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潘国庆

关键词:PBL教学法, 药理学, 探索
摘要:目的:在药理学教学中,对PBL教学法应用进行探索。方法: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进行传统教学法和PBL教学法对比研究,并通过成绩分析和调查问卷对教学效果进行初步分析。结论:PBL教学法在学生成绩、提升学习兴趣、提升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记忆和综合分析能力、加强师生互动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强化手术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目的:探究强化手术室管理对医院感染的控制价值,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现状,并对其具体管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比较χ2=9.9428(P=0.0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手术室感染管理,能有效保证医院感染的控制,提高手术室的环境,确保医疗的安全性。

    作者:刘希华;陈胜范;梁新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体检中心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必要性分析

    目的:分析体检中心开展健康教育对高血压防治的必要性。方法:从健康档案中选取2012.7~2013.3期间在本体检中心体检的16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一般的防治护理与随访,而观察组则给予积极的高血压健康教育及随访,6个月后对比评估干预的效果。结果:经过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该组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及防治知识也优于对照组。结论:开展健康教育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途径,该方法对患者有积极的影响,很有必要全面推广。

    作者:鲍一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析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与病因的防范

    临床上无痛性心肌梗死的急诊就诊病人,一般见于老年人,但近几年有年轻化发病趋势。该疾病对病人家庭及社会危害很大,临床上死亡率很高,但研究分析一下常见的发病机制与病因,如果对这些因素加以防范,可以遏制无痛性的心肌梗死的发生,对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晓燕;王永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呼吸病房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的难点及对策

    目的:探讨呼吸科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的难点和对策。方法:通过2013年1-12月份呼吸科5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全面预防控制。结果:通过强化医务人员的培训,增加认知,促使其改变行为,提高洗手的依从性,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无菌操作、执行标准预防和职业防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监测等措施等,可以有效地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避免交叉感染。结论:通过以上预防控制措施,有效地杜绝了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扩散,未造成院内暴发流行。

    作者:杨春玲;孙璐;张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补佳乐在稽留流产清宫术前应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补佳乐在稽留流产清宫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稽留流产清宫术前口服补佳乐早4毫克、晚3毫克,连用3天。结论:稽留流产清宫术前口服补佳乐可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桂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对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对本院在2013年3月—2013年10月间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临床表现以及采取的螺旋CT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的发病部位在中央、外侧以及远外侧。结论:采取螺旋CT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诊断的重要方式,能够对腰椎间盘突出部位进行确定,以及充分的了解脊神经压迫等情况。对联系CT 分型与临床表现有重要作用,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数据。

    作者:于山;林眀;刘伟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ICU重症感染革兰阴性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ICU重症感染革兰阴性细菌的耐药性,为ICU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地调查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0例ICU重症感染革兰阴性细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ICU重症感染革兰阴性细菌的细菌学结果及其耐药情况进行总结。结果:ICU重症感染革兰阴性细菌主要分离出五种菌:大肠杆菌(45.53%)、铜绿假单胞菌(22.15%)、肺炎克雷伯菌(16.67%)、鲍曼不动杆菌(10.75%)、阴沟肠杆菌(3.39%)。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14%和21.98%,其余抗生素的耐药性达到35.29%~100%;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的平均耐药率较低,约为30.7%~44.82%。结论:加强ICU重症感染革兰阴性细菌的细菌学分析和耐药性分析,能够准确的了解菌株的构成及其耐药性,减少药物的滥用,降低菌株耐药性的产生,对于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黎艳;张继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目的:研究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和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并促进康复。方法:对1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实施胶原酶髓核消融术,加强术前、术后护理、注重健康宣教、心理护理、体位指导。结果: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对183例病例进行评估,评定出优、良、可,统计总有效率为91.8%。结论:加强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术后观察和指导可减少胶原酶溶解术的病发症的发生。

    作者:曲晓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全盆底组织重建术护理

    1术前护理1.1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特点,着重强调本手术具有简单、微创性的优点及良好的愈合。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正确对待手术,安心进入角色,以佳心态接受手术。

    作者:韩瑞芳;张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操作技能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护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指导型的、具备很强操作性的学科,护理教学的任务是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完美的应用于日常工作实践中,并且随着社会的发作,对护理过程中的人文关怀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而良好的技能操作是实现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的护理教育人员应不断研究、改进并总结优良的护理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护理教学的效果和作用。

    作者:赵君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产后出血53例临床分析

    对我院53例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占69.8%,胎盘滞留占20.8%。产道损伤占3.85%,凝血功能障碍占5.7%。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胎次及胎儿体重有关。应提高医护人员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和处理能力,通过产前、产时及产后预防及治疗,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及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曹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精细化管理在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防范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防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在门诊输液室推行精细化管理,防范护患纠纷,半年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应用,保证了输液安全,减少了护理纠纷,同时也保证了护士的工作安全。结论在门诊输液流程中推行精细化管理,能减少护理差错,降低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沙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镜辅助的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2013年12月我院60例应用腹腔镜辅助的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辅助的阴式子宫切除60例,中转开腹2例,手术成功率96.67%。平均手术时间110rn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4ml,患者平均住院时间5.8天。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晓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降压止晕农本方”治疗高血压头晕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降压止晕农本方”治疗高血压头晕的临床的效果。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13年10月找我院龚学锋医生就诊的300例高血压头晕患者,采用随机、病例对照法,研究组患者150例,对照组患者150例,观察“降压止晕农本方”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100%,显效率98%,仅3例患者减为中度头晕。而且“降压止晕农本方”中药颗粒治疗组患者的依从性好,150例初选患者中无1例中途退出研究。“降压止晕农本方”组患者的血压下降明显,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对39例研究组中的I级高血压患者单纯用“降压止晕农本方”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血压情况,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降压止晕农本方”可有效地治疗高血压头晕患者的头晕症状,并有一定的降压作用。而且服药安全、副作用小、疗效可靠,可作为高血压头晕患者的辅助用药以及I级高血压临界期患者头晕的主要治疗药物。

    作者:杨宏梅;龚学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关于医院不同患者术后康复工作的综合论述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要求医院从单纯医疗型向预防医疗、康复综合服务型转变。目前不少医院为适应医院分级管理的要求均成立了康复科,一般在理疗科、中医科的基础上建立的。本文就此类康复科开展康复工作提出几点看法与建议。

    作者:付从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术室人性化护理策略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及健康的需求水平越来越高。近年来,随着医院体制的深入改革,手术室的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为病人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护理。手术室护士的人性化护理工作,是针对手术和麻醉对手术患者造成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乱而采取的各种护理措施,将术前访视、术中关怀、术后随访的人性化护理融入整体护理中,创造一个整体的、个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

    作者:覃映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山区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长阳县中小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为改善当地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县5所乡镇中小学校18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利用24h回顾法,并结合个体询问法,记录下学生连续1周的饮食情况。结果:中小学生的主食是谷物类食物,但对肉、蛋、奶的摄入量远远不足。结论:针对中小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获得充足、均衡的营养,使他们健康成长。

    作者:吕琼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250例阴道分泌物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探讨

    目的::探讨女性阴道分泌物中白细胞数量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女性滴虫、霉菌及线索细胞的检出率。方法:对女性阴道分泌物进行革兰氏染色,利用显微镜将其白细胞数量、滴虫、霉菌及线索细胞检测出来。结果:据实验标本数据得出,250例阴道炎患者中,经将其分泌物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得出:滴虫阳性率为8.59%,霉菌阳性率为18.89%,线索细胞的阳性率为6.7%,从实验探究数据中可以看出,患者霉菌的阳性率明显比滴虫阳性率高出许多,两者之间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滴虫、霉菌、线索细胞的检出率与女性阴道炎性反应程度及其不同年龄阶段有关。

    作者:麦有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以胸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肺非霍奇金细胞淋巴瘤1例分析

    原发性肺淋巴瘤病例少见,诊断困难,现报道1例以大量胸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肺非霍奇金细胞淋巴瘤,希望有助于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1病历介绍:患者,女,46岁,因“咳嗽、咳痰、胸闷、气短4月”于2012年10月16日入院,既往体健,否认传染病病史,患者3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粘痰,无咯血,胸闷、气短进行性加重,并感右侧胸部胀痛不适,无发热、盗汗、骨痛,于6月12日在威海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行多次抽水化验,胸水淡黄色,拟诊为“右侧结核性胸膜炎”,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治疗2月,胸闷、憋气逐渐加重,为明确诊断收入我院。入院时查体 T 36.7℃,P104次/分,R26次/分, BP108/80mmHg,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轻度紫绀,右肺叩诊呈浊音,右上肺呼吸音减低,右下肺呼吸音消失,左肺呼吸音清,心腹查体未见异常。查血气分析示I型呼吸衰竭,心电图正常,B超示右侧大量胸腔积液,浅表淋巴结未见异常,血常规示 WBC4.7×109/L,N%75.6%,HBG96g/L,PLT574×109/L,血沉86mm/h。胸水CEA、NSE、CYFRA21-1均正常范围,血肿瘤标志物示糖类抗原CA12562.1U/L轻度升高,余肿瘤标志物均正常范围,胸水ADA正常范围,胸水化验示渗出液,于2012年10月18日行胸腔镜检查,病理示少许组织,小细胞弥漫浸润,并见少量浆细胞,结合免疫组化标记倾向炎症病变。待胸腔积液引流减少后查肺部 CT 示双肺野见多发斑片状、淡片状密度增高影,密度不均,变窄模糊,右侧叶间裂增宽,纵隔内及双肺门未见肿大淋巴结,右侧胸腔内见弧形水样密度影,右侧背侧胸膜及后纵膈区域见软组织密度影,密度尚均。骨髓穿刺示骨髓组织,腔内组织增生显著活跃,粒红组织及巨核细胞数大致正常,符合缺铁性贫血表现。组织院内讨论,建议进一步完善肺穿刺活检,患者及家属拒绝。患者转至青岛医院附属医院行PET-CT检查示(双肺、胸膜多处淋巴结,胃大弯、骨髓腔、回盲部、右侧腮腺、双侧舌下腺弥漫性代谢增高)考虑“淋巴瘤可能性大”,经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会诊,考虑为“黏膜相关性淋巴瘤”,免疫组化示CD20(+) CD3(-)、CD5(+)、CD10(滤泡+)、CD23(滤泡+)。转至我院血液科给予CHOP方案治疗8个疗程,2013年7月9日复查肺部CT示肺部多发病变所见(右肺中上叶见多发磨玻璃高密度结节及块状影,边界欠清,双肺门不大,纵膈见数个淋巴结,右侧胸腔、叶间裂可见液体密度影,较前好转),患者咳嗽、咳痰、胸闷症状明显好转。

    作者:刘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低温等离子与YAG激光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低温等离子与YAG激光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低温等离子组)和B组(YAG激光组)各50例。A组予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B组予YAG激光治疗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2%高于B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顽固性鼻出血,临床效果好,安全、微创、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世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