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东访;马安德;晏芳;王慧君
目的探讨致死浓度氧(95%)与新生鼠肺发育及损伤的关系,建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物模型.方法将3dSD新生鼠随机分为高氧(95%)和空气氧组,并和成年鼠对照,观察记录体质量、身长;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结构,做辐射状肺泡计数(RAC).结果(1)高氧新生鼠和成年鼠死亡率分别为12.5%、35.2%,与正常空气氧组比较,新生鼠体质量(18.02±0.68vs13.24±0.59)和身长(8.83±0.25vs6.76±0.51)增长明显减少(P<0.05).(2)高氧新生鼠RAC值为9.50±1.05,较正常同日龄新生鼠(13.00±1.79)明显减少(P<0.05),高氧成年鼠RAC值(12.67±2.25)比高氧新生鼠为高(P<0.05),跟正常空气组新生鼠差异不明显(P>0.05).(3)10d新生鼠肺结构已接近成年鼠肺,高氧组新生大鼠可见肺泡壁较薄、结构简单化、数目明显减少,肺泡大小不均,有些肺泡融合、体积增加,部分间隔细胞增多,小血管扩张、充血;成年鼠高氧组肺间质水肿、肺间隔增厚、肺泡腔缩小,肺间隔伊红显色强度增强,肺泡腔内出现红细胞、巨噬细胞及脱落的肺上皮细胞.结论新生大鼠暴露于92%~95%氧7d可致生长障碍和肺泡化阻滞,出现类似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肺组织形态特征.
作者:朱翠平;杜江;李秋平;封志纯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模拟体内环境,建立可保持绒毛外细胞滋养层细胞(EVCT)与蜕膜基质细胞(DSC)生物学特性的共培养细胞模型,应用于研究滋养细胞的侵袭行为.方法利用胰酶消化和BSA、Percoll梯度沉降,收集纯化人早孕绒毛组织的EVCT和DSC,分别放入Transwell的上下小室,观察该模型下细胞形态变化及侵袭特性,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的纯度.结果免疫组化显示EVCT的细胞角蛋白7阳性表达的细胞数占95%以上,阳性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的细胞数占95%以上,DSC泌乳素阳性表达的细胞数也超过95%,证实共培养系统中EVCT和DSC纯度均在95%以上,且生物学特性得以维持.上室中的EVCT保持了其侵袭能力,在Matrigel包被的滤膜上EVCT的侵袭指数为3.22±0.04.结论适当的培养方法可获得高纯度的EVCT和DSC,并使其维持特有的生物学活性,成功地建立了共培养系统模型,便于研究滋养细胞侵袭和胚胎着床的机制.
作者:秦立赟;陈士岭;张曦倩;王炎秋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构建表达结核分枝杆菌ESAT-6基因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并对其免疫功能进行研究.方法采用PCR技术克隆结核分枝杆菌ESAT-6基因,构建大肠杆菌-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质粒pMV-ESAT6,经酶切分析和DNA测序证实连接片断的正确性后,用电穿孔法将重组质粒转染到耻垢分枝杆菌mc2155中.以SDS-PAGE检测ESAT-6蛋白在重组耻垢分枝杆菌中的表达.以重组耻垢分枝杆菌感染小鼠巨噬细胞ANA-1,半定量RT-PCR检测ANA-1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水平,裂解巨噬细胞,计数胞内存活细菌数.结果重组耻垢分枝杆菌构建成功,经热诱导后可以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000的蛋白,与预期值一致.重组耻垢分枝杆菌能够诱导ANA-1细胞活化表达iNOS,并增强巨噬细胞的杀伤活性,重组耻垢分枝杆菌在胞内存活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表达结核分枝杆菌ESAT-6基因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具有免疫原性,为构建新型结核疫苗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李岩;鲍朗;张会东;李娅莎;朱海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调查我站流动献血车上采集的血液污染情况及其来源,并探讨去除初采集的少量血液对预防血液细菌污染所起的作用.方法用具有小型转移袋的血袋采集血液,以小型转移袋中的初血液为研究样本,用Bacter/Alert3D进行细菌培养检测,ATBExpress及其配套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总共培养样本932份.培养阳性的样本相对应的所有血液成分立即找出并进行培养鉴定.对采血环境、采血员和献血者的菌检样本用普通平皿培养并鉴定.结果932份全血样本中,有2份(119号和454号)培养结果为阳性,菌种鉴定分别为头葡萄球菌和G+杆菌,污染率为0.2%.两个阳性样本相对应的血液成分培养显示全无细菌生长.通过对空气、采血员手指和献血者进针区的检查,119号样本污染来源很可能是献血者的皮肤正常菌群;454号样本污染来源还不能确定.结论本组全血细菌污染率处于国外类似报道结果的低限值,并且通过去除初采集的平均12.9ml血液,防止了细菌污染其他血液成分.这一措施在预防全血细菌污染方面能起到有效作用.
作者:余晋林;卢瑾;罗海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Ca2+在As2O3介导的PTP开放中的作用,探讨As2O3诱导粒体通透性转变孔道(PTP)开放的机制.方法提取大鼠肝线粒体,通过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Res作用下线粒体的膨胀,借此测定线粒体PTP的开放状态;借助荧光探针Rh123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用10μmol/LAs2O3加10μmol/LCa2+处理线粒体,PTP开放.单独使用10μmol/LAs2O3处理,或先用0.5mmol/LEGTA螯合Ca2+,然后用10μmol/LAs2O3加10μmol/LCa2+处理,线粒体D540不下降.分别用0、5、10和20μmol/LAs2O3处理线粒体,D540变化可分别被50、20、10和5μmol/LCa2+介导.结论Ca2+能介导As2O3诱导的PTP开放;As2O3诱导细胞凋亡通过降低诱发PTP开放所需的Ca2+阈值促使PTP开放,有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内的Ca2+来调控线粒体PTP开放进而调控细胞凋亡.
作者:乔东访;马安德;晏芳;王慧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分析大骨节病与骨关节病关节软骨中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Bcl-2、Bax、Fas及iNos的表达分布特点,探讨两病发病机制的异同.方法收集大骨节病和骨关节病的关节软骨各15例,并以15例正常人作对照.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核糖核酸缺口标记(TUNEL)技术和免疫组化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碱性磷酸酶(B-SA)法染色,观察大骨节病、骨关节病和正常对照关节软骨的凋亡细胞和Bcl-2、Bax、Fas及iNos蛋白阳性表达率及其分布特点.结果(1)大骨节病及骨关节病关节软骨凋亡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关节软骨增多(F=20.90~53.16,df=42,P<0.01),且关节软骨剥蚀区的凋亡阳性细胞数较未剥蚀关节软骨区增多(t=4.154~6.004,df=28,P<0.01),但大骨节病与骨关节病之间软骨细胞凋亡阳性数无显著性差异(t=1.329~1.362,df=28,P>0.05).(2)大骨节病与骨关节病关节软骨Bcl-2、Bax、Fas及iNos表达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关节软骨增多(F=25.46~215.31,df=42,P<0.01),且关节软骨剥蚀区Bcl-2、Bax、Fas及iNos表达阳性细胞数较未剥蚀区增多(t=2.278~7.77,df=28,P<0.05),但大骨节病患者与骨关节病Bcl-2、Bax、Fas及iNos的表达阳性细胞数无显著性差异(t=0.284~1.590,df=28,P>0.05).结论大骨节病与骨关节病均有相似的细胞凋亡,而且凋亡机制相同,即Bcl-2、Bax、Fas及iNos途径.
作者:王世捷;郭雄;陈静宏;任峰玲;国荣;刘进军;张增铁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当前儿童进行肾脏穿刺检查的比例逐渐增高,我们从儿童肾穿刺检查时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探讨相应对策,通过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心理指导和宣教,减少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负担,寻求与患儿更好配合,使肾穿刺检查顺利完成.
作者:任昊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在图像分割算法中,将图像灰度分为多少类是首先需要决定的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分割的终结果.因此,必须合理地估计图像分类数,它在理论分析和应用上都是很重要的一步.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马尔可夫场的图像分类数的自适应估计准则.当该准则达到小时对应的类数就是图像正确分割所要求的分类数.准则中各参数由期望大法和大伪似然法来估计.试验表明,本文的算法能通过自适应的调整参数而正确地找到图像的分类数,并且在此分类数下能自动得到图像的大后验分割.
作者:颜刚;陈武凡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利用计算机软件编程和医学图象处理技术,采用高分辨率数字扫描仪,将模拟定位图象和放疗验证图象数字化后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剂量分布图,与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所形成的剂量分布曲线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有效完成放疗定位验证和剂量验证功能.方法在WINDOWS2000平台下,采用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编程语言为VISUALC++.NET,整体系统以模块化设计为主,分段开发调试完成后进行整合,从而有效节约开发时间同时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移植性.结果本系统融合有数据获取、自动分析、计算以及图像处理功能,能同时从剂量图像和剂量曲线两方面验证放疗定位和剂量的精度.结论实验证明本系统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能在有效节约成本的条件下同时实现放疗定位和剂量的验证.
作者:王顺官;洪文松;蔡长青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自体心包外周支持对静脉移植物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取犬一侧颈外静脉,对半剪成两段后分别吻合在双侧股动脉上,其中一侧静脉移植物外包裹自体心包(实验组),另一侧为单纯的静脉移植(对照组).术后2、4周分别切除移植静脉,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和计算内膜厚度、内膜面积,进行扫描电镜检查,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静脉移植物平滑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静脉移植术后2、4周内膜厚度和内膜截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静脉移植物术后2、4周的PCNA指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扫描电镜检查显示实验组静脉移植物内皮层破坏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自体心包外周支持能抑制静脉移植物内膜的增生.
作者:杨红伟;吴若彬;郭惠明;郑少亿 刊期: 2006年第07期
2003年1月起我国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1].在此期间我院建立了发热门诊和发热病房,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防护措施.现将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来我地区中心医院门诊就诊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病人2791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阿力古丽;热沙来提;彭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原发性气管肿瘤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78~2005年27例,颈段8例,胸上段4例,胸下段15例原发性气管肿瘤的外科治疗临床资料.结果颈领式切口7例,颈纵隔切口12例,右后外径路8例.长度:气管切除大长度、平均长度,颈领式切口为4.4、3.3cm;颈纵隔切口为5.1、3.9cm;右后外径路为5.4、4.1cm.良性肿瘤3例,恶性肿瘤24例.其中腺样囊性癌和鳞癌是常见的类型.5年生存率为66.7%(12/18).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气管肿瘤有效的方法.气管节段切除气管重建是治疗气管恶性肿瘤的主要术式.
作者:蔡瑞君;王武军;李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利用噬菌体肽库技术筛选可特异性结合IL-2Rα的短肽序列,探索获得IL-2Rα小分子拮抗剂的可能性.方法以高表达IL-2Rα的MT-2细胞为钓饵,筛选噬菌体线性12肽库,用抗IL-2Rα单克隆抗体竞争洗脱结合的噬菌体,细胞ELISA、免疫组化鉴定阳性噬菌体克隆,并测序.结果随机挑选的17个克隆中有7个可与MT-2细胞结合.免疫组化显示阳性噬菌体克隆M15可与MT-2细胞及PHA刺激的PBMC结合.根据阳性克隆DNA序列,推导出氨基酸序列,共有6种序列,富含亲水氨基酸并包含Tyr、Phe、Leu保守残基.结论得到含Tyr、Phe保守残基的序列,阳性序列可结合细胞表面的IL-2Rα.
作者:刘北一;朱平;罗海波;富宁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对心肌梗死犬头背干切应力和信号转导物质一氧化氮(NO)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影响,探讨体外反搏保护缺血心肌的机制.方法19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缺血+反搏组(反搏组)3组,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观察体外反搏前后头背干切应力的变化,用改良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体外反搏前后心肌缺血犬血浆和主动脉NO含量,采用放免法检测心肌缺血前后血浆和主动脉cGMP的含量.结果体外反搏可提高因心肌缺血而造成的切应力降低,并使之恢复正常.同时也发现体外反搏可提高缺血组犬血浆和主动脉NO和cGMP水平.结论体外反搏能提高切应力,促进NO和cGMP的产生,这可能是其抗心肌缺血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钱孝贤;陈燕铭;吴伟康;刘勇;周彬;陈璘;郑振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对培养的人癌细胞株(系)中pot1(protectiom of telomeres1)基因exon12进行突变筛选.方法从27株培养的人癌细胞株(系)提取染色体组DNA,用PCR方法扩增hpot1基因exon12,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和NCBI数据库中pot1基因的数据比较,对培养的人癌细胞株(系)中hpot1基因exon12进行突变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和人卵巢癌细胞株(高转移)HO8910-PM等5个来源于女性生殖系统癌细胞株中的4个,在hpot1基因exon12区有相同的置换突变(G17722→C),为错义突变,对应于cDNA的G1385→C,多肽链的Leu454→Phe;而其余23个不同来源的癌细胞株(系)均无突变.结论提示hpot1基因exon12(17722碱基)是突变热点区,并且这种突度可能具有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特异性.
作者:侯敢;黄迪南;姜英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在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13只恒河猴的25个胫骨上制备20mm的骨膜与骨缺损,依据填充的材料不同随机分为五组,A组:β-磷酸三钙(β-TCP)+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血管束;B组:β-TCP+血管束;C组:β-TCP+BMSCs;D组:β-TCP;E组:空白对照.术后4、8、12周行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并计算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的大线性斜率(SSmax)和基线值(SIbaseline),拍摄恒河猴胫骨X线片并计算其透光度,同时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结果术后4、8、12周A组的SSmax值高,术后8周与4周相比SSmax有较大幅度的提高(P=0.003).术后8周A组5个样本的同位素计数比值与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的SSmax呈正相关关系(rs=0.899,P=0.038),术后12周A组5个样本的SSmax与X线片透光度呈负相关(rs=-0.892,P=0.042).结论SI-T曲线的SSmax能够准确地反映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情况,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具有无创、无辐射、高灵敏度和可定量分析的优点.
作者:王学明;裴国献;金丹;魏宽海;江汕;唐光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我国拔毛癖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现状,丰富国内拔毛癖临床研究的资料.方法回顾分析11余年在我院就诊的52例拔毛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拔毛癖占脱发病人的0.91%,男:女为1:2.06,各年龄段均女性占优势.90.4%的患者年龄<18岁,初发年龄(10.20±7.11)岁,94.2%发病年龄<18岁.病程中位数为6月,73.1%的患者病程1年.头顶部受累占63.6%,颞部40.9%;单个和多个拔发斑各占一半.34例为(68.0%)表现为脱发斑,15例(30.0%)为毛发稀松斑,75.0%的患者有断发.90.9%的患者承认和/或被家人发现有拔发行为.18例随访到疗效,半数完全治愈,其余愈后复发或拔发减少,82.7%的患者就诊1~2次.结论拔毛癖以儿童和女性多见,多发于青春期前;表现为脱发斑和毛发稀松斑,常伴断发,顶部多见;多数患者承认和/或被家人发现有拔发行为;患者复诊率低.医生、病人及其家人均应提高对拔毛癖的认识,重视该病治疗,密切配合以提高疗效,皮肤科医生应承担起拔毛癖诊疗中的主要作用.
作者:熊春萍;张滨岳;侯显曾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孕产妇女的自测健康状况.方法应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V1.0)对50名一般育龄妇女人群,55名孕妇在产前、产后1周及42d的健康状况进行评定.结果产前孕妇与一般育龄妇女在日常生活功能、身体活动功能及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方面的评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孕妇产后1周在日常生活功能、身体活动功能、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及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方面的评分与其产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第42天在身体活动功能、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及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方面的评分与其产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妇产前虽然在生理健康方面比一般育龄妇女人群差,但自测健康总体上两者并不存在差异.孕妇产后1周的自测健康比产前差,产后第42天的自测健康明显好于产前.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是用于评价孕产妇女健康状况的一个有效方法和工具.
作者:许军;郭榕;黄海燕;张庆;许瑾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33眼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病例的临床资料,晶体囊外摘除+一体式人工晶体植入术8眼,联合取出硅油3眼;单纯晶体囊外摘除术+硅油取出3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18眼,联合取出硅油1眼;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4眼,比较两种方法术后视力、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囊外摘除术¨眼中,8眼视力有提高,占72.73%;超声乳化术22眼中,16眼视力提高,占72.73%.囊外摘除术6眼硅油溢出,高达45.55%,超声乳化术仅2眼后囊破口.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术后的视力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晶体超声乳化具有更安全、稳定的优点,是目前首选的手术方式;熟练、轻巧的手术操作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周斌兵;臧晶;张少冲;林文雄;韩钟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对蜕膜细胞介导B淋巴细胞分泌IgG的影响,探讨蜕膜局部免疫微环境的免疫学特点.方法将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加入培养的蜕膜细胞中,用蜕膜细胞的培养上清液刺激B淋巴细胞生长,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作用不同时间后B细胞分泌的IgG的值.结果正常早孕蜕膜细胞的培养上清液可以刺激B淋巴细胞IgG的分泌;经细胞因子作用后的蜕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使B细胞分泌的IgG明显上升,但这种作用与细胞因子的浓度、种类无明显相关性,而与细胞因子作用的时间具有一定关联,表现在第12小时实验组的IgG分泌显著上升(P<0.05),到24、48h时实验组有逐渐下降趋势.结论在外源性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蜕膜局部体液免疫反应增强,但这种增强可能是蜕膜局部免疫的自身调节作用,以维护妊娠的正常进行.
作者:胡冬梅;曹咏清;陈竹钦;王妮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