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雯;熊石龙;杨红玲;包杰;杜江;花少栋;孙学刚;封志纯
颅内肿瘤是神经系统较常见的严重疾病,不论是恶性还是良性,都会危害生命.研究发现本病癌细胞的染色体可发生断裂、片段缺失、易位、重排等异常情况.目前治疗以外科手术、放疗、联合化疗、免疫治疗和中医治疗为主,但恶性颅内肿瘤复发率高,预后不良,临床急需既可延长存活期、又能改善生存质量的综合治疗方案.进入分子靶向治疗时代,医学科学界对颅内肿瘤的分子机制愈增了解,加上诊断和医疗技术的长足进步,肿瘤的综合治疗不断有新的内容充实,为颅内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与康复带来希望的曙光.本文报道目前颅内肿瘤的新综合治疗方法,并阐述揉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纳米医学和代谢组学于一身的前沿性分子治疗方案.
作者:曹志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丹参酚酸B.方法 应用正己烷-乙酸乙酯-丙酮-水为两相溶剂系统,主机转速800r/min,流速2.0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所得产物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纯度大于95%.结果 从1 g丹参粗提物中分离得到了35 mg丹参酚酸B.结论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方法分离丹参中水溶性成份丹参酚酸B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
作者:陈月蛾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颅咽管瘤的CT及MR表现,并探讨其病理及其在临床手术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CT、MR影像表现及病理,研究相关的手术资料.结果 男70例,女53例.年龄1~72岁,平均23.82岁.其中成釉质细胞型59例,鳞状乳头型41例,混合型23例.18例表现为实体瘤,38例为囊性瘤,钙化78例,23例肿瘤后部与三脑室壁间分界不清,影像学发现垂体柄11例,术中发现垂体柄53例.结论 MRI有助于显示肿瘤范围及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CT对钙化的显示优于MRI;应用影像学技术显示肿瘤的部位、钙化形式、辨识垂体柄及与下丘脑的关系对于优化手术方案至关重要.
作者:邱士军;郭艳丽;张雪林;张帆;张玉忠;文戈;胡罢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不同新鲜气体流量(FGF)对诱导期异氟醚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49岁.按FGF 1 L/min、2 L/min、3 L/min的大小不同分为Ⅰ、Ⅱ、Ⅲ组,每组分别吸入1%、2%异氟醚,依次记为为Ⅰ 1、Ⅰ 2、Ⅱ1、Ⅱ2、Ⅲ1、Ⅲ2(1、2分别代表Co为1%、2%)六个亚组.气管插管后在不同FGF下吸入不同异氟醚浓度,监测各组呼吸道吸入异氟醚浓度(CIiso)和呼出异氟醚浓度(CEiso)随时间的变化,每3min记录一次CIiso和CEiso,依次记为T1~T6,共观察18 min.结果 不同亚组在不同时间点的CIiso和CEiso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亚组内的CIiso和CEiso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在9 min左右都趋于相对稳定,但都达不到设定浓度(Co).不同时间点的CIiso和CEiso在2%亚组是1%亚组的两倍.结论 在不同的FGF组,CIiso和CEiso都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在9min左右时趋于稳定,但都达不到Co.FGF和Co越大,CIiso和CEiso上升越快.
作者:陈明全;靳三庆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构建带HA标签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真核细胞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PCR方法从人cDNA文库中扩增RAGE基因编码区,使用常规酶切、连接方法将其重组至pcDNA3真核表达载体中,对阳性克隆进行酶切、PCR和测序鉴定.以RAGE/pcDNA3重组质粒为模板,运用突变方法在RAGE氨基末端信号肽后插入HA序列.利用Western blotting在HEK 293细胞中对经过测序鉴定的HA-RAGEpcDNA3重组质粒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RAGE/pcDNA3重组质粒经酶切、PCR和测序鉴定正确无误,HA-RAGEpcDNA3重组质粒可在HEK 293细胞中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带HA标签的RAGE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该载体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RAGE在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
作者:李煜生;龚小卫;程蔚蔚;魏洁;姜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芳烃双加氧酶是芳环类污染物在微生物降解途径中发挥起始作用的关键酶.本研究通过对数据库中的双加氧酶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发现并选取其中的主要保守区序列.聚类分析表明该保守区能够代表全长序列的聚类信息.通过对应该序列设计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引物,能够从土壤分离的降解菌中扩增相应的基因产物.测序及聚类结果揭示,除传统的nahAc基因类型外,phnA1a和phnA1b是新的广泛存在于鞘氨醇单胞菌属细菌中的双加氧酶基因类型.
作者:周宏伟;周美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构建包括神经营养因子4(NT4)信号肽,p53氨基端短活性肽(12~26位氨基酸)及蛋白质转导结构域-黑腹果蝇触足肽(Ant)序列在内的异源融合基因,并以腺病毒作为基因转移载体观察NT4p53(N15)Ant基因在体外对肝癌细胞系HepG2的杀伤效应.方法 应用互为模板的引物PCR技术及T载体克隆法获得p53(N15)Ant基因克隆,经酶切后连入pBV220/NT4质粒,再将融合基因NT4p53(N15)Ant亚克隆至腺病毒的穿梭质粒内,与辅助质粒pJM17共转染HEK293细胞,通过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经PCR鉴定后,NT4p53(N15)Ant重组腺病毒感染HepG2细胞,用MTT比色法和PI染色流式细胞计数仪分析Ad.NT4p53(N15)Ant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杀伤效应及凋亡率.结果 克隆出NT4p53(N15)Ant基因,得到高滴度的重组腺病毒,提取病毒DNA经PCR证实含目的基因.MTT测定结果显示,与平行对照病毒Ad.GFP相比,Ad.NT4p53(N15)Ant对HepG2细胞有强烈的杀伤效应,且以病毒感染后48 h作用为明显,对肿瘤细胞抑制率达到63.3%,而对正常细胞NIH3T3的影响很小.Ad.NT4p53(N15)Ant感染HepG2细胞30 h后的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Ad.NT4p53(N15)Ant可使HepG2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率为18.16%.结论 通过分子克隆体外重组技术我们首次成功制备了NT4p53(N15)Ant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初步的研究发现Ad.NT4p53(N15)Ant对HepG2细胞有强烈的杀伤效应,这种效应部分是通过诱导HepG2细胞的凋亡而实现的.
作者:李跃萍;邱曙东;宋丽萍;王全颖;杨广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盐酸戊已奎醚经静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对循环呼吸功能和上消化道蠕动程度的影响.方法 自愿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二组(n=30).静注盐酸戊已奎醚(Ⅰ组)或阿托品(Ⅱ组)0.01 mg/kg,芬太尼1.0μg/kg,异丙酚1.0mg/kg后待意识消失开始胃镜检查,并以异丙酚维持.记录血压(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上消化道蠕动程度、术中抵抗动作、术后口干程度、意识消失与恢复时间.结果 组间B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后2 minⅠ组SpO2高于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HR与麻醉前比较Ⅰ组减慢,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稍增快,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消化道蠕动程度Ⅰ组轻于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抵抗动作、术毕口干程度、意识消失与恢复时间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盐酸戊已奎醚经静脉应用对循环呼吸抑制轻,不增快心率,对上消化道蠕动抑制强,不增加副作用.
作者:张朝群;史永胜;魏荣;邱爱军;刘有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构建PRL-2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致侵袭和粘附的能力.方法 用RT-PCR法从肝癌细胞系HepG2总RNA中扩增编码PRL-2基因全长阅读开放框DNA,构建真核表达载体.以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稳定转染至正常永生化肝细胞系CL1中,筛选阳性克隆.分别应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法分析PRL-2在阳性细胞中mRNA、蛋白表达及其定位.MTT法观察转染20 min和120 min后与底物粘附的细胞数,评价PRL-2对CL1肝细胞粘附能力的促进作用,观察6 h后细胞穿透多聚碳膜上层粘蛋白的细胞数,分析PRL-2对肝细胞浸润迁移的影响.结果 经RT-PCR扩增出大小为504 bp的基因片断,序列测定正确并经亚克隆酶切鉴定.经过8周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表达PRL-2的细胞亚系PRL-2-CL1,经RT-PCR、Western blotting印迹和免疫组化证实,PRL-2-CL1细胞系表达PRL-2 mRNA及蛋白.PRL-2使CL-1细胞在20 min和120 min时对纤连蛋白的粘附率明显升高(P<0.05),PRL-2使CL-1细胞穿透迁移小室多聚碳膜的细胞数由(10.0±3.7)个显著升高至(44.8±2.6)个(P<0.05).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PRL-2真核表达载体并可在永生化肝细胞中稳定表达,PRL-2具有致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能力.
作者:叶海燕;郭爱林;张萌;吕国丽;文剑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多个原核期形态学指标与取卵后第3天胚胎着床之间的关系,验证并筛选能正确反映胚胎移植后种植潜能的原核期形态指标.方法 选取年龄均≤35岁,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均≥8 mm,且取卵后第3天进行胚胎移植后100%植入的共30个移植周期患者(植入组),同时随机选取满足上述条件的100%未植入32个移植周期患者(未植入组).根据原核期形态包括两原核是否相邻、大小、居于胞浆中的位置,核仁前体(NPB)的排列方式、大小、数目,极体是否完整,胞浆晕的有无,胞质颜色及颗粒是否正常,胞质内空泡的有无进行数据统计,比较原核期形态与胚胎种植成功与否之间的关系.结果 植入组中两原核相邻、居中、大小一致的出现率明显高于未植入组(P<0.05),其发育而来的取卵后第3天胚胎种植率明显增高.植入组中以NPB均线性排列、数目3~7个、中等大小出现率明显高于未植入组(P<0.05),其发育而来的取卵后第3天胚胎种植率明显增高.胞浆形态中胞浆颗粒增粗明显降低胚胎种植率(P<0.05),其它形态如极体、胞浆颜色、胞浆晕及胞浆内空泡均不影响胚胎种植率.结论 原核期胚胎形态可以反映受精卵的质量,但与取卵后第3天胚胎质量不完全一致,在IVF临床工作中是选择移植胚胎的一项辅助指标,能预测胚胎发育潜能.
作者:李劲;陈士岭;孙玲;邢福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小主动脉瓣环病变患者行瓣环扩大术后置换主动脉瓣的临床疗效,手术方法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对18例主动脉瓣病变伴主动脉瓣环狭窄患者行主动脉置换加瓣环扩大成形术,其中采用Konno法10例,Nicks法5例,Manougnian法3例,同期处理合并病变,术后随访1月~9年(平均4.8年)2例术后早期出现心功能不全,经内科治疗痊愈,心功能恢复正常.结果 全组18例早期死亡1例,死亡原因:重度低心排综合征.其余17例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有:低心排并心律失常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经积极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只要术式选择恰当,对于小主动脉瓣环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时,需行主动脉根部瓣环扩大术;扩大狭窄的主动脉瓣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近、远期效果良好.
作者:朱平;吴若彬;庄建;张镜芳;肖学钧;郑少忆;卢聪;陈欣欣;陈寄梅;刘菁;范瑞新;郭惠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一种有效的尿素酶功能片段的纯化方法.方法 应用已构建的尿素酶B功能片段表达载体,IPTG诱导表达,包涵体鉴定试验判断目的蛋白表达形式,AKTA100上分别采用亲和层析和离子层析等多级纯化方式优化纯化条件,HPLC检测纯化蛋白纯度,尿素酶活性阻断试验对纯化后功能片段进行活性鉴定.结果 IPTG诱导后目的蛋白高表达,包涵体鉴定试验证实目的蛋白以可溶形式存在宿主细胞中,优化后方案得到目的蛋白纯度>90%且能被尿素酶B免疫的兔血清识别,纯化后蛋白免疫家兔后产生兔抗血清能够特异性中和Hp尿素酶活性.结论 成功建立了尿素酶功能片段的纯化方法.
作者:袁小澎;邹全明;柏杨;杨珺;郭鹰;张卫军;刘正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耐药变异对病毒复制及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定向点突变方法,成功的在模板质粒P3.8Ⅱ基础上构建成功3种P基因变异株质粒,并转染HepG2细胞,与HBV野毒株相比,分析变异毒株复制表达活性的差别.结果 经DNA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rtG172E、rtG174C、rtG172E/rtG174C等3种变异株质粒,转染细胞系后发现上清均表达有HBsAg和HBeAg,证明转染质粒在细胞内成功表达并分泌HBsAg和HBeAg.通过检测细胞内复制产生的子代HBVDNA发现,rtG172E、rtG174C、rtG172E/rtG174C等3种变异株的复制活性均有明显减弱.结论 新发现的3种P基因变异株会影响HBV复制活性,对药物敏感性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孙剑;王程;温淑娟;王战会;HOU Jin-lin;侯金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点予维拉帕米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寻找维拉帕米佳预处理时间点.方法 沙土鼠33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n=6)、缺血损伤B组(n=6)、维拉帕米预处理C~E组(n=7),即脑缺血前48、24、12 h分别予2.5%维拉帕米(2 mg/kg·b.w.)腹腔注射.观察指标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每组随机取一大小约1 mm×1 mm左颞前叶脑组织,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维拉帕米预处理各组的GSH活性显著高于缺血损伤组(P<0.01),ET的含量显著低于缺血损伤组(P<0.05).C、D组SOD活性显著高于B组(P<0.05),E组SOD活性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C、D组MDA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E组MDA含量低于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C、D、E各组CGRP的含量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维拉帕米预处理各组的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改变不大或仅有轻微的改变,而缺血组脑组织超微结构表现出严重的损伤.结论 缺血前48~12 h予维拉帕米预处理对沙土鼠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以预先给药48 h组的效果较为显著,这种作用与其增加体内抗氧化物质SOD、GSH的活性及拮抗ET的毒性有关.
作者:丁宁;王芳;肖慧;王迪芬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人癌术后转移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瘤源所建模型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 肿瘤生长至瘤径为1.5 cm时,把在裸小鼠皮下传代的GBC、HCT-116、NCI-H460和SMMC-7721移植瘤切除,建立术后转移裸小鼠模型,观察动物的生存状态和体内转移情况.结果 GBC对照组裸小鼠8周时未发现体内转移;术后组10周时肺转移6只(75%),切瘤后动物生存期延长2周.HCT-116对照组9周时肺转移3只(23.1%);术后组17周时肺转移15只(100%),脾脏转移5只(33.3%),淋巴结转移15只(100%),切瘤后动物生存期延长超过8周.NCI-H460对照组10周时裸小鼠未发现转移,术后组14周时肺转移5只(100%),切瘤后动物生存期延长4周.SMMC-7721对照组和术后组动物出现衰竭体征时均未发现体内转移,切瘤后动物生存期延长6周.结论 皮下移植瘤切除后,可以延长动物生存期,提高体内转移发生率,但是否发生高转移与瘤源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作者:徐冰;姚明;顾为望;闫明霞;刘蕾;张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单独或联合三氧化二砷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硼替佐米、三氧化二砷处理细胞12~48 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DNA凝胶电泳、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10~50 nmol/L硼替佐米可有效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其中10nmol/L剂量处理12 h,即有细胞凋亡发生,延长作用时间或增加药物剂量,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选择15 μmol/L三氧化二砷与10nmol/L硼替佐米联合应用,可见HL-60细胞凋亡率比两种药物单独使用时显著增加.结论 硼替佐米对HL-60细胞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细胞凋亡效应,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者:孙启鑫;孟凡义;扶云碧;李利;田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为了研究异位性皮炎患者皮损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XCR3在异位性皮炎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1例异位性皮炎患者皮损内和18例健康对照者正常皮肤中CXCR3的表达水平;采用直线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分析CXCR3 mRNA的表达与异位性皮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异位性皮炎患者皮损内CXCR3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异位性皮炎患者皮损内CXCR3 mRNA表达水平与异位性皮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r=0.67092,P=0.0009).结论 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XCR3可能参与了异位性皮炎的发病过程.
作者:赖桂梅;林绍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影响鼻内窥镜手术疗效的因素并探讨提高疗效临床措施.方法 对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184例随访2年,就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鼻内窥镜手术疗效与术者的解剖知识、手术熟练程度及病人所从事的职业、生活习惯、术后能否坚持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存在相关性.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手术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而手术疗效与术式选择、疾病分型、术后的定期复诊、综合治疗密切相关.
作者:周凤玲;施福林;樊秋婷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构建靶向存活素(survivin)基因的短发夹干扰RNA(shRNA)表达载体,导入人大肠癌细胞SW480中,研究靶向抑制survivin基因对SW480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根据siRNA设计原则,在survivin序列中选取设计含19个核苷酸(19 nt)的靶序列,间以9个核苷酸的茎环序列,两端分别加上对应的酶切位点,形成shRNA的DNA模板并克隆到shRNA表达载体pRNAT-U6.1/Neo中,获得靶向抑制survivin基因的sihNA表达载体pRNAT-U6.1/Neo-survivin;采用Lipofectamine 2000TM转染试剂将干扰质粒pRNAT-U6.1/Neo-survivin导入到大肠癌细胞SW480中;用Western blotting从蛋白水平检测干扰效果;分别采用肿瘤侵袭粘附实验和明胶酶谱分析法检测pRNAT-U6.1/Neo-survivin对SW480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潜能的影响.结果 Survivin基因的蛋白表达均得到显著抑制;沉默SW480的survivin基因可以显著抑制SW480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潜能,而且survivin基因表达被抑制后,SW480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明显减少.结论 Survivin基因可能在SW480的侵袭和转移潜能中起重要作用,沉默SW480的survivin基因可以显著抑制其侵袭、转移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因而survivin影响SW480的侵袭和转移可能与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密切相关.
作者:武金宝;南清振;马高峰;龚伟;陈琳;林英卓;王继德;张宏权;宋于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构建人组织因子基因RNA干扰载体,为达到阻止凝血过程的启动打下基础.方法 利用Invitrogen公司在线软件设计人组织因子基因(NM 001993)干扰片段,合成shRNA序列,再制备双链寡核苷酸(ds oligo),退火后形成的ds oligo双链克隆到pENTRTM/U6载体的粘性末端,连接产物转化到感受态细胞,增菌,质粒DNA小提、测序.将构建的载体转染到脐静脉内皮细胞,应用RT-PCR和免疫荧光验证载体对目的基因的干扰情况.结果 测序证实阳性克隆为pENTRTM/U6-TF-shRNA,转染到脐静脉内皮细胞后组织因子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成功构建出凝血途径的人组织因子基因RNA干扰载体,为研究组织因子基因RNA干扰载体在凝血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稳定的转染细胞载体.
作者:唐雯;熊石龙;杨红玲;包杰;杜江;花少栋;孙学刚;封志纯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