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燕;涂伟娴;吕小霞
对2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用前列腺双极汽化电切镜经尿道将前列腺腺体贴外科包膜逆行剥离,断血供并推至膀胱颈后切除,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冲洗时间、拔除尿管时间和术后效果进行评估.经尿道前列腺腔内逆行剥离法是汽化电切中一种切实可行的新技术,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郑少波;刘春晓;徐亚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用酶消化法收集并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别以不同终浓度的Ang-(1-7)(10、100、1000mol/L)和ox-LDL[25、50、100mg/L(蛋白质含量)]进行单独或联合刺激,并以A-779(终浓度为100nmol/L)进行干预,孵育24 h.以ELISA方法检测培养基上清液中t-PA和PAI-1蛋白含量,RT-PCR法检测PAI-1和t-PA mRNA的表达.结果 ox-LDL使PAI-1的分泌量显著增加,t-PA分泌显著降低,PAI-1 mRNA表达升高,t-PAmRNA表达降低(P<0.001~0.05),并呈剂量依赖性;Ang-(1-7)使PAI-1分泌量及PAI-1 mRNA表达显著降低,亦呈剂量依赖性(P<0.01~0.05),而对t-PA分泌及t-PA mRNA表达无影响;在混合刺激组中,与ox-LDL组比较,Ang-(1-7)使PAI-1及PAI-1 mRNA表达降低、t-PA及t-PA mRNA表达升高(P<0.01~0.05),但PAI-1及PAI-1 mRNA表达仍高于对照组,t-PA及t-PAmRNA表达仍低于对照组(P<0.05).加入A-779后,Ang-(1-7)的作用消失.结论Ang-(1-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纤溶异常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此作用是通过特异性受体介导的.
作者:王立军;马虹;蔡乙明;何建桂;廖新学;曾武涛;王礼春;柳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核素131I标记Herceptin对Her-2表达阳性乳腺癌细胞株的特异性杀伤作用.为放射免疫导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IODO-GEN方法将131I标记于抗Her-2单克隆抗体Herceptin,用MTT法检测131I-Herceptin对SK-BR-3、MCF-7、A549 3种细胞株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131I-Herceptin的免疫活性与Herceptin无差异;131I-Herceptin对Her-2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株的杀伤作用较Herceptin、131I明显增强(P<0.05),对于Her-2表达阴性或弱阳性的肿瘤细胞株无明显杀伤作用.结论 131I-Herceptin可特异性杀伤Her-2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
作者:林菁;罗荣城;李爱民;张军一;吕成伟;严晓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凉膈散药物血清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体外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变化的影响,探讨凉膈散解毒作用的细胞信号转导调控机制.方法制备凉膈散药物血清;提取并体外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以凉膈散药物血清及LPS共同刺激已培养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巨噬细胞NF-κB亚基p65,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测定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核的p65的荧光表达情况.结果小鼠巨噬细胞经LPS刺激1 h后,其核内的荧光强度(代表p65的表达量)显著增强.与LPS刺激组相比:抑制剂TLCK组、凉膈散药物血清不同剂量组的荧光强度值均较低,有显著性差异,以TLCK及凉膈散大剂量组强度值低,中、小剂量组次之;空白血清不同剂量组则均无显著差异.药物血清不同剂量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呈剂量依赖性关系;空白血清不同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不同剂量凉膈散药物血清均能抑制LPS所致的细胞核内p65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这可能是凉膈散解毒作用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之一.
作者:江爱达;余林中;龚小卫;邓鹏;马晓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整合素avβ3单克隆抗体对SCID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生长和微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皮下移植病灶模型.治疗组尾静脉注射整合素avβ3单克隆抗体Lm609(250μg/只),对照组给予相应体积的PBS,1周2次.4周后处死动物,测量病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病灶微血管密度(MVD)及整合素avβ3的表达.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皮下移植病灶质量分别为(0.82±0.09)g和(0.51±0.93)g(P<0.05),病灶组织中MVD则分别为31.2±4.4和14.4±1.8(P<0.05),治疗组病灶受到显著抑制.结论整合素avβ3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微血管形成而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生长.
作者:赵军;宗利丽;李亚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应用电子十二指肠镜对原位肝移植术后疑有胆道并发症(梗阻性黄疸)的12例患者进行ERCP.结果显示胆总管狭窄(梗阻)9例(伴胆总管结石2例),胆总管结石2例(伴胆总管扩张1例),移植肝肝内胆管变细1例.内镜下作胆总管气囊扩张、取石、放置金属胆总管内支架1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3例,留置鼻胆管引流2例.结论 ERCP可作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而且对大多数肝移植术后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陈俊忠;崔毅;李初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有效且损伤小的核移植方法,研究来源于小鼠体细胞重组胚的早期发育.方法用尖锐的去核针在MⅡ期卵母细胞透明带上切开一个25 mm左右的小口,首先将第一极体挑出,再轻轻地挤压和负压吸引卵母细胞,去除包含有MⅡ期染色体-纺锤体复合体的少量细胞质.随后,将直径为10~12 mm的C57BL/6j小鼠卵丘细胞核注射到去核卵母细胞透明带下,构建供体核-卵母细胞复合体.用电融合的方法诱导复合体融合,并对重组胚激活.体外培养72 h,对重组胚发育到2细胞、4~8细胞和桑椹胚期等各阶段进行观察和计数.结果完成一个MⅡ期卵母细胞去核的平均时间为15 s;Hoechst 33342染色证明可以完全去除MⅡ期卵母细胞细胞核:去核成功率为95.5%,注核成功率为76.7%,供体核-卵母细胞复合体融合和重组胚原核形成率分别为68.2%和62.2%;重组胚体外培养72 h内发育到2细胞、4~8细胞和桑椹胚期的比率分别为57.5%、39.1%和27.6%;用2个微卫星位点D7Mit22和D4Mit204引物,扩增不同发育阶段重组胚的DNA片段,表明重组胚来源于供体卵丘细胞.结论应用改进的核移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去除卵母细胞细胞核,去核成功率高,而且操作简便,去核迅速,对卵母细胞损伤小,是研究小鼠体细胞核移植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新方法.
作者:沈新明;乔贵林;江培洲;李欣;黄华;姚开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概念对考试焦虑的影响.方法使用考试焦虑测验表和自我概念问卷调查某医科大学本科二年级580名学生的考试焦虑状况以及他们的自我概念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各个维度均与考试焦虑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一般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概念和英语学习自我概念是影响考试焦虑程度的重要因素.结论提高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和英语学习自我概念是缓解考试焦虑的有效途径.
作者:许瑾;解亚宁;赵静波;许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从中药材补骨脂中提取补骨脂素.方法补骨脂经粉碎后用50%乙醇浸渍提取,浸提液进行浓缩沉淀,得到膏状物,膏状物用甲醇溶解,活性碳脱杂质,再除去溶剂,放置过夜析出晶体.甲醇洗去稠状物得黄色片状晶体,甲醇重结晶后得针状白色晶体.薄层分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纯度.紫外吸收光谱、H1-NMR谱鉴定其结构.结果与结论 晶体物得率0.147%,是一个单体,经过波谱分析确定其为补骨脂素.用本方法获取纯品补骨脂素比较简便的方法.
作者:刘志林;张相年;赵树进;周日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影响供肾质量的因素与术后移植肾发生急、慢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方法观察87例移植供肾缺血时间、活检组织的光镜表现结合移植后发生急、慢性排斥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移植术后跟踪3年,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28例,其中5例(17.8%)有供肾组织有不良改变;慢性排斥反应13例,其中6例(46.1%)有供肾组织有不良改变.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冷缺血时间、肾小管损伤是急性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冷缺血时间、肾小球硬化是慢性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与慢性移植病的发生可能相关.结论提高供肾质量和减少上述的危险因素,对减少肾移植术后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是有意义的.
作者:于立新;曾京华;付绍杰;苗芸;叶桂荣;杜正平;韩聪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体内氧化还原物水平,探讨氧化还原物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83例RA患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其血浆总抗坏血酸(TAA)、脱氢抗坏血酸/总抗坏血酸(DHAA/TAA)、维生素E、晚期蛋白质氧化产物(AOPP)、血浆丙二醛(MDA)等氧化还原指标;对RA患者血浆AOPP、MD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做相关分析,并以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A患者血浆MDA、AOPP及DHAA/TA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AOPP增高则极为显著(P<0.01);维生素E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P>0.05).RA患者MDA与hs-CRP明显相关(P<0.01),AOPP与hs-CRP则无相关性(P>0.05).结论 RA患者体内氧化还原水平明显升高,是RA病程发展的重要机制;AOPP、MDA两项指标可反映RA患者体内的高氧化水平.
作者:蔡文灿;王海;李瑞青;高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骨节病患者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Bcl-2、Bax、Fas及iNos表达分布的特点.方法收集15例大骨节病儿童和15例正常对照儿童关节软骨.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核糖核酸缺口标记(TUNEL)技术和Bcl-2、Bax、Fas及iNos蛋白免疫组化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碱性磷酸酶(B-SA)法染色,观察大骨节病儿童和正常对照儿童关节软骨的凋亡细胞和Bcl-2、Bax、Fas及iNos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的密度与分布.结果 (1)大骨节病儿童关节软骨中层凋亡阳性细胞数[(33.60±2.71)%]较正常关节软骨[(1.33±0.41)%]显著增多(t=11.59,P<0.01);(2)大骨节病儿童关节软骨表层和中层Bcl-2、Bax、Fas及iNos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关节软骨中的表达(t=11.75~18.65,P<0.01);大骨节病儿童关节软骨各层Bcl-2、Bax、Fas及iNos表达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F=73.49~114.42,P<0.01),以表层多[分别为(41.93±12.26)%、(45.60±15.78)%、(53.60±16.49)%和(45.47±14.02)%],其次为中层[分别为(14.93±3.50)%、(13.87±4.32)%、(23.27±4.83)%、(21.67±6.82)%].结论大骨节病患者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Bcl-2、Bax、Fas、iNos表达较正常人显著增多.
作者:王世捷;郭雄;左弘;张银刚;许鹏;平智广;张增铁;耿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S100A4基因mRNA表达与肾癌细胞分化、转移的关系.方法提取31例肾癌及正常组织配对标本的总RNA,用RT-PCR方法测定S100A4基因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对S100A4基因差异表达与肾癌病人临床表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31例配对标本采用RT-PCR方法分别进行S100A4mRNA荧光检测比较,29例标本肿瘤组织中S100A4基因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其中低分化肿瘤组病人的S100A4指数高于高分化组(7.94vs 5.06,P<0.001);发生转移(包括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9.61vs5.53,P<0.001);低年龄组病人(≤50岁)S100A4指数与高年龄组无明显差异(6.31vs 6.66,P>0.05);肾颗粒细胞癌组与透明细胞癌组无明显差异(6.98vs6.02,P<0.05);肿瘤直径≤5 cm组与>5 cm组无明显差异(5.95vs 6.93,P>0.05).结论肾癌组织中S100A4基因mRNA可望作为肾细胞癌的病情发展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标记物之一;S100A4基因表达与肾细胞癌分化有关,癌组织S100A4mRNA测定有助于判定肿瘤的预后;S100A4基因差异表达与肾细胞癌转移明显相关.
作者:周海宽;赵永斌;郑少斌;陈彤;毛向明;齐桓;吴容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ABCA1基因启动子区-191G/C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血脂的影响及其在冠心病中的意义.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探讨204例冠心病患者和114例正常人的ABCA1基因启动子区-191位点G/C SNP在两组间、冠心病组不同临床表现型之间分布的差异及3种等位基因型与冠心病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与正常人组比较,3种等位基因型GG、GC、CC分布频率差异具有显著性,CC基因型在冠心病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5),C等位基因在冠心病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1).在稳定性心绞痛组(SAP)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3种等位基因型GG、GC、CC分布频率差异也具有显著性,ACS组CC基因型明显高于SAP组(P<0.05),C等位基因在ACS组中分布频率明显高于SAP组(P<0.01).在冠心病组中,3种等位基因型间体重指数、总胆固醇、总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临床指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BCA1基因启动子区-191G/C SNP在不影响中国冠心病人群血脂水平的情况下增加冠心病的发生,C等位基因与冠心病的稳定性相关.
作者:刘凌;郭志刚;王琦光;刘胜林;赖文岩;屠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合成胶原之间的可能联系.方法取大鼠主动脉中膜平滑肌进行原代细胞培养,用第4代传代细胞分为两组,用25、50、75、100ng/ml的MIF刺激VSMC生长为实验组,未用刺激VSMC生长为实验组,采用RT-PCR,PCR方法测定VSMC胶原Ⅰ、ⅢmRNA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除25 ng/ml外,其他3种不同浓度的MIF刺激SMC,胶原Ⅰ mRNA相对含量都显著增加(P<0.05).100ng/ml的MIF刺激SMC,胶原ⅢmRNA相对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其余各浓度胶原ⅢmRNA相对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IF与VSMC合成胶原之间有关,MIF刺激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VSMC胶原Ⅰ、ⅢmRNA表达.
作者:李军;林曙光;余细勇;林秋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应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得以Fe3O4为母核的磁流体,并用葡聚糖-70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同时对用葡聚糖改性后的磁流体在强碱条件下链接6个碳的有机物链,考察其化学和物理稳定性,并利用现代分析手段如激光粒度仪、FT-IR、XRD、TEM等对其进行表征.经过处理后的磁流体具有很强的耐酸碱能力,外观、稳定性和母核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表面葡聚糖的存在大大增加了磁流体的稳定性,适合在苛刻条件下用作药物载体或者进一步与具有相应活性基团的药物相结合.
作者:阎玺庆;陈建海;蒋青锋;刘炜;西娜;吴志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MR扫描过程中病人的运动使获得的重建图像含有运动伪影,严重影响临床诊断.本文针对MR图像刚性平移运动伪影提出了一个新的全自动的后处理方法:逆向迭代修正法(IIC).利用本文提出的基于直方图的熵函数,IIC通过两个连续的步骤来消除模拟运动伪影:首先,在所有可能的运动方向上添加逆向相位差.然后,利用熵判断函数估计出实际的运动方向和位移,从而消除运动伪影.为了检验方法的可行性,IIC算法被用来消除由于刚性平移运动造成的MRI图像中的伪影.实验结果证明新方法与自动能量聚焦方法相比不仅在运行速度上有明显提高,而且能获得更好的校正图像.
作者:江贵平;陈武凡;候振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膝关节急性软骨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7例(平均年龄29.4岁)膝关节急性损伤关节积血患者在1~5 d内行膝关节镜手术.结果膝关节镜检查发现7例髌骨软骨骨折、3例股骨髁软骨骨折、6例胫骨平台软骨骨折.结论关节镜是诊断膝关节急性软骨损伤的一种有价值的工具.
作者:张毅;赵新建;熊想莲;杨林;黄星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血清S100蛋白在诊断星形细胞瘤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86例星形细胞瘤术后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S100蛋白水平.结果放射治疗前、治疗疗程中期及治疗疗程结束后血清S100蛋白阳性率分别为0、9.3%(8/86)和19.8%(17/86),治疗前后及治疗组间比较血清S100蛋白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星形细胞瘤放射性脑损伤可导致血清S100蛋白水平升高且与星形细胞瘤治疗疗程和剂量相关,检测血清S100蛋白可作为星形细胞瘤放射性脑损伤诊断较早期指标.
作者:宋维舒;郭立兵;黄志勇;李俊杰;吴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扭转、附睾炎、睾丸炎、精索静脉曲张及睾丸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6例阴囊疾病患者应用二维超声显示睾丸、附睾、精索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睾丸、附睾、精索的血供情况.结果 3例睾丸扭转睾丸附睾内血供减少或消失,8例睾丸炎、26例附睾炎、30例精索静脉曲张血供增多:9例睾丸损伤和损伤程度较轻,见少许点状血流或血流信号减少.结论 CDFI作为一种经济、实用、准确、无创伤、可重复性的检查方法,是目前诊断阴囊疾患的首选方法.
作者:罗晓燕;涂伟娴;吕小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