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逆汤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狭窄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刘勇;钱孝贤;吴伟康;周彬;陈璘;刘金来

关键词:成形术, 再狭窄, 髂动脉, 内皮细胞,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四逆汤
摘要:目的 通过球囊损伤兔髂动脉造成动脉损伤的动物模型,观察四逆汤对损伤后动脉内膜的保护和修复作用,以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四逆汤治疗组(四逆汤组),每组8只.对照组兔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四逆汤组兔给予高脂饮食.饲养2周后模型组、四逆汤组兔行髂动脉内膜剥脱术.4周后,通过电镜观察髂动脉内膜的病变情况,光镜观察血管的病理变化,并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血脂的水平.结果 扫描电镜发现,对照组兔髂动脉内膜内皮细胞形态正常,排列整齐;模型组可见内皮细胞脱落,内皮细胞增生形态各异,内皮下胶原纤维暴露;四逆汤组内皮细胞排列基本正常.光镜发现,对照组兔髂动脉管腔和管壁厚度正常,管壁光滑;模型组管壁明显增厚,管腔明显狭窄,内膜增厚;治疗组血管病变程度明显减轻.四逆汤可明显改善血脂的紊乱.对照组兔血清SOD活性明显高于四逆汤组和模型组,四逆汤组SOD活性又明显高于模型组.对照组兔血清MDA水平明显低于四逆汤组和模型组,四逆汤组MDA水平又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 四逆汤可减轻兔髂动脉剥脱术后的内膜增生和血管狭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髂动脉剥脱术后兔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SOD活性有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钙调磷酸酶Aα基因过表达在缺血/再灌注和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的心肌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腺病毒介导钙调磷酸酶Aα基因(AdCnAα)过表达对缺血/再灌注和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的心肌凋亡中的作用及p38MAPK的变化.方法 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分别给予Iso(10 μmo1/L)+缺氧24h/复氧4 h(Iso+H/R)及感染重组腺病毒(AdCnAα)+Iso+H/R处理,观察AdCnAα对Iso+H/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用DNALadder法及流式细胞仪DNA含量测定法(PI标记)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CaNmRNA及蛋白表达,用Westernblot法检测p38、p-p38MAPK的变化.结果 CnAα过表达组(AdCnAα+Iso+H/R)的心肌细胞凋亡率比Iso+H/R组明显增加(14.247±0.525 vs 10.763±1.554,P<0.01),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p-p38MAPK的表达也比正常对照组增加(2.42±0.19 vs 1.60±0.22,P<0.01);p38MAPK的表达在干预前后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性变化(P>0.05).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CnAα过表达可使Iso+H/R共同作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p38MAPK可能参与了CaN促进Iso+H/R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过程.

    作者:沈小梅;张巨艳;成蓓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蛋白表达及抗体制备

    目的 克隆和表达人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HuNSE)基因,制备HuNSE多克隆抗体,以期用于朊病毒病及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方法 经RT-PCR扩增HuNSE基因和测序验证后,将其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QE30,在大肠杆菌M15中诱导表达HuNSE蛋白,蛋白经Ni-NTA亲和纯化后,免疫兔子,所制备的抗血清用ELISA、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 所表达的HuNSE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2000,以其为抗原制备的HuNSE特异性抗血清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抗血清可识别重组和不同哺乳动物脑组织中的NSE蛋白.结论 NS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所制备的NSE特异性抗血清可用于朊病毒病及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和研究.

    作者:肖新莉;韩俊;张琳;陈岚;张瑾;陈新林;周伟;姜惠英;张宝云;刘勇;董小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悬雍垂腭咽成型术的麻醉处理(附786例报告)

    目的 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型术的麻醉方法及麻醉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0月~2005年10月786例全麻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型术的麻醉情况.结果 6例因术前存在严重上呼吸道梗阻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后实施麻醉;5例麻醉清醒拔除气管导管后仍出现呼吸道梗阻;2例手术后2~3 h口咽腔水肿导致上呼吸道不完全梗阻行紧急气管切开.以上麻醉并发症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无一例产生不良后果.结论 悬雍垂腭咽成型术麻醉诱导应充分估计呼吸道梗阻及气管插管的难易程度,麻醉复苏应待患者完全清醒后方可拔除气管导管,且应常规准备正压通气和气管插管设备.

    作者:李申一;雷毅;徐世元;王晓军;赵涛;赵华;彭铖;李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正常和庆大霉素致耳聋豚鼠清醒和麻醉状态下听性脑干反应的比较

    目的 检测正常豚鼠及庆大霉素致耳聋豚鼠在清醒和麻醉两种状态下的听性脑干反应(ABR),比较两种状态下ABR波形、反应阈及潜伏期等的差别.方法 杂色豚鼠40只(正常组和庆大霉素致耳聋组各20只)分别在麻醉前后记录ABR各数据,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豚鼠在清醒和麻醉状态下ABR波形,反应阈,Ⅰ、Ⅲ波峰潜伏期,Ⅰ-Ⅲ波峰间期无显著差异(P>0.05);庆大霉素致耳聋豚鼠在清醒和麻醉状态下ABR各参数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豚鼠(正常或耳聋)在清醒或麻醉状态下测试ABR无显著差异,因此为保证实验成功和减少误差可采用非麻醉方法.

    作者:陈浩;李永贺;钱宇虹;郭梦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广州市黄埔大道钛白粉厂四氯化钛泄漏事故分析

    目的 评价广州市危险化学品监控与应急救援体系建立的现状.方法 分析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东路危险化学品工厂事故发生的原因、应急处置的方式.结果 事故发生的原因为企业经营者及其员工缺乏防范化学事故的意识;事故单位违反国家、行业有关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选址规定;事故发生后广州市能及时启动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科学应对、社会联动、相关部门协同作战是成功控制事态扩大、避免大规模人员伤亡的关键.结论 广州市已具备科学应对和处置突发化学事故的能力,但应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内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监控工作,以期能从源头上遏制城市化学灾害事故的发生.

    作者:葛长荣;于德宪;俞守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结肠黑变病1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MC)的病因,分析其临床表现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内镜和病理确诊为MC的17例患者的临床、内镜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中有便秘症状者16例,服泻药15例,病变累及全结肠9例,合并腺瘤性息肉3例,上皮不典型增生1例,合并直肠癌1例.结论 MC主要与便秘和长期服泻药有关;年龄与MC发病密切相关;有恶变倾向,临床上应予重视.

    作者:黄聪武;詹海勇;李壁宏;李国平;郑宗茂;吴灵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大鼠触须毛乳头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目的 寻求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离培养大鼠触须毛乳头细胞的方法.方法 将大鼠触须毛囊完整拔出后,在37℃缓慢搅拌的条件下加入0.2%胶原酶Ⅰ消化3 h,间断吹打使毛乳头游离,收集上清低速离心(300r/min)后收集毛乳头进行培养,计算其贴壁率,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结果 全毛囊消化法能显著降低工作强度,减少污染机会,具有毛乳头贴壁快和细胞迁出时间短的优点.α-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阳性.结论 全毛囊消化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离培养大鼠触须毛乳头细胞的方法.

    作者:孙锡金;胡志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相位对比法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诊断颅内静脉窦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相位对比法(PC)在颅内静脉窦病变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颅内静脉窦病变52例,包括硬膜静脉窦血管畸形21例、硬膜动静脉瘘7例[其中6例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静脉窦血检5例、脑膜瘤侵犯静脉窦19例.MR检查用Siemens公司1.5T扫描仪.扫描序列用PC和时间飞逝(TOF)两种方法.其中28例同时行DSA血管造影.结果 PC显示21例硬膜静脉窦血管畸形的瘤巢、输入动脉、输出静脉及静脉窦均为高信号,但瘤巢信号不均匀.PC和TOF两种方法对其输入动脉显示率均为95.2%(20/21),而对输出静脉显示率90.5%(19/21)及76.2%(16/21).6例CCF表现为患侧海绵窦扩张,眼上静脉增粗.4例横窦和1例上矢状窦的静脉窦血栓PC表现为窦内信号消失,MRI表现为静脉窦内高信号,还可伴有脑叶出血及水肿.19例脑膜瘤侵犯静脉窦,PC显示为静脉窦移位、狭窄及闭塞.结论 MRAPC能很好地显示静脉窦结构及其病变.

    作者:张雪林;邱士军;张研;张玉忠;文戈;陈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小鼠TLR-2N末端基因的克隆表达和抗体制备

    目的 克隆mTLR-2基因氨基端序列,并表达和纯化N端融合蛋白,制备抗mTLR-2 N末端的多克隆抗体.方法 采用PCR技术扩增编码mTLR-2N端1~153氨基酸的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ET32A载体中,测序验证;用大肠杆菌表达融合蛋白,并以Probond树脂柱纯化;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及间接ELISA检测抗体特异性及效价.结果 成功构建了融合表达载体pET-N,表达和纯化了相应的融合蛋白,所制备多克隆抗体可与pGEX-N表达的融合蛋白反应,并可结合表达TLR-2的RAW264.7及转染mTLR-2全长基因的CHO细胞.结论 获得了mTLR-2 N末端重组融合蛋白及其可与天然mTLR-2结合的多克隆抗体.

    作者:杨翠兰;赵文忠;刘艳君;朱平;富宁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术前脑肿瘤患者脑白质束MR-DTI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利用MR-DTI技术行三维脑白质成像,评价脑肿瘤对白质束的改变,探讨脑肿瘤对白质的改变与瘤周部分各向异性值(FA值)改变的量化对应关系.方法 12例脑内恶性肿瘤患者被成功地完成了常规MR检查及DTI检查,分别获得各自的常规MR图、相应感兴趣区(ROI)的部分各向异性图(FA图)、彩色编码张量图、脑白质三维示踪图、脑肿瘤侧和对侧内囊区的FA值.结果 彩色编码张量图、三维示踪图可清楚地显示目标脑白质的位置,走行和受损状况.将患者患侧FA1值与对侧FA2值之比从0~1等分为4个区间,相应地将肿瘤致脑白质束的改变分为4种,Ⅰ:两侧FA值之比>75%,脑白质正常或基本正常;Ⅱ:FA值之比>50%,但<75%,脑白质移位或/和轻度受损;Ⅲ:FA值之比>25%,但<50%,脑白质中度受损但未完全破坏;Ⅳ:FA比值<25%,此时相应脑白质束未见显示.结论 MR-DTI技术可进行脑白质纤维示踪,使其清晰地可视化.FA值的改变程度与脑白质纤维受损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李贻卓;黄子林;魏大年;谢传森;何浩强;魏一飞;陈林;吴沛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63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63例SA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AE组危险因素以高血压为主,均有神经局灶体征,较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多缓慢起病,临床症状呈阶梯样进展.58例CT扫描在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及半卵圆中心可见不同程度大致对称的低密度影,均合并腔隙性梗死.44例做MRI检查,T2加权像均表现为环绕侧脑室周围对称、大片融合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腔隙性梗死灶数目明显多于CT,呈点条状高信号影.结论 SAE以高血压、较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常见卒中样发作为主要临床特征,CT及MRI表现为侧脑室周围广泛融合成片的脑白质病变,并有脑室周围白质的明显萎缩及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

    作者:高国栋;莫建伟;徐书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IP-10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病毒制备

    目的 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签的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制备重组腺病毒.方法 将IP-10编码序列克隆入带有EGFP示踪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形成转移载体pAdTrack-CMV/IP-10,将其在大肠杆菌BJ5183内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同源重组,得到重组腺病毒载体pAd/IP-10;酶切鉴定正确后转染HEK293细胞.收集病毒上清,PCR鉴定正确后,扩增并再次感染HEK293细胞检测病毒感染能力.结果 重组质粒经酶切、PCR和测序鉴定正确无误,并在HEK293细胞中包装成有感染活性的病毒颗粒.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表达IP-10蛋白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制备了重组腺病毒Ad/IP-10,为研究IP-10的蛋白功能提供了一个重要工具.

    作者:邵紫韫;刘志锋;彭毅;徐佳;邓鹏;姜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肺癌全肺切除术后严重心肺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全肺切除术后严重心肺并发症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 收集1999年9月~2005年12月施行全肺切除手术的5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全肺切除术后严重心肺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围术期无死亡病例,11例(21%)术后出现严重心肺并发症.单因素分析时,胸膜外全肺切除、依据核素肺显像预测的术后FEV1.0%及MVV%是严重心肺并发症的相关风险因素.当预测的术后FVC%、FEV1.0%或MVV%<50%时,严重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接近50%.多因素分析时,胸膜外全肺切除是严重心肺并发症的相关风险因素;忽略手术性质的影响时,预测的术后FEV1.0%和MVV%是严重心肺并发症的相关风险因素.结论 胸膜外全肺切除是非小细胞肺癌全肺切除术后严重心肺并发症密切的相关风险因素;不考虑胸膜外全肺切除因素时,预测的术后FEV1.0%及MVV%是严重心肺并发症的相关风险因素.

    作者:翁毅敏;谷力加;钟文昭;黄邵洪;廖洪映;张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稳定大鼠肝移植模型的规范及移植肝灌注方式比较

    目的 总结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稳定模型的规范和提高成功率的措施,比较经门静脉灌注和经腹主动脉灌注对移植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手术显微镜下,用改良的二袖套法进行10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并依据灌注方式分组:经门静脉灌注和经腹主动脉灌注组(n=50).检测术后肝功能,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术后生存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两组组织病理学表现相同.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49/50)和96%(48/50),3月存活率分别为93.5%(29/31)和93.3%(28/30),术后肝功能、手术成功率和3月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供肝经门静脉灌注和经腹主动脉灌注均可采用,应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肝移植模型.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规范细致的手术操作、缩短无肝期时间是提高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许赤;杨扬;易述红;李玺;张琪;陈规划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螺旋CT图像锥形伪影的模拟与实验

    目的 研究螺旋CT插值算法引起的锥形伪影的特征.方法 根据插值算法和反投影重建基本原理建立重建图像的数学模型,阐明锥形伪影与扫描参数和被扫描物属性的函数关系;采用自制体模在Siemens Plus 4扫描仪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理论分析发现,伪影占图像的比重与扫描仪机架旋转1周的进床距离和锥形体模半锥角的正切值成正比,与重建位置的体模半径成反比.体模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结论 插值算法引起的锥形伪影与扫描参数和被扫描物属性存在确定关系.

    作者:林意群;杨克柽;余晓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溶瘤病毒联合丝裂霉素对膀胱癌细胞体内外杀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溶瘤病毒与丝裂霉素联合应用对膀胱癌T-24细胞体内外生长的抑制效应和机制.方法 将溶瘤病毒不同的感染复数或与丝裂霉素(0.1 mg/L)联合应用,通过细胞生长抑制实验及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其对膀胱癌T-24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 与单独应用相比,溶瘤病毒与低剂量的MMC联合可明显抑制T-24细胞体外生长,诱导T-24细胞凋亡,裸鼠体内肿瘤发生时间延迟,4周后肿瘤体积与单独应用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体外处理结果一致.结论 溶瘤病毒与MMC联合应用可显著增强MMC对T-24细胞的杀伤作用,进一步提高膀胱癌的疗效.

    作者:赵国志;谭万龙;郑少斌;吴远东;谢毅;朱文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经蝶海绵窦手术静脉腔隙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 探讨经蝶海绵窦(CS)手术中相关静脉腔隙的解剖位置和形态特点.方法 取血管灌注的尸头标本10例,经蝶入路暴露鞍底硬膜和CS下壁并切开,确定前、下海绵间窦在鞍底的相对位置.对CS静脉腔隙进行观察和测量,分析可利用的静脉空间.结果 4例标本有明显的前海绵间窦,5例有下海绵间窦,前海绵间窦位于视神经隆突下方,而下海绵间窦位于鞍底隆突向斜坡压迹转折处.CS分为内侧、下外侧和背外侧静脉腔,内侧和下外侧腔在经蝶手术中能方便使用,但背侧腔由于鞍旁段颈内动脉上水平部的阻挡,对经蝶入路影响较大.结论 经蝶海绵窦手术时,了解海绵间窦在鞍底的相对位置,并合理利用各CS静脉腔隙,能减少不必要的静脉出血,避免血管、神经的损伤.

    作者:陆云涛;黄传平;潘军;漆松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老年牙周病和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附662例报告

    目的 通过体检及问卷调查,初步探讨老年人牙周病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3-2005年西安市新城区和阎良区离退休老干部662名,其中男589名、女73名,平均年龄(72.5±8.9)岁,分为冠心病组357例(病例组),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1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34例及急性心肌梗死(AMI)82例和非冠心病组305例(对照组),均设计相同的问卷进行调查,比较两组牙周指数(PI)及牙齿缺失数的差异.结果 (1)冠心病组P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调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高脂饮食习惯、高血压病及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后,PI仍与冠心病显著相关(P<0.01).(2)AMI、UAP和SAP组的P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P<0.05,P<0.01和P<0.01);牙齿缺失数在冠心病各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3)吸烟(OR=0.638,P<0.01)和心脑血管病家族史(OR=0.678,0.01<P<0.05)亦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牙周病与冠心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高中;徐琳;权正良;寇植;蔡乐农;苏联珍;李秀燕;种永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不同动物羊水栓塞种属差异性探讨

    目的 探讨和分析羊水注入猕猴、山羊血循环后对动物血液动力学和呼吸的影响,确立羊水栓塞是否存在种属差异性.方法 选择非孕猕猴2只和孕末期山羊16只,2只猕猴予注入人原羊水,山羊根据注入液体性质不同随机分成4组:原羊水组、过滤羊水组,胎粪污染的羊水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在液体注入前、注入后10、30、60、90、180 min进行观察.结果 在羊水注入后,2只猕猴血液动力学和呼吸与羊水注入前无明显差异.孕羊实验组羊水注入后,实验组所有动物都出现了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以胎粪组改变为明显,各实验组心率无明显改变;除胎粪组有明显呼吸改变外,原羊水组和过滤羊水组各有1只动物出现呼吸频率改变.结论 羊水注入山羊体内都出现了血液动力学改变,而猕猴未发生血液动力学变化,提示羊水栓塞发生存在种属和个体差异,同时也说明使用猕猴制备羊水栓塞动物模型是不合适的.

    作者:黄神姣;余艳红;盛超;吴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新生SD大鼠心肌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

    目的 自新生大鼠心脏中分离得到心肌干细胞,体外培养并观察其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 无菌操作取下新生鼠心脏,经反复消化后,弃去消化液,所得残余组织块进行培养,视生长情况进行传代.传代细胞采用诱导分化培养液进行培养,细胞生长至镜下可见搏动细胞时,分别对原代细胞和传代细胞进行流式细胞鉴定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从消化后残留心肌组织块中成功培养出原代细胞,经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型为c-kit、CD31阳性,CD34、CD45阴性,心肌钙蛋白T(CTnT)阴性.细胞经传代培养两周后,单个细胞开始出现搏动,亦可见成团细胞的同步收缩.再次流式鉴定,表型有所改变,主要是CD31转阴性,CTnT阳性,而c-kit、CD34、CD45无明显变化.免疫组化再次证实,原代细胞并不表达心肌细胞结构蛋白CTnT,而在部分传代细胞内可见CTnT表达.结论 成功自心脏中分离得到一类表型为c-kit+CD31+CD34-CD45-CTnT-的细胞,经使用不同成分培养液传代培养,可分化为可搏动的心肌细胞,并表达心肌结构蛋白.

    作者:陆东风;吴昊;黄璟;李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