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orbalgon藻酸钙敷料应用于鼻窦内窥手术的疗效观察

宋文光;曹磊;廖涛;胡亿文

关键词:Sorbalgon藻酸钙敷料, 鼻窦内镜手术, 鼻腔填塞
摘要:目的研究Sorbalgon藻酸钙敷料用于鼻窦内镜手术后鼻腔填塞止血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50例双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同体比较鼻窦内镜手术后Sorbalgon藻酸钙敷料(治疗侧)与凡士林纱条(对照侧)鼻腔填塞止血效果和填塞后鼻腔反应情况.结果治疗侧鼻胀痛少见且程度轻,鼻腔无明显出血;抽出填塞物后鼻腔粘膜反应轻,恢复快,鼻腔恢复通气所需时间短.而对照侧多数出现疼痛反应,且程度重,大多有不同程度出血;抽纱条后鼻腔粘膜反应重,恢复慢,鼻腔恢复通气所需时间长.治疗侧和对照侧术后3个月的术腔上皮化情况基本相同.结论应用Sorbalgon藻酸钙敷料止血效果好,在鼻窦内镜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疗作用(附12例报告)

    目的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应用电子十二指肠镜对原位肝移植术后疑有胆道并发症(梗阻性黄疸)的12例患者进行ERCP.结果显示胆总管狭窄(梗阻)9例(伴胆总管结石2例),胆总管结石2例(伴胆总管扩张1例),移植肝肝内胆管变细1例.内镜下作胆总管气囊扩张、取石、放置金属胆总管内支架1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3例,留置鼻胆管引流2例.结论 ERCP可作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而且对大多数肝移植术后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陈俊忠;崔毅;李初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内皮抑素的表达及体外活性研究

    目的构建携带人内皮抑素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hEndo,介导其体外表达并检测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无需包装辅助病毒的双质粒共转染方法制备rAAV-hEndo,测定其滴度及感染效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内皮抑素蛋白在体外感染细胞中的表达,并通过MTT法、细胞周期检测及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观察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的影响.结果所制备的重组腺相关病毒滴度为2×1012vg/ml,感染效率达98%.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内皮抑素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胞质.rAAV-hEndo感染细胞培养上清对ECV304细胞72 h增殖抑制率为67.3%.内皮细胞转染内皮抑素基因后细胞周期明显阻滞于G1期,其G1期占(72.5±4.0)%,与对照组(52.1±2.1)%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TUNEL法检测实验组内皮细胞凋亡指数为(32.6±3.2)%,与对照组(4.2±1.9)%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所制备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hEndo能有效介导具有生物活性的内皮抑素表达,为进一步肿瘤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动物实验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晓华;李湘平;李刚;刘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原发性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方法对60例择期术前无感染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术前单剂量预防应用先锋霉素Ⅴ;另一组无预防应用抗生素.比较两组术后感染率.结果不预防性应用组感染率为3.4%(1/29),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感染率为3.2%(1/31),两组术后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无感染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动脉化疗栓塞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作者:王江云;陈勇;卢伟;韦传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肝硬化并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将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40ml加入10%葡萄糖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7d为1疗程.结果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可明显降低血氨和改善肝功能(P<0.05或0.01),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是治疗肝性脑病有效药物,无明显不良反应,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明妃;李如成;陈长虹;高孝慈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基于直方图小熵的MR平移运动伪影校正的逆向迭代新算法

    MR扫描过程中病人的运动使获得的重建图像含有运动伪影,严重影响临床诊断.本文针对MR图像刚性平移运动伪影提出了一个新的全自动的后处理方法:逆向迭代修正法(IIC).利用本文提出的基于直方图的熵函数,IIC通过两个连续的步骤来消除模拟运动伪影:首先,在所有可能的运动方向上添加逆向相位差.然后,利用熵判断函数估计出实际的运动方向和位移,从而消除运动伪影.为了检验方法的可行性,IIC算法被用来消除由于刚性平移运动造成的MRI图像中的伪影.实验结果证明新方法与自动能量聚焦方法相比不仅在运行速度上有明显提高,而且能获得更好的校正图像.

    作者:江贵平;陈武凡;候振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关节镜下与切开逆行交锁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与切开逆行交锁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股骨髁上骨折40例,其中关节镜下逆行交锁钉治疗20例(A组),切开逆行交锁钉治疗20例(B组).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P<0.05).按Kolmert评分标准,A组优15例、良3例、可2例、差0例;B组优7例、良8例、可3例、差2例,两组疗效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90.0%vs 75.0%,P=0.246).结论关节镜下逆行交锁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骨折愈合快,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陈浩;骆立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超声心动图评价以右心室病变为主的心肌病

    目的探讨以右心室病变为主的心肌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特点.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以右心室病变为主的心肌病患者13例.结果 11例患者右心房明显增大,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患者左心室轻度增大.超声心动图观察右心室形态变化,8例以右心室显著增大为主要特点,表现为右心室弥漫性扩大或局限性扩张,右室壁变薄,右室壁普遍性或局限性运动减弱,心尖小梁部和右室流入部肌小梁粗大,回声增强.5例以右室心尖小梁部闭塞为主要特点,表现为右室腔缩小、变形,心尖小梁部明显缩小或完全闭塞,右室流出道正常或扩张,增厚的右室壁回声增强,心包膜厚度正常.结论以右心室病变为主的心肌病超声显像特点为右室扩大、室壁变薄、运动减弱或右室腔缩小、变形,心尖小梁部明显缩小或完全闭塞等两种表现.这些特征对以右心室病变为主的心肌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赖玉琼;黄新胜;陆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百赛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目的研究百赛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IL-4、IL-10和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CHB患者给予百赛诺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抽取全血,同时选择7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 CHB组PBMC培养上清分泌IL-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7.18±7.43)pg/ml vs(8.24±4.16)pg/ml,P<0.05],而IFN-γ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36.25±19.92)pg/mlvs(121.68±44.40)pg/ml,P<0.01)];百赛诺治疗后,在第3个月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53.19±7.28)pg/mlvs(36.25±19.92)pg/ml,P<0.05],IL-4水平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9.74±7.75)pg/mlvs(17.18±7.43)pg/ml,P<0.01];HBeAg阳性组百赛诺治疗后IL-4水平较治疗前下降,IFN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均有统计学意义[(8.74±6.12)pg/mlvs(20.51±9.16)pg/ml,(50.71±30.76)pg/mlvs(26.03±10.48)pg/ml,P<0.05];而HBeAg阴性组各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百赛诺治疗CHB可提高患者Th1型细胞因子、降低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在CHB治疗中有一定调节免疫功能的临床价值.

    作者:施斌斌;彭劼;温帆渊;侯金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RNAi技术沉默K562细胞中c-myc基因的初步研究

    目的运用RNAi技术,设计针对c-myc的小干扰RNA(siRNA),研究其干扰效果.方法针对c-myc mRNA的第1357靶位点设计siRNAs,经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法转染K562细胞,进行RT-PCR、细胞计数和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其干扰效果.结果转染组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c-myc mRNA表达明显减弱,细胞计数和MTT D(λ)值均有显著降低,并有明显的凋亡率.结论运用RNAi技术,可以有效地干扰c-myc的表达,并进一步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岳枫;马文丽;宋艳斌;石嵘;张宝;郑文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人尿酸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目的获得编码人尿酸转运蛋白(human uric acid transporter,hUAT)的全长基因.方法从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中提取总RNA,根据Genbank中hUAT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然后通过RT-PCR法扩增目的片段.所得目的片段酶切后与载体pEGFP-C1连接,经酶切及序列分析鉴定.结果成功扩增出980 bp的hUAT全长基因,克隆到pEGFP-C1载体后酶切分析结果与预期一致,序列分析结果与Genbank上公布的hUAT序列完全一致.结论成功克隆出hUAT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完全正确,为对该基因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洪权;吴镝;陈香美;侯剀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靶向药物载体-磁流体的制备及表面改性

    应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得以Fe3O4为母核的磁流体,并用葡聚糖-70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同时对用葡聚糖改性后的磁流体在强碱条件下链接6个碳的有机物链,考察其化学和物理稳定性,并利用现代分析手段如激光粒度仪、FT-IR、XRD、TEM等对其进行表征.经过处理后的磁流体具有很强的耐酸碱能力,外观、稳定性和母核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表面葡聚糖的存在大大增加了磁流体的稳定性,适合在苛刻条件下用作药物载体或者进一步与具有相应活性基团的药物相结合.

    作者:阎玺庆;陈建海;蒋青锋;刘炜;西娜;吴志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与ACE I/D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I/D)基因多态性与雷米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病例选择: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AS患者,排除明显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疾病、严重感染或肝肾疾病、恶性肿瘤、影响随访、半年内有1个月以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用药史以及对ACEI过敏患者.样本量估计及分组:随机将患者分为ACEI组(雷米普利5 mg,治疗组)99例和对照组(不用ACEI和ARB治疗)21例,其中ACEI组按ACE(I/D)基因型分为DD、ID、Ⅱ组,每组保证少20例.药物治疗方案:雷米普利2.5 mg开始逐渐加至5 mg,疗程至少3个月.收集所有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相关指标作为基线指标.PCR检测ACE(I/D)单核苷酸多态性的频率.ELISA法定量检测治疗前后入选患者hsCRP水平的变化.随访3个月.协方差分析ACE基因DD、ID、Ⅱ三种基因型患者治疗后hsCRP水平.结果与结论雷米普利5 mg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AS患者3个月可降低患者hsCRP水平,按ACE(I/D)基因型分型DD、ID、Ⅱ三组患者之间治疗后hsCRP水平无显著差异.

    作者:王玲;周颖玲;林曙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宫内外同时妊娠2例分析(附获得2例健康活婴报道)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是治疗不孕症的辅助生育技术,但IVF-ET术后可能发生异位妊娠、宫内外同时妊娠等并发症.有报道行辅助生育技术治疗的妇女宫内妊娠并发异位妊娠发生率为1%[1].现报道2例宫内外同时妊娠并行妊娠输卵管部分切除术、剖宫产获得2例健康活婴.

    作者:刘国炳;邢福祺;庞占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氧化还原物水平的测定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体内氧化还原物水平,探讨氧化还原物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83例RA患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其血浆总抗坏血酸(TAA)、脱氢抗坏血酸/总抗坏血酸(DHAA/TAA)、维生素E、晚期蛋白质氧化产物(AOPP)、血浆丙二醛(MDA)等氧化还原指标;对RA患者血浆AOPP、MD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做相关分析,并以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A患者血浆MDA、AOPP及DHAA/TA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AOPP增高则极为显著(P<0.01);维生素E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P>0.05).RA患者MDA与hs-CRP明显相关(P<0.01),AOPP与hs-CRP则无相关性(P>0.05).结论 RA患者体内氧化还原水平明显升高,是RA病程发展的重要机制;AOPP、MDA两项指标可反映RA患者体内的高氧化水平.

    作者:蔡文灿;王海;李瑞青;高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常通口服液对术后肠粘连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常通口服液对术后粘连大鼠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β、4、6、10(IL-1β、IL-4、IL-6、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四磨汤组及常通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按Ellis法制备成肠粘连模型.正常及模型对照组予以蒸馏水灌胃(10ml/kg);四磨汤组以10ml/kg灌胃给药;常通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4.3、8.6、17.2 g/kg灌胃给药.各组于术后第7天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因子水平,同时进行粘连程度肉眼分级.结果常通口服液能显著减轻模型大鼠的肠粘连程度,降低术后肠粘连大鼠血清中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TGF-β1、IL-6水平,但对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无影响.结论本实验初步筛选出有意义的术后粘连疗效评价指标,为术后粘连临床疗效评价和新药研发建立客观、准确、可靠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王春霞;侯连兵;刘世霆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AL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分5组:糖尿病肾病患者(A组),2型糖尿病无肾病并发症患者(B组)、糖耐量受损者(C组)、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D组)、无2型糖尿病家族史糖耐量正常受试者(E组),每组30例,分别检测UALB、vWF、PAF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UALB、PAF含量明显高于其他4组(P<0.01),其他4组间UALB、PAF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vWF含量与B、C、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存在肾功能损害和血小板活化,两者变化同步,提示其血管损伤与PAF含量升高有关.

    作者:方咏红;张继平;周少雄;郑菊芬;余永卫;晏世刚;范文奎;陈月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31I-Herceptin对乳腺癌细胞株的体外杀伤效应

    目的研究核素131I标记Herceptin对Her-2表达阳性乳腺癌细胞株的特异性杀伤作用.为放射免疫导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IODO-GEN方法将131I标记于抗Her-2单克隆抗体Herceptin,用MTT法检测131I-Herceptin对SK-BR-3、MCF-7、A549 3种细胞株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131I-Herceptin的免疫活性与Herceptin无差异;131I-Herceptin对Her-2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株的杀伤作用较Herceptin、131I明显增强(P<0.05),对于Her-2表达阴性或弱阳性的肿瘤细胞株无明显杀伤作用.结论 131I-Herceptin可特异性杀伤Her-2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

    作者:林菁;罗荣城;李爱民;张军一;吕成伟;严晓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阴囊疾病7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扭转、附睾炎、睾丸炎、精索静脉曲张及睾丸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6例阴囊疾病患者应用二维超声显示睾丸、附睾、精索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睾丸、附睾、精索的血供情况.结果 3例睾丸扭转睾丸附睾内血供减少或消失,8例睾丸炎、26例附睾炎、30例精索静脉曲张血供增多:9例睾丸损伤和损伤程度较轻,见少许点状血流或血流信号减少.结论 CDFI作为一种经济、实用、准确、无创伤、可重复性的检查方法,是目前诊断阴囊疾患的首选方法.

    作者:罗晓燕;涂伟娴;吕小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改进的核移植方法完成小鼠卵丘细胞重组胚的早期发育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有效且损伤小的核移植方法,研究来源于小鼠体细胞重组胚的早期发育.方法用尖锐的去核针在MⅡ期卵母细胞透明带上切开一个25 mm左右的小口,首先将第一极体挑出,再轻轻地挤压和负压吸引卵母细胞,去除包含有MⅡ期染色体-纺锤体复合体的少量细胞质.随后,将直径为10~12 mm的C57BL/6j小鼠卵丘细胞核注射到去核卵母细胞透明带下,构建供体核-卵母细胞复合体.用电融合的方法诱导复合体融合,并对重组胚激活.体外培养72 h,对重组胚发育到2细胞、4~8细胞和桑椹胚期等各阶段进行观察和计数.结果完成一个MⅡ期卵母细胞去核的平均时间为15 s;Hoechst 33342染色证明可以完全去除MⅡ期卵母细胞细胞核:去核成功率为95.5%,注核成功率为76.7%,供体核-卵母细胞复合体融合和重组胚原核形成率分别为68.2%和62.2%;重组胚体外培养72 h内发育到2细胞、4~8细胞和桑椹胚期的比率分别为57.5%、39.1%和27.6%;用2个微卫星位点D7Mit22和D4Mit204引物,扩增不同发育阶段重组胚的DNA片段,表明重组胚来源于供体卵丘细胞.结论应用改进的核移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去除卵母细胞细胞核,去核成功率高,而且操作简便,去核迅速,对卵母细胞损伤小,是研究小鼠体细胞核移植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新方法.

    作者:沈新明;乔贵林;江培洲;李欣;黄华;姚开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脐带绕头的临床价值(附3例报道)

    脐带缠绕为妊娠晚期的多发病,及时准确地作出诊断,可给临床处理提供有效指导,减少胎儿宫内窘迫及死亡率.脐带绕颈发生率较高,而脐带绕头国内文献较少报道.我们回顾已检查诊断的3例脐带绕头,探讨超声对脐带绕头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庆康;田雷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