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常见胆囊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比较

刘向阳;孙敏

关键词:腹腔镜, 传统胆囊切除术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胆囊手术与传统胆囊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86例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手术,对照组行传统胆囊切除术。术后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伤口感染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功能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两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天数少,术后胃功能恢复时间短,伤口感染率低,安全可行。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方法消除剖宫产妇哺乳障碍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中医方法对剖宫产妇术后哺乳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存在哺乳障碍的产妇1079例,以其为观察对象,并依计算器随机数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传统家庭催乳法,即术前术后按摩乳房、注意增强亲子交流以及吸奶器辅助吸奶,治疗组产妇除家庭传统催乳法外,另行中医方法催乳汤治疗,随访调查2组产妇治疗前后哺乳障碍的改善情况、有效率以及产妇对此的满意度。结果:综合分析结果可知,相较于传统家庭催乳法,在总有效率方面,应用辩证催乳汤的治疗组为9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9.0%,两组存在明显差异, P<0.05,表明此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在满意率方面,应用催乳汤剂组的满意率为68.0%,领先于传统家庭催乳法的42.9%,两组存在明显差异, P<0.05,表明此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消除剖宫产妇哺乳障碍方面而言,治疗组催乳汤剂的临床疗效以及产妇对此的满意程度远远领先于传统催乳法。

    作者:李舒权;张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护理。方法:对60例前列腺增生汽化电切术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顺利度过了围手术期,术后恢复快,无一例死亡。结论:术前护理重在消除病人的焦虑,预防控制泌尿系感染;术后护理重在对病人密切观察,保持膀胱冲洗通畅,通过高质量的护理配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刘瑞丽;漫彦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尺桡骨骨折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尺桡骨折的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提高尺桡骨骨折护理质量。方法:对尺桡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术前注意指导及心理护理,术后加强观察及功能锻炼指导。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全部好转出院,28例骨折均顺利愈合。结论:对尺桡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术加强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卢凤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人急性阑尾炎7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机制、诊断要点及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7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痊愈65例,占92.9%;1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出现切口感染化脓,经引流换药而痊愈,全组无腹腔内出血及残余脓肿形成,无粘连性肠梗阻及阑尾残株炎发生。1例术后肠瘘,再次手术后痊愈。随访6个月,未发生肠粘连。结论:阑尾管腔的阻塞和细菌感染是急性阑尾炎的主要发病机制,根据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等典型的症状体征本病诊断不难,老年人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应尽早行阑尾切除术,充分的术前准备、满意的麻醉效果及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潘金栋;巩凌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瑞替普酶院前急救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瑞替普酶在院前急救中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使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观察组为院前溶栓救治组,对照组为院内溶栓救治组,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梗死冠脉再通率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并发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急救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能减少并发症,从而减少住院天数。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运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林福珍;钱晓峰;蒋金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生物化学是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代谢、营养、酶功能、遗传信息传递、生物膜、细胞结构及分子病等阐明生命现象,它关系着所有关于生物的产生、生长、生存、代谢、活动、疾病、繁殖和衰老。生物化学为研究生物疾病的成因、机制、发展和治疗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疾病本身就是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异常,通过研究其细胞内外的化学变化和异常现象来揭开疾病的成因、机制和找到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奥秘的学科,具有分子结构式多、代谢途径多、概念抽象、内容深奥复杂等特点。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板书等很难展示其立体、动态的过程,所以老师讲解起来难,学生理解起来更难,教学效果往往是不尽人意[1]。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课堂多媒体教学逐渐走向普及化,多媒体教学给现代教学带来了生机,其优势无可否认,对于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师生们也有着共鸣。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课堂多媒体教学应用在认识上存在一些的误区。本文通过对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实践考察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多媒体教学经验,对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肯定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同时对其不足做了客观阐述和说明,以此来探讨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

    作者:池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传染病报告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对传染病报告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抽取我市的24家医疗卫生机构单位,针对传染病报告质量问题进行回顾研究。结果:影响传染病报告质量的因素包括:人员变动频繁、培训不到位、经费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监管不力等。结论:针对传染病报告质量的影响因素,应增强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管力度,提高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度,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贯彻落实有关的法律法规。

    作者:于治霞;周振宇;于海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先兆流产保胎治疗100例防治分析

    我院于2011年6月—2012年7月对因先兆流产在我院积级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者,其妊娠结局如何,就这一问题作一下报告:1资料与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2年7月在我院保胎治疗并住院分娩的孕妇100例作为观察组,又抽取周期分娩无先兆流产史的孕妇100例作为对照。观察两组病例。

    作者:祁荣华;柯凤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针灸防治高原反应的临床及科研概况

    高原反应是人类进入高海拔地区后,由于缺氧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综合近年来针灸在高原反应中的应用情况,发现针灸在防治高原反应中有良好的疗效,并且在科研中得到进一步证实。同时指出针灸治疗本病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作者:何宇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203例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讨论骨折患者的系统康复的护理,使骨折患者肌萎缩、关节挛缩、变形、肢体废用和畸形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尽快恢复生理及心理的康复以及早回归社会,改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203例骨折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及系统康复护理,提出及早进行有计划及规范的康复训练对患者的预后是十分有利的。结果:203例患者在经过系统的康复护理后,肌萎缩、关节挛缩、变形、肢体废用和畸形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指导骨折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是必需的,而且要及早进行,这样能有效预防肌萎缩、关节挛缩、变形、肢体废用和畸形,使患者尽快康复,回归家庭和社会。

    作者:程利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工”字型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在ICU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气管插管是临床上急救复苏、抢救呼吸肌麻痹、手术麻醉、开放气道中常用的方法[1]。经口气管插管的安全固定是插管成功的保证,它的发生率是衡量I CU 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固定不妥,易引起气管插管脱出、移位,造成气道损伤,病情加重者,甚至心跳骤停而危及生命,同时,也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本文对ICU插管患者改进固定方法后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杰;宋艳;李文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37例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胸腔积液的病因以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2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37例胸腔积液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结核患者治疗后,其中18例患者在实施后,患者病症明显改善,胸液减少;13例确诊恶性患者实施治疗后,6例患者胸液明显减少。对4例肝硬化、心功能不全以及肾病综合征患者实施治疗后,患者胸液基本完全吸收。结论:导致胸腔出现积液的主要原因为肿瘤和结核,在临床治疗中,首先应准确鉴别这两者,而后针对不同病症,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以及预后。

    作者:温建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瘫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后,并给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入院随访,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观察组平均恢复胃蠕动或胃排空时间为(4.8±0.8)周,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2±0.5)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DGP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龙荣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如何合理饮食

    总结了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理饮食原则,主要包括控制高蛋白质,少量食用植物蛋白,碳水化合物供给要适中,脂肪的供给不宜过多,维生素供给要丰富,限制水、钠的摄入,避免进食粗糙、坚硬的食物等。认为合理饮食不但能延缓肝硬化的进程,还能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月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医传统治疗技术在消除运动性疲劳中的应用

    引言运动性疲劳是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持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1]。大运动量训练之后,运动员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出现各种疲劳的征象,若身体经常承受巨大的负荷而得不到恢复,必将导致运动器官的过度疲劳而引起伤病的发生。目前,国内对于消除运动员疲劳方面的研究比较多,方法手段也多种多样,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在运动队的诊治经验,就中医传统治疗技术在消除运动性疲劳中的应用进行整理和分析。

    作者:鹿国晖;张国伟;牛映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冠心病病人的教育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对策,为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实践经验。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冠心病病人,平均分为三组,A组、B组和C组,A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B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健康教育;C组患者在A、B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和健康教育,三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对三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比对。结果:A组患者的好转率为52.0%,有4例发生死亡;B组患者的好转率为68.0%,只有1例患者死亡;C 组患者好转率为88.0%,无死亡病例。结论:通过调查发现合理护理方法加上正确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冠心病患者疾病的控制及好转,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有利于患者生活水平的提高。

    作者:肖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的随访教育

    本文针对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术后认识上的偏差,分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随访教育提高PCI术后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对疾病高危因素的控制,以及日常生活不良习惯、随意停服药物、不按时进行复诊等进行随访教育。增强在饮食控制、适量运动、按时服药、心理调节、戒烟限酒、规律睡眠等方面的自我管理。

    作者:王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探讨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运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舒适的手术室护理服务。结果:参加本次试验研究的患者均没有护理纠纷和手术事故发生,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和手术室护理质量。结论:在对手术患者实施护理过程的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护理的满意程度,降低了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手术室护理的质量。

    作者:李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围手术期骨科患者安全因素的探讨

    手术室是对病人实施手术探查、治疗、诊断和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从病人接送入手术室,实施麻醉,手术前的核对,开始切皮,术中输液,输血,给药,植入性材料的选择使用,术中监护,到手术完毕,病人意识恢复清醒,返回病房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任何疏忽都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

    作者:安晓兰;王清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致浑身关节、肌肉疼痛1例

    病历患者,男,72岁,平日身体健康,每天室外散步两小时左右。近两年确诊高血压,服用降压药物。此次因浑身关节、肌肉疼痛来我门诊部外科就诊。自述浑身关节、肌肉疼痛约两月余,夜晚不能一觉睡到天亮,每晚被疼醒2-3次。起初患者自己怀疑是年龄大了的缘故,曾经建议家人为其把身下垫的褥子加厚过两次,但感觉疼痛丝毫没有缓解。近期愈发严重,上楼梯颇感吃力,并且因此导致心情烦躁,平日他非常乐观、健谈,如今不爱说话,沉默寡言。在家人的劝导下方来我门诊部就诊。

    作者:孙忠;王彦峰;顾玲;靳卫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