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斌斌;彭劼;温帆渊;侯金林
目的观察凉膈散药物血清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体外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变化的影响,探讨凉膈散解毒作用的细胞信号转导调控机制.方法制备凉膈散药物血清;提取并体外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以凉膈散药物血清及LPS共同刺激已培养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巨噬细胞NF-κB亚基p65,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测定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核的p65的荧光表达情况.结果小鼠巨噬细胞经LPS刺激1 h后,其核内的荧光强度(代表p65的表达量)显著增强.与LPS刺激组相比:抑制剂TLCK组、凉膈散药物血清不同剂量组的荧光强度值均较低,有显著性差异,以TLCK及凉膈散大剂量组强度值低,中、小剂量组次之;空白血清不同剂量组则均无显著差异.药物血清不同剂量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呈剂量依赖性关系;空白血清不同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不同剂量凉膈散药物血清均能抑制LPS所致的细胞核内p65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这可能是凉膈散解毒作用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之一.
作者:江爱达;余林中;龚小卫;邓鹏;马晓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Sorbalgon藻酸钙敷料用于鼻窦内镜手术后鼻腔填塞止血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50例双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同体比较鼻窦内镜手术后Sorbalgon藻酸钙敷料(治疗侧)与凡士林纱条(对照侧)鼻腔填塞止血效果和填塞后鼻腔反应情况.结果治疗侧鼻胀痛少见且程度轻,鼻腔无明显出血;抽出填塞物后鼻腔粘膜反应轻,恢复快,鼻腔恢复通气所需时间短.而对照侧多数出现疼痛反应,且程度重,大多有不同程度出血;抽纱条后鼻腔粘膜反应重,恢复慢,鼻腔恢复通气所需时间长.治疗侧和对照侧术后3个月的术腔上皮化情况基本相同.结论应用Sorbalgon藻酸钙敷料止血效果好,在鼻窦内镜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文光;曹磊;廖涛;胡亿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AL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分5组:糖尿病肾病患者(A组),2型糖尿病无肾病并发症患者(B组)、糖耐量受损者(C组)、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D组)、无2型糖尿病家族史糖耐量正常受试者(E组),每组30例,分别检测UALB、vWF、PAF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UALB、PAF含量明显高于其他4组(P<0.01),其他4组间UALB、PAF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vWF含量与B、C、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存在肾功能损害和血小板活化,两者变化同步,提示其血管损伤与PAF含量升高有关.
作者:方咏红;张继平;周少雄;郑菊芬;余永卫;晏世刚;范文奎;陈月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从中药材补骨脂中提取补骨脂素.方法补骨脂经粉碎后用50%乙醇浸渍提取,浸提液进行浓缩沉淀,得到膏状物,膏状物用甲醇溶解,活性碳脱杂质,再除去溶剂,放置过夜析出晶体.甲醇洗去稠状物得黄色片状晶体,甲醇重结晶后得针状白色晶体.薄层分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纯度.紫外吸收光谱、H1-NMR谱鉴定其结构.结果与结论 晶体物得率0.147%,是一个单体,经过波谱分析确定其为补骨脂素.用本方法获取纯品补骨脂素比较简便的方法.
作者:刘志林;张相年;赵树进;周日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合成胶原之间的可能联系.方法取大鼠主动脉中膜平滑肌进行原代细胞培养,用第4代传代细胞分为两组,用25、50、75、100ng/ml的MIF刺激VSMC生长为实验组,未用刺激VSMC生长为实验组,采用RT-PCR,PCR方法测定VSMC胶原Ⅰ、ⅢmRNA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除25 ng/ml外,其他3种不同浓度的MIF刺激SMC,胶原Ⅰ mRNA相对含量都显著增加(P<0.05).100ng/ml的MIF刺激SMC,胶原ⅢmRNA相对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其余各浓度胶原ⅢmRNA相对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IF与VSMC合成胶原之间有关,MIF刺激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VSMC胶原Ⅰ、ⅢmRNA表达.
作者:李军;林曙光;余细勇;林秋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构建能够靶向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特异性脂质微泡,观察其对微血栓、体外人工血栓的粘附效应.方法用RGDS(Arg-Gly-Asp-Ser)耦联的方法构建靶向微泡,观察其对血小板聚集形成的微血栓的粘附效应.另在体外制作人工血栓模型,在二维超声下观察微泡造影剂对声学信号的影响.结果血小板聚集后加入经构建的靶向微泡,后粘附在血小板微血栓周围;而加入普通微泡的对照孔则未见这种粘附效应.体外血栓模型中,未加微泡的血栓超声图像周围边界模糊,加入靶向微泡后血栓图像边界明显增强.结论血小板受体特异性靶向微泡对血栓有明显的趋附作用,并且能够增强血栓的超声信噪比.对血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潜在的意义.
作者:区文超;修建成;谢晋国;查道刚;刘俭;郝睿;宾建平;刘伊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应用电子十二指肠镜对原位肝移植术后疑有胆道并发症(梗阻性黄疸)的12例患者进行ERCP.结果显示胆总管狭窄(梗阻)9例(伴胆总管结石2例),胆总管结石2例(伴胆总管扩张1例),移植肝肝内胆管变细1例.内镜下作胆总管气囊扩张、取石、放置金属胆总管内支架1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3例,留置鼻胆管引流2例.结论 ERCP可作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而且对大多数肝移植术后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陈俊忠;崔毅;李初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骨节病患者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Bcl-2、Bax、Fas及iNos表达分布的特点.方法收集15例大骨节病儿童和15例正常对照儿童关节软骨.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核糖核酸缺口标记(TUNEL)技术和Bcl-2、Bax、Fas及iNos蛋白免疫组化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碱性磷酸酶(B-SA)法染色,观察大骨节病儿童和正常对照儿童关节软骨的凋亡细胞和Bcl-2、Bax、Fas及iNos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的密度与分布.结果 (1)大骨节病儿童关节软骨中层凋亡阳性细胞数[(33.60±2.71)%]较正常关节软骨[(1.33±0.41)%]显著增多(t=11.59,P<0.01);(2)大骨节病儿童关节软骨表层和中层Bcl-2、Bax、Fas及iNos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关节软骨中的表达(t=11.75~18.65,P<0.01);大骨节病儿童关节软骨各层Bcl-2、Bax、Fas及iNos表达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F=73.49~114.42,P<0.01),以表层多[分别为(41.93±12.26)%、(45.60±15.78)%、(53.60±16.49)%和(45.47±14.02)%],其次为中层[分别为(14.93±3.50)%、(13.87±4.32)%、(23.27±4.83)%、(21.67±6.82)%].结论大骨节病患者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Bcl-2、Bax、Fas、iNos表达较正常人显著增多.
作者:王世捷;郭雄;左弘;张银刚;许鹏;平智广;张增铁;耿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运用RNAi技术,设计针对c-myc的小干扰RNA(siRNA),研究其干扰效果.方法针对c-myc mRNA的第1357靶位点设计siRNAs,经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法转染K562细胞,进行RT-PCR、细胞计数和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其干扰效果.结果转染组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c-myc mRNA表达明显减弱,细胞计数和MTT D(λ)值均有显著降低,并有明显的凋亡率.结论运用RNAi技术,可以有效地干扰c-myc的表达,并进一步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岳枫;马文丽;宋艳斌;石嵘;张宝;郑文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近50年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和临床特点,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对1955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 557例浸润性宫颈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50年来宫颈癌的平均发病年龄逐渐降低,由1955~1964年的(56.27±8.45)岁降至1995~2004的(43.81±8.90)岁;年轻宫颈癌(≤35岁)的构成比由3.42%升至24.91%.同时,临床早期(Ⅰ~Ⅱ期)的比例和非鳞癌的比例则逐步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病例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年轻人宫颈癌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具有非鳞癌比例高、淋巴结转移率高和临床晚期(Ⅲ~Ⅳ期)比例高等显著特点.针对宫颈癌发病的新趋势和临床特点,改变传统的治疗模式、探索相应的治疗新方法十分必要.结论近50年宫颈癌的发病具有明显年轻化、及临床早期比例和非鳞癌比例逐步升高的趋势.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年轻人宫颈癌具有显著不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对于生育年龄宫颈癌的治疗应充分考虑其生殖内分泌功能的保留问题.新辅助动脉化疗是现代宫颈癌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赵恩锋;鲍嫘;李超;宋磊;李亚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PTC穿刺针在B超引导下行脐带穿刺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方法对103例有各种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在B超引导下行脐带穿刺术.结果穿刺成功率为98.1%(101/103).发现染色体异常核型5例,宫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2例,重型α-地中海贫血Hb Bart's水肿胎3例.穿刺术后未出现流产、胎死宫内、胎盘早剥、宫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下经母腹脐带穿刺术是一种成功率高、安全可靠的产前诊断方法.
作者:李萍;范瑞莲;周沫;杜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广东引种苏合香中桂皮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广东引种苏合香中游离桂皮酸含量为8.05%,总桂皮酸含量为35.85%,符合药典规定的桂皮酸含量要求.
作者:张宏伟;贺丰;晁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复方红衣补血口服液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缺铁性贫血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服复方红衣补血口服液,3次/d,每次2~3 ml;对照组服硫酸亚铁片,5 mg/kg·d,2次/d,两餐之间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贫血症状改善及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回升均比对照组快(P<0.05).结论复方红衣补血口服液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疗效理想,耐受性好.
作者:李玉权;麦露丝;常惠礼;余炳坚;黄之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常通口服液对术后粘连大鼠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β、4、6、10(IL-1β、IL-4、IL-6、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四磨汤组及常通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按Ellis法制备成肠粘连模型.正常及模型对照组予以蒸馏水灌胃(10ml/kg);四磨汤组以10ml/kg灌胃给药;常通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4.3、8.6、17.2 g/kg灌胃给药.各组于术后第7天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因子水平,同时进行粘连程度肉眼分级.结果常通口服液能显著减轻模型大鼠的肠粘连程度,降低术后肠粘连大鼠血清中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TGF-β1、IL-6水平,但对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无影响.结论本实验初步筛选出有意义的术后粘连疗效评价指标,为术后粘连临床疗效评价和新药研发建立客观、准确、可靠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王春霞;侯连兵;刘世霆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陈旧性旋转及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组9例采用骶髂关节前后联合入路切开复位手术治疗.结果随访6~30月,骨盆骨折均获良好复位.临床功能恢复满意,9例患者均下地行走,8例无腰腿痛、患肢缩短等并发症.结论骶髂关节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可有效复位固定旋转及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矫正畸形,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
作者:赵明杰;刘宁;林宏生;徐荣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B~D方法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比较GenBank中已发表的明确分型的143株HBV全序列,设计特异的组合引物探针,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HBV基因分型法对兰州地区1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基因型B、C、D检测,并随机对检测的基因型各3株标本进行S基因测序验证.结果 128例标本中B型检出率为20.3%(26/128),C型71.9%(92/128),D型7.8%(10/128);18株HBV克隆标本S基因测序结果与本分型法完全一致.结论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HBV基因分型法能够简便、灵敏、快速、准确地鉴定HBV基因型,适宜用于HBV基因型的大规模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沈建坤;周荣;王战会;白培盛;马世武;张克;侯金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结肠镜检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结肠镜检查老年病人30例,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R)组与芬太尼(F)组.R组用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0.05μg/kg·min给药;F组单次给芬太尼1μg/kg.1 min后所有病人静脉注射负荷量丙泊酚0.4mg/kg,继以缓慢间断推注每次0.2mg/kg,至RamsayⅢ-Ⅳ级.记录诱导、插镜、苏醒及留观时间;记录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记录术中肢动、呼吸暂停、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胸肌强直次数;记录病人满意度.结果 R组病人的诱导、清醒、留观时间均显著少于F组(P<0.05).丙泊酚用于R组显著少于F组(P<0.05),术中R组的平均动脉压下降低于F组(P<0.05).术中肢动R组少于F组,呼吸抑制R组大于F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病人的满意度R组高于F组.结论静脉微量泵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是老年病人门诊检查的麻醉选择方法之一,术中应注意瑞芬太尼的给药速度,加强呼吸监护与管理.
作者:尧永华;邬子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是治疗不孕症的辅助生育技术,但IVF-ET术后可能发生异位妊娠、宫内外同时妊娠等并发症.有报道行辅助生育技术治疗的妇女宫内妊娠并发异位妊娠发生率为1%[1].现报道2例宫内外同时妊娠并行妊娠输卵管部分切除术、剖宫产获得2例健康活婴.
作者:刘国炳;邢福祺;庞占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I/D)基因多态性与雷米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病例选择: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AS患者,排除明显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疾病、严重感染或肝肾疾病、恶性肿瘤、影响随访、半年内有1个月以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用药史以及对ACEI过敏患者.样本量估计及分组:随机将患者分为ACEI组(雷米普利5 mg,治疗组)99例和对照组(不用ACEI和ARB治疗)21例,其中ACEI组按ACE(I/D)基因型分为DD、ID、Ⅱ组,每组保证少20例.药物治疗方案:雷米普利2.5 mg开始逐渐加至5 mg,疗程至少3个月.收集所有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相关指标作为基线指标.PCR检测ACE(I/D)单核苷酸多态性的频率.ELISA法定量检测治疗前后入选患者hsCRP水平的变化.随访3个月.协方差分析ACE基因DD、ID、Ⅱ三种基因型患者治疗后hsCRP水平.结果与结论雷米普利5 mg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AS患者3个月可降低患者hsCRP水平,按ACE(I/D)基因型分型DD、ID、Ⅱ三组患者之间治疗后hsCRP水平无显著差异.
作者:王玲;周颖玲;林曙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以右心室病变为主的心肌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特点.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以右心室病变为主的心肌病患者13例.结果 11例患者右心房明显增大,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患者左心室轻度增大.超声心动图观察右心室形态变化,8例以右心室显著增大为主要特点,表现为右心室弥漫性扩大或局限性扩张,右室壁变薄,右室壁普遍性或局限性运动减弱,心尖小梁部和右室流入部肌小梁粗大,回声增强.5例以右室心尖小梁部闭塞为主要特点,表现为右室腔缩小、变形,心尖小梁部明显缩小或完全闭塞,右室流出道正常或扩张,增厚的右室壁回声增强,心包膜厚度正常.结论以右心室病变为主的心肌病超声显像特点为右室扩大、室壁变薄、运动减弱或右室腔缩小、变形,心尖小梁部明显缩小或完全闭塞等两种表现.这些特征对以右心室病变为主的心肌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赖玉琼;黄新胜;陆堃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