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内科脾肠病症的临床探析

汪丽波

关键词:中医内科, 脾肠病症, 临床
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国民的健康状况受到了很多疾病的威胁,脾肠病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疾病的危害性比较大,为了保证人们的健康状况,国家应该加大对各种疾病的研究,来保障人们的健康,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本研究综述了脾肠病概述、中医中关于脾肠病的病理、药理介绍等内容,阐述了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的优势。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医院不同患者术后康复工作的综合论述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要求医院从单纯医疗型向预防医疗、康复综合服务型转变。目前不少医院为适应医院分级管理的要求均成立了康复科,一般在理疗科、中医科的基础上建立的。本文就此类康复科开展康复工作提出几点看法与建议。

    作者:付从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肱骨外科颈骨折行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临床对比

    目的:对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于2012.3.10—2013.10之间来我院就诊的肱骨外科颈骨折(移位但非粉碎性)患者按就诊时间进行编号,选取前68例,按奇偶数分成两组,A组34例给予保守治疗,B组34例行手术治疗。出院后进行随访,统计比较两种疗法的疗效。结果:A、B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和88.2%,后遗症与并发症的几率分别为17.6%和26.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行保守疗法治疗效果更满意,愈合率更高愈合更快、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且临床治疗伤害小、费用低。

    作者:张崇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的风险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血管内科的护理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血管内科患者病例,根据心血管内科以往的护理经验及存在的风险因素,对护理风险及护理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率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主要来源于院方、护理人员和患者自身三个方面,应当从加强组织管理,加强护患沟通,规范护理记录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样一来,根据护理风险因素有针对性的给予风险管理护理,可有效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

    作者:张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帕瑞昔布钠对术后镇痛中芬太尼用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芬太尼用量的影响。方法:拟行腹部手术患者80例,ASAⅠ或Ⅱ级,18~64岁,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组40例。于手术结束时,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试验组)、生理盐水2 ml(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后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观察术后芬太尼的用量、PCA有效按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24 h内芬太尼用量及PCA有效按压次数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部手术患者术毕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可有效减少术后芬太尼用量。

    作者:马蕾;郝志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新生儿窒息复苏及护理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及复苏后的护理,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减少远期后遗症。方法:对十多年来新生儿窒息,抢救护理的工作经验,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总结。结果:积极抢救及正确处理可以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及预防远期后遗症。结论:在整个抢救及护理过程中,快速评估、积极抢救、正确处理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赵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原发性痛经中医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中医护理探求原发性痛经的护理疗效。方法:以53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样本,采用中医辨证施护方法,疗程均为30天并观察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临床治愈。结论:传统中医辨证施护在临床护理中疗效可靠,有推广价值。

    作者:李平;杜桂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谈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

    “新生儿期”是胎儿从母亲子宫内娩出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由于这段时期新生儿的身体各个脏器功能尚未成熟,易出现一些问题,因而新生儿护理是新生儿时期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生儿保健工作的重要部分,应细心、科学、合理。

    作者:朴美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假性胰腺囊肿20例分析

    观察假性胰腺囊肿发病原因、发生部位。方法:用彩色超声显像仪观察20例假性胰腺囊肿的临床表现与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胰腺炎10例(47%),慢性胰腺炎5例(27%),外伤4例(21%),胰腺癌手术之后发现者1例(5%);部位:胰头部5例(21%),胰体部8例(42%),胰尾部7例(37%)。假性胰腺囊肿多发生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或胰腺外伤手术后,超声对此病诊断具有特异性。

    作者:柏梅;柏林;张国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上海江川社区糖尿病全程信息化管理效果分析

    目的:对社区新发现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级管理,了解社区综合防治的效果。方法:从2008年起,按照《上海市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指南》的要求,对通过社区门诊、健康体检等途径发现的糖尿病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利用糖尿病管理信息系统,定期进行病情评估和危险因素分层,实施随访管理。结果:通过近四年的全程信息化管理,目前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结论: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结合家庭医生制服务,探索更为全面、有效的管理模式。

    作者:汤春红;韩昌绍;王纲;赵燕萍;李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模式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干预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组孕妇与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引发先兆子痫的发生率为20.0%,引发子痫的发生率为2.9%,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的体重为(3.5±0.5)kg,Apgar评分为(9.8±0.6)分,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模式,可显著降低孕妇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作者:李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PICC置管患者异常拔管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PICC置管患者PICC异常拔管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01月至2013年12月223例PICC置管患者拔管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3例患者中发生异拔管18例,占拔管总例数的8%;分析原因依次为:导管感染、导管脱出及放弃治疗。结论:及时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各种情况,是降低非正常拔管发生率的重要护理对策。

    作者:李玲;王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心梗先兆症状的观察预防与护理措施

    1概述心肌梗死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引起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性心肌坏死,临床表现呈突发性,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特征性心电图。动态衍变及血清酶的增高,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2临床症状观察心肌梗塞病人约70%有先兆症状,表现为:突然明显加重的心绞痛发作;心绞痛性质较以往发生改变或使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或明显心动过速;心绞痛发作时出现心功能不全。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上升或明显压低,T波倒置或高尖,或伴有心律失常;老年冠心病病人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心衰、休克、呼吸困难或晕厥等。

    作者:李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利培酮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并分析利培酮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了我院在2009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病患,随机将病患划分为喹硫平组与利培酮组,两组病例各为40例,利用精神评定量表和治疗不良反应量表就两组临床治疗情况实施评定,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相对于治疗前,两组精神病病理、阳性症状以及阴性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0.05;利培酮组与喹硫平组的不良反应率以及治疗有效率所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 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中,分别用利培酮与喹硫平来予以治疗,均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但是相对于利培酮而言,利用喹硫平来予以治疗,其起效更快且不良反应也相对比较少,对此,在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应优先选用喹硫平来实施治疗。

    作者:陈善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1例患儿高热致急性尿潴留、惊厥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患儿高热致急性尿潴留、惊厥;尿潴留的概念;高热致急性尿潴留的原因与急救处理措施;护理体会。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频彩超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5例临床拟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有无肿大淋巴结以及其所在部位、数量。结果:105例患儿均于腹腔内探及数个大小不等的椭圆形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长径与短径之比≥2。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所有病例临床症状消失,93例复查淋巴结测值缩小或数目减少。结论:高频超声能为临床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王美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心理干预对腹部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情绪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腹部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腹部择期切口手术患者17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研究组)88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行常规诊治,研究组接受系统的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干预前后焦虑水平进行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干预前后SAS总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干预前后SAS总分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前的焦虑情绪。

    作者:冯剑峰;肖其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68例伤寒患者外周血中检出Downey细胞12例分析

    史纳地处青海省民和县东部工矿区,是湟水河与大通河交汇处,由于附近无优质地下水源,故生活用水系简易处理的大通河水,伤寒病散发较多,较其他地区发病率偏高[1]。2008年生活用水经改造为30公里外的西沟峡水源后,近5年没有新发伤寒病例。因此,我们对1995年2月至2008年7月期间收治的68例伤寒患者,在不同发病病程(发病周数)中检测外周血中存在的Downey细胞(即异型淋巴细胞),并对其分析发现:Downey细胞多出现在病程的第3、4周,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多在4.0-7.5×109/L,中性粒细胞均<50%,淋巴细胞(包括 Downey 细胞)均>40%,嗜酸粒细胞均<0.02×109/L,病程至第五周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逐渐下降,低于4.0×109/L, Downey细胞逐渐消失后白细胞总数又恢复正常。Downey细胞呈一过性出现[2]。

    作者:桑生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血站采血环节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血站采血环节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采取站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接收的献血人员100名,对所有献血者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观察组),另选取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我血站未实行优质护理服务时接收的献血人员100名(对照组),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98.0%VS80.0%),且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血站采血环节中的应用可更好的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曹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消化道下段出血10例误诊分析

    1引言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大部分患者通过胃镜、结肠镜检查可以确定诊断,但少数病例的诊断较为困难,容易误诊。我们收集了2008年9月-2013年9月共10例下消化道出血误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尤夫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武夷山市2013年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为巩固武夷山市消除碘缺乏病目标成果,继续了解和掌握干预措施的防治效果。方法:根据《福建省碘缺乏病防治监测方案》对8-10岁儿童进行甲状腺检查和尿碘与盐碘测定。结果:甲状腺肿大率为3.04%;尿碘中位数为419.7ug/L,尿碘>100ug/L占99.52%;盐碘中位数为27.68mg/kg,盐碘合格率为95.23%。结论:武夷山市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效果明显,巩固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成果。食盐加碘为主的干预措施是改善居民碘营养行之有效的途径,必须年年坚持,才能防患于未然。

    作者:隆华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