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orbalgon藻酸钙敷料应用于鼻窦内窥手术的疗效观察

宋文光;曹磊;廖涛;胡亿文

关键词:Sorbalgon藻酸钙敷料, 鼻窦内镜手术, 鼻腔填塞
摘要:目的研究Sorbalgon藻酸钙敷料用于鼻窦内镜手术后鼻腔填塞止血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50例双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同体比较鼻窦内镜手术后Sorbalgon藻酸钙敷料(治疗侧)与凡士林纱条(对照侧)鼻腔填塞止血效果和填塞后鼻腔反应情况.结果治疗侧鼻胀痛少见且程度轻,鼻腔无明显出血;抽出填塞物后鼻腔粘膜反应轻,恢复快,鼻腔恢复通气所需时间短.而对照侧多数出现疼痛反应,且程度重,大多有不同程度出血;抽纱条后鼻腔粘膜反应重,恢复慢,鼻腔恢复通气所需时间长.治疗侧和对照侧术后3个月的术腔上皮化情况基本相同.结论应用Sorbalgon藻酸钙敷料止血效果好,在鼻窦内镜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红衣补血口服液与硫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复方红衣补血口服液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缺铁性贫血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服复方红衣补血口服液,3次/d,每次2~3 ml;对照组服硫酸亚铁片,5 mg/kg·d,2次/d,两餐之间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贫血症状改善及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回升均比对照组快(P<0.05).结论复方红衣补血口服液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疗效理想,耐受性好.

    作者:李玉权;麦露丝;常惠礼;余炳坚;黄之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宫内外同时妊娠2例分析(附获得2例健康活婴报道)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是治疗不孕症的辅助生育技术,但IVF-ET术后可能发生异位妊娠、宫内外同时妊娠等并发症.有报道行辅助生育技术治疗的妇女宫内妊娠并发异位妊娠发生率为1%[1].现报道2例宫内外同时妊娠并行妊娠输卵管部分切除术、剖宫产获得2例健康活婴.

    作者:刘国炳;邢福祺;庞占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靶向药物载体-磁流体的制备及表面改性

    应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得以Fe3O4为母核的磁流体,并用葡聚糖-70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同时对用葡聚糖改性后的磁流体在强碱条件下链接6个碳的有机物链,考察其化学和物理稳定性,并利用现代分析手段如激光粒度仪、FT-IR、XRD、TEM等对其进行表征.经过处理后的磁流体具有很强的耐酸碱能力,外观、稳定性和母核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表面葡聚糖的存在大大增加了磁流体的稳定性,适合在苛刻条件下用作药物载体或者进一步与具有相应活性基团的药物相结合.

    作者:阎玺庆;陈建海;蒋青锋;刘炜;西娜;吴志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蛋白质中变构通讯结构基础的方法分析与实现

    对变构通讯的理解是研究细胞信号转导的一个基本目标.本文介绍一种基于蛋白质家族序列的统计偶联分析方法,通过计算蛋白质序列中各氨基酸位点之间的统计偶联而获得相互偶联的氨基酸位点,构成变构通讯的结构基础.利用MATLAB语言编程实现了统计偶联分析方法;并首次根据2004年4月Swiss-Prot库中63 395条真核蛋白质序列计算了各氨基酸在所有真核细胞蛋白序列中的频率分布平均值,这一结果与Steve W.Lockless等根据1998年10月Swiss-Prot库蛋白序列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

    作者:谭小丹;卢智勇;苏永春;董爱荣;邓亲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内皮抑素的表达及体外活性研究

    目的构建携带人内皮抑素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hEndo,介导其体外表达并检测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无需包装辅助病毒的双质粒共转染方法制备rAAV-hEndo,测定其滴度及感染效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内皮抑素蛋白在体外感染细胞中的表达,并通过MTT法、细胞周期检测及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观察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的影响.结果所制备的重组腺相关病毒滴度为2×1012vg/ml,感染效率达98%.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内皮抑素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胞质.rAAV-hEndo感染细胞培养上清对ECV304细胞72 h增殖抑制率为67.3%.内皮细胞转染内皮抑素基因后细胞周期明显阻滞于G1期,其G1期占(72.5±4.0)%,与对照组(52.1±2.1)%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TUNEL法检测实验组内皮细胞凋亡指数为(32.6±3.2)%,与对照组(4.2±1.9)%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所制备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hEndo能有效介导具有生物活性的内皮抑素表达,为进一步肿瘤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动物实验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晓华;李湘平;李刚;刘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大骨节病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调控因子的表达

    目的探讨大骨节病患者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Bcl-2、Bax、Fas及iNos表达分布的特点.方法收集15例大骨节病儿童和15例正常对照儿童关节软骨.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核糖核酸缺口标记(TUNEL)技术和Bcl-2、Bax、Fas及iNos蛋白免疫组化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碱性磷酸酶(B-SA)法染色,观察大骨节病儿童和正常对照儿童关节软骨的凋亡细胞和Bcl-2、Bax、Fas及iNos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的密度与分布.结果 (1)大骨节病儿童关节软骨中层凋亡阳性细胞数[(33.60±2.71)%]较正常关节软骨[(1.33±0.41)%]显著增多(t=11.59,P<0.01);(2)大骨节病儿童关节软骨表层和中层Bcl-2、Bax、Fas及iNos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关节软骨中的表达(t=11.75~18.65,P<0.01);大骨节病儿童关节软骨各层Bcl-2、Bax、Fas及iNos表达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F=73.49~114.42,P<0.01),以表层多[分别为(41.93±12.26)%、(45.60±15.78)%、(53.60±16.49)%和(45.47±14.02)%],其次为中层[分别为(14.93±3.50)%、(13.87±4.32)%、(23.27±4.83)%、(21.67±6.82)%].结论大骨节病患者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Bcl-2、Bax、Fas、iNos表达较正常人显著增多.

    作者:王世捷;郭雄;左弘;张银刚;许鹏;平智广;张增铁;耿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疗作用(附12例报告)

    目的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应用电子十二指肠镜对原位肝移植术后疑有胆道并发症(梗阻性黄疸)的12例患者进行ERCP.结果显示胆总管狭窄(梗阻)9例(伴胆总管结石2例),胆总管结石2例(伴胆总管扩张1例),移植肝肝内胆管变细1例.内镜下作胆总管气囊扩张、取石、放置金属胆总管内支架1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3例,留置鼻胆管引流2例.结论 ERCP可作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而且对大多数肝移植术后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陈俊忠;崔毅;李初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静脉注射海洛因所致肺部感染性病变的螺旋CT表现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海洛因所致肺部感染性病变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静脉注射海洛因继发肺部感染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螺旋CT表现.结果 21例中均在首次螺旋CT平扫中发现病灶,表现为:(1)气囊,共13例(61.9%);(2)空洞,13例(61.9%);(3)实变,15例(71.4%);(4)胸膜改变,8例(38.1%),其中胸腔积液7例(33.3%);包裹性液气胸1例(0.48%).单纯一种改变有3例(14.3%),两种及两种以上改变者18例(85.7%).21例均有胸片对照,胸片有异常者20例(95.2%),病灶形态与CT类似,但螺旋CT图像上显示的病灶数和细微变化较胸片多;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者1例(4.8%),CT扫描发现有小气囊.结论螺旋CT扫描检出肺气囊、空洞、实变和胸膜改变4种征象,是静脉注射海洛因所致血源性肺部化脓性感染较特异性的表现,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忠;练旭辉;叶文钦;文康彦;陈锦垣;容小冰;王晓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关节镜在膝关节急性关节软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膝关节急性软骨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7例(平均年龄29.4岁)膝关节急性损伤关节积血患者在1~5 d内行膝关节镜手术.结果膝关节镜检查发现7例髌骨软骨骨折、3例股骨髁软骨骨折、6例胫骨平台软骨骨折.结论关节镜是诊断膝关节急性软骨损伤的一种有价值的工具.

    作者:张毅;赵新建;熊想莲;杨林;黄星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结肠镜检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结肠镜检查老年病人30例,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R)组与芬太尼(F)组.R组用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0.05μg/kg·min给药;F组单次给芬太尼1μg/kg.1 min后所有病人静脉注射负荷量丙泊酚0.4mg/kg,继以缓慢间断推注每次0.2mg/kg,至RamsayⅢ-Ⅳ级.记录诱导、插镜、苏醒及留观时间;记录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记录术中肢动、呼吸暂停、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胸肌强直次数;记录病人满意度.结果 R组病人的诱导、清醒、留观时间均显著少于F组(P<0.05).丙泊酚用于R组显著少于F组(P<0.05),术中R组的平均动脉压下降低于F组(P<0.05).术中肢动R组少于F组,呼吸抑制R组大于F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病人的满意度R组高于F组.结论静脉微量泵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是老年病人门诊检查的麻醉选择方法之一,术中应注意瑞芬太尼的给药速度,加强呼吸监护与管理.

    作者:尧永华;邬子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B超下经母腹脐带穿刺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PTC穿刺针在B超引导下行脐带穿刺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方法对103例有各种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在B超引导下行脐带穿刺术.结果穿刺成功率为98.1%(101/103).发现染色体异常核型5例,宫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2例,重型α-地中海贫血Hb Bart's水肿胎3例.穿刺术后未出现流产、胎死宫内、胎盘早剥、宫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下经母腹脐带穿刺术是一种成功率高、安全可靠的产前诊断方法.

    作者:李萍;范瑞莲;周沫;杜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改进的核移植方法完成小鼠卵丘细胞重组胚的早期发育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有效且损伤小的核移植方法,研究来源于小鼠体细胞重组胚的早期发育.方法用尖锐的去核针在MⅡ期卵母细胞透明带上切开一个25 mm左右的小口,首先将第一极体挑出,再轻轻地挤压和负压吸引卵母细胞,去除包含有MⅡ期染色体-纺锤体复合体的少量细胞质.随后,将直径为10~12 mm的C57BL/6j小鼠卵丘细胞核注射到去核卵母细胞透明带下,构建供体核-卵母细胞复合体.用电融合的方法诱导复合体融合,并对重组胚激活.体外培养72 h,对重组胚发育到2细胞、4~8细胞和桑椹胚期等各阶段进行观察和计数.结果完成一个MⅡ期卵母细胞去核的平均时间为15 s;Hoechst 33342染色证明可以完全去除MⅡ期卵母细胞细胞核:去核成功率为95.5%,注核成功率为76.7%,供体核-卵母细胞复合体融合和重组胚原核形成率分别为68.2%和62.2%;重组胚体外培养72 h内发育到2细胞、4~8细胞和桑椹胚期的比率分别为57.5%、39.1%和27.6%;用2个微卫星位点D7Mit22和D4Mit204引物,扩增不同发育阶段重组胚的DNA片段,表明重组胚来源于供体卵丘细胞.结论应用改进的核移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去除卵母细胞细胞核,去核成功率高,而且操作简便,去核迅速,对卵母细胞损伤小,是研究小鼠体细胞核移植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新方法.

    作者:沈新明;乔贵林;江培洲;李欣;黄华;姚开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基于直方图小熵的MR平移运动伪影校正的逆向迭代新算法

    MR扫描过程中病人的运动使获得的重建图像含有运动伪影,严重影响临床诊断.本文针对MR图像刚性平移运动伪影提出了一个新的全自动的后处理方法:逆向迭代修正法(IIC).利用本文提出的基于直方图的熵函数,IIC通过两个连续的步骤来消除模拟运动伪影:首先,在所有可能的运动方向上添加逆向相位差.然后,利用熵判断函数估计出实际的运动方向和位移,从而消除运动伪影.为了检验方法的可行性,IIC算法被用来消除由于刚性平移运动造成的MRI图像中的伪影.实验结果证明新方法与自动能量聚焦方法相比不仅在运行速度上有明显提高,而且能获得更好的校正图像.

    作者:江贵平;陈武凡;候振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氧化还原物水平的测定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体内氧化还原物水平,探讨氧化还原物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83例RA患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其血浆总抗坏血酸(TAA)、脱氢抗坏血酸/总抗坏血酸(DHAA/TAA)、维生素E、晚期蛋白质氧化产物(AOPP)、血浆丙二醛(MDA)等氧化还原指标;对RA患者血浆AOPP、MD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做相关分析,并以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A患者血浆MDA、AOPP及DHAA/TA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AOPP增高则极为显著(P<0.01);维生素E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P>0.05).RA患者MDA与hs-CRP明显相关(P<0.01),AOPP与hs-CRP则无相关性(P>0.05).结论 RA患者体内氧化还原水平明显升高,是RA病程发展的重要机制;AOPP、MDA两项指标可反映RA患者体内的高氧化水平.

    作者:蔡文灿;王海;李瑞青;高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前列腺腔内逆行剥离法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除术中的应用

    对2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用前列腺双极汽化电切镜经尿道将前列腺腺体贴外科包膜逆行剥离,断血供并推至膀胱颈后切除,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冲洗时间、拔除尿管时间和术后效果进行评估.经尿道前列腺腔内逆行剥离法是汽化电切中一种切实可行的新技术,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郑少波;刘春晓;徐亚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血管紧张素-(1-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纤溶功能异常的调节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用酶消化法收集并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别以不同终浓度的Ang-(1-7)(10、100、1000mol/L)和ox-LDL[25、50、100mg/L(蛋白质含量)]进行单独或联合刺激,并以A-779(终浓度为100nmol/L)进行干预,孵育24 h.以ELISA方法检测培养基上清液中t-PA和PAI-1蛋白含量,RT-PCR法检测PAI-1和t-PA mRNA的表达.结果 ox-LDL使PAI-1的分泌量显著增加,t-PA分泌显著降低,PAI-1 mRNA表达升高,t-PAmRNA表达降低(P<0.001~0.05),并呈剂量依赖性;Ang-(1-7)使PAI-1分泌量及PAI-1 mRNA表达显著降低,亦呈剂量依赖性(P<0.01~0.05),而对t-PA分泌及t-PA mRNA表达无影响;在混合刺激组中,与ox-LDL组比较,Ang-(1-7)使PAI-1及PAI-1 mRNA表达降低、t-PA及t-PA mRNA表达升高(P<0.01~0.05),但PAI-1及PAI-1 mRNA表达仍高于对照组,t-PA及t-PAmRNA表达仍低于对照组(P<0.05).加入A-779后,Ang-(1-7)的作用消失.结论Ang-(1-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纤溶异常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此作用是通过特异性受体介导的.

    作者:王立军;马虹;蔡乙明;何建桂;廖新学;曾武涛;王礼春;柳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ABCA1基因启动子区-191G/C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冠心病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ABCA1基因启动子区-191G/C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血脂的影响及其在冠心病中的意义.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探讨204例冠心病患者和114例正常人的ABCA1基因启动子区-191位点G/C SNP在两组间、冠心病组不同临床表现型之间分布的差异及3种等位基因型与冠心病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与正常人组比较,3种等位基因型GG、GC、CC分布频率差异具有显著性,CC基因型在冠心病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5),C等位基因在冠心病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1).在稳定性心绞痛组(SAP)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3种等位基因型GG、GC、CC分布频率差异也具有显著性,ACS组CC基因型明显高于SAP组(P<0.05),C等位基因在ACS组中分布频率明显高于SAP组(P<0.01).在冠心病组中,3种等位基因型间体重指数、总胆固醇、总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临床指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BCA1基因启动子区-191G/C SNP在不影响中国冠心病人群血脂水平的情况下增加冠心病的发生,C等位基因与冠心病的稳定性相关.

    作者:刘凌;郭志刚;王琦光;刘胜林;赖文岩;屠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脐带绕头的临床价值(附3例报道)

    脐带缠绕为妊娠晚期的多发病,及时准确地作出诊断,可给临床处理提供有效指导,减少胎儿宫内窘迫及死亡率.脐带绕颈发生率较高,而脐带绕头国内文献较少报道.我们回顾已检查诊断的3例脐带绕头,探讨超声对脐带绕头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庆康;田雷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百赛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目的研究百赛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IL-4、IL-10和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CHB患者给予百赛诺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抽取全血,同时选择7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 CHB组PBMC培养上清分泌IL-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7.18±7.43)pg/ml vs(8.24±4.16)pg/ml,P<0.05],而IFN-γ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36.25±19.92)pg/mlvs(121.68±44.40)pg/ml,P<0.01)];百赛诺治疗后,在第3个月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53.19±7.28)pg/mlvs(36.25±19.92)pg/ml,P<0.05],IL-4水平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9.74±7.75)pg/mlvs(17.18±7.43)pg/ml,P<0.01];HBeAg阳性组百赛诺治疗后IL-4水平较治疗前下降,IFN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均有统计学意义[(8.74±6.12)pg/mlvs(20.51±9.16)pg/ml,(50.71±30.76)pg/mlvs(26.03±10.48)pg/ml,P<0.05];而HBeAg阴性组各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百赛诺治疗CHB可提高患者Th1型细胞因子、降低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在CHB治疗中有一定调节免疫功能的临床价值.

    作者:施斌斌;彭劼;温帆渊;侯金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31I-Herceptin对乳腺癌细胞株的体外杀伤效应

    目的研究核素131I标记Herceptin对Her-2表达阳性乳腺癌细胞株的特异性杀伤作用.为放射免疫导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IODO-GEN方法将131I标记于抗Her-2单克隆抗体Herceptin,用MTT法检测131I-Herceptin对SK-BR-3、MCF-7、A549 3种细胞株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131I-Herceptin的免疫活性与Herceptin无差异;131I-Herceptin对Her-2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株的杀伤作用较Herceptin、131I明显增强(P<0.05),对于Her-2表达阴性或弱阳性的肿瘤细胞株无明显杀伤作用.结论 131I-Herceptin可特异性杀伤Her-2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

    作者:林菁;罗荣城;李爱民;张军一;吕成伟;严晓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