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力加;王武军
目的总结中国小型猪非转流条件下原位肝移植的手术特点,探索建立成熟、稳定的移植模型.方法通过18例次非转流条件下中国小型版纳猪原位肝脏移植术,结合手术特点进行技术改进,观察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及重要代谢指标的变化,观察手术技术改进及术后处理对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所有手术无术中死亡,术后7d存活率88.9%.平均手术时间(179.6±14.3)min,平均无肝期(27.3±3.4)min.无肝期血液动力学及生化代谢波动明显.术后当天麻醉清醒,术后3~5h左右开始自行排出小便,术后第3天正常进食.结论无肝期手术时间的缩短及血液动力学的相对稳定是非转流条件下猪原位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作者:潘明新;李爱辉;高毅;谢金敏;张翌;张新建;张鸿飞;郭跃虎;张会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等离子体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BPH68例.结果前列腺质量30~75g,手术时间45~110min,无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留置尿管4~6d,术后住院时间6~8d,术后3个月大尿流率由术前平均9.2ml/s升至19.6ml/s.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平均30.8分降至8.2分(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效果好,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易于推广.
作者:李学;陈新;廖国强;罗建军;王志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Jurkat细胞TCRBD2-BJ2基因重排对TCRβ链可变区互补决定区3(BVCDR3)可能产生的影响,为深入研究TCR基因重排奠定实验基础.方法RT-PCR扩增TCRBV26个亚家族CDR3区,结合TCR基因扫描(GeneScan)和基因测序技术,监测Jurkat细胞在增殖传代过程中以及在T细胞激活剂和超抗原SEA等刺激诱导后TCRBVCDR3谱系漂移及长度和序列变化.结果表达TCRBV8家族的单克隆细胞株Jurkat,在增殖传代过程中,以及经刺激诱导48或72h后,未监测到有TCRBV8以外的新的BV亚家族出现,BV8CDR3长度和一级核苷酸序列也未发生变化.结论Jurkat细胞发生的TCR基因重排可能不引起TCRBVCDR3改变,因而对TCRBVCDR3区抗原识别特异性(即抗原特异性漂移)并未产生影响,但并不排除TCR发生改变的可能性.
作者:邹红云;马骊;姚新生;温茜;罗微;王小宁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自体心包外周支持对静脉移植物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取犬一侧颈外静脉,对半剪成两段后分别吻合在双侧股动脉上,其中一侧静脉移植物外包裹自体心包(实验组),另一侧为单纯的静脉移植(对照组).术后2、4周分别切除移植静脉,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和计算内膜厚度、内膜面积,进行扫描电镜检查,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静脉移植物平滑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静脉移植术后2、4周内膜厚度和内膜截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静脉移植物术后2、4周的PCNA指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扫描电镜检查显示实验组静脉移植物内皮层破坏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自体心包外周支持能抑制静脉移植物内膜的增生.
作者:杨红伟;吴若彬;郭惠明;郑少亿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大鼠喉移植改进模型的可行性.方法近交系F344大白鼠80只,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Strome喉移植模型,实验组保留咽升动脉,供体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分别与受体大鼠颈总动脉和颈前静脉行端端吻合,比较2组术后动静脉通畅率及移植喉存活率.结果对照组的动、静脉通畅率和移植喉存活率分别为30%、15%、30%,实验组为75%、65%、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进的大鼠喉移植模型提高了受体鼠和移植喉的存活率,能更好地进行喉移植抗免疫排斥研究.
作者:李浩;彭汉伟;曾宗渊;郭朱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不同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与骨骼肌细胞凋亡时序性关系,探讨运动与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不同速度跑台训练,以力竭运动训练建立骨骼肌运动损伤动物模型,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骼肌细胞凋亡率.结果正常运动量组腓肠肌细胞凋亡率在运动第1、3、7、14天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等运动量组和力竭运动组腓肠肌细胞凋亡率在运动第1、3、7、14天之间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P<0.05).安静组与正常运动量组腓肠肌细胞凋亡率无显著性差异;正常运动量组骨骼肌细胞凋亡率变化不明显;中等运动量组、力竭运动组腓肠肌细胞凋亡率在运动训练前3d迅速升高,随后相对稳定;力竭运动组腓肠肌细胞凋亡率高.结论运动可引起细胞凋亡和加速机体对凋亡细胞清除两种结果,这两种结果之间调控失衡,可能是造成骨骼肌运动损伤原因之一,说明运动具有双向性.
作者:蔡保塔;余斌;赵江萍;张幸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在图像分割算法中,将图像灰度分为多少类是首先需要决定的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分割的终结果.因此,必须合理地估计图像分类数,它在理论分析和应用上都是很重要的一步.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马尔可夫场的图像分类数的自适应估计准则.当该准则达到小时对应的类数就是图像正确分割所要求的分类数.准则中各参数由期望大法和大伪似然法来估计.试验表明,本文的算法能通过自适应的调整参数而正确地找到图像的分类数,并且在此分类数下能自动得到图像的大后验分割.
作者:颜刚;陈武凡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索治疗下颌角肥大伴颏畸形时隆颏的新方法.方法对15例下颌角肥大患者,在磨削去骨同期,应用所磨削的骨屑植入颏部,颏成形塑形后石膏托固定改善下颌整体形态.结果15例术后随访6月~2年:12例患者表示满意;1例术后10d要求改变成形的颏部形状,调整后满意;2例分别于术后18、21d时因外力使颏部变形,调整后效果满意.结论该手术利用自体骨屑移植无排斥反应,并发症少;易塑形,与受骨融合快,美容效果理想.
作者:杜本军;柳大烈;苏冰;刘玉生;郑键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及对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的影响.方法利用MTT法观察白藜芦醇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时相分布,使用荧光探针5'-CFDA/AM标记细胞,采用荧光漂白后重恢复技术(FRAP)和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白藜芦醇对HepG2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处理细胞不同时间后,HepG2细胞的生长增殖明显受到抑制,抑制率高达92.1%,各处理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F=18.532,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白藜芦醇能诱导HepG2细胞在S期停滞,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另外,白藜芦醇有恢复HepG2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功能,且随浓度增加而增加.结论白藜芦醇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使细胞停滞于S期,并能诱导细胞凋亡;白藜芦醇还有恢复HepG2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作用,提示此作用可能是白藜芦醇抑制HepG2细胞增殖和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晏芳;田雪梅;马晓冬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建立肺微血管内皮三维培养系统,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Avastin对肺癌诱导的肺微血管生成的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血管生成抑制实验和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变化,观察Avastin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结果随着Avastin作用浓度的增加,无血管结构区域的面积亦增加,由25μg/ml时的(0.944±0.073)cm2增加为100μg/ml的(5.189±0.192)cm2,凋亡率亦由(32.5±1.5)%增加为(39.2±1.6)%,并阻滞LVEC于G0/1期边界,造成细胞周期停滞,同时引起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结论Avastin可抑制肺癌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可能与Avastin阻滞LVEC于G0/1期边界,造成细胞周期停滞有关.
作者:刘锦新;王晓光;傅军;罗荣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分析大骨节病与骨关节病关节软骨中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Bcl-2、Bax、Fas及iNos的表达分布特点,探讨两病发病机制的异同.方法收集大骨节病和骨关节病的关节软骨各15例,并以15例正常人作对照.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核糖核酸缺口标记(TUNEL)技术和免疫组化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碱性磷酸酶(B-SA)法染色,观察大骨节病、骨关节病和正常对照关节软骨的凋亡细胞和Bcl-2、Bax、Fas及iNos蛋白阳性表达率及其分布特点.结果(1)大骨节病及骨关节病关节软骨凋亡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关节软骨增多(F=20.90~53.16,df=42,P<0.01),且关节软骨剥蚀区的凋亡阳性细胞数较未剥蚀关节软骨区增多(t=4.154~6.004,df=28,P<0.01),但大骨节病与骨关节病之间软骨细胞凋亡阳性数无显著性差异(t=1.329~1.362,df=28,P>0.05).(2)大骨节病与骨关节病关节软骨Bcl-2、Bax、Fas及iNos表达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关节软骨增多(F=25.46~215.31,df=42,P<0.01),且关节软骨剥蚀区Bcl-2、Bax、Fas及iNos表达阳性细胞数较未剥蚀区增多(t=2.278~7.77,df=28,P<0.05),但大骨节病患者与骨关节病Bcl-2、Bax、Fas及iNos的表达阳性细胞数无显著性差异(t=0.284~1.590,df=28,P>0.05).结论大骨节病与骨关节病均有相似的细胞凋亡,而且凋亡机制相同,即Bcl-2、Bax、Fas及iNos途径.
作者:王世捷;郭雄;陈静宏;任峰玲;国荣;刘进军;张增铁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方便的急性分离方法,用于研究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血管张力及其反应性变化机制.方法采用木瓜酶、胶原酶Ⅺ两步消化法分离单个血管平滑肌细胞.结果分离出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数量多,细胞内钙分布均匀;在10mmol/L咖啡因的作用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浓度增加、细胞收缩;分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膜表面光滑,容易与玻璃微电极形成高阻封接,可记录到稳定的钾电流.结论两步酶消化法所分离出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膜具有良好的钙激活钾通道活性,其IP3受体和Ryanodine受体具有敏感的反应性,其收缩蛋白功能良好.
作者:赵岩;吴中海;赵桂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广州某医院秋冬季儿童腹泻中人类杯状病毒(HuC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连续2个秋冬季腹泻流行季节收集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ELISA检测轮状病毒,RT-PCR检测HuCV.部分阳性标本PCR产物进行纯化、测序,结合参考株相应核苷酸序列进行进化分析.结果诺瓦克样病毒(Norwalk-like virus,NLVs)阳性率为12.35%(80/648),扎幌样病毒(Sapporo-like virus,SLVs)阳性率为0.31%(2/648).NLVs各月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主要感染2岁以下患儿.2003年流行株为GⅡ-3群和GⅡ-4群,2004年为GⅡ-4群.2株SLVs均为GI-1群.结论NLVs是广州地区秋冬季节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其流行株为GⅡ-3群、GⅡ-4群病毒株,但在不同的时间段可能存在不同的流行优势株;广州地区存在SLVs所致感染,与我国报告的SLV基因型不同.
作者:詹惠春;聂军;刘翼;唐亚丽;戴迎春;李建栋;陈清;俞守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测定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状态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上AOPs的表达量以及全细胞钠电流的大小,以评估病理状态下ATⅡ细胞钠水主动转运能力的状况.方法急性分离纯化油酸ARDS模型大鼠的ATⅡ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免疫电镜以及Westernb lotting方法测定AQP1的表达;用膜片钳技术的全细胞模式测定全细胞钠电流并观察应用特布他林对它的影响.结果ARDS模型组ATⅡ细胞免疫细胞化学AQP1呈阳性,免疫电镜结果细胞膜上可见高电子密度阳性反应,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AQP1蛋白条带较对照组明显减弱.全细胞钠电流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但对特布他林仍旧敏感.结论ARDS状态下,ATⅡ细胞的钠水主动转运能力明显受损,但并未完全丧失,钠通道激动剂特布他林可以促进钠的转运.ATⅡ细胞钠水通道在肺水的清除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涛平;申海燕;刘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模拟体内环境,建立可保持绒毛外细胞滋养层细胞(EVCT)与蜕膜基质细胞(DSC)生物学特性的共培养细胞模型,应用于研究滋养细胞的侵袭行为.方法利用胰酶消化和BSA、Percoll梯度沉降,收集纯化人早孕绒毛组织的EVCT和DSC,分别放入Transwell的上下小室,观察该模型下细胞形态变化及侵袭特性,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的纯度.结果免疫组化显示EVCT的细胞角蛋白7阳性表达的细胞数占95%以上,阳性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的细胞数占95%以上,DSC泌乳素阳性表达的细胞数也超过95%,证实共培养系统中EVCT和DSC纯度均在95%以上,且生物学特性得以维持.上室中的EVCT保持了其侵袭能力,在Matrigel包被的滤膜上EVCT的侵袭指数为3.22±0.04.结论适当的培养方法可获得高纯度的EVCT和DSC,并使其维持特有的生物学活性,成功地建立了共培养系统模型,便于研究滋养细胞侵袭和胚胎着床的机制.
作者:秦立赟;陈士岭;张曦倩;王炎秋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当前儿童进行肾脏穿刺检查的比例逐渐增高,我们从儿童肾穿刺检查时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探讨相应对策,通过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心理指导和宣教,减少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负担,寻求与患儿更好配合,使肾穿刺检查顺利完成.
作者:任昊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致死浓度氧(95%)与新生鼠肺发育及损伤的关系,建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物模型.方法将3dSD新生鼠随机分为高氧(95%)和空气氧组,并和成年鼠对照,观察记录体质量、身长;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结构,做辐射状肺泡计数(RAC).结果(1)高氧新生鼠和成年鼠死亡率分别为12.5%、35.2%,与正常空气氧组比较,新生鼠体质量(18.02±0.68vs13.24±0.59)和身长(8.83±0.25vs6.76±0.51)增长明显减少(P<0.05).(2)高氧新生鼠RAC值为9.50±1.05,较正常同日龄新生鼠(13.00±1.79)明显减少(P<0.05),高氧成年鼠RAC值(12.67±2.25)比高氧新生鼠为高(P<0.05),跟正常空气组新生鼠差异不明显(P>0.05).(3)10d新生鼠肺结构已接近成年鼠肺,高氧组新生大鼠可见肺泡壁较薄、结构简单化、数目明显减少,肺泡大小不均,有些肺泡融合、体积增加,部分间隔细胞增多,小血管扩张、充血;成年鼠高氧组肺间质水肿、肺间隔增厚、肺泡腔缩小,肺间隔伊红显色强度增强,肺泡腔内出现红细胞、巨噬细胞及脱落的肺上皮细胞.结论新生大鼠暴露于92%~95%氧7d可致生长障碍和肺泡化阻滞,出现类似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肺组织形态特征.
作者:朱翠平;杜江;李秋平;封志纯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从随机肽库中筛选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抑制性多肽.方法以人AChE作为靶标,应用噬菌体随机12肽库进行筛选,经过3轮筛选,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及抑酶活性测定.结果筛选得到6个能与人AChE较强结合的噬菌体克隆,其中有4个克隆可以抑制AChE的酶活性,其保守序列为W(S/P)HY.结论通过噬菌体肽库技术能够筛选到抑制人AChE活性的多肽,为进一步研究AChE的多肽抑制剂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兴梅;石玉生;王春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调查我站流动献血车上采集的血液污染情况及其来源,并探讨去除初采集的少量血液对预防血液细菌污染所起的作用.方法用具有小型转移袋的血袋采集血液,以小型转移袋中的初血液为研究样本,用Bacter/Alert3D进行细菌培养检测,ATBExpress及其配套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总共培养样本932份.培养阳性的样本相对应的所有血液成分立即找出并进行培养鉴定.对采血环境、采血员和献血者的菌检样本用普通平皿培养并鉴定.结果932份全血样本中,有2份(119号和454号)培养结果为阳性,菌种鉴定分别为头葡萄球菌和G+杆菌,污染率为0.2%.两个阳性样本相对应的血液成分培养显示全无细菌生长.通过对空气、采血员手指和献血者进针区的检查,119号样本污染来源很可能是献血者的皮肤正常菌群;454号样本污染来源还不能确定.结论本组全血细菌污染率处于国外类似报道结果的低限值,并且通过去除初采集的平均12.9ml血液,防止了细菌污染其他血液成分.这一措施在预防全血细菌污染方面能起到有效作用.
作者:余晋林;卢瑾;罗海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半枝莲提取物(ESB)对人肝癌Hep-G2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MTT法检测ESB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光镜、电镜观察ESB作用后Hep-G2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ESB作用后Hep-G2凋亡细胞、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Fas表达.结果ESB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有剂量效应及时间效应关系.ESB作用Hep-G2细胞72h后,呈现凋亡早期的形态学改变;凋亡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G0/G1期细胞增多;Fas表达增强,Bcl-2及Bax表达变化不明显.结论ESB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可能与激活FNFR超家族有关.
作者:林敬明;刘煜;罗荣城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