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胶片剂量分析系统及其在放疗验证中的应用

王顺官;洪文松;蔡长青

关键词:胶片, 剂量分析系统, 放疗验证
摘要:目的利用计算机软件编程和医学图象处理技术,采用高分辨率数字扫描仪,将模拟定位图象和放疗验证图象数字化后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剂量分布图,与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所形成的剂量分布曲线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有效完成放疗定位验证和剂量验证功能.方法在WINDOWS2000平台下,采用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编程语言为VISUALC++.NET,整体系统以模块化设计为主,分段开发调试完成后进行整合,从而有效节约开发时间同时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移植性.结果本系统融合有数据获取、自动分析、计算以及图像处理功能,能同时从剂量图像和剂量曲线两方面验证放疗定位和剂量的精度.结论实验证明本系统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能在有效节约成本的条件下同时实现放疗定位和剂量的验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胶片剂量分析系统及其在放疗验证中的应用

    目的利用计算机软件编程和医学图象处理技术,采用高分辨率数字扫描仪,将模拟定位图象和放疗验证图象数字化后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剂量分布图,与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所形成的剂量分布曲线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有效完成放疗定位验证和剂量验证功能.方法在WINDOWS2000平台下,采用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编程语言为VISUALC++.NET,整体系统以模块化设计为主,分段开发调试完成后进行整合,从而有效节约开发时间同时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移植性.结果本系统融合有数据获取、自动分析、计算以及图像处理功能,能同时从剂量图像和剂量曲线两方面验证放疗定位和剂量的精度.结论实验证明本系统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能在有效节约成本的条件下同时实现放疗定位和剂量的验证.

    作者:王顺官;洪文松;蔡长青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半枝莲提取物抗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半枝莲提取物(ESB)对人肝癌Hep-G2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MTT法检测ESB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光镜、电镜观察ESB作用后Hep-G2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ESB作用后Hep-G2凋亡细胞、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Fas表达.结果ESB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有剂量效应及时间效应关系.ESB作用Hep-G2细胞72h后,呈现凋亡早期的形态学改变;凋亡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G0/G1期细胞增多;Fas表达增强,Bcl-2及Bax表达变化不明显.结论ESB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可能与激活FNFR超家族有关.

    作者:林敬明;刘煜;罗荣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胸外科术后住院病人并发症和猝死原因探析

    目的探讨胸外科术后住院病人的并发症和导致猝死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通过对4576例普胸手术(肺手术2029例;食道手术2037例,胸壁和纵隔手术510例)病人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分析术后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和导致病人猝死危险因素.结果本组胸外科术后住院病人并发症的总发生率2.82%(129/4576),总死亡率为0.92%(42/4576例).并发症148例中,支气管胸膜瘘43例,食管吻合口瘘34例,胸腔感染52例,复张性肺水肿19例.总死亡42例,因支气管胸膜瘘、食管吻合口瘘和胸腔感染等死亡25例,占死亡的59.5%;猝死17例,占死亡的40.5%,其中死于心源性猝死的8例,肺梗塞6例,复张性肺水肿2例和脑猝死1例.与对照组比较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和猝死病人均为相对高龄;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和心血管疾病.结论胸外科术后住院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并发症引起的死亡率也较高;导致猝死的危险因素相对较多,对高危亚群病人围手术期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治疗,有可能减少死亡率.

    作者:线胤生;党诚学;王作仁;陈武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广州地区部分汉族人群骨密度与Ⅰ型胶原α1及α2链基因多态性相关性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α1链(COL1A1)及α2链(COL1A2)基因型与广州地区部分汉族人群骨密度相互关系.方法选取成年个体628例[年龄20~79岁,平均(53.4±15.9)岁],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其全身、腰椎2~4(L2~4)、股骨颈、Ward氏三角和大转子区等部位的骨密度值,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COL1A1及COL1A2基因型.结果628例受试对象中,未能观察到Ⅰ型胶原α1链Sp1结合位点G→T突变,COL1A1基因型均为SS型;COL1A2基因型分别为EE型311例,占49.5%;Ee型252例,40.1%;ee型65例,10.4%.基因及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不同基因型个体的骨密度值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在汉族人群中,不存在COLIA1Sp1结合位点的多态性,COLIA2EcoRI位点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不密切,尚不能作为筛查广州地区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候选基因.

    作者:李东风;吴文;蔡雪珍;杨艳红;林凯;黄小穗;董婷;智喜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白藜芦醇抑制HepG2细胞生长和对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影响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及对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的影响.方法利用MTT法观察白藜芦醇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时相分布,使用荧光探针5'-CFDA/AM标记细胞,采用荧光漂白后重恢复技术(FRAP)和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白藜芦醇对HepG2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处理细胞不同时间后,HepG2细胞的生长增殖明显受到抑制,抑制率高达92.1%,各处理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F=18.532,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白藜芦醇能诱导HepG2细胞在S期停滞,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另外,白藜芦醇有恢复HepG2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功能,且随浓度增加而增加.结论白藜芦醇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使细胞停滞于S期,并能诱导细胞凋亡;白藜芦醇还有恢复HepG2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作用,提示此作用可能是白藜芦醇抑制HepG2细胞增殖和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晏芳;田雪梅;马晓冬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经尿道等离子体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等离子体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BPH68例.结果前列腺质量30~75g,手术时间45~110min,无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留置尿管4~6d,术后住院时间6~8d,术后3个月大尿流率由术前平均9.2ml/s升至19.6ml/s.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平均30.8分降至8.2分(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效果好,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易于推广.

    作者:李学;陈新;廖国强;罗建军;王志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DNA单核苷酸钠注射液辅助治疗肝损害性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DNA单核苷酸钠注射液在肺结核治疗中的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确诊肺结核并经过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初治肺结核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DNA单核苷酸钠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体液免疫指标和细胞免疫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2周和4周时,治疗组丙氨酸转氨酶、门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时,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4周外周血IgG、IgA、IgM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DNA单核苷酸钠注射液可以改善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并能增强肺结核患者免疫力.

    作者:陈永浩;陈志成;陈庆炘;林庆裕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以抗体竞争结合抗原测定单抗亲和力常数的研究

    目的在Friguent方法基础上建立更加稳定可靠的基于抗原/抗体竞争结合原理的单抗亲和力常数(Kd)检测方法.方法以抗体对抗原进行竞争结合,通过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在一定抗体浓度竞争下抗原的结合率计算Kd值.结果用改良方法在两次不同条件下检测抗IL-8单抗的Kd值分别为:2.61×10-12mol/L和2.39×10-12mol/L,而使用Friguent方法在两次不同条件检测抗IL-8单抗的Kd值分别为:5.57×10-10mol/L和1.41×10-10mol/L.结论相对于Friguent方法,本研究计算出的Kd值更能反映抗原/抗体结合的真实情况,而且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检测结果重现性强.

    作者:郭杰标;郭锐;刘艳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自体骨屑颏成形术

    目的探索治疗下颌角肥大伴颏畸形时隆颏的新方法.方法对15例下颌角肥大患者,在磨削去骨同期,应用所磨削的骨屑植入颏部,颏成形塑形后石膏托固定改善下颌整体形态.结果15例术后随访6月~2年:12例患者表示满意;1例术后10d要求改变成形的颏部形状,调整后满意;2例分别于术后18、21d时因外力使颏部变形,调整后效果满意.结论该手术利用自体骨屑移植无排斥反应,并发症少;易塑形,与受骨融合快,美容效果理想.

    作者:杜本军;柳大烈;苏冰;刘玉生;郑键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Avastin对肺癌诱导的肺微血管生成的影响

    目的建立肺微血管内皮三维培养系统,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Avastin对肺癌诱导的肺微血管生成的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血管生成抑制实验和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变化,观察Avastin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结果随着Avastin作用浓度的增加,无血管结构区域的面积亦增加,由25μg/ml时的(0.944±0.073)cm2增加为100μg/ml的(5.189±0.192)cm2,凋亡率亦由(32.5±1.5)%增加为(39.2±1.6)%,并阻滞LVEC于G0/1期边界,造成细胞周期停滞,同时引起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结论Avastin可抑制肺癌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可能与Avastin阻滞LVEC于G0/1期边界,造成细胞周期停滞有关.

    作者:刘锦新;王晓光;傅军;罗荣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儿童肾穿刺检查时心理特点分析及相应对策

    当前儿童进行肾脏穿刺检查的比例逐渐增高,我们从儿童肾穿刺检查时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探讨相应对策,通过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心理指导和宣教,减少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负担,寻求与患儿更好配合,使肾穿刺检查顺利完成.

    作者:任昊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孕产妇女自测健康的研究

    目的了解孕产妇女的自测健康状况.方法应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V1.0)对50名一般育龄妇女人群,55名孕妇在产前、产后1周及42d的健康状况进行评定.结果产前孕妇与一般育龄妇女在日常生活功能、身体活动功能及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方面的评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孕妇产后1周在日常生活功能、身体活动功能、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及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方面的评分与其产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第42天在身体活动功能、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及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方面的评分与其产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妇产前虽然在生理健康方面比一般育龄妇女人群差,但自测健康总体上两者并不存在差异.孕妇产后1周的自测健康比产前差,产后第42天的自测健康明显好于产前.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是用于评价孕产妇女健康状况的一个有效方法和工具.

    作者:许军;郭榕;黄海燕;张庆;许瑾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胸腔镜与引流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胸腔镜术在综合治疗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价值和手术适应证.方法53例非小细胞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被单盲随机分为胸腔镜手术组(胸腔镜组)和闭式引流术组(引流组),两组均应用泰素联合伯尔定方案行全身化疗4个疗程观察,以胸腔积液疗效,生存质量和生存率为评价指标.结果胸腔镜组胸液控制有效率为92.3%,完全缓解率为88.5%;引流组有效率为59.3%,完全缓解率为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差值的中位数在胸腔镜组为30分,均数为33.5±11.3,引流组中位数为20分,均数为24.07±1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到2005年8月,随访率100%,胸腔镜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1年生存率65.4%,2年生存率38.5%,3年生存率22.4%;引流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1年生存率59.3%,2年生存率25.9%,3年生存率14.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的综合治疗中,胸腔镜胸膜剥除术在有效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明显优于胸腔闭式引流术,但在生存率方面无明显差异.除Ⅳ级胸腔积液外,Ⅰ、Ⅱ、Ⅲ级均为手术适应证.

    作者:谷力加;王武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钙介导As2O3诱导的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道开放

    目的研究Ca2+在As2O3介导的PTP开放中的作用,探讨As2O3诱导粒体通透性转变孔道(PTP)开放的机制.方法提取大鼠肝线粒体,通过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Res作用下线粒体的膨胀,借此测定线粒体PTP的开放状态;借助荧光探针Rh123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用10μmol/LAs2O3加10μmol/LCa2+处理线粒体,PTP开放.单独使用10μmol/LAs2O3处理,或先用0.5mmol/LEGTA螯合Ca2+,然后用10μmol/LAs2O3加10μmol/LCa2+处理,线粒体D540不下降.分别用0、5、10和20μmol/LAs2O3处理线粒体,D540变化可分别被50、20、10和5μmol/LCa2+介导.结论Ca2+能介导As2O3诱导的PTP开放;As2O3诱导细胞凋亡通过降低诱发PTP开放所需的Ca2+阈值促使PTP开放,有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内的Ca2+来调控线粒体PTP开放进而调控细胞凋亡.

    作者:乔东访;马安德;晏芳;王慧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广州儿童秋冬腹泻中人类杯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了解广州某医院秋冬季儿童腹泻中人类杯状病毒(HuC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连续2个秋冬季腹泻流行季节收集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ELISA检测轮状病毒,RT-PCR检测HuCV.部分阳性标本PCR产物进行纯化、测序,结合参考株相应核苷酸序列进行进化分析.结果诺瓦克样病毒(Norwalk-like virus,NLVs)阳性率为12.35%(80/648),扎幌样病毒(Sapporo-like virus,SLVs)阳性率为0.31%(2/648).NLVs各月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主要感染2岁以下患儿.2003年流行株为GⅡ-3群和GⅡ-4群,2004年为GⅡ-4群.2株SLVs均为GI-1群.结论NLVs是广州地区秋冬季节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其流行株为GⅡ-3群、GⅡ-4群病毒株,但在不同的时间段可能存在不同的流行优势株;广州地区存在SLVs所致感染,与我国报告的SLV基因型不同.

    作者:詹惠春;聂军;刘翼;唐亚丽;戴迎春;李建栋;陈清;俞守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广州及周边地区蝙蝠携带SRAS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野生动物市场果蝠携带SARS冠状病毒(SARS-CoV)和SARS样冠状病毒(SARS-like-CoV)情况.方法2004年9月至2005年11月,在广州及广州野生动物市场收集来自广州及周边地区的分属两个亚目9个种的蝙蝠共905只,有犬蝠(Cynopterus sphinx)、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普通长翼蝠(Miniopterus schreibersi)、普氏蹄蝠(Hipposideros prati)、中华菊头蝠(Rhinolophus sinicus)、小黄蝠(Scotophilus kuhlii)、大耳双色蹄蝠(Hipposideros Pomona)、中菊头蝠(Rhinolophus affinis)和小菊头蝠(Rhinolophus pusillus).收集的蝙蝠分别取得咽拭813份、血清524份、肺组织853份及直肠粪便853份标本共计3043份,用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测定试剂盒(酶联免疫法)、SARS-CoVRNA检测试剂盒、荧光PCR及基因芯片检测并通过RT-PCR和细胞分离培养检测SARS-CoV和SARS-like-CoV.结果收集的9个种905只蝙蝠共3043份标本未检测、分离出SARS-CoV和SARS-like-CoV.结论调查的广州及周边地区的9种蝙蝠均未检测到SARS-CoV和SARS-like-CoV.

    作者:李志峰;胡勇;詹惠春;云雪霞;杜玉萍;柯雪梅;余德宪;李建栋;戴迎春;陈清;俞守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尖锐湿疣患者HLA-DM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的HLA-DM基因的多态性,寻找可能的易感基因.方法运用PCR-RFLP方法确定98例CA患者和93例正常人群中HLA-DM的基因型,分析DM与CA的关联性.结果检测到7种DMA与DMB等位基因,HLADMA*0101和DMB*0101等位基因在汉族CA患者中的频率显著性增高(P<0.05和P<0.01),而DMA*0102等位基因在CA患者中的频率显著性降低(P<0.01).DMA和DMB基因型在CA与正常对照之间无显著性差别.结论HLADMA*0101和DMB*0101等位基因可能是汉族人CA的易感基因或与易感基因连锁.

    作者:杨文林;杨健;陈盛强;谢芳英;黄新宇;叶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QT间期延长综合征病人ankyrin-B基因突变的解析

    目的确定ankyrin-B基因突变在日本人群QT间期延长综合征中的发病率以及ankyrin-B基因突变与QT间期延长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我们对相互之间无血缘关系的日本人群已确诊的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78例(男28例,女50例)进行了研究.在征得患者的同意之后,从其白细胞中提取纯化基因组DNA并行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随即对扩增的DNA行单链构像多态性(SSCP)分析.而后将突变或异常的SSCP产物分离后,采用自动荧光测序仪检测DNA序列.后再用150例正常健康人的DNA作为对照,对上述经测序确认的误义点突变进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以进一步证实误义点突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结果我们在一例确诊的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的ankyrin-B基因的4603碱基位点上发现了从T到A的突变(T4603A).出现于基因的第40号外显子上的该误义点突变,导致了氨基酸序列第1535位点上的色氨酸残基被精氨酸残基所取代(W1535R).而该氨基酸序列正位于ankyrin-B基因高度保守的调节区域.结论新发现的位于ankyrin-B基因调节区域的误义点突变可能是导致4型QT间期延长综合征的原因之一,而该突变似乎并不是导致日本人群4型QT间期延长综合征的主要病因.

    作者:周翔;清水贤巳;今野哲雄;井野秀一;藤野阳;内山胜晴;马渊智仁;金田朋也;藤田崇志;舜田英一;加藤大雅;舟田晃;马渊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肾静脉肾素水平与肾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肾静脉肾素活性,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对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6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经肾动脉造影,证实为肾动脉狭窄,予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测定所有病例介入治疗前后的肾静脉肾素活性和血浆ET、NO、CGRP水平.并对病人的血压进行2年随访.结果60例患者根据术前肾素水平分为肾素比值(RVRR)>1.5组和RVRR<1.5组.所有患者肾动脉狭窄侧肾静脉肾素活性高于对侧[(3.89±3.14)nmol/L/h和(2.01±1.93)nmol/L/h,P<0.05],介入治疗后患侧肾静脉肾素浓度明显下降,RVRR>1.5组低于RVRR<1.5组[(1.92±2.15)nmol/L/h和(2.42±0.56)nmol/L/h,P<0.05],血浆ET和NO水平与RVRR<1.5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血压明显下降,血压有效率75.68%,与RVRR<1.5组比P<0.05.结论测定肾静脉肾素活性,血浆ET、NO的水平对肾动脉血管成形术近期疗效有预测价值.

    作者:冯颖青;周颖玲;罗建方;余丹青;陈纪言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Jurkat细胞TCR基因重排对 BV CDR3的影响

    目的探讨Jurkat细胞TCRBD2-BJ2基因重排对TCRβ链可变区互补决定区3(BVCDR3)可能产生的影响,为深入研究TCR基因重排奠定实验基础.方法RT-PCR扩增TCRBV26个亚家族CDR3区,结合TCR基因扫描(GeneScan)和基因测序技术,监测Jurkat细胞在增殖传代过程中以及在T细胞激活剂和超抗原SEA等刺激诱导后TCRBVCDR3谱系漂移及长度和序列变化.结果表达TCRBV8家族的单克隆细胞株Jurkat,在增殖传代过程中,以及经刺激诱导48或72h后,未监测到有TCRBV8以外的新的BV亚家族出现,BV8CDR3长度和一级核苷酸序列也未发生变化.结论Jurkat细胞发生的TCR基因重排可能不引起TCRBVCDR3改变,因而对TCRBVCDR3区抗原识别特异性(即抗原特异性漂移)并未产生影响,但并不排除TCR发生改变的可能性.

    作者:邹红云;马骊;姚新生;温茜;罗微;王小宁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