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NAi技术沉默K562细胞中c-myc基因的初步研究

岳枫;马文丽;宋艳斌;石嵘;张宝;郑文岭

关键词:RNAi, siRNA, 基因, myc,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K562细胞
摘要:目的运用RNAi技术,设计针对c-myc的小干扰RNA(siRNA),研究其干扰效果.方法针对c-myc mRNA的第1357靶位点设计siRNAs,经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法转染K562细胞,进行RT-PCR、细胞计数和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其干扰效果.结果转染组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c-myc mRNA表达明显减弱,细胞计数和MTT D(λ)值均有显著降低,并有明显的凋亡率.结论运用RNAi技术,可以有效地干扰c-myc的表达,并进一步诱导细胞凋亡.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百赛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目的研究百赛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IL-4、IL-10和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CHB患者给予百赛诺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抽取全血,同时选择7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 CHB组PBMC培养上清分泌IL-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7.18±7.43)pg/ml vs(8.24±4.16)pg/ml,P<0.05],而IFN-γ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36.25±19.92)pg/mlvs(121.68±44.40)pg/ml,P<0.01)];百赛诺治疗后,在第3个月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53.19±7.28)pg/mlvs(36.25±19.92)pg/ml,P<0.05],IL-4水平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9.74±7.75)pg/mlvs(17.18±7.43)pg/ml,P<0.01];HBeAg阳性组百赛诺治疗后IL-4水平较治疗前下降,IFN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均有统计学意义[(8.74±6.12)pg/mlvs(20.51±9.16)pg/ml,(50.71±30.76)pg/mlvs(26.03±10.48)pg/ml,P<0.05];而HBeAg阴性组各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百赛诺治疗CHB可提高患者Th1型细胞因子、降低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在CHB治疗中有一定调节免疫功能的临床价值.

    作者:施斌斌;彭劼;温帆渊;侯金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复方红衣补血口服液与硫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复方红衣补血口服液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缺铁性贫血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服复方红衣补血口服液,3次/d,每次2~3 ml;对照组服硫酸亚铁片,5 mg/kg·d,2次/d,两餐之间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贫血症状改善及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回升均比对照组快(P<0.05).结论复方红衣补血口服液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疗效理想,耐受性好.

    作者:李玉权;麦露丝;常惠礼;余炳坚;黄之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后程三维适形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后程三维适形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 86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42例采用常规放射治疗,总剂量66~70 Gy/33~35次,6~7周完成;B组44例常规放疗40 Gy后采用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24~30 Gy/6次,每次400~500 cGy,隔日1次,5~6周完成.结果 A、B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5.0%和82.9%,其中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5%和31.7%(P<0.05);两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62.5%vs78.0%和40.0%vs53.7%(P>0.05);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4和19.8个月;两组患者早期放射反应主要为Ⅰ~Ⅱ级放射性食道炎和骨髓抑制,后期放射反应主要为Ⅰ~Ⅱ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两组接近.结论后程三维适形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优于常规放射治疗.

    作者:王希成;王思阳;杨曙;丁颖;商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ABCA1基因启动子区-191G/C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冠心病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ABCA1基因启动子区-191G/C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血脂的影响及其在冠心病中的意义.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探讨204例冠心病患者和114例正常人的ABCA1基因启动子区-191位点G/C SNP在两组间、冠心病组不同临床表现型之间分布的差异及3种等位基因型与冠心病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与正常人组比较,3种等位基因型GG、GC、CC分布频率差异具有显著性,CC基因型在冠心病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5),C等位基因在冠心病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1).在稳定性心绞痛组(SAP)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3种等位基因型GG、GC、CC分布频率差异也具有显著性,ACS组CC基因型明显高于SAP组(P<0.05),C等位基因在ACS组中分布频率明显高于SAP组(P<0.01).在冠心病组中,3种等位基因型间体重指数、总胆固醇、总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临床指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BCA1基因启动子区-191G/C SNP在不影响中国冠心病人群血脂水平的情况下增加冠心病的发生,C等位基因与冠心病的稳定性相关.

    作者:刘凌;郭志刚;王琦光;刘胜林;赖文岩;屠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供肾质量和移植肾急慢性排斥反应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供肾质量的因素与术后移植肾发生急、慢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方法观察87例移植供肾缺血时间、活检组织的光镜表现结合移植后发生急、慢性排斥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移植术后跟踪3年,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28例,其中5例(17.8%)有供肾组织有不良改变;慢性排斥反应13例,其中6例(46.1%)有供肾组织有不良改变.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冷缺血时间、肾小管损伤是急性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冷缺血时间、肾小球硬化是慢性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与慢性移植病的发生可能相关.结论提高供肾质量和减少上述的危险因素,对减少肾移植术后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是有意义的.

    作者:于立新;曾京华;付绍杰;苗芸;叶桂荣;杜正平;韩聪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血管紧张素-(1-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纤溶功能异常的调节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用酶消化法收集并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别以不同终浓度的Ang-(1-7)(10、100、1000mol/L)和ox-LDL[25、50、100mg/L(蛋白质含量)]进行单独或联合刺激,并以A-779(终浓度为100nmol/L)进行干预,孵育24 h.以ELISA方法检测培养基上清液中t-PA和PAI-1蛋白含量,RT-PCR法检测PAI-1和t-PA mRNA的表达.结果 ox-LDL使PAI-1的分泌量显著增加,t-PA分泌显著降低,PAI-1 mRNA表达升高,t-PAmRNA表达降低(P<0.001~0.05),并呈剂量依赖性;Ang-(1-7)使PAI-1分泌量及PAI-1 mRNA表达显著降低,亦呈剂量依赖性(P<0.01~0.05),而对t-PA分泌及t-PA mRNA表达无影响;在混合刺激组中,与ox-LDL组比较,Ang-(1-7)使PAI-1及PAI-1 mRNA表达降低、t-PA及t-PA mRNA表达升高(P<0.01~0.05),但PAI-1及PAI-1 mRNA表达仍高于对照组,t-PA及t-PAmRNA表达仍低于对照组(P<0.05).加入A-779后,Ang-(1-7)的作用消失.结论Ang-(1-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纤溶异常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此作用是通过特异性受体介导的.

    作者:王立军;马虹;蔡乙明;何建桂;廖新学;曾武涛;王礼春;柳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S100A4基因差异表达与肾癌细胞分化、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S100A4基因mRNA表达与肾癌细胞分化、转移的关系.方法提取31例肾癌及正常组织配对标本的总RNA,用RT-PCR方法测定S100A4基因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对S100A4基因差异表达与肾癌病人临床表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31例配对标本采用RT-PCR方法分别进行S100A4mRNA荧光检测比较,29例标本肿瘤组织中S100A4基因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其中低分化肿瘤组病人的S100A4指数高于高分化组(7.94vs 5.06,P<0.001);发生转移(包括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9.61vs5.53,P<0.001);低年龄组病人(≤50岁)S100A4指数与高年龄组无明显差异(6.31vs 6.66,P>0.05);肾颗粒细胞癌组与透明细胞癌组无明显差异(6.98vs6.02,P<0.05);肿瘤直径≤5 cm组与>5 cm组无明显差异(5.95vs 6.93,P>0.05).结论肾癌组织中S100A4基因mRNA可望作为肾细胞癌的病情发展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标记物之一;S100A4基因表达与肾细胞癌分化有关,癌组织S100A4mRNA测定有助于判定肿瘤的预后;S100A4基因差异表达与肾细胞癌转移明显相关.

    作者:周海宽;赵永斌;郑少斌;陈彤;毛向明;齐桓;吴容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陈旧性旋转及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陈旧性旋转及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组9例采用骶髂关节前后联合入路切开复位手术治疗.结果随访6~30月,骨盆骨折均获良好复位.临床功能恢复满意,9例患者均下地行走,8例无腰腿痛、患肢缩短等并发症.结论骶髂关节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可有效复位固定旋转及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矫正畸形,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

    作者:赵明杰;刘宁;林宏生;徐荣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外周血干细细移植后GVHD的动态监控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动态监测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Ⅰ(sHLA-Ⅰ)血清浓度对预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夹心法,以W6/32单克隆抗体包被酶标板,加被检血清,再加抗β2m辣根过氧化物酶及底物显色.测定63名中国汉族正常献血员sHLA-Ⅰ含量,并对24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不同时间段血清sHLA-Ⅰ含量进行连续检测.结果6例未发生GVHD和4例仅发生Ⅰ度GVHD移植受者sHLA-Ⅰ水平在移植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而发生Ⅱ-Ⅳ度GVHD的14例移植患者在发生GVHD前3~7 d,sHLA-Ⅰ浓度就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P<0.05),在GVHD期升高程度更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经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至稳定期又降至基础水平.结论动态监控allo-PBSCT患者血清中sHLA-Ⅰ含量对预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GVHD及治疗效果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夏荣;邱慧颖;章卫平;曹琼;兰炯采;温宏升;王健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疗作用(附12例报告)

    目的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应用电子十二指肠镜对原位肝移植术后疑有胆道并发症(梗阻性黄疸)的12例患者进行ERCP.结果显示胆总管狭窄(梗阻)9例(伴胆总管结石2例),胆总管结石2例(伴胆总管扩张1例),移植肝肝内胆管变细1例.内镜下作胆总管气囊扩张、取石、放置金属胆总管内支架1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3例,留置鼻胆管引流2例.结论 ERCP可作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而且对大多数肝移植术后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陈俊忠;崔毅;李初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胶原Ⅰ、Ⅲ mRNA体外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合成胶原之间的可能联系.方法取大鼠主动脉中膜平滑肌进行原代细胞培养,用第4代传代细胞分为两组,用25、50、75、100ng/ml的MIF刺激VSMC生长为实验组,未用刺激VSMC生长为实验组,采用RT-PCR,PCR方法测定VSMC胶原Ⅰ、ⅢmRNA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除25 ng/ml外,其他3种不同浓度的MIF刺激SMC,胶原Ⅰ mRNA相对含量都显著增加(P<0.05).100ng/ml的MIF刺激SMC,胶原ⅢmRNA相对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其余各浓度胶原ⅢmRNA相对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IF与VSMC合成胶原之间有关,MIF刺激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VSMC胶原Ⅰ、ⅢmRNA表达.

    作者:李军;林曙光;余细勇;林秋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广东引种苏合香中桂皮酸的含量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广东引种苏合香中桂皮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广东引种苏合香中游离桂皮酸含量为8.05%,总桂皮酸含量为35.85%,符合药典规定的桂皮酸含量要求.

    作者:张宏伟;贺丰;晁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血清S100蛋白与星形细胞瘤放射性脑损伤的关系

    目的研究血清S100蛋白在诊断星形细胞瘤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86例星形细胞瘤术后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S100蛋白水平.结果放射治疗前、治疗疗程中期及治疗疗程结束后血清S100蛋白阳性率分别为0、9.3%(8/86)和19.8%(17/86),治疗前后及治疗组间比较血清S100蛋白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星形细胞瘤放射性脑损伤可导致血清S100蛋白水平升高且与星形细胞瘤治疗疗程和剂量相关,检测血清S100蛋白可作为星形细胞瘤放射性脑损伤诊断较早期指标.

    作者:宋维舒;郭立兵;黄志勇;李俊杰;吴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原发性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方法对60例择期术前无感染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术前单剂量预防应用先锋霉素Ⅴ;另一组无预防应用抗生素.比较两组术后感染率.结果不预防性应用组感染率为3.4%(1/29),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感染率为3.2%(1/31),两组术后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无感染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动脉化疗栓塞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作者:王江云;陈勇;卢伟;韦传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人尿酸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目的获得编码人尿酸转运蛋白(human uric acid transporter,hUAT)的全长基因.方法从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中提取总RNA,根据Genbank中hUAT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然后通过RT-PCR法扩增目的片段.所得目的片段酶切后与载体pEGFP-C1连接,经酶切及序列分析鉴定.结果成功扩增出980 bp的hUAT全长基因,克隆到pEGFP-C1载体后酶切分析结果与预期一致,序列分析结果与Genbank上公布的hUAT序列完全一致.结论成功克隆出hUAT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完全正确,为对该基因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洪权;吴镝;陈香美;侯剀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前列腺腔内逆行剥离法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除术中的应用

    对2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用前列腺双极汽化电切镜经尿道将前列腺腺体贴外科包膜逆行剥离,断血供并推至膀胱颈后切除,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冲洗时间、拔除尿管时间和术后效果进行评估.经尿道前列腺腔内逆行剥离法是汽化电切中一种切实可行的新技术,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郑少波;刘春晓;徐亚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AL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分5组:糖尿病肾病患者(A组),2型糖尿病无肾病并发症患者(B组)、糖耐量受损者(C组)、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D组)、无2型糖尿病家族史糖耐量正常受试者(E组),每组30例,分别检测UALB、vWF、PAF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UALB、PAF含量明显高于其他4组(P<0.01),其他4组间UALB、PAF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vWF含量与B、C、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存在肾功能损害和血小板活化,两者变化同步,提示其血管损伤与PAF含量升高有关.

    作者:方咏红;张继平;周少雄;郑菊芬;余永卫;晏世刚;范文奎;陈月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基因型B~D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B~D方法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比较GenBank中已发表的明确分型的143株HBV全序列,设计特异的组合引物探针,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HBV基因分型法对兰州地区1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基因型B、C、D检测,并随机对检测的基因型各3株标本进行S基因测序验证.结果 128例标本中B型检出率为20.3%(26/128),C型71.9%(92/128),D型7.8%(10/128);18株HBV克隆标本S基因测序结果与本分型法完全一致.结论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HBV基因分型法能够简便、灵敏、快速、准确地鉴定HBV基因型,适宜用于HBV基因型的大规模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沈建坤;周荣;王战会;白培盛;马世武;张克;侯金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Sorbalgon藻酸钙敷料应用于鼻窦内窥手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Sorbalgon藻酸钙敷料用于鼻窦内镜手术后鼻腔填塞止血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50例双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同体比较鼻窦内镜手术后Sorbalgon藻酸钙敷料(治疗侧)与凡士林纱条(对照侧)鼻腔填塞止血效果和填塞后鼻腔反应情况.结果治疗侧鼻胀痛少见且程度轻,鼻腔无明显出血;抽出填塞物后鼻腔粘膜反应轻,恢复快,鼻腔恢复通气所需时间短.而对照侧多数出现疼痛反应,且程度重,大多有不同程度出血;抽纱条后鼻腔粘膜反应重,恢复慢,鼻腔恢复通气所需时间长.治疗侧和对照侧术后3个月的术腔上皮化情况基本相同.结论应用Sorbalgon藻酸钙敷料止血效果好,在鼻窦内镜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文光;曹磊;廖涛;胡亿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医科大学二年级本科生自我概念水平对考试焦虑程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概念对考试焦虑的影响.方法使用考试焦虑测验表和自我概念问卷调查某医科大学本科二年级580名学生的考试焦虑状况以及他们的自我概念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各个维度均与考试焦虑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一般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概念和英语学习自我概念是影响考试焦虑程度的重要因素.结论提高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和英语学习自我概念是缓解考试焦虑的有效途径.

    作者:许瑾;解亚宁;赵静波;许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