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世清;叶健鸿;何丁秀;杨芃;黄文起;孙来保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AngⅡ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并与AngⅡⅠ型受体(AT1R)拮抗剂losartan相对照,即从细胞水平进一步揭示PPARγ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 以脐静脉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PPARγ激动troglitazone对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1(ET-1)和NO的影响,及其对AngⅡ刺激内皮细胞分泌ET-1和NO的影响,并与losartan相对照.结果 10 μmol/L和50μmol/L troglitazone使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ET-1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而NO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50μmol/L troglitazone可明显抑制AngⅡ(1×10-6 mol/L)刺激的ET的分泌(P<0.05);两种浓度troglitazone均能抑制AngⅡ对内皮细胞生成NO的减低作用(P<0.05);losartan抑制AngⅡ刺激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ET-1增加和抑制AngⅡ减弱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NO的作用比troglitazone更为明显(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troglitazone可抑制AngⅡ刺激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ET-1的增加和NO的减少,但其作用并没有losartan明显,提示troglitazone通过影响血管活性因子的分泌而调节血压的作用并非完全是通过AT1R途径.
作者:李永勤;牛小麟;王聪霞;魏瑾;王世捷;周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不同新鲜气体流量(FGF)对诱导期异氟醚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49岁.按FGF 1 L/min、2 L/min、3 L/min的大小不同分为Ⅰ、Ⅱ、Ⅲ组,每组分别吸入1%、2%异氟醚,依次记为为Ⅰ 1、Ⅰ 2、Ⅱ1、Ⅱ2、Ⅲ1、Ⅲ2(1、2分别代表Co为1%、2%)六个亚组.气管插管后在不同FGF下吸入不同异氟醚浓度,监测各组呼吸道吸入异氟醚浓度(CIiso)和呼出异氟醚浓度(CEiso)随时间的变化,每3min记录一次CIiso和CEiso,依次记为T1~T6,共观察18 min.结果 不同亚组在不同时间点的CIiso和CEiso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亚组内的CIiso和CEiso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在9 min左右都趋于相对稳定,但都达不到设定浓度(Co).不同时间点的CIiso和CEiso在2%亚组是1%亚组的两倍.结论 在不同的FGF组,CIiso和CEiso都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在9min左右时趋于稳定,但都达不到Co.FGF和Co越大,CIiso和CEiso上升越快.
作者:陈明全;靳三庆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胃肠外营养(TPN)添加精氨酸(Arg)对肝癌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56例肝癌患者术后进行了TPN支持的前瞻性研究,检测无脂TPN、常规TPN和常规TPN中添加Arg营养支持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和CD8+T细胞亚群)、NK细胞以及IL-2、IL-4和IFN-r水平的变化.结果 无脂TPN、常规TPN支持前后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以及NK细胞无明显变化,IL-2、IL-4以及IFN-r也无明显变化;TPN添加Arg营养支持后外周血CD4+和NK细胞明显增加,CD+4/CD+8比值也较术前升高,外周血中IL-2和IFN-r明显增加,而IL-4减少.结论 常规TPN不能纠正肝癌术后的细胞免疫抑制状态,但TPN添加Arg则可促进CD4+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增加,IL-2和IFN-r生成增加,能上调肝癌术后细胞免疫.
作者:周忠信;张泷娟;黄晓卉;孔庆渝;周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激活5-HT1A受体对延髓基本节律性呼吸放电的影响.方法 制备20只新生SD大鼠(0~3 d)离体延髓脑片标本,以改良的Kreb's液恒温灌流,稳定记录到与之相连的舌下神经的呼吸节律性放电活动(RRDA)后,随机分成Ⅰ~Ⅳ组(每组n=5).Ⅰ~Ⅳ组给予5-HT1A受体的特异性激动剂(+/-)-8-hydroxy-2-(di-N-propylamino)tetralin hydrobromide(8-OH-DPAT),浓度分别为1、5、10、20 μmol/L持续灌流10 min,观察给药后1、3、5 min时舌下神经的呼吸节律性放电活动的变化.结果 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呼吸周期(RC)有显著性差异(F=181.219,P<0.001),各浓度在给药前RC小,给药后逐渐延长,5 min时达到大.各浓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给药后各时间点1 μmol/L的RC小,给药浓度增大,RC延长,20 μmol/L时RC大.给药前后和不同浓度之间存在交互效应(P<0.001).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积分幅度(IA)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10 μmol/L和20μmol/L浓度组中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7和0.001).各浓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给药后各时间点1μmol/L的IA大,给药浓度增大IA减小,20μmol/L的IA小.给药前后和不同浓度之间存在交互效应(P=0.002).结论 (1)8-OH-DPAT长效抑制吸气活动,对新生大鼠离体延髓脑片标本呼吸周期具有剂量依赖性延长作用,对频率和积分幅度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2)5-HT1A受体参与了哺乳动物基本呼吸节律的产生和调节.
作者:秦峥;郭谦;王晓锋;吴中海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C反应蛋白(CRP)、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anti-oxLDL)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26例急性心肌梗死、2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0例稳定性心绞痛和21例对照者的CRP、anti-oxLDL和anti-LDL水平,比较各组中上述指标有无显著差异并评估CRP水平与anti-oxLDL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CS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5);ACS患者的anti-oxLDL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5);各组anti-oxLDL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中CRP水平与anti-oxLDL水平成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 特异性抗原oxLDL的免疫反应,在导致斑块的不稳定及ACS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anti-oxLDL水平可能是评价ACS斑块不稳定的重要特异性标志.
作者:马立勤;郑华;吴赛珠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乌司他丁(UTI)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A组)、梗阻性黄疸组(B组)、UTI干预组(C组),每组又分术后3、5、7、10 d4个时相.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C组从术后第1天始每天腹腔注射UTI 40 000IU/kg,A组和B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检测各时相肝功能,血浆内毒素,取肠系膜淋巴结、肝、脾组织行细菌培养,光镜观察末端回肠粘膜形态改变,并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肠绒毛高度及粘膜厚度.结果 各时相肝功能指标、血浆内毒素B组较A组升高(P<0.01);C组较B组降低(P<0.01);血浆内毒素C组较A组术后3 d时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移位率B组较A组升高(P<0.01);C组较B组降低(P<0.05);C组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第3天即见肠粘膜受损改变,随时间推移进行性加重;C组较B组肠粘膜损害明显减轻.B组各时相小肠绒毛高度、粘膜厚度均低于A组(P<0.01);C组则较B组升高(P<0.01或P<0.05);C组较A组术后3 d时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梗阻性黄疸早期即可导致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且随时间延长进行性加重;UTI对梗阻性黄疸时受损的肠粘膜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对早期病变效果更好.
作者:田延锋;李勇;赵群;范立侨;赵文江;徐保利;宋振川;邝刚;董稚明;张庆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癌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已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癌症患者,伴有非髓性贫血,化疗前外周血红蛋白(Hb)<110 g/L,应用rHuEPO 40 000 U每周皮下注射1次,疗程6周,同时至少化疗2周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Hb和红细胞压积的水平,评价一般状况评分的变化以及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同时分析治疗前血清EPO水平与rHuEPO疗效的关系.结果 进入研究的75例患者均可评价血液学反应,中位疗程数为6周(3~8周),其中39例Hb上升水平大于20 g/L,有效率52.0%,有效患者输血次数显著低于无效患者(P<0.05),9例患者PS评分改善,在rHuEPO治疗前检测血清EPO水平的35例患者,未观察到EPO水平和rHuEPO疗效有明显关系.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的过敏和皮疹,发生率6.7%.结论 对于化疗前轻度贫血的癌症患者,rHuEPO治疗可以协助维持血红蛋白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减少输血次数,保证化疗顺利进行.治疗前外周血EPO与rHuEPO疗效无明显关系,需要进一步寻找预测rHuEPO疗效的因素.
作者:邓燕明;王巍;张华;林奔;曹硕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为了研究异位性皮炎患者皮损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XCR3在异位性皮炎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1例异位性皮炎患者皮损内和18例健康对照者正常皮肤中CXCR3的表达水平;采用直线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分析CXCR3 mRNA的表达与异位性皮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异位性皮炎患者皮损内CXCR3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异位性皮炎患者皮损内CXCR3 mRNA表达水平与异位性皮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r=0.67092,P=0.0009).结论 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XCR3可能参与了异位性皮炎的发病过程.
作者:赖桂梅;林绍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基于案例的推理是人工智能中新崛起的一种重要推理技术,与医疗诊断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为实现病历案例的计算机表示和存储,采用框架和产生式表示法相结合,对非文本型数据,通过数组对方法进行转换.提出居于ICD10疾病分类的病历案例组织方法,整个案例库组成九大决策树.案例的检索采用启发式搜索策略,并定义估价函数为f(x,y)=(g(x),h(y)),模糊匹配算法通过对病历内容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加权平均来实现,并通过约定的阈值α,以提高算法运算速度和使用价值.
作者:沈亚诚;舒忠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1946519和rs360718与宫颈癌关系,为研究宫颈癌患病风险奠定基础.方法 常规方法对107例原发性宫颈癌患者和80名正常人群外周血进行基因组DNA抽提,并自行设计引物和探针,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杂交技术对IL-18基因rs360718和rs1946519位点进行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分型,应用x2检验统计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等位基因型频率及其患病风险.结果 宫颈癌患者组与对照组IL-18 rs360718TT和GT基因型频率及其G和T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宫颈癌患者组与对照组IL-18 rs1946519AA、AC和CC基因型频率及A和C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显著(P<0.05),AC和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的患病风险分别为2.883,2.750和1.611.宫颈癌与正常人群中IL-18 rs1946519和rs360718位点有6种基因型,比较发现AC+TT基因型频率较正常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L-18 rs360718等位基因变异与宫颈癌的易感性无关;IL-18rs1946519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具有AC+TT基因型的人发生宫颈癌的危险性相对较高.
作者:杨红玲;平宝红;王前;郑磊;唐雯;亓涛;包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妊娠行利凡诺引产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16~31周因各种原因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221例(221例孕妇有4例孕周大于28周,均为产前检查证实胎儿严重畸形),随机分为3组,甲组为瘢痕子宫丙组5例(既往有过1次剖宫产史),乙组共100例孕妇,甲组、乙组均予米非司酮150 mg顿服,12~24 h以后予利凡诺100mg羊膜腔内注射;丙组共86例孕妇,单用利凡诺100mg羊膜腔内注射,观察3组胎儿排出时间、出血量及胎盘残留及软产道裂伤情况.结果 (1)引产时间:甲组、乙组引产时间短于丙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甲组、丙组产时出血量及胎盘残留率高于乙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3组软产道裂伤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米非司酮有效的促宫颈成熟、软化宫颈,缩短引产时间,使得利凡诺应用于瘢痕子宫中晚孕引产的安全性大大增加.瘢痕子宫引产出血量多、胎盘残留发生率高,需及时使用缩宫素,并同时需要清宫.严格掌握瘢痕子宫利凡诺引产的指征.
作者:王保平;李秋玲;胡玉凤;吕小燕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一种有效的尿素酶功能片段的纯化方法.方法 应用已构建的尿素酶B功能片段表达载体,IPTG诱导表达,包涵体鉴定试验判断目的蛋白表达形式,AKTA100上分别采用亲和层析和离子层析等多级纯化方式优化纯化条件,HPLC检测纯化蛋白纯度,尿素酶活性阻断试验对纯化后功能片段进行活性鉴定.结果 IPTG诱导后目的蛋白高表达,包涵体鉴定试验证实目的蛋白以可溶形式存在宿主细胞中,优化后方案得到目的蛋白纯度>90%且能被尿素酶B免疫的兔血清识别,纯化后蛋白免疫家兔后产生兔抗血清能够特异性中和Hp尿素酶活性.结论 成功建立了尿素酶功能片段的纯化方法.
作者:袁小澎;邹全明;柏杨;杨珺;郭鹰;张卫军;刘正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改进的重症肌无力胸腺瘤围术期处理方法的价值.方法 研究组(54例)和对照组(17例)采用不同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研究组用正规全面的围手术期处理,对照组常规处理;统计比较两组的肌无力危象的发生率、死亡率及呼吸机使用天数.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的肌无力危象的发生率、死亡率及呼吸机使用天数分别是47%,3.7%(P<0.01);25%,0(P<0.01);26 d和17 d.结论 正规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是重症肌无力胸腺瘤切除术手术取得成功、减少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和手术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车嘉铭;杨孝青;隋亮;邱维诚;陈中元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构建人组织因子基因RNA干扰载体,为达到阻止凝血过程的启动打下基础.方法 利用Invitrogen公司在线软件设计人组织因子基因(NM 001993)干扰片段,合成shRNA序列,再制备双链寡核苷酸(ds oligo),退火后形成的ds oligo双链克隆到pENTRTM/U6载体的粘性末端,连接产物转化到感受态细胞,增菌,质粒DNA小提、测序.将构建的载体转染到脐静脉内皮细胞,应用RT-PCR和免疫荧光验证载体对目的基因的干扰情况.结果 测序证实阳性克隆为pENTRTM/U6-TF-shRNA,转染到脐静脉内皮细胞后组织因子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成功构建出凝血途径的人组织因子基因RNA干扰载体,为研究组织因子基因RNA干扰载体在凝血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稳定的转染细胞载体.
作者:唐雯;熊石龙;杨红玲;包杰;杜江;花少栋;孙学刚;封志纯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人、鼠大肠癌细胞肝转移动物模型,为研究大肠癌肝转移机制及筛选、评估抗转移药物提供工具.方法 选取鼠大肠癌细胞株CT26和人大肠癌细胞株LoVo,分别接种于Balb/c小鼠及裸鼠脾脏内,观察其成瘤情况、肝脏转移率及生存期,并对两种模型进行初步比较.结果 两种细胞株均能复制出大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病理结果证实肝转移肿瘤符合典型的低分化腺癌特征.CT26细胞在免疫功能完整的小鼠体内,仍具有良好的成瘤性和转移率,较LoVo细胞建立的裸鼠肝转移模型转移率更高,成瘤时间更短.结论 成功复制出两种人鼠大肠癌细胞株肝转移动物模型,均能较好模拟大肠癌体内肝转移过程.
作者:文军宝;聂飚;姜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成人大骨节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NO和硒的含量,探讨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选择陕西省大骨节病区永寿县、非大骨节病区西安市长安区216例调查对象,依据中国大骨节病诊断标准[GB16003-1995]和病例排除与纳入标准随机分为成人大骨节病组25例,病区健康对照组20例,非病区健康对照组20例,平均年龄、性别无差别.采用ELISA、硝酸还原酶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中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透明质酸、一氧化氮和硒的含量.结果 (1)大骨节病组血清一氧化氮含量(41.7±21.89)μmol/l显著高于病区内(17.1±13.01)μmol/l、外对照组(17.58±11.48)μmol/l(F=13.11,df=2,P<0.001);(2)大骨节病组血清TNF-α含量(32.7±3.55)pg/ml显著高于病区外对照组(30.95±2.22)pg/ml(F=3.672,df=2,P=0.031),但与病区内对照组(32.7±3.55)pg/ml之间无统计学差异;(3)判别分析筛选出成人大骨节病患者与病区、非病区对照有差异的血清学指标为TNF-α和一氧化氮.结论 成人大骨节病血清TNF-α和一氧化氮显著增高,且与临床表现变化有关.
作者:李小迎;郭雄;王立新;耿冬;康龙丽;王爽;王芝芳;顾其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构建包括神经营养因子4(NT4)信号肽,p53氨基端短活性肽(12~26位氨基酸)及蛋白质转导结构域-黑腹果蝇触足肽(Ant)序列在内的异源融合基因,并以腺病毒作为基因转移载体观察NT4p53(N15)Ant基因在体外对肝癌细胞系HepG2的杀伤效应.方法 应用互为模板的引物PCR技术及T载体克隆法获得p53(N15)Ant基因克隆,经酶切后连入pBV220/NT4质粒,再将融合基因NT4p53(N15)Ant亚克隆至腺病毒的穿梭质粒内,与辅助质粒pJM17共转染HEK293细胞,通过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经PCR鉴定后,NT4p53(N15)Ant重组腺病毒感染HepG2细胞,用MTT比色法和PI染色流式细胞计数仪分析Ad.NT4p53(N15)Ant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杀伤效应及凋亡率.结果 克隆出NT4p53(N15)Ant基因,得到高滴度的重组腺病毒,提取病毒DNA经PCR证实含目的基因.MTT测定结果显示,与平行对照病毒Ad.GFP相比,Ad.NT4p53(N15)Ant对HepG2细胞有强烈的杀伤效应,且以病毒感染后48 h作用为明显,对肿瘤细胞抑制率达到63.3%,而对正常细胞NIH3T3的影响很小.Ad.NT4p53(N15)Ant感染HepG2细胞30 h后的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Ad.NT4p53(N15)Ant可使HepG2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率为18.16%.结论 通过分子克隆体外重组技术我们首次成功制备了NT4p53(N15)Ant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初步的研究发现Ad.NT4p53(N15)Ant对HepG2细胞有强烈的杀伤效应,这种效应部分是通过诱导HepG2细胞的凋亡而实现的.
作者:李跃萍;邱曙东;宋丽萍;王全颖;杨广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构建靶向存活素(survivin)基因的短发夹干扰RNA(shRNA)表达载体,导入人大肠癌细胞SW480中,研究靶向抑制survivin基因对SW480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根据siRNA设计原则,在survivin序列中选取设计含19个核苷酸(19 nt)的靶序列,间以9个核苷酸的茎环序列,两端分别加上对应的酶切位点,形成shRNA的DNA模板并克隆到shRNA表达载体pRNAT-U6.1/Neo中,获得靶向抑制survivin基因的sihNA表达载体pRNAT-U6.1/Neo-survivin;采用Lipofectamine 2000TM转染试剂将干扰质粒pRNAT-U6.1/Neo-survivin导入到大肠癌细胞SW480中;用Western blotting从蛋白水平检测干扰效果;分别采用肿瘤侵袭粘附实验和明胶酶谱分析法检测pRNAT-U6.1/Neo-survivin对SW480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潜能的影响.结果 Survivin基因的蛋白表达均得到显著抑制;沉默SW480的survivin基因可以显著抑制SW480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潜能,而且survivin基因表达被抑制后,SW480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明显减少.结论 Survivin基因可能在SW480的侵袭和转移潜能中起重要作用,沉默SW480的survivin基因可以显著抑制其侵袭、转移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因而survivin影响SW480的侵袭和转移可能与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密切相关.
作者:武金宝;南清振;马高峰;龚伟;陈琳;林英卓;王继德;张宏权;宋于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南蛇藤醇提物对类风湿类关节炎(RA)滑膜组织增生和软骨侵蚀及降解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为RA的新药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将RA患者的关节滑膜和正常关节软骨移植到NOD/SCID小鼠体内建立人RA滑膜-软骨-NOD/SCID鼠嵌合体模型(NOD/SCID-HuRAg),4周后分别给予蒸馏水、南蛇藤醇提物(30 mg/d)及来氟米特(500μg/d)灌胃,每日1次,持续4周.评价移植物中的滑膜增生、滑膜细胞对软骨的侵蚀和软骨细胞周围软骨降解的组织学积分,放免法检测血清TNF-α含量.原位杂交法观察滑膜的TNF-αmRNA表达,TUNEL法观察滑膜的细胞凋亡程度,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结果.结果 滑膜和软骨在SCID鼠体内生长良好,南蛇藤醇提物及来氟米特能显著降低滑膜增生(分别为2.00±0.76,2.25±0.89 vs 3.63±0.52)、软骨侵蚀(1.69±0.80,2.00±1.36 vs 3.75±0.53)和软骨降解(1.88±0.83,2.13±0.83 vs 3.63±0.74)的积分,并显著降低血清TNF-α含量(0.84±0.09,0.83±0.12 vs 0.99±0.11,ng/ml).二种药物均显著增加了滑膜细胞的凋亡,南蛇藤醇提物还显著下调了滑膜组织中TNF-α的表达水平.结论 南蛇藤醇提物能抑制SCID-HuRAg模型的滑膜增生,减轻滑膜的软骨侵蚀和软骨细胞介导的软骨降解,其作用的机制包括抑制RA滑膜组织的TNF-α的产生和促进滑膜细胞凋亡.南蛇藤醇提物的作用效果与来氟米特相似,但在抑制RA滑膜TNF-α表达方面南蛇藤醇提物强于来氟米特.
作者:肖长虹;顾为望;张嘉宁;陈国强;黄世峰;杨敏;陈德超;陈婕;肖丹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西药基础治疗联合中药糖肾清及静脉滴注凯时针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予基础治疗(优质低蛋白糖尿病饮食,强化血糖控制、降压、调脂);治疗A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糖肾清(黄芪、淫羊藿、三七等)加减治疗;治疗B组在A组用药的基础上,同时予静脉滴注凯时注射液治疗(14 d),观察3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7%,治疗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和94.44%,两个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各组患者的主要症状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而以治疗B组疗效佳;治疗后血糖、血脂均有明显下降,组间差异不显著;治疗后纤维蛋白原、24 h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 西药基础治疗的同时联合中药糖肾清和静脉滴注凯时针的方案对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有确切疗效.
作者:赵玲;蓝柳贵;闵晓莉;卢霭华;朱立群;何晓红;何灵杰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