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新;刘小友;徐健;邓文锋;叶桂荣;付绍杰;杜传福;马俊杰
原发于膀胱的粘液腺癌十分少见,现将我科近期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49岁.排尿困难,肉眼血尿,少尿伴颜面浮肿、呕吐2月余.病人入院前1个月在外院检查发现:血尿素氮47.51 mmol/L,血肌酐1 429μmol/L,B超示双输尿管全程扩张并双肾积液,膀胱内异常回声.在外院行经皮双肾穿刺造瘘术,术后肾功能有所恢复.入院查体:双肾区、输尿管区无叩痛、压痛.膀胱镜检查见肿物边界不规整,基底广,触之易出血,前列腺尿道部、膀胱三角区均可见肿物,无法找到双侧输尿管口.胸片未发现明显异常.检验:血尿素氮12.1 mmol/L、血肌酐301 μmol/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0.87ng/ml、胃肠癌相关抗原(CA-199)0.08 U/ml、血清癌胚抗原(CEA)1.8μg/L、甲胎蛋白(AFP)13 μg/L.
作者:张鹏;郑少斌;刘成山;张辉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异体手移植中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时T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对于指导药物用量、减少并发症和减少治疗费用的意义.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我院完成的3例异体手移植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28、CD4/CD8)的变化.结果使用ATG治疗期间CD3、CD4、CD8均明显下降,3例患者无明显差异;ATG治疗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长期持续改变.结论通过T淋巴细胞亚群的监测了解患者应用ATG后免疫状态,有利于调整ATG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相大勇;裴国献;裘宇容;顾立强;朱立军;王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检出运动高血压,并结合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探讨其在老年高血压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修正Bruce方案行症状限制性次极量运动试验,共检出45例老年运动高血压患者,并行ABPM.结果45例老年患者静息血压均在正常范围,运动峰值血压高达(211.98±9.37)mmHg/(101.50±12.86)mmHg(1 mmHg=0.133 kPa),其中ABMP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有14例;与ABMP正常者相比,前者ABMP各项参数均显著高于后者(P<0.001).结论平板运动试验结合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老年高血压.
作者:张新霞;许香广;吴剑胜;邝碧娟;程硕韬;黄建平;胡雪松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多向分化的可能性.方法分离成年大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单克隆连续传代培养并诱导分化,将分化产物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RT-PCR检测分析.结果无血清单克隆培养时期可见大量的细胞团出现,以血清诱导分化后出现多种细胞类型,免疫细胞染色发现分化细胞中有Nestin阳性、NSE阳性、GFAP阳性细胞,RT-PCR法分析mRNA水平有脑因子-1、γ-氨基丁酸α-受体γ-亚单位、酪氨酸羟化酶及色氨酸羟化酶等基因的表达.结论成年大鼠纹状体内分离出的干细胞样细胞具有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
作者:王彦惠;刘亚杰;卢洪流;刘振华;姜晓丹;徐如祥;周振军;邹雨汐;陈一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制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磁性纳米球.方法乳化聚合法制备磁性纳米球的悬浮液,光子相关光谱仪和透射电镜测定磁性纳米球的粒径及其分布;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磁性纳米球中Fe含量.结果获得了水溶性正癸酸稳定的Fe3O4磁流体的粒径及其分布,以及载体浓度与稳定剂浓度对磁性纳米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论首次在pH=6.3~6.4条件下用乳化聚合法制备了PBCA磁性纳米球的稳定悬浮液.
作者:任非;陈建海;姜耀东;陈志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国产冻干O139 rBS-WC口服霍乱疫苗对健康受试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利用直接快速涂片法分别于服苗前、服苗后2周末、服苗后3个月末收集受试者的粪便,检查粪便的细菌分布特点.结果共检查了458份粪便标本,服苗后细菌总数、G+b、G+c、G-c呈下降趋势,而G-b呈显著的增高趋势;口服疫苗后各免疫组之间及与安慰剂组比较,以G+b及G-c变化明显,其中0、14、28 d各服1粒O139 rBS-WC疫苗的免疫组与其他各组间的差异较大;各免疫组在不同采样时间,肠道菌群值有不同的改变,以G-b表现明显.不同性别的受试者在服苗后,G+b、G-b、G-c占总菌群数比值的改变有统计差异.结论冻干口服O139霍乱rBS-WC疫苗对受试者的肠道菌群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吴辉绪;陈清;李建栋;黄秀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制备抗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胞外段单克隆抗体.方法用纯化人重组RAGE胞外段(氨基酸序列23~342)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NS-1融合制备杂交瘤,经筛选和两次克隆化,从制备的腹水中纯化单克隆抗体.结果和结论获得两株杂交瘤细胞B2.2和E10,其分泌单抗的亚型均为IgG2b.经ELISA、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仪鉴定,证明两株单抗均可结合重组RAGE及表达于细胞表面的RAGE,且两株抗体识别的位点为远隔表位,所建立的双夹心法可用于检测可溶性重组RAGE.这两株抗体将为研究RAGE相关疾病提供有效的工具.
作者:朱平;唐磊;赵善超;卢晓;候凡凡;富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重组海葵溶细胞素(rSrc)及平颏海蛇磷脂酶A2(rPLA2)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应用不同浓度的rSrc和rPLA2分别进行作用并设立对照进行比较,采用非放射性的MTS/PES法确定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状态.结果各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对照组0.840±0.061、rSrc 100μg/ml组0.263±0.044、rSrc 10μg/ml组0.418±0.054、rSrc 1 μg/ml组0.605±0.063、rSrc 100 ng/ml组0.772±0.054、rSrc 10 ng/ml组0.906±0.072、rPLA2 100μg/ml组0.498±0.076、rPLA2 10μg/ml组0.937±0.112、rPLA2 1μg/ml组0.978±0.145.统计分析显示,低至1 μg/ml的rSrc仍能明显抑制大鼠成纤维细胞的增殖(P<0.01),并呈现剂量依赖性(P<0.05).rPLA2 100μg/ml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率有显著差异(P<0.05);rPLA2 10μg/ml和rPLA21 μg/ml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Src和rPLA2分别对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欧阳平;姜孝玉;杨文利;赖文岩;徐安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肺炎链球菌(S.pn)是否可通过肺型上皮细胞(A549)钙信号转导途径触发微丝肌动蛋白(F-actin)细胞骨架重排,进而导致S.pn对A549细胞的侵袭.方法采用F-actin特异性FITC-phalloidin荧光染料,观察S.pn作用A549细胞前后F-actin细胞骨架重排情况,以重排百分率表示:用F-actin细胞骨架重排抑制剂细胞松弛素D预处理A549细胞,观察S.pn对A549细胞的侵袭;使用Ca2+信号转导抑制剂dantrolene预处理A549细胞,观察其与F-actin细胞骨架重排百分率间是否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用Fura-2/AM荧光探针负载A549细胞后测定S.pn粘附A549细胞30、60、90 min的胞内[Ca2+].结果S.pn作用A549细胞后,经FITC-phalloidin荧光染色,F-actin细胞骨架呈黄绿色块状聚集;F-actin细胞骨架重排抑制剂细胞松弛素D可明显降低S.pn对A549细胞的侵袭,在其浓度为0.25μg/ml时,未得到可测的细菌数;Ca2+信号转导抑制剂可部分抑制A549细胞F-actin细胞骨架重排,且与F-actin细胞骨架重排百分率间存在量效关系;S.pn粘附A549细胞30、60、90 min后的胞内[Ca2+]i高于对照[(187.4±173 nmol/L)],并达到饱和,分别为(487.5±38.1)、(548.2±35.6)和(557.2±47.5)nmol/L.结论S.pn可通过Ca2+细胞信号转导途径触发A549细胞F-actin细胞骨架重排,进而导致S.pn侵袭A549细胞.
作者:徐邦牢;尹一兵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和斑块积分及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30例ACS患者、29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17例正常对照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和斑块积分,以及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3组间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无显著性.ACS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硬斑块积分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ACS组高敏C反应蛋白[(4336±1334)mg/L]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2.205±0.458)mg/L]和正常对照组[(1.625±0.434)m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硬斑块积分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结论AC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硬斑块积分和高敏C反应蛋白升高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硬斑块积分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
作者:刘金来;关良劲;陈璘;郝宝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提高外伤性后尿道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后尿道狭窄病人的治疗进行总结,重点分析典型病例.结果13例不同程度后尿道狭窄病人经冷刀或电刀内切开、开放手术等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正确的早期处理、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预防术后感染和术后恰当的尿道扩张是治疗后尿道狭窄的关键.
作者:姜耀东;郑少斌;谭万龙;陈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BTCC)组织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及癌蛋白c-Fos(c-Fos)的表达与BTCC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BTCC组织、11例正常膀胱组织、14例癌旁组织中PDGFR及c-Fos的表达.结果PDGFR表达于胞膜、核膜和胞质;c-Fos表达于胞核和胞质.PDGFR和c-Fos在BTCC组织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和癌旁组织(P<0.05);两者在BTCC血管中的染色明显深于正常血管.c-Fos的表达在BTCC的分级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DGFR和c-Fos的表达可调控膀胱的多种组织,过度表达与BTCC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可能与肿瘤的血管形成相关.c-Fos的表达可反映BTCC细胞的增殖状态.
作者:姚华强;彭瑛;钟世镇;何恢绪;李忠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经脾门静脉造影磁共振成像(MRSP)在肝脏非病变区的灌注均匀度.方法可疑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6例,行MRSP检查.扫描分4个时相:平扫期、门静脉期、实质期和延迟期,测量不同时相肝实质和非病变性异常灌注区信号强度.结果MRSP门脉期出现肝脏非病变区的异常灌注率为4/16,共8个灶,均为肝硬化患者,多见为三角形或扇形(7/8),分布无规律.结论MRSP在门静脉期存在不均匀灌注,但并不影响对病变的诊断;MRSP可得到较均匀的肝脏门脉期强化.
作者:钟群;张雪林;张玉忠;郭涛;昌仁民;苍鹏;陈斌;于丽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提高国际疾病分类(ICD)中原发恶性肿瘤编码质量的方法及其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分析26 922例肿瘤诊断中肿瘤部位编码(C码)与肿瘤形态学编码(M码)的编配情况,发现错误,找出原因.结果在检索结果中,有5 329例错误的C码与M码的编配,占全部编码的19.79%,成因复杂.结论现行的编码操作方式有待改进,且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完全有可能找到更科学的ICD肿瘤编码的计算机录入方式.
作者:李蕊;郝珍;刘克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和/或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40例规律血液透析患者治疗前后iPTH水平.结果血液灌流和/或血液透析后iPTH水平均降低,但血液灌流组降低幅度大于血液透析组(P=0.031).结论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能比单纯血液透析更有效地降低CRF患者iPTH水平.
作者:刘俊;刘志强;陶惠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针对传统序列图像分形压缩算法编码时间过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聚类优化(OFC)的快速算法,它是一种基于单帧的序列图像帧间分形压缩算法.首先使用LBG(Linde-Buzo-Gray)方法对序列图像组成的搜索空间样本集进行初始化,然后将OFC方法应用于对样本集的软分类,匹配时通过用类内搜索取代全局搜索,将分形编码过程聚焦在有效的局部范围内,从而减少了匹配次数,降低编码时间.由于OFC算法是一种软分类方法,样本集类别数的确定即终聚类方案是取样本集所有可能的分割中对应于目标函数小者的分割,所以它不但是基于全局优的聚类方法,避免了基于局部优LBG算法中的某些误判,而且有效抑制了传统硬分类方法中类别数需预先指定的人为干扰因素,使恢复图像的质量能够得到更有效保证.相同运算环境下的仿真实验结果说明,在不影响信噪比和压缩比的前提下,与传统序列图像分形压缩算法相比,OFC算法编码速度可提高约5倍,证明了本算法的优越性.
作者:梁斌;袁静;冯前进;陈武凡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初步探讨高血压病人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形态特点.方法选取1999年11月~2001年11月在我院怀疑为冠心病的203例病人(男159例、女44例,年龄29~75岁),详细询问病史、症状以及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分为高血压组与血压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患者血管弯曲数为5.7±1.2,血压正常组为3.1±0.8,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同时高血压组病人分叉部位病变占本组病变的34.5%,而血压正常组病人分叉部位病变仅占本组病变的23.1%,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病人冠状动脉有弯曲较多及分叉病变较多的特点.
作者:杨希立;陈军;周颖玲;黄文晖;罗建方;李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对人结肠癌HCT116移植瘤生长和微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组:治疗组喂服吲哚美辛(3mg·kg-1·d-1),对照组给予相应体积溶剂(0.2%二甲亚砜-生理盐水溶液).4周后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及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鼠抗人CD34标记微血管.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皮下移植瘤体积分别为(458.89±32.07)mm3和(828.21±31.59)mm3(P<0.05),治疗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瘤组织中MVD分别为19.50±5.32和37.40±4.93(P<0.001),VEGF的表达强度分别为1.19±0.17和1.90±0.48(P<0.01),MVD与VEGF变化呈正相关(r1=0.714,P<0.05).实验结束时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结论吲哚美辛能通过抑制肿瘤微血管形成发挥抗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红梅;张桂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猫颅脑火器伤后创面及周围组织细菌生长特点.方法杂种猫23只随机分为常温枪伤对照组(伤后立即取材,A组)、常温枪伤组(伤后6 h取材,B组)、高温高湿枪伤组(伤后6 h取材,C组)和空白对照组(D组),分别取创面及周围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并计数.结果A、B、C组其创面组织、伤道壁5 mm内组织、伤道壁5~10mm内组织细菌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内随着离伤道距离的增加细菌含量减少(P<0.01).3组创面组织、伤道壁5mm内组织细菌含量与D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高温高湿环境对颅脑火器伤6 h内的细菌生长情况无显著影响,颅脑火器伤后6 h内细菌繁殖未进入高速增长期,进行清创仍是安全的.
作者:郭燕舞;朱红胜;徐如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不同发育时期人胚胎肝干细胞中巢蛋白(Nestin)的表达,探讨肝干细胞新的表面标志蛋白.方法取材不同发育时期胎儿肝脏,固定并制成石蜡切片,ABC法标记神经前体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记Nestin在胎肝干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汇管区周边界板处卵圆样干细胞表达Nestin阳性,Nestin阳性细胞呈单层紧密排列成管,呈鞘样包绕着早期汇管区,部分包绕着初级汇管区,随着次级汇管区的成熟,Nestin阳性卵圆样干细胞逐渐局限于赫令管周围;此外胚胎发育不同时期可见Nestin阳性单个核样细胞散布在肝实质内.结论肝脏内有Nestin表达阳性的干细胞存在,其功能、来源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孙晓艳;安靓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