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漫清
目的 探讨改进的重症肌无力胸腺瘤围术期处理方法的价值.方法 研究组(54例)和对照组(17例)采用不同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研究组用正规全面的围手术期处理,对照组常规处理;统计比较两组的肌无力危象的发生率、死亡率及呼吸机使用天数.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的肌无力危象的发生率、死亡率及呼吸机使用天数分别是47%,3.7%(P<0.01);25%,0(P<0.01);26 d和17 d.结论 正规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是重症肌无力胸腺瘤切除术手术取得成功、减少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和手术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车嘉铭;杨孝青;隋亮;邱维诚;陈中元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人、鼠大肠癌细胞肝转移动物模型,为研究大肠癌肝转移机制及筛选、评估抗转移药物提供工具.方法 选取鼠大肠癌细胞株CT26和人大肠癌细胞株LoVo,分别接种于Balb/c小鼠及裸鼠脾脏内,观察其成瘤情况、肝脏转移率及生存期,并对两种模型进行初步比较.结果 两种细胞株均能复制出大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病理结果证实肝转移肿瘤符合典型的低分化腺癌特征.CT26细胞在免疫功能完整的小鼠体内,仍具有良好的成瘤性和转移率,较LoVo细胞建立的裸鼠肝转移模型转移率更高,成瘤时间更短.结论 成功复制出两种人鼠大肠癌细胞株肝转移动物模型,均能较好模拟大肠癌体内肝转移过程.
作者:文军宝;聂飚;姜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芳烃双加氧酶是芳环类污染物在微生物降解途径中发挥起始作用的关键酶.本研究通过对数据库中的双加氧酶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发现并选取其中的主要保守区序列.聚类分析表明该保守区能够代表全长序列的聚类信息.通过对应该序列设计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引物,能够从土壤分离的降解菌中扩增相应的基因产物.测序及聚类结果揭示,除传统的nahAc基因类型外,phnA1a和phnA1b是新的广泛存在于鞘氨醇单胞菌属细菌中的双加氧酶基因类型.
作者:周宏伟;周美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GPI-CD80融合蛋白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纯化的GPI-CD80蛋白与HepG2细胞共培养后用丝裂霉素灭活,制成肿瘤疫苗.设单纯丝裂霉素灭活的HepG2细胞为对照疫苗.将两组疫苗与裸鼠脾淋巴细胞共培养,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IL-2、IFN-γ量的变化;乳酸脱氢酶法检测CTL的活性变化;将两组疫苗接种于荷瘤裸鼠,测量裸鼠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 脾淋巴细胞经肿瘤疫苗刺激后,OD值、IL-2、IFN-γ的量和CTL的活性均高于对照疫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荷瘤裸鼠平均肿瘤体积小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PI-CD80融合蛋白能够抑制荷瘤裸鼠瘤体的生长速度,其机制可能与诱导T淋巴细胞增生、刺激细胞因子IL-2、IFN-γ的分泌、增强CTL活性等有关.
作者:刘煜;刘胜军;张雪;林敬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西药基础治疗联合中药糖肾清及静脉滴注凯时针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予基础治疗(优质低蛋白糖尿病饮食,强化血糖控制、降压、调脂);治疗A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糖肾清(黄芪、淫羊藿、三七等)加减治疗;治疗B组在A组用药的基础上,同时予静脉滴注凯时注射液治疗(14 d),观察3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7%,治疗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和94.44%,两个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各组患者的主要症状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而以治疗B组疗效佳;治疗后血糖、血脂均有明显下降,组间差异不显著;治疗后纤维蛋白原、24 h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 西药基础治疗的同时联合中药糖肾清和静脉滴注凯时针的方案对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有确切疗效.
作者:赵玲;蓝柳贵;闵晓莉;卢霭华;朱立群;何晓红;何灵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为了研究异位性皮炎患者皮损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XCR3在异位性皮炎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1例异位性皮炎患者皮损内和18例健康对照者正常皮肤中CXCR3的表达水平;采用直线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分析CXCR3 mRNA的表达与异位性皮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异位性皮炎患者皮损内CXCR3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异位性皮炎患者皮损内CXCR3 mRNA表达水平与异位性皮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r=0.67092,P=0.0009).结论 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XCR3可能参与了异位性皮炎的发病过程.
作者:赖桂梅;林绍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作者在两所医院12年间治疗大面积烧伤(n=1093)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n=1093)大面积烧伤病例并发应激性溃疡35例(发生率为3.2%),对照组(文献报道n=1023),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70例(发生率6.8%),两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严重烧伤病人采取积极液体复苏,尽早进食,积极防治感染和创面处理,常规应用抗酸剂,止痛,吸氧等综合性预防措施,可明显降低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
作者:王志远;王富生;马幼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丹参酚酸B.方法 应用正己烷-乙酸乙酯-丙酮-水为两相溶剂系统,主机转速800r/min,流速2.0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所得产物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纯度大于95%.结果 从1 g丹参粗提物中分离得到了35 mg丹参酚酸B.结论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方法分离丹参中水溶性成份丹参酚酸B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
作者:陈月蛾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HBV基因型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3年至2005年在广东地区4所医院收集的HBV相关性肝病患者298例,其中原发性肝癌73例,肝硬化53例,慢性肝炎91例,无症状HBV携带者81例.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基因分型以及克隆测序方法检测各组病例HBV的基因型分布并探讨其与血清纤维素指标:前胶原三肽、透明质酸、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的关系.结果 广东地区慢性HBV感染者H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C基因型患者血清AFP、前胶原三肽、透明质酸、层粘蛋白、Ⅳ型胶原水平较高(P<0.01):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无症状HBV携带者组中C基因型患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低于B基因型患者(P<0.01).结论 基因型C可引起较严重的肝脏损害.
作者:黄月华;余治健;王程;周彬;侯金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胃肠吻合器在联合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1996年到2001年期间采用门奇断流术联合/不联合胃肠吻合器治疗的150例门脉高压症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和随访,比较两组术后5年内再出血发生率、食管下段及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以及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50例门脉高压症患者中,接受门奇断流术联合胃肠吻合器治疗组40例,单纯门奇断流术治疗组110例.两组5年随访率分别为87.5%(35/40)和88.2%(97/110).两组术后再出血率分别为5.71%(2/35)和55.67%(54/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278,P<0.0001);两组食管下段及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分别为82.86%(29/35)和9.28%(9/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922,P<0.0001).35例门奇断流术联合胃肠吻合器治疗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轻度吻合口狭窄,无吻合口瘘及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门奇断流术联合胃肠吻合器食管下段切割术治疗门脉高压症能有效地预防、减少术后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再出血,止血效果较单纯门奇断流术好.
作者:张伟健;谭明华;邝杰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构建带HA标签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真核细胞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PCR方法从人cDNA文库中扩增RAGE基因编码区,使用常规酶切、连接方法将其重组至pcDNA3真核表达载体中,对阳性克隆进行酶切、PCR和测序鉴定.以RAGE/pcDNA3重组质粒为模板,运用突变方法在RAGE氨基末端信号肽后插入HA序列.利用Western blotting在HEK 293细胞中对经过测序鉴定的HA-RAGEpcDNA3重组质粒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RAGE/pcDNA3重组质粒经酶切、PCR和测序鉴定正确无误,HA-RAGEpcDNA3重组质粒可在HEK 293细胞中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带HA标签的RAGE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该载体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RAGE在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
作者:李煜生;龚小卫;程蔚蔚;魏洁;姜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成人大骨节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NO和硒的含量,探讨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选择陕西省大骨节病区永寿县、非大骨节病区西安市长安区216例调查对象,依据中国大骨节病诊断标准[GB16003-1995]和病例排除与纳入标准随机分为成人大骨节病组25例,病区健康对照组20例,非病区健康对照组20例,平均年龄、性别无差别.采用ELISA、硝酸还原酶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中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透明质酸、一氧化氮和硒的含量.结果 (1)大骨节病组血清一氧化氮含量(41.7±21.89)μmol/l显著高于病区内(17.1±13.01)μmol/l、外对照组(17.58±11.48)μmol/l(F=13.11,df=2,P<0.001);(2)大骨节病组血清TNF-α含量(32.7±3.55)pg/ml显著高于病区外对照组(30.95±2.22)pg/ml(F=3.672,df=2,P=0.031),但与病区内对照组(32.7±3.55)pg/ml之间无统计学差异;(3)判别分析筛选出成人大骨节病患者与病区、非病区对照有差异的血清学指标为TNF-α和一氧化氮.结论 成人大骨节病血清TNF-α和一氧化氮显著增高,且与临床表现变化有关.
作者:李小迎;郭雄;王立新;耿冬;康龙丽;王爽;王芝芳;顾其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不同新鲜气体流量(FGF)对诱导期异氟醚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49岁.按FGF 1 L/min、2 L/min、3 L/min的大小不同分为Ⅰ、Ⅱ、Ⅲ组,每组分别吸入1%、2%异氟醚,依次记为为Ⅰ 1、Ⅰ 2、Ⅱ1、Ⅱ2、Ⅲ1、Ⅲ2(1、2分别代表Co为1%、2%)六个亚组.气管插管后在不同FGF下吸入不同异氟醚浓度,监测各组呼吸道吸入异氟醚浓度(CIiso)和呼出异氟醚浓度(CEiso)随时间的变化,每3min记录一次CIiso和CEiso,依次记为T1~T6,共观察18 min.结果 不同亚组在不同时间点的CIiso和CEiso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亚组内的CIiso和CEiso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在9 min左右都趋于相对稳定,但都达不到设定浓度(Co).不同时间点的CIiso和CEiso在2%亚组是1%亚组的两倍.结论 在不同的FGF组,CIiso和CEiso都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在9min左右时趋于稳定,但都达不到Co.FGF和Co越大,CIiso和CEiso上升越快.
作者:陈明全;靳三庆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基于案例的推理是人工智能中新崛起的一种重要推理技术,与医疗诊断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为实现病历案例的计算机表示和存储,采用框架和产生式表示法相结合,对非文本型数据,通过数组对方法进行转换.提出居于ICD10疾病分类的病历案例组织方法,整个案例库组成九大决策树.案例的检索采用启发式搜索策略,并定义估价函数为f(x,y)=(g(x),h(y)),模糊匹配算法通过对病历内容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加权平均来实现,并通过约定的阈值α,以提高算法运算速度和使用价值.
作者:沈亚诚;舒忠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讨论并发癫痫的颅内幕上胶质瘤及脑膜瘤的类型、部位及致痫原因,探讨其抗痫治疗方法.方法 随机收集分析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70例并有癫痫的幕上胶质瘤及脑膜瘤患者,其中胶质瘤40例,脑膜瘤30例,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经综合抗痫治疗.结果 并有癫痫的幕上胶质瘤多以星形胶质瘤Ⅰ、Ⅱ级及少枝胶质细胞瘤为多;脑膜瘤多位于额顶叶.病例经手术、药物及高压氧治疗,癫痫控制效果好.结论 幕上胶质瘤并有癫痫者恶性程度偏低,预后较好;并有癫痫的脑膜瘤多位于运动情感功能区.肿瘤切除程度对二者癫痫的控制有明显影响,正规综合治疗抗痫效果好.
作者:谢泽宇;庄明华;丁山;骆健明;许宏武;李永生;孙德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颅咽管瘤的CT及MR表现,并探讨其病理及其在临床手术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CT、MR影像表现及病理,研究相关的手术资料.结果 男70例,女53例.年龄1~72岁,平均23.82岁.其中成釉质细胞型59例,鳞状乳头型41例,混合型23例.18例表现为实体瘤,38例为囊性瘤,钙化78例,23例肿瘤后部与三脑室壁间分界不清,影像学发现垂体柄11例,术中发现垂体柄53例.结论 MRI有助于显示肿瘤范围及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CT对钙化的显示优于MRI;应用影像学技术显示肿瘤的部位、钙化形式、辨识垂体柄及与下丘脑的关系对于优化手术方案至关重要.
作者:邱士军;郭艳丽;张雪林;张帆;张玉忠;文戈;胡罢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瘢痕疙瘩家系的遗传学特征.方法 收集6个无亲缘关系的中国汉族瘢痕疙瘩家系的临床资料、绘制家系系谱和分析遗传模式以说明其遗传学特征.结果 这些瘢痕疙瘩家系以青春期发病为主,且男女患病的机会均等;杂合体即可发病,双亲之一发病其半数子女可能发病;3个家系疾病性状连续传递、外显完全,而另3个家系疾病性状间断传递、外显不完全;临床表型存在个体差异.结论 中国汉族瘢痕疙瘩家系的遗传模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外显不完全,表现度存在差异,并具有延迟显性特征.
作者:陈阳;高建华;刘晓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术后硬膜外镇痛病人提前终止用药的原因.方法 回顾近3年4876例采用硬膜外术后镇痛患者的资料,了解镇痛效果和提前终止用药的发生情况,并记录与分析病人提前终止用药的有关因素.结果 113例患者提前终止术后镇痛,发生率为2.32%.非并发症原因致提前终止镇痛有74例,占1.52%;578例患者出现镇痛并发症,因各种并发症而提前终止镇痛者仅为39例,占0.80%.结论 非并发症原因即医护人员操作性问题是引起提前终止用药的主要原因,加强技术培训和术后镇痛规范化管理是减少提前终止镇痛的主要对策.
作者:林世清;叶健鸿;何丁秀;杨芃;黄文起;孙来保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他克莫司和环孢霉素A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109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成他克莫司(FK506)治疗组(52例)和环孢霉素A(CsA)治疗组(57例),随访2年,比较两组的人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和药物转换率等.结果 CsA和FK506组的2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86.0%/73.7%和94.2%/90.3%(P<0.05).AR发生率分别为10.5%和9.6%(P>0.05).CsA组和FK506组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6.3%和15.4%(P<0.05).CsA组有21.1%的患者接受静脉护肝药物治疗,而FK506组为9.6%(P<0.05).CsA组有14.4%的患者转换为FK506,而FK506组没有病人转成CsA(P<0.05).转换后,谷丙转氨酶/谷草氨酶在10~50 d内由[(255.13±31.38/201.88±21.25)U/L)]降至[(31.25±11.50/25.13±9.68)U/L](P<0.01).结论 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患者,FK506比CsA有更好的疗效和更高的安全性,可作为首选的基础免疫抑制剂.
作者:刘小友;于立新;付绍杰;徐健;杜传福;邓文锋;王亦斌;叶桂荣;张彦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Bmi-1基因mRNA表达与胃癌分化、转移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06年5月~2006年11月共42例行胃癌手术切除标本,提取肿瘤及癌旁组织配对标本的总RNA,用RT-PCR方法测定Bmi-1基因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对Bmi-1基因差异表达与胃癌病人临床表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42例配对标本分别进行Bmi-1 mRNA荧光检测比较,29例标本的肿瘤组织中Bmi-1基因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Bmi-1mRNA的表达与胃癌大小、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并且Bmi-1 mRNA阳性表达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结论 Bmi-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状态与胃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Bmi-1基因mRNA可望作为胃癌病情发展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标记物之一,Bmi-1 mRNA的测定有助于判断肿瘤预后.
作者:黄开红;刘建化;李学先;宋立兵;曾木圣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