧化氮显著增高,且与临床表现变化有关.

    作者:李小迎;郭雄;王立新;耿冬;康龙丽;王爽;王芝芳;顾其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新鲜气流量和挥发器设定浓度对诱导期异氟醚药动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新鲜气体流量(FGF)对诱导期异氟醚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49岁.按FGF 1 L/min、2 L/min、3 L/min的大小不同分为Ⅰ、Ⅱ、Ⅲ组,每组分别吸入1%、2%异氟醚,依次记为为Ⅰ 1、Ⅰ 2、Ⅱ1、Ⅱ2、Ⅲ1、Ⅲ2(1、2分别代表Co为1%、2%)六个亚组.气管插管后在不同FGF下吸入不同异氟醚浓度,监测各组呼吸道吸入异氟醚浓度(CIiso)和呼出异氟醚浓度(CEiso)随时间的变化,每3min记录一次CIiso和CEiso,依次记为T1~T6,共观察18 min.结果 不同亚组在不同时间点的CIiso和CEiso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亚组内的CIiso和CEiso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在9 min左右都趋于相对稳定,但都达不到设定浓度(Co).不同时间点的CIiso和CEiso在2%亚组是1%亚组的两倍.结论 在不同的FGF组,CIiso和CEiso都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在9min左右时趋于稳定,但都达不到Co.FGF和Co越大,CIiso和CEiso上升越快.

    作者:陈明全;靳三庆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VILI大鼠血清对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 研究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后大鼠血清炎性介质对内皮细胞骨架及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乌司他丁的治疗作用,探讨机械通气生物伤引起肺水肿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方法 将30只SD大鼠分成3组:正常潮气量机械通气组;大潮气量机械通气组;大潮气量机械通气+乌司他丁组.收集机械通气后的3组大鼠的血清,并将这3组血清分别作用于ECV-304细胞,观察聚合型肌动蛋白的变化,并测定血清刺激后的单层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变化.结果 和正常潮气量机械通气相比,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大鼠血清中的炎性介质可以导致内皮细胞周边肌动蛋白带消失,细胞中央出现明显应力纤维,细胞骨架重排,而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开始时注射乌司他丁的大鼠血清对内皮细胞骨架重排影响减轻,3组机械通气后的大鼠血清作用于单层内皮细胞后,内皮细胞通透系数变化百分比(Pa%)分别为(6.95±1.66)%,(27.50±7.77)%,(17.71±4.66)%.结论 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大鼠血清中的炎性介质可诱导内皮细胞骨架中重组,应力纤维形成,增加其通透性,而乌司他丁可减轻大潮气量大鼠血清中炎性介质对内皮细胞骨架的影响,应力纤维生成减少,改善了内皮细胞的通透性.

    作者:胡国栋;蔡绍曦;陈英华;陈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