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芳;田雪梅;马晓冬
目的探讨半枝莲提取物(ESB)对人肝癌Hep-G2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MTT法检测ESB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光镜、电镜观察ESB作用后Hep-G2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ESB作用后Hep-G2凋亡细胞、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Fas表达.结果ESB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有剂量效应及时间效应关系.ESB作用Hep-G2细胞72h后,呈现凋亡早期的形态学改变;凋亡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G0/G1期细胞增多;Fas表达增强,Bcl-2及Bax表达变化不明显.结论ESB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可能与激活FNFR超家族有关.
作者:林敬明;刘煜;罗荣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Jurkat细胞TCRBD2-BJ2基因重排对TCRβ链可变区互补决定区3(BVCDR3)可能产生的影响,为深入研究TCR基因重排奠定实验基础.方法RT-PCR扩增TCRBV26个亚家族CDR3区,结合TCR基因扫描(GeneScan)和基因测序技术,监测Jurkat细胞在增殖传代过程中以及在T细胞激活剂和超抗原SEA等刺激诱导后TCRBVCDR3谱系漂移及长度和序列变化.结果表达TCRBV8家族的单克隆细胞株Jurkat,在增殖传代过程中,以及经刺激诱导48或72h后,未监测到有TCRBV8以外的新的BV亚家族出现,BV8CDR3长度和一级核苷酸序列也未发生变化.结论Jurkat细胞发生的TCR基因重排可能不引起TCRBVCDR3改变,因而对TCRBVCDR3区抗原识别特异性(即抗原特异性漂移)并未产生影响,但并不排除TCR发生改变的可能性.
作者:邹红云;马骊;姚新生;温茜;罗微;王小宁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建立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螺旋藻中肌醇的含量.方法直接用浓硫酸醋酸酐溶液将肌醇转化为六乙酸肌醇,用质谱法定性,提取离子法定量.结果该方法在10~5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9912;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8.12%.结论此方法检测准确、快速、干扰少,还适用于其他多种类型食品及天然产物中肌醇的检测.
作者:黄芳;曲彩红;吴惠勤;庄若君;黄晓兰;林晓珊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确定ankyrin-B基因突变在日本人群QT间期延长综合征中的发病率以及ankyrin-B基因突变与QT间期延长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我们对相互之间无血缘关系的日本人群已确诊的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78例(男28例,女50例)进行了研究.在征得患者的同意之后,从其白细胞中提取纯化基因组DNA并行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随即对扩增的DNA行单链构像多态性(SSCP)分析.而后将突变或异常的SSCP产物分离后,采用自动荧光测序仪检测DNA序列.后再用150例正常健康人的DNA作为对照,对上述经测序确认的误义点突变进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以进一步证实误义点突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结果我们在一例确诊的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的ankyrin-B基因的4603碱基位点上发现了从T到A的突变(T4603A).出现于基因的第40号外显子上的该误义点突变,导致了氨基酸序列第1535位点上的色氨酸残基被精氨酸残基所取代(W1535R).而该氨基酸序列正位于ankyrin-B基因高度保守的调节区域.结论新发现的位于ankyrin-B基因调节区域的误义点突变可能是导致4型QT间期延长综合征的原因之一,而该突变似乎并不是导致日本人群4型QT间期延长综合征的主要病因.
作者:周翔;清水贤巳;今野哲雄;井野秀一;藤野阳;内山胜晴;马渊智仁;金田朋也;藤田崇志;舜田英一;加藤大雅;舟田晃;马渊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野生动物市场果蝠携带SARS冠状病毒(SARS-CoV)和SARS样冠状病毒(SARS-like-CoV)情况.方法2004年9月至2005年11月,在广州及广州野生动物市场收集来自广州及周边地区的分属两个亚目9个种的蝙蝠共905只,有犬蝠(Cynopterus sphinx)、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普通长翼蝠(Miniopterus schreibersi)、普氏蹄蝠(Hipposideros prati)、中华菊头蝠(Rhinolophus sinicus)、小黄蝠(Scotophilus kuhlii)、大耳双色蹄蝠(Hipposideros Pomona)、中菊头蝠(Rhinolophus affinis)和小菊头蝠(Rhinolophus pusillus).收集的蝙蝠分别取得咽拭813份、血清524份、肺组织853份及直肠粪便853份标本共计3043份,用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测定试剂盒(酶联免疫法)、SARS-CoVRNA检测试剂盒、荧光PCR及基因芯片检测并通过RT-PCR和细胞分离培养检测SARS-CoV和SARS-like-CoV.结果收集的9个种905只蝙蝠共3043份标本未检测、分离出SARS-CoV和SARS-like-CoV.结论调查的广州及周边地区的9种蝙蝠均未检测到SARS-CoV和SARS-like-CoV.
作者:李志峰;胡勇;詹惠春;云雪霞;杜玉萍;柯雪梅;余德宪;李建栋;戴迎春;陈清;俞守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33眼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病例的临床资料,晶体囊外摘除+一体式人工晶体植入术8眼,联合取出硅油3眼;单纯晶体囊外摘除术+硅油取出3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18眼,联合取出硅油1眼;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4眼,比较两种方法术后视力、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囊外摘除术¨眼中,8眼视力有提高,占72.73%;超声乳化术22眼中,16眼视力提高,占72.73%.囊外摘除术6眼硅油溢出,高达45.55%,超声乳化术仅2眼后囊破口.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术后的视力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晶体超声乳化具有更安全、稳定的优点,是目前首选的手术方式;熟练、轻巧的手术操作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周斌兵;臧晶;张少冲;林文雄;韩钟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构建表达结核分枝杆菌ESAT-6基因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并对其免疫功能进行研究.方法采用PCR技术克隆结核分枝杆菌ESAT-6基因,构建大肠杆菌-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质粒pMV-ESAT6,经酶切分析和DNA测序证实连接片断的正确性后,用电穿孔法将重组质粒转染到耻垢分枝杆菌mc2155中.以SDS-PAGE检测ESAT-6蛋白在重组耻垢分枝杆菌中的表达.以重组耻垢分枝杆菌感染小鼠巨噬细胞ANA-1,半定量RT-PCR检测ANA-1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水平,裂解巨噬细胞,计数胞内存活细菌数.结果重组耻垢分枝杆菌构建成功,经热诱导后可以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000的蛋白,与预期值一致.重组耻垢分枝杆菌能够诱导ANA-1细胞活化表达iNOS,并增强巨噬细胞的杀伤活性,重组耻垢分枝杆菌在胞内存活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表达结核分枝杆菌ESAT-6基因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具有免疫原性,为构建新型结核疫苗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李岩;鲍朗;张会东;李娅莎;朱海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的HLA-DM基因的多态性,寻找可能的易感基因.方法运用PCR-RFLP方法确定98例CA患者和93例正常人群中HLA-DM的基因型,分析DM与CA的关联性.结果检测到7种DMA与DMB等位基因,HLADMA*0101和DMB*0101等位基因在汉族CA患者中的频率显著性增高(P<0.05和P<0.01),而DMA*0102等位基因在CA患者中的频率显著性降低(P<0.01).DMA和DMB基因型在CA与正常对照之间无显著性差别.结论HLADMA*0101和DMB*0101等位基因可能是汉族人CA的易感基因或与易感基因连锁.
作者:杨文林;杨健;陈盛强;谢芳英;黄新宇;叶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在Friguent方法基础上建立更加稳定可靠的基于抗原/抗体竞争结合原理的单抗亲和力常数(Kd)检测方法.方法以抗体对抗原进行竞争结合,通过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在一定抗体浓度竞争下抗原的结合率计算Kd值.结果用改良方法在两次不同条件下检测抗IL-8单抗的Kd值分别为:2.61×10-12mol/L和2.39×10-12mol/L,而使用Friguent方法在两次不同条件检测抗IL-8单抗的Kd值分别为:5.57×10-10mol/L和1.41×10-10mol/L.结论相对于Friguent方法,本研究计算出的Kd值更能反映抗原/抗体结合的真实情况,而且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检测结果重现性强.
作者:郭杰标;郭锐;刘艳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插管在院前抢救中输液通道建立中的作用.方法比较颈内静脉插管术和外周静脉穿刺术在所用时间、穿刺成功率和穿刺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两种方法穿刺所用时间无显著差异,颈内静脉插管与外周静脉穿刺相比,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输送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明显降低.结论颈内静脉插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通道建立方法.
作者:熊维江;张英;胡辉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葡萄糖-6-磷酸酶多克隆抗体(G-6-PpAb)对大鼠血管源性脑水肿(VBE)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脑水肿、脑水肿甘露醇、脑水肿G-6-PpAb共4组.Wistar大鼠腹腔注射苯肾上腺素造成VBE模型,然后分别股静脉注射甘露醇、腹腔注射G-6-PpAb,用Evansblue(EB)法测定血脑屏障(BBB)的通透性,并以远红外水分分析仪分别测定各组脑灰、白质水分含量百分比.结果G-6-PpAb组同甘露醇组相比对降低BBB通透性及大脑白质水分含量均有显著效果(P<0.01),对灰质的脱水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6-P活性与VBE中BBB的通透性改变有关,G-6-PpAb对VBE尤其是脑白质水肿有选择性治疗作用.
作者:陶珍;陆兵勋;张运周;程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自身抗体一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和胰岛细胞抗体(ICA)在肝源性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217例慢性乙型肝炎(CH)、肝硬化(LC)患者血清GADA和ICA,观察GADA、ICA在CH、LC阶段的阳性率及其与糖尿病的关系.结果CH、LC合并糖尿病的患者72%(56/77)循环中存在一种胰岛自身抗体,而血糖正常的CH、LC患者胰岛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30%(42/1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36.620,P=0.000).CH合并糖尿病患者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率52%(13/25)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NIDDM)合并肝损害的患者8%(2/25)(P<0.05).C肽水平下降的CH、LC患者中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率70%(24/34)亦明显高与C肽水平正常的患者40%(74/183)(P<005).结论GADA、ICA在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肝源性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实验室鉴别诊断指标.
作者:张玲;石亚玲;洪文昕;贾卫东;李凌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原N端20肽(PAMP)对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心肌成纤维细胞(CFs)生成NO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新生SD大鼠CFs,以硝酸还原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NO的浓度,分别观察不同浓度AngⅡ、PAMP、及AngⅡ+PAMP对CFs生成NO的影响.结果(1)10-9、10-8、10-7、10-6μmol/LAngⅡ组细胞培养液中的浓度是:(73.88±2.23)、(64.34±3.02)、(54.12±2.82)、(40.21±1.45)μmol/L,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2)10-9、10-8、10-7、10-6μmol/LPAMP组细胞培养液中NO的浓度分别为(74.40±3.42)、(74.91±2.66)、(75.77±3.31)、(74.23±2.43)μmol/L,而空白组为(74.57±2.49)μmol/L.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10-7μmol/LAngⅡ+(10-9、10-8、10-7、10-6μmol/L)PAMP组培养液中NO合成浓度分别为(66.15±2.95)、(80.58±3.77)、(88.67±1.46)、(96.22±2.96)μmol/L,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随AngⅡ浓度增加可显著抑制CFs分泌NO,而PAMP对CFS合成NO无明显影响,但PAMP与AngⅡ共同培养时,随PMAP浓度增加,NO的合成呈依从性增多.
作者:薛世荣;李志樑;徐春生;严全能;江海龙;吴宏超;唐朝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调查我站流动献血车上采集的血液污染情况及其来源,并探讨去除初采集的少量血液对预防血液细菌污染所起的作用.方法用具有小型转移袋的血袋采集血液,以小型转移袋中的初血液为研究样本,用Bacter/Alert3D进行细菌培养检测,ATBExpress及其配套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总共培养样本932份.培养阳性的样本相对应的所有血液成分立即找出并进行培养鉴定.对采血环境、采血员和献血者的菌检样本用普通平皿培养并鉴定.结果932份全血样本中,有2份(119号和454号)培养结果为阳性,菌种鉴定分别为头葡萄球菌和G+杆菌,污染率为0.2%.两个阳性样本相对应的血液成分培养显示全无细菌生长.通过对空气、采血员手指和献血者进针区的检查,119号样本污染来源很可能是献血者的皮肤正常菌群;454号样本污染来源还不能确定.结论本组全血细菌污染率处于国外类似报道结果的低限值,并且通过去除初采集的平均12.9ml血液,防止了细菌污染其他血液成分.这一措施在预防全血细菌污染方面能起到有效作用.
作者:余晋林;卢瑾;罗海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外科技术在腹膜透析植管方面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选择1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其中9例曾腹部多次手术、2例腹膜透析后因反复感染致腹透管拔除、3例腹膜透析导管移位,在腹腔镜引导下行腹膜透析植管术或再植管术和将移位的Tenckhoff卷曲腹透管末端重新植入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结果18例患者腹透管均放植成功,手术时间30~45min,均成功进行了腹膜透析,患者术后1周内出院.结论腹腔镜引导下放植和复位移位的Tenckhoff卷曲腹透管具有创伤小、对腹腔及大网膜情况了解清楚、腹透管放置定位准确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章俊;汤珣;范应方;方驰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在图像分割算法中,将图像灰度分为多少类是首先需要决定的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分割的终结果.因此,必须合理地估计图像分类数,它在理论分析和应用上都是很重要的一步.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马尔可夫场的图像分类数的自适应估计准则.当该准则达到小时对应的类数就是图像正确分割所要求的分类数.准则中各参数由期望大法和大伪似然法来估计.试验表明,本文的算法能通过自适应的调整参数而正确地找到图像的分类数,并且在此分类数下能自动得到图像的大后验分割.
作者:颜刚;陈武凡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及对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的影响.方法利用MTT法观察白藜芦醇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时相分布,使用荧光探针5'-CFDA/AM标记细胞,采用荧光漂白后重恢复技术(FRAP)和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白藜芦醇对HepG2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处理细胞不同时间后,HepG2细胞的生长增殖明显受到抑制,抑制率高达92.1%,各处理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F=18.532,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白藜芦醇能诱导HepG2细胞在S期停滞,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另外,白藜芦醇有恢复HepG2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功能,且随浓度增加而增加.结论白藜芦醇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使细胞停滞于S期,并能诱导细胞凋亡;白藜芦醇还有恢复HepG2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作用,提示此作用可能是白藜芦醇抑制HepG2细胞增殖和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晏芳;田雪梅;马晓冬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本研究构建了田基黄药材HPLC指纹图谱,获得了其指纹特征.利用指纹图谱特征可全面监控田基黄药材的质量,保证其稳定、均一、可控.
作者:王永刚;杨立伟;苏薇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为探讨白藜芦醇(Tesveratrol,Res)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的作用,Res对线粒体通透性的影响,研究了Res对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道及Ca2+诱导的线粒体内Ca2+释放(CICR)发生的影响.方法提取大鼠肝线粒体.通过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Res作用下线粒体的膨胀,借此测定线粒体PTP的开放状态;采用双波长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Res作用下测试体系内Ca2+浓度的变化引起的D(λ)值的变化,以反映线粒体Ca2+的转运情况(即CICR).结果Res能促进Ca2+诱导的鼠肝线粒体PTP开放;并且Res可以加速Ca2+介导的线粒体Ca2+的转运(CICR);而Ca2+通道抑制剂trifluoperazine和钌红(RR)能分别部分或完全抑制Res的这种促进作用.结论Res能促进Ca2+诱导的鼠肝线粒体CICR过程.并且Res对PTP的作用依赖于Res对线粒体CICR的影响,Res促进线粒体膜的通透性可能是Res诱导细胞凋亡的一种途径.
作者:田雪梅;马晓冬;晏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用多种技术方法研究探讨柯萨奇B组病毒(CBV)与习惯性流产的病毒病因.方法采用ELISA、RT-PCR和病毒分离对86例习惯性流产和40例人工流产妇女进行了CBV-IgM抗体、病毒RNA和病毒粒子检测.结果检测结果表明习惯性流产和人工流产两组妇女柯萨奇B组病毒IgM阳性率分别为87.2%和35.0%,血淋巴细胞CBVRNA阳性率则为53.5%和17.5%;而胎盘组织中病毒RNA阳性率各为59.3%和17.5%,胎盘组织中病毒分离阳性率在两组妇女各为41.9%和6.9%.其各项指标经x2检验,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柯萨奇B组病毒可能是习惯性流产的发生因素之一.
作者:蒋文玲;刘钊;杨占秋;徐顺先;罗宪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