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外科术后住院病人并发症和猝死原因探析

线胤生;党诚学;王作仁;陈武科

关键词:胸外科手术, 住院病人, 并发症, 猝死
摘要:目的探讨胸外科术后住院病人的并发症和导致猝死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通过对4576例普胸手术(肺手术2029例;食道手术2037例,胸壁和纵隔手术510例)病人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分析术后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和导致病人猝死危险因素.结果本组胸外科术后住院病人并发症的总发生率2.82%(129/4576),总死亡率为0.92%(42/4576例).并发症148例中,支气管胸膜瘘43例,食管吻合口瘘34例,胸腔感染52例,复张性肺水肿19例.总死亡42例,因支气管胸膜瘘、食管吻合口瘘和胸腔感染等死亡25例,占死亡的59.5%;猝死17例,占死亡的40.5%,其中死于心源性猝死的8例,肺梗塞6例,复张性肺水肿2例和脑猝死1例.与对照组比较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和猝死病人均为相对高龄;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和心血管疾病.结论胸外科术后住院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并发症引起的死亡率也较高;导致猝死的危险因素相对较多,对高危亚群病人围手术期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治疗,有可能减少死亡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油酸肺损伤时肺泡Ⅱ型上皮细胞钠水通道的研究

    目的测定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状态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上AOPs的表达量以及全细胞钠电流的大小,以评估病理状态下ATⅡ细胞钠水主动转运能力的状况.方法急性分离纯化油酸ARDS模型大鼠的ATⅡ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免疫电镜以及Westernb lotting方法测定AQP1的表达;用膜片钳技术的全细胞模式测定全细胞钠电流并观察应用特布他林对它的影响.结果ARDS模型组ATⅡ细胞免疫细胞化学AQP1呈阳性,免疫电镜结果细胞膜上可见高电子密度阳性反应,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AQP1蛋白条带较对照组明显减弱.全细胞钠电流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但对特布他林仍旧敏感.结论ARDS状态下,ATⅡ细胞的钠水主动转运能力明显受损,但并未完全丧失,钠通道激动剂特布他林可以促进钠的转运.ATⅡ细胞钠水通道在肺水的清除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涛平;申海燕;刘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磁共振灌注成像监测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在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13只恒河猴的25个胫骨上制备20mm的骨膜与骨缺损,依据填充的材料不同随机分为五组,A组:β-磷酸三钙(β-TCP)+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血管束;B组:β-TCP+血管束;C组:β-TCP+BMSCs;D组:β-TCP;E组:空白对照.术后4、8、12周行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并计算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的大线性斜率(SSmax)和基线值(SIbaseline),拍摄恒河猴胫骨X线片并计算其透光度,同时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结果术后4、8、12周A组的SSmax值高,术后8周与4周相比SSmax有较大幅度的提高(P=0.003).术后8周A组5个样本的同位素计数比值与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的SSmax呈正相关关系(rs=0.899,P=0.038),术后12周A组5个样本的SSmax与X线片透光度呈负相关(rs=-0.892,P=0.042).结论SI-T曲线的SSmax能够准确地反映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情况,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具有无创、无辐射、高灵敏度和可定量分析的优点.

    作者:王学明;裴国献;金丹;魏宽海;江汕;唐光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腹腔镜在腹透植管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腹腔镜外科技术在腹膜透析植管方面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选择1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其中9例曾腹部多次手术、2例腹膜透析后因反复感染致腹透管拔除、3例腹膜透析导管移位,在腹腔镜引导下行腹膜透析植管术或再植管术和将移位的Tenckhoff卷曲腹透管末端重新植入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结果18例患者腹透管均放植成功,手术时间30~45min,均成功进行了腹膜透析,患者术后1周内出院.结论腹腔镜引导下放植和复位移位的Tenckhoff卷曲腹透管具有创伤小、对腹腔及大网膜情况了解清楚、腹透管放置定位准确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章俊;汤珣;范应方;方驰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表达结核杆菌ESAT-6基因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的构建及其功能研究

    目的构建表达结核分枝杆菌ESAT-6基因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并对其免疫功能进行研究.方法采用PCR技术克隆结核分枝杆菌ESAT-6基因,构建大肠杆菌-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质粒pMV-ESAT6,经酶切分析和DNA测序证实连接片断的正确性后,用电穿孔法将重组质粒转染到耻垢分枝杆菌mc2155中.以SDS-PAGE检测ESAT-6蛋白在重组耻垢分枝杆菌中的表达.以重组耻垢分枝杆菌感染小鼠巨噬细胞ANA-1,半定量RT-PCR检测ANA-1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水平,裂解巨噬细胞,计数胞内存活细菌数.结果重组耻垢分枝杆菌构建成功,经热诱导后可以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000的蛋白,与预期值一致.重组耻垢分枝杆菌能够诱导ANA-1细胞活化表达iNOS,并增强巨噬细胞的杀伤活性,重组耻垢分枝杆菌在胞内存活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表达结核分枝杆菌ESAT-6基因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具有免疫原性,为构建新型结核疫苗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李岩;鲍朗;张会东;李娅莎;朱海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体外反搏提高切应力调节NO和cGMP机制的探讨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对心肌梗死犬头背干切应力和信号转导物质一氧化氮(NO)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影响,探讨体外反搏保护缺血心肌的机制.方法19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缺血+反搏组(反搏组)3组,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观察体外反搏前后头背干切应力的变化,用改良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体外反搏前后心肌缺血犬血浆和主动脉NO含量,采用放免法检测心肌缺血前后血浆和主动脉cGMP的含量.结果体外反搏可提高因心肌缺血而造成的切应力降低,并使之恢复正常.同时也发现体外反搏可提高缺血组犬血浆和主动脉NO和cGMP水平.结论体外反搏能提高切应力,促进NO和cGMP的产生,这可能是其抗心肌缺血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钱孝贤;陈燕铭;吴伟康;刘勇;周彬;陈璘;郑振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重组人内皮抑素诱导人脐带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目的观察人内皮抑素重组蛋白对人脐带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凋亡的荧光检测法检测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重组人内皮抑素对人脐带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重组人内皮抑素具有明显的抑制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ED50=550ng/ml,随重组蛋白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更为明显.结论重组人内皮抑素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内皮抑素抗血管生成的机制与其抑制内皮细胞增殖、诱导内皮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杨芳;何援利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田基黄药材指纹图谱研究

    本研究构建了田基黄药材HPLC指纹图谱,获得了其指纹特征.利用指纹图谱特征可全面监控田基黄药材的质量,保证其稳定、均一、可控.

    作者:王永刚;杨立伟;苏薇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国小型猪原位肝移植的实验研究

    目的总结中国小型猪非转流条件下原位肝移植的手术特点,探索建立成熟、稳定的移植模型.方法通过18例次非转流条件下中国小型版纳猪原位肝脏移植术,结合手术特点进行技术改进,观察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及重要代谢指标的变化,观察手术技术改进及术后处理对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所有手术无术中死亡,术后7d存活率88.9%.平均手术时间(179.6±14.3)min,平均无肝期(27.3±3.4)min.无肝期血液动力学及生化代谢波动明显.术后当天麻醉清醒,术后3~5h左右开始自行排出小便,术后第3天正常进食.结论无肝期手术时间的缩短及血液动力学的相对稳定是非转流条件下猪原位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作者:潘明新;李爱辉;高毅;谢金敏;张翌;张新建;张鸿飞;郭跃虎;张会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同种异体骨在治疗骨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同种异体骨填充良性骨肿瘤切除后形成腔隙性骨缺损的效果,以探讨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的机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应用异体骨治疗135例良性骨肿瘤患者手术后骨缺损病例.结果在随诊的104例患者中,除1例因感染手术失败,7例肿瘤复发外,其余96例骨肿瘤患者的骨缺损均得到良好治愈,平均愈合时间9.7个月.未发现由于植入异体骨而引起传染病发生.结论同其他骨缺损填充方法和自体髂骨相比,此种方法可操作性强,安全性较高.在骨愈合率,骨愈合时间以及感染、复发等并发症的发生上同自体骨植骨手术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冀;王志强;张育敏;宋会平;原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原发性气管肿瘤的外科治疗(附27例报告)

    目的总结原发性气管肿瘤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78~2005年27例,颈段8例,胸上段4例,胸下段15例原发性气管肿瘤的外科治疗临床资料.结果颈领式切口7例,颈纵隔切口12例,右后外径路8例.长度:气管切除大长度、平均长度,颈领式切口为4.4、3.3cm;颈纵隔切口为5.1、3.9cm;右后外径路为5.4、4.1cm.良性肿瘤3例,恶性肿瘤24例.其中腺样囊性癌和鳞癌是常见的类型.5年生存率为66.7%(12/18).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气管肿瘤有效的方法.气管节段切除气管重建是治疗气管恶性肿瘤的主要术式.

    作者:蔡瑞君;王武军;李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螺旋藻中肌醇的含量

    目的建立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螺旋藻中肌醇的含量.方法直接用浓硫酸醋酸酐溶液将肌醇转化为六乙酸肌醇,用质谱法定性,提取离子法定量.结果该方法在10~5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9912;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8.12%.结论此方法检测准确、快速、干扰少,还适用于其他多种类型食品及天然产物中肌醇的检测.

    作者:黄芳;曲彩红;吴惠勤;庄若君;黄晓兰;林晓珊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可结合细胞表面IL-2Rα的短肽分子的筛选

    目的利用噬菌体肽库技术筛选可特异性结合IL-2Rα的短肽序列,探索获得IL-2Rα小分子拮抗剂的可能性.方法以高表达IL-2Rα的MT-2细胞为钓饵,筛选噬菌体线性12肽库,用抗IL-2Rα单克隆抗体竞争洗脱结合的噬菌体,细胞ELISA、免疫组化鉴定阳性噬菌体克隆,并测序.结果随机挑选的17个克隆中有7个可与MT-2细胞结合.免疫组化显示阳性噬菌体克隆M15可与MT-2细胞及PHA刺激的PBMC结合.根据阳性克隆DNA序列,推导出氨基酸序列,共有6种序列,富含亲水氨基酸并包含Tyr、Phe、Leu保守残基.结论得到含Tyr、Phe保守残基的序列,阳性序列可结合细胞表面的IL-2Rα.

    作者:刘北一;朱平;罗海波;富宁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33眼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病例的临床资料,晶体囊外摘除+一体式人工晶体植入术8眼,联合取出硅油3眼;单纯晶体囊外摘除术+硅油取出3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18眼,联合取出硅油1眼;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4眼,比较两种方法术后视力、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囊外摘除术¨眼中,8眼视力有提高,占72.73%;超声乳化术22眼中,16眼视力提高,占72.73%.囊外摘除术6眼硅油溢出,高达45.55%,超声乳化术仅2眼后囊破口.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术后的视力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晶体超声乳化具有更安全、稳定的优点,是目前首选的手术方式;熟练、轻巧的手术操作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周斌兵;臧晶;张少冲;林文雄;韩钟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52例拔毛癖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我国拔毛癖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现状,丰富国内拔毛癖临床研究的资料.方法回顾分析11余年在我院就诊的52例拔毛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拔毛癖占脱发病人的0.91%,男:女为1:2.06,各年龄段均女性占优势.90.4%的患者年龄<18岁,初发年龄(10.20±7.11)岁,94.2%发病年龄<18岁.病程中位数为6月,73.1%的患者病程1年.头顶部受累占63.6%,颞部40.9%;单个和多个拔发斑各占一半.34例为(68.0%)表现为脱发斑,15例(30.0%)为毛发稀松斑,75.0%的患者有断发.90.9%的患者承认和/或被家人发现有拔发行为.18例随访到疗效,半数完全治愈,其余愈后复发或拔发减少,82.7%的患者就诊1~2次.结论拔毛癖以儿童和女性多见,多发于青春期前;表现为脱发斑和毛发稀松斑,常伴断发,顶部多见;多数患者承认和/或被家人发现有拔发行为;患者复诊率低.医生、病人及其家人均应提高对拔毛癖的认识,重视该病治疗,密切配合以提高疗效,皮肤科医生应承担起拔毛癖诊疗中的主要作用.

    作者:熊春萍;张滨岳;侯显曾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肾静脉肾素水平与肾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肾静脉肾素活性,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对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6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经肾动脉造影,证实为肾动脉狭窄,予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测定所有病例介入治疗前后的肾静脉肾素活性和血浆ET、NO、CGRP水平.并对病人的血压进行2年随访.结果60例患者根据术前肾素水平分为肾素比值(RVRR)>1.5组和RVRR<1.5组.所有患者肾动脉狭窄侧肾静脉肾素活性高于对侧[(3.89±3.14)nmol/L/h和(2.01±1.93)nmol/L/h,P<0.05],介入治疗后患侧肾静脉肾素浓度明显下降,RVRR>1.5组低于RVRR<1.5组[(1.92±2.15)nmol/L/h和(2.42±0.56)nmol/L/h,P<0.05],血浆ET和NO水平与RVRR<1.5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血压明显下降,血压有效率75.68%,与RVRR<1.5组比P<0.05.结论测定肾静脉肾素活性,血浆ET、NO的水平对肾动脉血管成形术近期疗效有预测价值.

    作者:冯颖青;周颖玲;罗建方;余丹青;陈纪言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半枝莲提取物抗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半枝莲提取物(ESB)对人肝癌Hep-G2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MTT法检测ESB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光镜、电镜观察ESB作用后Hep-G2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ESB作用后Hep-G2凋亡细胞、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Fas表达.结果ESB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有剂量效应及时间效应关系.ESB作用Hep-G2细胞72h后,呈现凋亡早期的形态学改变;凋亡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G0/G1期细胞增多;Fas表达增强,Bcl-2及Bax表达变化不明显.结论ESB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可能与激活FNFR超家族有关.

    作者:林敬明;刘煜;罗荣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用自体心包行静脉周支持对静脉移植物内膜增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体心包外周支持对静脉移植物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取犬一侧颈外静脉,对半剪成两段后分别吻合在双侧股动脉上,其中一侧静脉移植物外包裹自体心包(实验组),另一侧为单纯的静脉移植(对照组).术后2、4周分别切除移植静脉,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和计算内膜厚度、内膜面积,进行扫描电镜检查,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静脉移植物平滑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静脉移植术后2、4周内膜厚度和内膜截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静脉移植物术后2、4周的PCNA指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扫描电镜检查显示实验组静脉移植物内皮层破坏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自体心包外周支持能抑制静脉移植物内膜的增生.

    作者:杨红伟;吴若彬;郭惠明;郑少亿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培养的人癌细胞株(系)pot1基因exon12突变筛选

    目的对培养的人癌细胞株(系)中pot1(protectiom of telomeres1)基因exon12进行突变筛选.方法从27株培养的人癌细胞株(系)提取染色体组DNA,用PCR方法扩增hpot1基因exon12,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和NCBI数据库中pot1基因的数据比较,对培养的人癌细胞株(系)中hpot1基因exon12进行突变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和人卵巢癌细胞株(高转移)HO8910-PM等5个来源于女性生殖系统癌细胞株中的4个,在hpot1基因exon12区有相同的置换突变(G17722→C),为错义突变,对应于cDNA的G1385→C,多肽链的Leu454→Phe;而其余23个不同来源的癌细胞株(系)均无突变.结论提示hpot1基因exon12(17722碱基)是突变热点区,并且这种突度可能具有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特异性.

    作者:侯敢;黄迪南;姜英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不同运动强度与骨骼肌细胞凋亡的时序性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与骨骼肌细胞凋亡时序性关系,探讨运动与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不同速度跑台训练,以力竭运动训练建立骨骼肌运动损伤动物模型,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骼肌细胞凋亡率.结果正常运动量组腓肠肌细胞凋亡率在运动第1、3、7、14天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等运动量组和力竭运动组腓肠肌细胞凋亡率在运动第1、3、7、14天之间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P<0.05).安静组与正常运动量组腓肠肌细胞凋亡率无显著性差异;正常运动量组骨骼肌细胞凋亡率变化不明显;中等运动量组、力竭运动组腓肠肌细胞凋亡率在运动训练前3d迅速升高,随后相对稳定;力竭运动组腓肠肌细胞凋亡率高.结论运动可引起细胞凋亡和加速机体对凋亡细胞清除两种结果,这两种结果之间调控失衡,可能是造成骨骼肌运动损伤原因之一,说明运动具有双向性.

    作者:蔡保塔;余斌;赵江萍;张幸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经尿道等离子体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等离子体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BPH68例.结果前列腺质量30~75g,手术时间45~110min,无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留置尿管4~6d,术后住院时间6~8d,术后3个月大尿流率由术前平均9.2ml/s升至19.6ml/s.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平均30.8分降至8.2分(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效果好,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易于推广.

    作者:李学;陈新;廖国强;罗建军;王志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