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艳;李海华
医院管理是一门特殊的科学,而护理管理是其医院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护理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管理与建设。病区护士长作为医院组织管理架构中基层的管理者,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其管理水平不仅影响本科室临床护理质量,而且与医院的整体发展也密切相关。
作者:刘玉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骨科手术护理安全与防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骨科接受诊断治疗的700例患者实施护理安全和防范管理,将这些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骨科接受诊断治疗的700例未接受护理安全和防范管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实验组的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安全和规范管理临床实践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郭文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即 DPN 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多发性和对称型的特征,患病率高达7%-50%,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在中医药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许多研究者和医药专家对中医治疗DPN给予了关注,并通过了大量实验对中医药治疗效果进行了验证。
作者:储舟;华文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使胃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方法:选择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入我院诊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20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一组设定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的干预方式,另一组只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对两组进行临床效果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采取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能够使慢性胃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建议推广和临床使用。
作者:汪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并评价ICU病房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的具体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病房2012年12月-2013年11月(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后)23例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1月(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前)19例患者为对照组,对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前后护理综合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对照组)护理综合质量评分为(89.4±3.1)分,患者满意度为89.5%;实施精细化管理后(观察组)护理综合质量评分为(95.7±2.9)分,患者满意度为95.7%,实施后综合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ICU病房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顾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采用自制牙胶尖在25例29个粗大根管的根管治疗效果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29个根管未完全发育成形的残根、残冠进行根管治疗,随访2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9个粗大根管在根管治疗过程中,25个牙经化学根管预备后即产生良好的根充效果,3个牙仅作机械根管预备而未作化学预备的患牙首次根管治疗失败,采用化学预备重新根充效果良好,1个牙反复出现瘘管而拔除。自制牙胶尖未发生超充情况。结论:利用化学方法对粗大根管进行预备是必须的,采用自制牙胶尖进行根管充填能形成良好的根尖封闭。
作者:李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医院检验生物安全隐患,提出预防对策,避免出现医院感染现象。方法:制定检验安全防护措施,完善管理制度,并通过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实验室管理,妥善处理医疗废弃物,做好消毒工作。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检验人员的安全得到保障。结论:找出医院检验工作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可有效避免医院感染现象。
作者:王立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高眼压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204只眼)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不同眼内填充物、行或不行巩膜环扎、有或无晶状体、有或无眼外伤对术后高眼压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6例(36只眼)第1天发生高眼压,发生率为17.6%。21只眼术后1周内高眼压,发生率为10.3%。术后2~4周9只眼高眼压,发生率为4.4%。其中联合巩膜环扎组和未行巩膜环扎组、无晶状体眼和有晶状体眼、外伤组和非外伤组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3F8填充组和硅油填充组高眼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发生高眼压受多因素作用所致,无晶状体眼、巩膜环扎、眼外伤等为其高危因素。术前、术中对一些可控因素进行有效预防、术后监测眼压可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药物、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眼压。
作者:刘万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心电图诊断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诊断要点。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132例肺心病以及138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心电图对这些患者进行检查,并24h进行动态心电图观察,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通过心电图检查发现,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肥大伴有严重劳损,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持续性缺血型 ST-T 改变,频发室早或者室速及持续性房颤等发生率较高。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组患者较肺心病组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明显,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分析心电图结果得出8项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依据。结论:心电图检查能够发现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某些特殊病理特征改变,可作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手段。
作者:龙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缩宫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激素,常用于子宫收缩药物中,其主要的作用激励是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对促进子宫内残留物的排除,减少出血量有着显著的疗效。缩宫素主要应用与临床上的催产、引产,但是药物的运用必须要建立在安全、疗效之上。近年来,随着缩宫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缩宫素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状,正确的用药途径、剂量、浓度,使用过程中的反应及注意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就对缩宫素在基层产科上的临床应用展开一番讨论。
作者:刘玉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底贲门癌的CT征象及其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经临床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贲门胃底癌52例,52例均行16排螺旋CT扫描,分析进展期贲门胃底癌CT征象特点。结果:52例贲门癌患者CT表现:贲门壁厚,<5mm 2例,6~10mm 15例,10~20mm 26例,>20mm 11例,侵犯胃体17例;贲门胃底周围脂肪间隙不清18例,脂肪间隙清晰2例;胃部周围区域淋巴结,大淋巴结中短径>5MM 64枚,其中病理转移50枚,淋巴结<5mm 14枚病理转移。结论:CT能显示贲门胃底癌的形态、浸润范围、远处脏器及淋巴结转移,对疾病的术前分期和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陈文书;孙丽娟;钟志伟;马洁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本文通过6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调脂、抗凝、扩冠等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舒降之降脂,实验组采用葆至能调脂,治疗5周后,实验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1年,实验组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证实葆至能能够有效治疗和改善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减少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
作者:吐尔逊阿依·艾里;李青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近年来,我国借鉴国外护理专业教学方法以及结合我国自身特色,不断开发出如PBL教学方法、PDG教学方法以及情景教学法等各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就情景教学方法对内科护理实践课程的促进作用做以浅要分析。
作者:张桂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药房高危药品的有效管理方法,确保日常用药安全。方法:归类整理并记录药房所有的高危药品,合理建立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有效培训和督导。结果: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力度有所加强,使患者的用药安全有了更大的保障,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发生风险,确保患者就医质量。结论:通过对药房高危药品的合理管理,能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增强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责任心及安全意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管理制度。
作者:徐菱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对ICU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ICU重症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6.3%,对照组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31.3%;观察组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以及低蛋白血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ICU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运用营养支持可以减少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的发生,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本地妊娠期妇女外阴道假丝酵母菌的感染,发病率及致病菌种。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到本院妇产科定期检查的妊娠期妇女322例进行阴道假丝酵母菌涂片。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妊娠期外阴道假丝酵母菌的感染率为35.42%,发病率16.62%。白色假丝酵母菌仍是造成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常见致病菌,占79.35%,但非白化有上升趋势,其中以光滑假丝酵母菌多见(16.30%),其次是热带假丝酵母菌(3.26%)。结论:妊娠期妇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率较正常人高,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是VVC常见的致病菌,但非白化有上升趋势,机体的免疫异常及阴道环境的改变是VVC发生的重要原因。
作者:丁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后,并给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入院随访,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观察组平均恢复胃蠕动或胃排空时间为(4.8±0.8)周,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2±0.5)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DGP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龙荣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输血医学:输血医学是围绕将献血者血液输给患者进行救治这一中心,进行开发、应用、研究,从而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疗效性的学科。由于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已使输血医学迅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陈旧的输血观念也得到了更新,由之前的输全血到现在的成分输血,不断地树立合理用血、科学用血、节约用血的新观念,缓解目前出现的用血紧张的局面。
作者:覃碧静;曾德理;周春浪;覃宜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分析手术室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5月一2013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曲梦媛;王戈;滕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28例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分析造成其不愈合的原因。方法:收集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13年5月8年间所收治的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2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从12岁到73岁,平均38.7岁。交通事故所致17例,重物砸伤所致6例,摔伤所致4例,被别人打伤1例。闭合性骨折9例,开放性骨折19例。患者从首次治疗出院到再次入院时间在0.6—2年,均进行2次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并根据其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无皮肤坏死。全部患者未见骨不愈合、感染、畸形及再骨折发生。结论:胫骨骨折不愈合可以有胫骨本身解剖及生理特点,外伤程度及部位,手术治疗及术后功能锻炼等几个方面原因。
作者:张庆凯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