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
目的:探究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的情绪障碍原因,并提出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主要采取心理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抑郁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探讨情绪障碍原因。结果共57例抑郁患者,29例未抑郁患者;抑郁人数与非抑郁人数的性格内向、经济、透析时间以及缺乏社会支持等方面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情绪障碍主要受到性格、经济、透析时间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因素影响,给予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提升患者心理调节能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付秀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3年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20例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经术后积极治疗均痊愈。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贫血、糖尿病、缝合技术、妊娠高血压水肿、术后咳嗽等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并积极预防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作者:卢淑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使胃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方法:选择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入我院诊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20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一组设定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的干预方式,另一组只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对两组进行临床效果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采取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能够使慢性胃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建议推广和临床使用。
作者:汪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社区新发现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级管理,了解社区综合防治的效果。方法:从2008年起,按照《上海市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指南》的要求,对通过社区门诊、健康体检等途径发现的糖尿病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利用糖尿病管理信息系统,定期进行病情评估和危险因素分层,实施随访管理。结果:通过近四年的全程信息化管理,目前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结论: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结合家庭医生制服务,探索更为全面、有效的管理模式。
作者:汤春红;韩昌绍;王纲;赵燕萍;李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在本文之中,笔者主要阐述的是儿童营养与儿童生长发育两者之间的关系。目前,因为许多家长在儿童营养知识的方面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导致了很多儿童的营养不均衡,此外,如果儿童具有不好的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等)也是会患营养类的疾病的,因此,本文针对营养素缺乏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预防的对策进行了一个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从而使得儿童能够茁壮健康的长大。
作者:梁雨玲;张思媚;蒋邦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是探讨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方法:是根据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从护患关系,住院环境,不良心态的疏导等方面对58例老年住院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论:是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使其达到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可以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作者:宋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产后出血为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1],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占产后出血的70%-80%[2]。本文就阴道分娩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预防及护理进行综述。
作者:梁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螺旋CT三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4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分别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扫描,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14例癌灶中,平扫呈等、低、稍高密度,分别为9、3、2例,其中2例见斑点钙化影。增强扫描皮质期7例与肾皮质强化程度相近,7例低于肾皮质期强化程度。实质期、肾盂期强化程度均下降,肾盂期癌灶呈相对低密度,对比显示轮廓清晰。结论:小肾癌的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中“快进快退”现象,是其特征性的诊断依据。
作者:刘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四项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的意义,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输血的1134例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输血前均对于患者血清中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肝炎病毒抗体(HCV-Ab)、艾滋病抗体(HIV-Ab)以及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情况进行检测,总结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1134例患者中,HbsAg阳性样本121例(10.67%,121/1134)、HCV-Ab阳性样本14例(1.35%,14/1134)、TP-Ab阳性样本17例(1.49%,17/1134)、未检测出现HIV-Ab阳性样本,样本总检出率为(13.41%,152/1134)。结论:受血者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四项血液传染指标检测,能够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为血源性感染的疾病的判定提供客观依据,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张应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78例,给予所有患者实施阑尾炎切除手术,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各大医疗机构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侯跃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针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3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对其进行观察记录非计划拔针的例数,并进一步分析非计划拔针原因。结果:130例患儿中46例出现了非计划拔针的状况,调查问卷结果表明33.3%的护理人员认为可避免针管脱出而造成非计划拔针。结论:留置针非计划拔针的原因有:导管堵塞、封管不合理、输液液体渗出、针管脱出、发生炎症,针对这些因素加强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拔针的发生率,在PICU科室应大力推广。
作者:贾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致不全流产大出血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方法:本站行药物流产266例中117例不全流产出血量超过100毫升,根据造成大出血的原因积极采取护理措施,做好药物流产大出血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117例药流致大出血以疤痕子宫、孕囊较大造成不全流产影响子宫收缩是大出血的主要原因,本站药流妇女一旦出现大出血,就立即采取清宫术止血,疗效满意。结论:护士应具备良好的素质和应急能力,密切观察药物流产妇女,严格遵守用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确保药物流产妇女的生命安全,对药物流产妇女进行生殖健康教育。
作者:张桂芳;张倩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手术安全核查表在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10-2013年10月7369例手术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无一例手术错误发生。结论:将手术安全核查表应用到手术流程中,提高了工作质量与效率,增加了患者的安全系数,有效控制了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确保手术的安全。
作者:薛燕;皮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治疗的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SBP、DBP、SCr、BUN、UAER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管舒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 CP)的病因、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05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8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治疗等情况。结果:18例儿童CP病因有胆道系统疾病8例(44.4%),特发性5例(27.8%),外伤2例(11.11%)、结构异常2例(11.11%)、高钙血症1例(5.56%)。临床表现以反复腹痛为主,其中13例(72.22%)为隐痛或胀痛,7例(38.89%)腹痛与饮食相关,发作部位以上腹部为主。B超、CT及MRCP(或MRI)发现胰管改变、胰腺结石或钙化的阳性率分别为31.25%和18.74%,45.45%和36.36%,47.06%和23.53%。结论:儿童CP首位病因为胆道系统疾病,其次为特发性。主要症状为反复隐痛或胀痛,积极予CT和MRI/MRCP检查有助于CP病情评估。
作者:周立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16例门诊检查诊断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凯妮汀联合红核妇洁洗液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凯妮汀治疗,观察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治疗的疗效,评价妊娠期应用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妇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凯妮汀联合红核妇洁洗液治疗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显著、安全、复发率低,同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对孕妇及胎儿无不良影响,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黄晓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寻找便捷有效措施降低托幼机构肥胖儿童的发生率。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在颍泉区一所幼儿园实施儿童肥胖干预方案,通过健康教育、家园联动等形式让教师、家长掌握科学的饮食行为,培养肥胖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肥胖儿童的有氧运动。结果:一年后,肥胖儿童的检出率低于干预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健所、幼儿园、家庭联合,将简便易行的肥胖儿童干预措施融于幼儿园日常工作和儿童生活中,有一定效果。
作者:陈利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搜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我站无偿献血的279名献血者,选择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全部献血者进行调查,分析无偿献血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调查共收回263份,有效应答率为94.27%。其中,男性占53.99%;18岁-30岁范围占45.25%;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占46.77%;事业单位及企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占34.60%;了解无偿献血安全性的占41.06%;献血动机为单位内部组织占63.5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对献血行为了解程度及行为动机是影响无偿献血行为的主要因素,应当针对各个因素采取必要措施加快无偿献血事业的全面发展。
作者:邝娇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配合中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了对120例阑尾炎患者的诊断和手术方法,术后配合中药辨证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120和对照组85例,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0例阑尾炎患者中109例I期愈合拆线,11例出现切口感染皮下脂肪液化均经换药Ⅱ期愈合,其中有3例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痊愈,观察组手术治愈率为100%。两组病人在术后住院时间、切1:2感染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阑尾炎术后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吴永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椎体成形术用于高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1月接收的102例高龄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平均51例,观察组患者施行传统的保守疗法,实验组施行PKP(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结果:经过院内治疗后,两组患者的Oswestry评分、VAS评分均下降明显,且实验组患者的两项评分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患者的伤椎后缘、伤椎中线、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后凸角等影像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相较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以上几项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龄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中,PKP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病症,恢复其受损椎体形态,不断提高患者的后续生活质量。
作者:杨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