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嘉利;范建中;宋桂植;谭晓明;彭楠
目的 研究siRNA介导的NF-κB P65沉默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相关机制.方法 实验以肝癌SMMC7721细胞株为材料,分为空白对照(Con)、脂质体对照(LP)以及siRNA干扰实验(siRNA)3组.以体外转录法合成dsRNA,并用脂质体转染SMMC7721细胞株;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 P65表达水平,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Bcl-2和Bax表达.结果 与Con和LP组相比,siRNA具有抑制SMMC772l细胞NF-κB P65表达的作用,NF-κB P65表达抑制率分别达到64.74%和34.52%.siRNA明显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晚期凋亡细胞分别是Con组和LP组的8倍和7倍.siRNA引起Bcl-2表达下调,而Bax表达上调.结论 siRNA可以有效抑制NF-κBP65蛋白表达,并通过调节Bcl-2和Bax诱导SMMC7721细胞的凋亡.
作者:黄辰;姚嘉宜;李宗芳;刘利英;倪磊;宋土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红外线及磁场联合作用对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管型石膏伸直位固定右后肢的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成年白兔复制出膝骨关节炎模型.6周后将24只兔子全部解除石膏固定,并随机分为4组进行实验处理,即模型组、红外线治疗组(红外组)、磁疗组及红外线和磁场联合治疗组(联合组).分别于治疗开始后1、2、3周处死白兔,每组每周处死2只,观察软骨的大体改变,并切取其造模肢体股骨内髁及胫骨内侧平台关节面软骨行组织病理学(HE染色、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等)检测,光镜所见依据Mankin's评分标准评分,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联合组的软骨病变程度(包括软骨面的损伤及软骨细胞的增生、紊乱)有显著减轻,联合治疗比单因子治疗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个单因子治疗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1).结论 联合应用红外线和磁场能有效减轻骨关节炎的软骨破坏,并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起到相互协同作用.
作者:孙嘉利;范建中;宋桂植;谭晓明;彭楠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X线照射在体外培养人大肠癌细胞株LoVo后,其膜TNFR-p55表达及释放sTNFR-p55情况.方法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膜TNFR-p55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sTNFR-p55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X线照射后的细胞膜TNFR-p55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照射后大肠癌Lovo细胞上清sTNFRR-p55水平显著低于照射前sTNFR R-p55水平(P<0.01);光镜发现细胞体积缩小、变圆、胞浆浓缩、核固缩深染;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 X线可通过上调细胞膜TNFR-p55蛋白的表达,抑制其脱落释放sTNFRR-p55到上清中,诱导细胞凋亡增强照射肿瘤的杀伤作用.
作者:高蕾;白岚;石卫民;南清振;毛战斌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醛固酮作用后早期(6 h)及远期(1月)豚鼠耳蜗水通道及离子通道蛋白基因与蛋白质的表达改变情况.方法 使用RT-PCR方法检测醛固酮腹腔注射后6 h豚鼠耳蜗中Na-KATP酶β1、β3亚单位及钠离子通道蛋白α亚单位(ENaCα Subunit)基因表达的改变情况;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醛固酮作用后1月耳蜗水通道蛋白1(AQ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醛固酮作用后早期,在豚鼠耳蜗中Na-KATP酶β1、β3亚单位的表达情况无明显改变,钠离子通道蛋白α亚单位则出现明显上调(P<0.05);远期则出现AQP1表达的下调(P<0.05).结论 醛固酮在豚鼠耳蜗中可能通过基因组作用方式发挥作用,并且醛固酮引起膜迷路积水可能是由于其对离子浓度的改变所引起的.
作者:李琦;黄德亮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氯胺酮对内毒素(LPS)诱导大鼠肺损伤的影响和作用机理.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LPS组(5 mg/kg),低剂量氯胺酮治疗组(5 mg/kg),高剂量氯胺酮治疗组(10 mg/kg),每组12只.建立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于注射LPS后4 h处死大鼠,测肺湿/干重比,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蛋白浓度,测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NO水平,RT-PCR测肺组织中iNOS mRNA表达,Western-blot测肺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结果 LPS组大鼠肺湿/干重比、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蛋白浓度均明显增加(P<0.01),肺组织中TNF-α、IL-8、NO水平显著性升高(P<0.01),同时肺组织中iNOS mRNA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均增加.而氯胺酮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均较LPS组减轻,大剂量组作用更明显.结论 氯胺酮通过抑制NF-κB表达,减少炎症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对内毒素(LPS)诱导的大鼠肺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王旭东;卢雅立;赖仁纯;李艳萍;黄婉;徐湄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死患者组织因子途径相关凝血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分析69例急性心肌梗死、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50名健康老年人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因子Ⅶ等指标.血浆中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活性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抗原测定用ELISA法;凝血因子Ⅶ(FⅦ)促凝活性测定采用一期凝固法,FⅦa水平测定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TF活性、TF抗原、TFPI活性与TFPI抗原均显著增加(P均<0.05),而血浆中FⅦ:C无显著变化(P>0.05),但FⅦa显著增加(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TF活性、TF抗原均升高(P均<0.05),TFPI活性、TFPI抗原均降低(P均<0.05),而血浆中FⅦ:C、FⅦa显著增加(P均<0.05).两病例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TF活性、抗原升高更为显著(P均<0.05);急性心肌梗死组TFPI活性、抗原增加,而急性脑梗死组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FⅦ:C在急性脑梗死组显著升高(P<0.05),而FⅦa两组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存在组织因子途径的启动,血栓形成风险增加,测定上述指标对了解疾病发展趋势具有辅助作用.
作者:熊石龙;王前;郑磊;李俊玲;文志斌;贺石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ED)结合MED专用高速电动磨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6年3月~2007年3月间应用MED+MED专用高速电动磨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症患者28例,术前均行X线腰椎照片,腰椎管造影及CTM检查.结果 和结论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3个月,平均6.5个月.根据Nakai分级,优20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为96.4%,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李俊;孟志斌;付昆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光动力作用(PDT)对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细胞Eca-109的杀伤效应,初步揭示影响Eca-109细胞光动力疗法杀伤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以两种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HpD)和光敏素(Photofrin)不同浓度于特定光照剂量(15 J/cm2)下和不同浓度的HpD在三种不同光照能量密度(10 J/cm2,30 J/cm2,50 J/cm2)下作用于食管癌Eca-109细胞,光源采用DIOMED 630 PDT系统,24 h后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并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RT-5000检测不同浓度HpD作用于Eca-109细胞4 h后胞内光敏剂荧光值.结果 两种光敏剂不同浓度间细胞生存率均有明显差异,三种不同光照能量密度下不同HpD浓度细胞生存率间亦存在明显差异(P<0.05).同一浓度不同光照能量密度的细胞生存率间,前4个低浓度生存率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后4个高浓度生存率间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荧光分光光度计RT-5000测得的胞内荧光值及标准曲线取得胞内光敏剂浓度,并与孵育浓度进行回归分析,得相关系数r=0.997,即胞内光敏剂浓度与孵育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特定光源下,光照能量密度、光敏剂的种类及其光敏剂的孵育浓度是影响Eca-109 PDT效应的主要因素.
作者:陈晓华;罗荣城;李黎波;丁雪梅;吕成伟;周小平;严晓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优化非分型流感嗜血杆菌Haps蛋白质片段的分离纯化方法.方法 采用盐析、透析脱盐、超滤浓缩、弱阳离子交换柱Hitrap CM Sepharose Fast Flow层析纯化Haps蛋白,优化Haps蛋白质片段的洗脱条件,包括pH值和离子强度,测定各洗脱液样品在280 nm波长处的光吸收值(D280),用折线图显示,SDS-PAGE电泳检测分布图中处于峰值的样品,观察目的 蛋白条带的出现.结果 弱阳离子交换柱Hitrap CM Sepharose Fast Flow层析纯化HapS蛋白,缓冲液1洗脱液的D280分布为基线,缓冲液2洗脱液的D280分布折线图中有峰值出现,但峰有拖尾,SDS-PAGE电泳检测该洗脱峰主要为低分子量的蛋白条带;五种不同离子强度的缓冲液3洗脱液在100mmol/LNaCl离子强度时,D280的分布折线图显示有较高洗脱峰出现,SDS-PAGE电泳检测该洗脱峰有较明显的110 000 D的目的 条带,其余离子强度下均未见明显洗脱峰出现.结论 Sepharose CM FF层析柱分离纯化Haps蛋白质片段时,不同pH值的缓冲液对目的 蛋白的洗脱没有明显影响,而主要影响杂蛋白的洗脱;100 mmol/L NaCl离子强度的缓冲液3洗脱液获得较好的洗脱效果.
作者:李婉宜;邝玉;李明远;杨远;蒋中华;姚锋;陈长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率、严重度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休克早期、有发展为MODS倾向的患者随机分为EGDT组(给予EGDT)和对照组(给予传统经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入ICU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血乳酸浓度、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第2、4天血乳酸浓度,住院期间高SOFA评分,同时计算SOFA评分差值,器官衰竭数目,并统计ICU死亡率.结果 EGDT组MODS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2).EGDT组MODS患者的第2、4天血乳酸浓度、住院期间高SOFA评分,SOFA评分差值、器官衰竭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5,0.016,0.009,0.010,0.002).EGDT组MODS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7).EGDT组中严重感染与非严重感染伴发MODS患者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7,0.044).结论 EGDT可以减少MODS发病率,减轻MODS严重度,以及不仅可以降低严重感染伴发MODS患者死亡率,同时也可以降低非严重感染伴发MODS患者死亡率.
作者:陈仲清;金英慧;陈辉;付卫军;杨翃;王瑞婷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术时常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41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A组),将同期行急诊介入治疗但没有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高危心肌梗死患者配对入选38例设为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术后30 d内左室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心肌缺血事件和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等的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术后30 d内左室功能较B组明显改善(P<0.05),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率A组较B组少(P<0.05),两组在死亡率、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等方面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紧急介入治疗术前常规进行IABP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左室功能和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这一结果仍需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
作者:陈军;杨希立;周昭仑;李健民;谭海斌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构建携带反义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以用于喉癌的基因治疗研究.方法 将HSP70基因片段反向克隆到腺病毒载体质粒PAdTrack-CMV上,与骨架质粒在大肠杆菌Bj5183胞内进行同源重组,经293细胞包装、扩增后得到携带反义HSP70的重组腺病毒AdEasy-GFP-ASHSP70.结果 成功的构建携带反义HSP70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系统,经测病毒滴度可达8×109.HSP70反义RNA阻断了Hep-2细胞的HSP70的表达,经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证实,实验组瘤细胞不能表达或低表达HSP70,而对照和空载体组高表达HSP70.转染反义HSP70的腺病毒载体的Hep-2细胞比空载体组和对照组的细胞生长缓慢,细胞周期可见实验组出现亚二倍凋亡峰,而空载体组没有.结论 构建的重组腺病毒AdEasy-GFP-ASHSP70可望有效地将反义HSP70导入人喉癌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喉癌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王晓侠;姚小宝;嵇宪生;李胜利;朱宏亮;樊代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对肾移植术后慢性移植物肾病(CA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起在本中心随访的31例CAN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从钙神经蛋白抑制剂(CNI)为主的方案转换成SRL为主的方案前后的血清肌酐值(Cr)变化,统计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15名患者达到主要终点即恢复规律透析,8人肾功能改善,8人肾功能维持.其中高Cr0组(Cr0≥3 mg/dl, n=12)有9人恢复透析,两人肾功能改善;低Cr0组(Cr0<3 mg/dl,n=19)中5人恢复透析,8人肾功能维持,6人肾功能改善;两亚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3).14人到达次要终点即停用SRL,其中5人因感染停用SRL,终4人恢复透析,1人死于感染;9人因不良反应停用SRL改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后4人恢复透析,2人肾功能维持,3人肾功能改善.高脂血症(51.6%)、白细胞减少(41.9%)、口腔溃疡(29.0%)和肝功能损害(16.1%)是本研究中SRL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不良事件共13人次,包括脑出血死亡2例、感染死亡3例和需要住院治疗的肺部和泌尿道感染共8人次.结论 CNI转换为SRL对部分CAN患者有效,在基线肌酐水平低于3 mg/L的患者尤其明显;但SRL的应用必需注意高脂血症和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及其相关的脑血管意外和感染.
作者:王长希;陈思阳;陈立中;刘龙山;费继光;邓素雄;邱江;李军;郑克立;吴培根;纪玉莲;朱兰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30只,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制作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胰腺、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并测定血清淀粉酶及胰腺、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 MG-132治疗组与胰腺炎组及假手术组比较,血清淀粉酶、胰腺及肺组织MPO活性下降(P<0.05),组织病理学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 制模前30 min腹腔注射10mg/kg的MG-132可以明显减轻5%牛磺胆酸钠诱导的大鼠的肺损伤严重程度,并可减轻胰腺炎所致的肺损伤.
作者:李顺乐;陈熹;吴涛;刘继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男方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以男方HBsAg阳性而女方HBsAg阴性的不孕症夫妻102对为研究组;双方均HBsAg阴性的不孕症夫妻204对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累积胚胎评分(CES)、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分娩率和新生儿畸形率.结果 102例男方HBsAg阳性组与204例男方HBsAg阴性组的累积胚胎评分(52.8±18.7对55.4±16.9)、受精率(66.9%对66.1%)、卵裂率(97.6%对97.2%)、优质胚胎率(34.0%对37.1%)、种植率(40.9%对34.6%)、临床妊娠率(56.9%对50%)、早期流产率(6.9%对5.9%)、晚期流产率(8.6%对4.9%)、分娩率(40.2%对43.6%)、新生儿畸形率(0对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男方慢性HBV感染不影响IVF-ET治疗的结局.
作者:赵二勇;陈士岭;孙玲;尹敏娜;熊夏思;宋娟;宋亚男;周元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1.1病例情况病例1,男性,32岁,因咳嗽、咳痰、声嘶2周伴纳差于2006年9月6日入院,入院时查体:37.8℃、咽红、两肺呼吸音出粗,可闻及少许哮鸣音,辅助检查:WBC 20.91×109/L,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均未见异常,电解质K 3.17 mmol/L、Na 136.70 mmol/L、Cl101.30 mmol/L、CO2 CP 23.30 mmol/L,纤支镜检查刷检物病理示:见曲菌菌丝及孢子,胸片示:双肺炎,为排除合并真菌感染,临床诊断:肺曲菌病.
作者:邵咏红;孔耀中;肖观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构建以EGFP为报告基因的增强子鉴定质粒载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以pEGFP-N1质粒为模板,PCR法扩增获得EGFP基因片段,并将其亚克隆入PGL3-promoter质粒骨架,得到以EGFP为报告基因的增强子鉴定质粒pEGFP-enhancer.人工合成不同拷贝的缺氧反应元件(HRE)增强子序列,插入到pEGFP-enhancer多克隆位点获得重组质粒pEGFP-HRE、pEGFP-5HR,以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转染Hela细胞,常氧与缺氧处理后以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EGFP荧光表达.结果 构建的不同拷贝HRE的增强子鉴定质粒pEGFP-HRE、pEGFP-5HRE转染Hela细胞后,常氧处理绿色荧光表达无差异,缺氧处理后随HRE拷贝数增加绿色荧光表达强度增加.结论 成功构建了增强子表达质粒pEGFP-enhancer,通过EGFP的表达强度可以反应增强子活性.
作者:石秦东;张蓬勃;康前雁;陈新林;田玉梅;刘建新;刘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自动化提取和分割序列颅脑CT图像颅腔内结构.方法 本研究首先利用颅脑CT的解剖学结构,基于区域生长法和形态学方法提取出序列颅脑CT颅腔内结构.然后针对应用EM(期望大化)算法分割图像时,初始值选取难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参数受限高斯混合模型的EM分割算法,实现了对颅内结构的有效分割.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从颅底到颅顶的所有CT图像颅腔内结构的计算机自动化提取和分割,结果准确.结论 本文算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有效的.
作者:江少锋;陈武凡;冯前进;杨素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以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无水乙醇⑸湎?譚OCE+PEI)疗法为对照组,通过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激光消融(TOCE+ILT)治疗肝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进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TOCE+ILT和TOCE+PEI治疗,两组疗法均可重复操作,直至CT显示肿瘤消融完全为止,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和随访.结果 120例患者中完成2年随访者105例,其中研究组54例,对照组51例,研究组完全坏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4.8%vs 73.9%,χ2=4.405,P=0.036);研究组AFP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8%vs 56.1%,x2=4.592,P=0.032);两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92.6%和88.2%,无统计学差异,2年生存率分别为79.6%和60.8%,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477,P=0.034).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结束后1周研究组谷丙转氨酶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95.90±56.06U/Lvs 116.31±45.27U/L,t=2.04,P=0.043).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程度不等的栓塞后综合征反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OCE+ILT疗法治疗肝癌疗效好,副作用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模式.
作者:周泽健;许荣德;李伟科;庄文行;陆骊工;邵培坚;陈晓明;罗鹏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全程围套式与常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和显微操作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种微血管减压方式治疗65例面肌痉挛患者的术中情况、显微操作技术及结果.按手术方式不同分a组30例,b组35例.按起病时年龄分为c组<40岁27例,d组>40岁38例.结果 术中a、b两组均发现面神经受压迫有4种模式:单纯接触型,压迫型,黏连包绕型,无明确责任血管型;责任血管包括动脉、静脉、混合性,血管袢;c组术中多见蛛网膜增厚,d组多见血管的构筑改变而致血管解剖移位;a组总有效率80%,复发率13.3%.b组总有效率97.1%,复发率2.9%;并发症随访1年以上未恢复者a组:耳鸣、听力下降10%,共济失调6.7%,面瘫10%;b组:耳鸣、听力下降2.9%,面瘫2.9%.结论 全程围套式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更安全、有效;全程解剖分离面神经自进出脑干区域(root entry/exit zone,REZ)至内听道口,识别责任血管和可疑被压迫部位,置入Teflon棉对面神脑池段全程围套式包裹,避免损伤颅神经和细小穿支血管是影响疗效和减少复发的关键.
作者:漆松涛;朱蔚林;张喜安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