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源CT血管成像诊断脾动脉瘤的应用

王忠耕

关键词:血管成像, 诊断结果, 动脉瘤, 患者, 应用价值, 检查方法, 诊断及治疗, 容积再现法, 显示, 推广应用, 临床资料, 临床诊断, 对症治疗, 成像方法, 病理切片, 无创性, 选取, 术后, 评估, 钙化
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诊断脾动脉瘤的临床诊断。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36例脾动脉瘤患者,对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所有患者应用双源CT血管成像方法进行诊断,给予患者对症治疗,术后将患者的病理切片与诊断结果进行对照,评估CT诊断结果及其应用价值。结果:36例患者共39个瘤体,29个位于脾门,19个伴有瘤体钙化,单发的有20例,多发的16例,采用容积再现法显示脾动脉瘤的效果为显著。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能够明确显示出脾动脉瘤,对于诊断及治疗脾动脉瘤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温经汤分型加减治疗痛经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对痛经患者采用温经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6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6例)采用温经汤分型加减治疗,对照组(70例)选用芬必得进行对照治疗。结果:近期总有效率与远期总有效率均以治疗组显著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而对照组分别有2例患者发生过腹泻与皮疹,另1例患者有出现轻微呕吐,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汤分型加减治疗痛经临床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惠君;雒其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高危因素和随访管理

    川崎病引起冠状动脉病变临床上具有多项高危因素;传统的冠脉病变判断标准存在很大缺陷,经体表面积矫正后的冠状动脉值对于判定冠脉异常可能更为合理;对于该类患儿的处理及随访管理应依据分级标准制定合理而科学的方案。

    作者:黄国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坏疽性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坏疽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确诊为感染坏疽性糖尿病足的病人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观察效果。结果:21例患者治愈19例,未愈合2例,创面愈合时间为68d—280d.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坏疽性糖尿病足,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兆君;邓皓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探讨

    加强供应室医院感染的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供应室医院感染;探讨基层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采取全员参与和全方位的科学管理;使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保障了医疗质量和安全。

    作者:安小平;张桂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目的:加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方法: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加强再生物品的质量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结果:为临床科室提供了合格的灭菌物品,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通过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使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从消毒供应中心这方面堵截院内交叉感染,在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巫明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复合异种骨修复兔牙槽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在拟种植区建立骨缺损动物模型,并随后在缺损区分别植入异种骨及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异种骨复合物,探索其对骨缺损愈合的影响与作用。方法: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分为三组,人工造双侧下颌骨缺损,右侧为实验组,骨缺损处植入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异种骨复合物;左侧为对照组,缺损处植入异种骨。通过大体观察和测量CT值,比较缺损处放置不同的植入物以及不同时间段对骨缺损愈合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异种骨二者联合应用可形成骨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可促进骨缺损早期愈合及成骨能力的效果优于异种骨单独植入。

    作者:高维诺;侯晓薇;樊世锋;宋媛;李冬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服务预防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结果分析

    目的:探索优质护理服务预防产后抑郁症发生的作用。方法:将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孕期检查及分娩的产妇共320例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孕期保健及分娩的产妇共320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孕检、产后行一般护理、出院后行常规访视;研究组从第一次孕检开始至产褥期除进行孕妇身体、胎儿发育检查外,还进行饮食、营养、睡眠、疾病预防指导,注重心理疏导等优质护理措施,对比两组产后42天内抑郁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产后抑郁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作者:高锐华;杨大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1例重度营养不良合并Ⅳ期压疮难愈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1例重度营养不良合并Ⅳ期压疮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湿性愈合护理方法,配合基础护理、加强营养等综合措施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处理。结果:处理前和处理后伤口未见好转。结论:通过临床护理发现该患者由于低蛋白血症、低体重指数、体位不当、缺氧状态、护理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压疮难愈。

    作者:丁立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洛铂用于不稳定性直肠癌肝转移患者1例

    1一般资料患者男,61岁。于2011年5月因“间断便中带血2月”就诊于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经直肠镜下活检提示:中分化腺癌。2011年5月23日赴甘肃省肿瘤医院会诊病理切片示:直肠浸润性中分化腺癌。CT 检查提示:直肠中上段肠壁增厚,考虑直肠癌。即于2011年5月30日行“经腹直肠癌根治切除术”,术中见:直肠腹膜反折以上(距肛门10cm)有一约2.5 x 2.0 x 2.5cm肿瘤向肠腔内生长,无明显浸透浆膜,与骶前无粘连。术后病理示:直肠中分化腺癌,癌组织广泛浸润间质达肠壁浆膜外组织,脉管内见癌栓,癌组织累及神经,上下切缘(-),残端(-),肠系膜淋巴结见癌转移(6/12),并见多个癌结节。分期:pT4aN2aM1,Ⅳ期。术后一周行3周期FOLFOX4方案(奥沙利铂200mg,d1;亚叶酸钙200 mg,d1-5;替加氟1.0g,d1-5)化疗,同时复查CEA进行性高于正常值,上腹部B超、增强CT提示:肝转移癌,示病情进展。改用FOLFORI方案(伊立替康200 mg,d1;亚叶酸,200 mg,d1-5;替加氟,1.0 g,d1-5)化疗一周期,EXLIRI方案(伊立替康,200 mg,ivgt ,d1;卡倍他滨,1500mg,po bid d1-14)化疗两周期,化疗后毒副反应腹泻Ⅲ级、骨髓抑制Ⅰ级。期间复查CEA逐渐下降恢复正常,CT示肝转移灶缩小。2011年12月16日予以术区三维适形放疗,剂量6MV-X DT50.4GY/28f,放疗同时卡倍他滨(1500mg,po bid,d1-14, q21d)口服化疗两周期,治疗暂停。2012年3月4日复查CEA30.4ng/ml,再次升高,肝脏B超提示:右肝实性占位(23x18mm,18x15mm),较前变化不大。2012年3月13日行肝动脉介入化疗(奥沙利铂200mg+羟基喜树碱20mg+氟尿嘧啶750mg)、肝右动脉超液化碘油5ml,肝右动脉明胶海绵栓塞。后复查CEA下降至10.0ng/ml以下。2012年5年21日、2012年7月19日再次以FOLFOX方案联合贝伐单抗400mg靶向治疗2周期。之后定期复查,2013年1月9日因CEA再次升高至35.4ng/ml。患者就诊于西京医院采用:贝伐单抗400mg,d1;伊立替康160mg, d1;120 mg,d5,ivgt;替吉奥40 mg,d1-14,早餐后60mg晚餐后po。化疗顺利,仍腹泻Ⅲ级,但因经济原因未继续化疗。2013年2月22日,因CEA持续增高61.99 ng/ml,B超示:肝右后叶高回声结节(30x21mm)。就诊我科化疗四周期,具体用药:伊立替康160mg,d1-2;替吉奥50mg,d1-14, po bid,过程顺利,末次化疗日期:2013年5月29日,期间CEA时高时低,由低14.0ng/ml升高至34.0ng/ml。2013年6月27日更换方案:多西他赛120mg d1+替加氟25ml d1-3+亚叶酸钙200mg d1-3+羟基喜树碱10mg d1-3化疗一周期,效果不佳,2013年7月23日复查CEA突然升高至139.80ng/ml, B超示:肝右后叶高回声结节(53x27mm)。于2013年7月24日、8月14日行FOLFOX联合贝伐单抗(奥沙利铂200mg d1+亚叶酸钙200mg d1-5+替加氟1.0g d1-5+贝伐单抗400mg d1)化疗两周期,复查CEA仍持续增高至194.0ng/ml,B超示:肝右后叶高回声结节(51x27mm)。2013年9月5日、9月27日再次更换方案使用:洛铂50 mg d1+亚叶酸钙200 mg d1-5+氟尿嘧啶1.0g d1-5+替吉奥50 mg d7-21,po bid化疗两周期,复查CEA下降至89.8 ng/ml,B超示:肝右后叶高回声结节(32x21mm),疗效明显提高。治疗继续中。

    作者:任小琼;张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2000例白带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女性的阴道感染情况。方法:对2000例阴道分泌物标本通过生理盐水湿片法与美兰染色法镜检霉菌,滴虫,线索细胞。结果:对2000例患者做阴道分析物结果分析,检查出患者阳性标本共1050例,总阳性率为52.5%,在这1050例病患中有酵母样霉菌性阴道炎500例、检出率为47.61%;滴虫性阴道炎350例,检出率为33.3.%,线索细胞感染200例检出率为19.04%,950例未见异常,占总人数的47.5%。结论:白带常规检查能够准确、快速的判断出其致病因子,妇女生殖道白带检测出的炎症以霉菌和细菌性阴道炎为主,其中酵母样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较高,需要女性定期到医院进行白带常规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作者:田萍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护理

    胆囊位于肝右前叶(Ⅴ段)与左肝内叶(Ⅳ段)交界下面的胆囊窝内,胆囊与肝之间有胆囊板使其分开。胆囊具有储存、浓缩胆汁及调节胆道压力的作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即 LC)以其安全、创伤小、痛苦轻、对腹腔脏器干扰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高危患者能耐受等特点,成为治疗胆囊疾患的首选方法。胆漏是LC术后较多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可达2.7%。LC术后胆漏常不能及时发现,应引起高度重视,因为损伤尤其是胆总管横断伤后,给病人带来的是灾难性后果,有可能因此而造成终身残疾甚至死亡。一旦发生要根据损伤的病理类型做恰当的处理,严格掌握手术时机,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方法。我院自1997年7月以来,发生胆漏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论在校学生应用PPD试验预防结核病的体会

    目的:探讨结核病在芝罘区学生中的流行状况。方法:选择芝罘区在校学生86759例,分别进行结核菌素(PPD)皮肤试验,采用国际统一标准进行判别。结果:86759例,PPD反应阳性率为35.76%,强阳性率为5.48%。结论:结核病在学生中仍然有流行的可能,应该加强对在校学生的监管。

    作者:成善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对老年病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干部病房住院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对干部病房连续3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其致病菌分布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干部病房连续3年共收治患者3430例,发生院内感染293例,感染率为8.5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70%。患者的年龄、无意识、住院时间长、吸痰、导尿、气管切开插管,和其他侵入性操作等,是医院获得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病原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首位,为23.7%。结论:干部病房住院老年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住院患者感染水平,侵入性的操作和严重的基础疾病,是老年患者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1]

    作者:姜燕;高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Roy-Neuman综合心理干预模式改善青光眼患者术后焦虑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Roy-Neuman综合心理干预模式对青光眼患者术后焦虑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94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Roy-Neuman 综合心理干预模式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应用 Zung 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术后焦虑状况的改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焦虑状况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Roy-Neuman综合心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青光眼患者的心理应激能力,改善患者的术后焦虑状况。

    作者:周启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5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预后等,提高防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5月入住我院的58例病历,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8例患者中,发生在72h内的有32例(55.2%);发生在72h~1周的14例(24.1%)。总有效率为22.47%,无效占24.2%,恶化率53.4%。合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占55.2%,恶化21例,恶化率65.6%。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治疗棘手、预后不良,合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更差,重在预防,一周内为重要。

    作者:邹克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PICC置管患者异常拔管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PICC置管患者PICC异常拔管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01月至2013年12月223例PICC置管患者拔管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3例患者中发生异拔管18例,占拔管总例数的8%;分析原因依次为:导管感染、导管脱出及放弃治疗。结论:及时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各种情况,是降低非正常拔管发生率的重要护理对策。

    作者:李玲;王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诊治

    1诊断1.1糖尿病合并妊娠的诊断标准:1.1.1妊娠前已确诊为糖尿病患者。1.1.2.妊娠前未进行过血糖检查的孕妇.尤其是存在糖尿病高危因素者,首次产前检查时应进行空腹血糖或者随机血糖检查,达到以下任何一项标准者,应诊断为糖尿病合并妊娠。

    作者:赖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后急性假性结肠梗阻的护理对策

    目的:总结了6例剖宫产术后并发急性假性结肠梗阻患者的护理经验,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做好心理护理、禁食期间的口腔护理、保证胃肠减压效果、严密观察腹部体征、鼓励早期下床活动,做好饮食护理。结果:6例患者均保守治疗成功。结论:对剖宫产术后急性假性结肠梗阻要保守治疗成功,避免第二次手术,除早期诊断外精心护理是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陈从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佳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佳分娩方式。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收治的8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对其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对母婴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12例与再次剖宫产(RCS)74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RCS74例,其中因疤痕子宫要求择期剖宫产67例,手术产率86.04%,19例阴道试产,有12例阴道试产成功,成功率63.16%,RCS组与VBAC组相比较,前者产时出血量多,住院天数多,医疗费用高,且剖宫产率上升到一定水平后新生儿窒息率及孕产妇死亡率反而回升。结论:剖宫产并非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认识不足是导致再次剖宫产的主要原因,转变医患观念,提高医患认识,如无试产禁忌症者可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

    作者:刘彦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共收治87例顽固性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7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治疗方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复发率为6%;对照组总有效率则为92%,复发率19%;两组结果对比,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顽固性霉菌性阴道炎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颜安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