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柴胡总皂甙对戊四氮慢性点燃大鼠痫性发作及脑电图的影响

谢炜;鲍勇;于礼建;侯光男;谭红香

关键词:柴胡总皂甙, 戊四氮, 癫痫, 慢性点燃, 脑电图
摘要:目的评价柴胡有效成分中柴胡总皂甙对戊四氮(PTZ)慢性点燃大鼠痫性发作及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SD大鼠随机等分为6组,即空白组、生理盐水组、丙戊酸钠(VPA)组和柴胡总皂甙高、中、低3种剂量组,除空白组不做处理外,其他组采用腹腔注射PTZ进行慢性点燃造模,造模同时给予以上不同处理因素,连续4周,在此期间记录大鼠痫性发作级别及次数,后描记大鼠脑电图.结果柴胡总皂甙高、中、低3个剂量组在实验2周时可以降低大鼠的痫性发作率,其中以高剂量组显著(P<0.05),柴胡皂甙高剂量组应用4周时能明显降低PTZ慢性点燃大鼠的点燃率(P<0.05),并明显降低痫性发作级别(P<0.01);各组间脑电图也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柴胡总皂甙可拮抗PTZ慢性点燃大鼠的痫性发作,并有一定的对抗PTZ慢性点燃作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31例分析

    目的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与特点.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月间对3l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持续被动运动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例进行半年以上的随访,骨折愈合良好,膝关节功能较满意.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结合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功能锻炼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魏巍;李健;庄岩;张堃;王浩;赵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妊娠兔心肌梗死后外周血干细胞变化及其与雌二醇的关系

    目的研究妊娠兔结扎冠状动脉后外周血干细胞变化及其与雌激素的关系.方法实验分3组:妊娠心肌梗死组、非妊娠心肌梗死组及妊娠假手术组.妊娠组于怀孕第10天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通过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外周血CD90阳性细胞比例,同时测定血清雌二醇浓度.术后4周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使用ImageJ 1.31软件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妊娠心肌梗死组左室收缩末压、+dp/dtmax均高于非妊娠心肌梗死组.而左室舒张末压及-dp/dtmax均低于非妊娠心肌梗死组.非妊娠心肌梗死组各时间点外周血CD90+细胞均低于妊娠组和妊娠假手术组(P<0.01),且峰值在心梗后第5天,而妊娠心肌梗死组术后1 d外周血CD90+细胞升高显著(P<0.05).妊娠心肌梗死组和妊娠假手术组外周血CD90+细胞随孕期逐渐增加,至孕末达高峰,产后迅速下降.相应时间点血清雌二醇浓度妊娠兔显著升高.非妊娠心肌梗死组心梗后,血清雌二醇浓度无明显变化;妊娠组与妊娠假手术组血清雌二醇浓度随孕期逐渐增加,至孕末达高峰;血清雌二醇浓度与CD90+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725;P<0.01).与非妊娠心肌梗死组相比,妊娠心肌梗死组梗死面积较小(22.17±6.34%vs38.86±5.97%;p<0.05).结论妊娠兔外周血干细胞明显升高;并随孕期增加,至孕末达高峰.产后10 d恢复正常,其外周血干细胞数量与血清雌二醇浓度成正相关.妊娠兔心肌梗死后,干细胞动员提前发生心肌梗死面积小,且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优于非妊娠者.

    作者:郑小璞;马爱群;张伟;董安平;王锐;耿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靶向survivin的siRNA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siRNA)阻断survivin基因的表达,观察其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及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构建靶向survivin的siRNA质粒表达载体,采用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胰腺癌细胞PC-2,采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转染前后PC-2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的变化;采用MTT法检测对PC-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诱导PC-2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靶向survivin的序列特异性的siRNA可以高效地抑制PC-2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在mRNA水平其表达抑制率为81.25%,在蛋白质水平其表达抑制率为74.24%.转染靶向survivin的siRNA质粒表达载体可以显著抑制PC-2细胞的增殖,细胞接种24、48 h后其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8.00%和33.38%;转染后24、48 h可以诱导8.46%、7.53%的细胞凋亡.结论所构建的靶向survivin的siRNA质粒表达载体可以有效地阻断PC-2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阻断survivin基因表达可以显著地抑制PC-2细胞的增殖并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其凋亡,靶向survivin的siRNA在胰腺癌的基因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管海涛;薛兴欢;王西京;李昂;秦兆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部分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医护人员临床症状轻微

    目的明确是否存在症状轻微或无症状SARS冠状病毒感染者.方法以SARS冠状病毒全病毒裂解液作抗原,利用ELISA技术检测血清中SARS冠状病毒抗体,调查具有明显传染特征和呼吸道症状的SARS患者以及无明显临床症状表现的医务人员血清中SARS冠状病毒抗体的存在情况.结果共调查SARS患者19例,血清中抗SARS冠状病毒抗体全部阳性;因工作需要与SARS患者或患者的血、尿、粪、痰等排泄物有接触的医务人员共200名,发现血清中抗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20例.结论在部分无症状医务人员血清中存在低水平的抗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SARS冠状病毒感染可仅引起轻微的症状,甚至可无临床表现.

    作者:司建华;谭家驹;杨光;汤丽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119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基本用药相同,B组另给曲美他嗪20 mg,3次/d,疗程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变化.结果B组与A组对比,治疗后空腹血胰岛素和服糖后2 h胰岛素降低(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增大(P<0.01).结论曲美他嗪对冠心病伴胰岛素抵抗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作者:蔡建生;彭志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Her-2、EGFR、PS-2、E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雌激素调节蛋白(PS-2)、雌激素受体(E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8例乳腺癌患者Her-2、EGFR、PS-2、ER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Her-2、EGFR、PS-2、ER表达阳性者分别为40例(37.0%)、44例(40.7%)、62例(57.4%)和58例(53.7%).Her-2的表达与EGFR无相关性(P>0.05),与PS-2呈负相关(P<0.05),与ER呈负相关(P<0.05).Her-2、EGFR、PS-2、ER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Her-2、EGFR、E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Her-2、EGFR、PS-2、ER与乳腺癌的病理学类型、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中Her-2、EGFR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PS-2、ER表达提示患者预后良好;Her-2、EGFR、PS-2、ER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徐蕾;白中红;许软成;闫辉;王方聚;罗荣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钝性肝损伤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比较(附252例分析)

    目的探讨钝性肝损伤选择非手术方法治疗的指征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5月~2004年10月间252例钝性肝损伤病例的诊治过程,对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根据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HIS标准分级如下:Ⅰ级101例,Ⅱ级71例,Ⅲ级43例,Ⅳ级25例,Ⅴ级9例,Ⅵ级3例.行保守治疗71例,成功64例,成功率90.14%;中转手术7例,平均住院8.3 d,输血3.2单位.并发症包括延迟出血(2.8%)、胆漏(1.3%)、脓毒血症(4.2%)、其他(包括高热、非结石性胆囊炎、膈下脓肿).手术治疗181例,成功162例,成功率89.5%,再手术7例,平均住院14.0 d,输血9.5单位.对于血液动力学稳定的Ⅰ~Ⅲ级肝损伤病例,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相比较,住院天数和输血量明显减少,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闭合性肝外伤病例应严格把握手术治疗指征,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对于适合非手术治疗条件的病例,应首选非手术疗法.

    作者:袁向东;彭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柴胡总皂甙对戊四氮慢性点燃大鼠痫性发作及脑电图的影响

    目的评价柴胡有效成分中柴胡总皂甙对戊四氮(PTZ)慢性点燃大鼠痫性发作及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SD大鼠随机等分为6组,即空白组、生理盐水组、丙戊酸钠(VPA)组和柴胡总皂甙高、中、低3种剂量组,除空白组不做处理外,其他组采用腹腔注射PTZ进行慢性点燃造模,造模同时给予以上不同处理因素,连续4周,在此期间记录大鼠痫性发作级别及次数,后描记大鼠脑电图.结果柴胡总皂甙高、中、低3个剂量组在实验2周时可以降低大鼠的痫性发作率,其中以高剂量组显著(P<0.05),柴胡皂甙高剂量组应用4周时能明显降低PTZ慢性点燃大鼠的点燃率(P<0.05),并明显降低痫性发作级别(P<0.01);各组间脑电图也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柴胡总皂甙可拮抗PTZ慢性点燃大鼠的痫性发作,并有一定的对抗PTZ慢性点燃作用.

    作者:谢炜;鲍勇;于礼建;侯光男;谭红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人膜联蛋白在胎儿不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HBV感染相关因子--人膜联蛋白(HumanAnnexinV,HA-V)在胎儿各组织中的表达.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HA-V在胎儿肝脏、心脏、肾脏、卵巢、输卵管、脾脏、胸腺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肝脏、肝内胆管系统、心脏、肾脏、卵巢、脾脏、输卵管、胸腺中均有HA-V表达,HA-V分布于这些组织的实质细胞及间质细胞的胞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系统显示胎儿肝脏组织中HA-V表达显著多于其他组织(P<0.05),其余组织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HA-V是人体组织中的一种固有蛋白,分布于多种组织中,这种分布的广泛性可能与HBV泛嗜性感染相关,而肝脏组织中HA-V表达明显多于其他组织可能是HBV主要侵犯肝组织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叶峰;李淑红;陈天燕;岳亚飞;张树林;白桂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疑难肺结核病的临床应用(附15例临床影像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难诊性肺结核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PCN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2003年2月至2004年10月在我科行PCNB诊断的15例肺结核病人.活检前全部病例均经其他方法检查而无法明确诊断,其中10例痰涂片、12例纤支镜、13例胸片、15例CT扫描、1例PET-CT检查.结果痰涂片、纤支镜检查结果均为阴性;胸片、CT及PET-CT示肺内和/或纵隔肿物;15例肺穿刺活检物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肺结核,穿刺术后发生气胸3例、咳血1例.结论对影像学和其他检查方法难于确诊的肺结核病例,PCNB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确诊手段.

    作者:李基根;陈龙华;吴德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巢蛋白的克隆、表达、抗体制备及免疫组化分析

    目的在原核系统中克隆、表达并纯化巢蛋白(nestin),制备特异性nestin抗体,用于研究nestin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的生物学特性,探索神经发育及再生规律.方法采用RT-PCR方法由人神经干细胞中获取nestin cDNA,与原核表达载体pQE30连接,构建重组载体pQE30-nestin.测序后,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M15,IPTG诱导表达His融合蛋白.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后,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用此蛋白免疫BALB/c小鼠,获得抗血清.Western blotting、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鉴定获取的抗血清.结果成功由人神经干细胞中克隆nestin cDNA片段.IPTG诱导重组质粒pQE30-nestin表达出一相对分子质量约25 000的His融合蛋白并被Ni-NTA成功纯化,Western blotting证明其确为nestin蛋白.动物免疫后,经Western blotting、ELISA和免疫组化鉴定,获得的抗血清可特异性结合重组nestin蛋白、发育期人及大鼠脑内的nestin蛋白.结论获得了重组人nestin蛋白,制备的抗血清不仅可识别重组nestin蛋白,亦可识别人及大鼠脑组织内的nestin蛋白.

    作者:陈新林;刘勇;肖新莉;张瑾;吕海侠;张蓬勃;刘建新;赵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神经生长因子对断指再植术后感觉恢复的作用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对感觉恢复的作用.方法2000~2004年48例断指再植成活者,其中24例常规术后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另24例未给予任何神经生长药物作为对照组.两组术后平均随访8.5个月,均以术后12周随访时测试患指指端的两点分辨觉为统计数据.结果神经生长因子注射组两点分辨觉的距离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再植指术后给予神经生长因子有助于患者感觉功能的恢复.

    作者:赵广跃;闫铭;杨旻;孟国林;朱庆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严重腹腔感染早期肠黏膜病理损害的实验观察

    目的观察严重腹腔感染时肠黏膜的形态学变化,探讨严重腹腔感染早期肠黏膜病理损害与细菌易位的关系.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组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手术制作严重腹腔感染模型,对照组仅行单纯剖腹手术.于术后1、2、4 d每组取空肠、回肠组织,行常规病理检查和电镜下观察;心脏穿刺取血1 ml行血浆内毒素水平测定;取血2ml作细菌培养.结果对照组空、回肠黏膜光镜、电镜下观察均未见异常.实验组光镜下可见空、回肠黏膜和黏膜下层间质水肿、血管充血,黏膜层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肠绒毛毛细血管充血,部分区域有黏膜上皮脱落,浆膜层明显炎性渗出;电镜下可见肠上皮细胞微绒毛稀疏,排列不整齐,部分脱落,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出现异常,结构松弛.实验组术后血浆内毒素水平较对照组升高5~12倍,术后1、2、4 d血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0%、30%和10%,对照组血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严重腹腔感染早期出现肠黏膜病理损害,诱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易位.

    作者:李锟;吴承堂;张军花;郑永波;雷尚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1587例胎儿心电图检测分析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胎儿心电图(FEC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浙江省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的FECG-D型胎儿心电图仪经孕妇腹壁间接进行1587例FECG检测.结果胎儿心动过速44例,胎儿心动过缓8例,胎儿早搏6例,ST段改变45例,先心2例,胎儿心律不齐13例,FQRS时限增宽9例,FQRS振幅增高39例.结论FECG是判断胎儿在子宫内安危的重要指标,它能早期反映胎儿宫内缺氧情况,尽早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对脐带和羊水异常预测较无负荷试验敏感.FECG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诊断胎儿心律失常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熊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小鼠B淋巴瘤A20细胞株mCD99L2基因表达检测及真核表达载体构建

    目的检测及克隆小鼠B淋巴瘤A20细胞株mCD99L2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方法设计寡核苷酸探针,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A20细胞中mCD99L2基因的mRNA表达,RT-PCR法从A20细胞总RNA中获取mCD99L2基因含编码区全长cDNA,克隆入T载体,筛选阳性克隆、酶切鉴定并经序列测定;设计含酶切位点的PCR引物,PCR获取含mCD99L2基因编码区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取所需目的片段,利用分子克隆技术与pcDNA3.1/MycHis C(+)质粒重组,对产生的重组子进行PCR、双酶切鉴定,并经过测序证实.结果原位杂交方法检测A20细胞中mCD99L2基因mRNA呈阳性表达;RT-PCR法成功获得mCD99L2基因编码区全长cDNA序列,DNA序列测序结果与GenBank提供的已知序列(NM_138309)比较,结果完全一致;重组质粒pcDNA3.1-mCD99L2中的插入片段经DNA测序后与GenBank中mD99L2基因相应序列比较,100%同源.结论小鼠B淋巴瘤A20细胞株存在mCD99L2基因,采用RT-PCR和T-A技术克隆了A20细胞的mCD99L2基因,成功构建了pcDNA3.1-mCD99L2真核表达载体,为下一步探索mCD99L2基因在小鼠B淋巴瘤A20细胞株中的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沈丽佳;方唯意;谢思明;何滢;蒋会勇;赵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Herceptin与阿霉素序贯应用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效应

    目的探讨Herceptin与阿霉素序贯应用对乳腺癌细胞株的杀伤效应.方法应用Herceptin、阿霉素及二者联合序贯应用于对数生长期的乳腺癌BT-474细胞,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用药前后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HER-2/neu的表达率、HER-2/neu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及各组细胞的死亡率.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各用药组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暗、细胞碎片增多、细胞外形部分不规则、细胞内颗粒增多;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各组间细胞HER-2/neu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各用药组细胞HER-2/neu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各用药组细胞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Herceptin后续应用阿霉素组细胞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阿霉素后续应用Herceptin组(P<0.05).结论应用Herceptin后再辅以阿霉素化疗,对乳腺癌细胞杀伤效应强,为临床乳腺癌生物化疗的序贯应用模式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谭科;范义湘;缪景霞;吕成伟;严晓;罗荣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链霉亲合素-DTPA-Gd经腹腔和静脉注射后对荷瘤裸鼠磁共振肿瘤靶向成像的强化效应

    目的研究比较链霉亲合素(SA)-DTPA-Gd经腹腔和静脉注射后对荷瘤裸鼠体内肿瘤的强化效应,以提高磁共振(MR)靶向成像的敏感性.方法12只荷人结肠癌裸鼠经尾静脉注射生物素化单抗600μg,24 h后腹腔注射80μg亲和素,30 min后分别经静脉和腹腔给予SA-DTPA-Gd.分别在给药前和给药后20、60 min和3、6、9、12、24 h进行MR扫描并记录比较肿瘤和肝脏的信号强度.结果静脉组和腹腔组中肿瘤的大强化率分别为70.2%和46.4%,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静脉组和腹腔组中肝脏的大强化率分别为20.4%和23.7%,两者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生物素化单克隆抗体和SA-DTPA-Gd对肿瘤具有特异性靶向增强作用;血药浓度较高是静脉注射SA-DTPA-Gd比腹腔注射更有利于皮下肿瘤强化的原因.

    作者:叶靖;许乙凯;刘岘;吕国士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米索前列醇用于延期妊娠促宫颈成熟的效果与风险分析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改良法宫颈Bishop评分≤3分伴宫颈分泌物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阴性的延期妊娠孕妇促宫颈成熟的效果与风险.方法观察组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25μg,对照组按照催产素点滴促宫颈成熟常规.使用米索前列醇或催产素后24 h无效重复应用,不超过3次.宫颈Bishop评分、胎心监护1次/24 h,用药后24、48 h检测宫颈分泌物IGFBP-1.结果观察组促宫颈成熟效果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用药24、48 h后宫颈分泌物IGFBP-l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0.001);对照组以宫颈不成熟作为剖宫产指征者明显高于观察组(P<0.001);两组产后出血、过强子宫收缩、羊水粪染发生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用于延期妊娠宫颈Bishop评分≤3分伴宫颈分泌物IGFBP-1阴性孕妇促宫颈成熟安全、有效;宫颈Bishop评分≤3分伴宫颈分泌物IGFBP-1阴性的延期妊娠孕妇不宜使用催产素促宫颈成熟;宫颈分泌物IGFBP-1可作为评估宫颈成熟度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作者:尹春艳;周敬珍;王保平;吕小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应用限制性显示技术筛选K562细胞脱核前后差异表达基因

    目的应用限制性显示(RD)PCR技术筛选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B,CB)诱导K562细胞脱核前后的差异基因,探讨CB诱导细胞脱核的分子机制.方法用CB(终浓度为10μg/ml)处理K562细胞24 h,分别提取对照组和处理组细胞总RNA,将两组等量的细胞总RNA纯化为mRNA,反转录为cDNA,利用RD-PCR技术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筛选CB处理前后差异表达的基因.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在GenBank检索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筛选及克隆了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水通道蛋白1(AQP1)基因经反转录PCR验证在CB诱导脱核的K562细胞中表达上调.结论AQP1基因在CB诱导K562细胞脱核过程中特异性高表达,提示其可能与细胞脱核及增殖抑制密切相关.

    作者:危敏;马文丽;宋艳斌;毛向明;李凌;郑文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开胸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比较研究

    目的观察比较等效剂量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开胸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0~60岁择期全麻下行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后双腔管气管内插管,两组术中吸入异氟烷、间断肌肉注射罗库溴铵维持全麻.病人清醒拔除气管导管后接韩国奥美2300电子镇痛泵行PCIA.F组:芬太尼2 mg、咪唑安定1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S组:舒芬太尼0.2 mg、咪唑安定1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1.背景剂量2.5 ml/h,指令剂量2.5 ml/次,锁定时间15 min.所有病人术后鼻导管吸氧2~3 L/min,分别记录术后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法]、镇静、恶心和呕吐评分,记录脉搏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和累计镇痛药消耗量.结果S组术后24、48 h镇痛药耗量和VAS评分均低于F组,其中术后48 h 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S组术后24 h镇静优于F组(P<0.05);S组术后48 h恶心、呕吐者明显少于F组(P<0.05);两组术后48 h内无一例呼吸抑制(脉搏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者)发生.两组术后24、48 h脉搏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用于开胸术后PCIA,镇痛、镇静效果优于芬太尼,而恶心、呕吐发生率较芬太尼低,是开胸术后更为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作者:林春水;卢刚;阮骆阳;古妙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