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非;陈建海;姜耀东;陈志良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和/或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40例规律血液透析患者治疗前后iPTH水平.结果血液灌流和/或血液透析后iPTH水平均降低,但血液灌流组降低幅度大于血液透析组(P=0.031).结论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能比单纯血液透析更有效地降低CRF患者iPTH水平.
作者:刘俊;刘志强;陶惠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动脉栓塞治疗鼻咽颌面部大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鼻咽颌面部大出血42例,均经股动脉插管入颈内动脉造影.根据造影情况和临床出血部位,应用明胶海绵颗粒、PVA颗粒和弹簧圈等栓塞材料,分别行颈外动脉、颌内动脉、面动脉、枕动脉、蝶腭动脉、咽升动脉栓塞.结果4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栓塞,一次栓塞止血成功率100%.随访3~12月,无复发,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动脉栓塞治疗鼻咽颌面部大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商健彪;李彦豪;陈勇;何晓峰;曾庆乐;王江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以降落式PCR和单链构型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淋巴细胞白血病单克隆T细胞受体(TCR)γ基因重排,探讨其在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盐析法提取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DNA,TCR-γ基因重排通用引物和降落式PCR扩增基因重排.分别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SSCP和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PCR扩增产物.阳性细胞系DNA模板与反应增生性淋巴组织DNA按不同比例混合后扩增,检测降落式PCR的灵敏度.结果琼脂糖电泳中,18例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有15例、4例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有2例为阳性,阳性标本经SSCP进一步分析,呈不连续条带.DNA直接测序证实扩增产物为TCR-γ基因重排.阳性对照模板占1%以上时可得到阳性扩增结果.结论TCR-γ基因重排通用引物结合降落式PCR可有效扩增T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重排,可用于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辅助诊断.
作者:韩西群;齐宗利;贺莉;陆地;赵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全麻诱导中利多卡因对幕上肿瘤患者气管插管时脑氧供需平衡、能量代谢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4例幕上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A组,n=12)和空白对照组(B组,n=12).在麻醉诱导前和气管插管即刻采取颈内静脉球部静脉血和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乳酸和血糖测定.结果A、B两组气管插管时较插管前脑氧摄取率、静动脉乳酸含量差下降;颈内静脉球部氧饱和度、动脉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颈内静脉球部氧分压、颈内静脉球部氧含量升高.组间比较血气指标在插管时-诱导前的变化仅颈内静脉球部氧分压有统计学意义.诱导期间A组血液动力学变化小于B组.结论(1)利多卡因对幕上肿瘤患者麻醉诱导时脑氧供需平衡的变化无明显影响:(2)利多卡因能有效抑制脑肿瘤患者诱导时气管插管时血液动力学反应.
作者:李申一;徐世元;叶小平;许睿;余楠;许平;侯景利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科自1993年以来收治直肠癌患者68例,其中手术中探见肿瘤局部已广泛浸润且难以根治切除但无远处转移晚期直肠癌13例,采用结肠造瘘与埋植式药泵综合治疗,收到较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群峰;肖建秋;许辉;刘训;李轶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初步探讨高血压病人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形态特点.方法选取1999年11月~2001年11月在我院怀疑为冠心病的203例病人(男159例、女44例,年龄29~75岁),详细询问病史、症状以及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分为高血压组与血压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患者血管弯曲数为5.7±1.2,血压正常组为3.1±0.8,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同时高血压组病人分叉部位病变占本组病变的34.5%,而血压正常组病人分叉部位病变仅占本组病变的23.1%,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病人冠状动脉有弯曲较多及分叉病变较多的特点.
作者:杨希立;陈军;周颖玲;黄文晖;罗建方;李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BTCC)组织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及癌蛋白c-Fos(c-Fos)的表达与BTCC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BTCC组织、11例正常膀胱组织、14例癌旁组织中PDGFR及c-Fos的表达.结果PDGFR表达于胞膜、核膜和胞质;c-Fos表达于胞核和胞质.PDGFR和c-Fos在BTCC组织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和癌旁组织(P<0.05);两者在BTCC血管中的染色明显深于正常血管.c-Fos的表达在BTCC的分级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DGFR和c-Fos的表达可调控膀胱的多种组织,过度表达与BTCC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可能与肿瘤的血管形成相关.c-Fos的表达可反映BTCC细胞的增殖状态.
作者:姚华强;彭瑛;钟世镇;何恢绪;李忠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经脾门静脉造影磁共振成像(MRSP)在肝脏非病变区的灌注均匀度.方法可疑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6例,行MRSP检查.扫描分4个时相:平扫期、门静脉期、实质期和延迟期,测量不同时相肝实质和非病变性异常灌注区信号强度.结果MRSP门脉期出现肝脏非病变区的异常灌注率为4/16,共8个灶,均为肝硬化患者,多见为三角形或扇形(7/8),分布无规律.结论MRSP在门静脉期存在不均匀灌注,但并不影响对病变的诊断;MRSP可得到较均匀的肝脏门脉期强化.
作者:钟群;张雪林;张玉忠;郭涛;昌仁民;苍鹏;陈斌;于丽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在湿热环境下大鼠浅Ⅱ度烫伤创面即刻施行冷疗后体核温度的变化,同时评价冷疗敷料方法的降温效果.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常温常湿对照组、常温常湿冷疗组、湿热对照组和湿热冷疗组,每组6只.制作浅Ⅱ度烫伤模型后分别采取不同的干预条件,常温组的实验环境条件为干球温度(Tdb)(2633±1.29)℃、相对湿度(rh)(71.05±4.57)%,高对组和高冷组的实验环境条件为Tdb(3533±035)℃、rh(70.81±138)%,常对组和高对组不给予冷疗降温,常冷组和高冷组给予腹部冷疗敷料降温.暴露时间均为120min.监测直肠温度(Tr),每20min记录1次.结果4组组内7个时间水平之间、时间水平组间及不同组间比较,湿热环境下大鼠Tr显著增高(P<0.001);冷疗组与对照组相比,Tr均有显著性降低(P<0.001),且环境温度和冷疗对Tr变化影响有交互作用(P=0.003).随时间变化,Tr的变化趋势为常对组Tr缓慢下降、常冷组Tr有高低波动、湿热两组的Tr逐渐增加,Tr差值随时间逐渐增大.结论湿热复合因素使烫伤大鼠的Tr逐渐增高;腹部冷疗敷料降温方法能有效降低大鼠的Tr,阻止热损伤的进程,实验证明腹部冷疗敷料降温是降低体温的较好方法.
作者:李亚洁;张立颖;罗炳德;李亦蕾;林妮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两种适形放疗方法对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67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接受适形放射治疗,采用真空垫进行体位固定,增强CT扫描定位,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模拟治疗计划.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次放射剂量5~6 Gy,3次/周,总剂量45~54 Gy/8-12F/18~27D;B组单次放射剂量3 Gy,5次/周,总剂量45~54Gy/15-18F/20-25D.结果放疗后1个月腹、背痛缓解总有效率95.9%,完全缓解率81.6%,A、B组分别为95.7%和69.2%;两组整体肿瘤退缩率为67.2%,A、B组分别为81.8%和51.6%;中位生存期12.5个月,A、B组患者2年生存率分别为353%和12.1%.结论低分割照射局部晚期胰腺癌,靶区单次剂量大对肿瘤杀伤作用强,而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剂量低,放射反应小,疗效肯定.
作者:石玉生;徐素俊;郑小康;闫卫平;陈龙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利用携带有鼻咽组织相对特异性启动子plunc构建的载体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方法将plunc-EGFP质粒用Xho Ⅰ酶切线性化,胶回收线性化片段,稀释浓度4μg/ml.采用显微注射法将外源基因注射人小鼠受精卵细胞内.结果产13只小鼠.PCR检测基因整合,其中阳性12只,阳性率92.30%;Southern blot检测阳性3只,阳性率23%.结论鼻咽组织相对特异性启动子plunc可有效地将外源基因整合人小鼠体内.
作者:杨玉芳;丁彦青;张玲;梁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肺炎链球菌(S.pn)是否可通过肺型上皮细胞(A549)钙信号转导途径触发微丝肌动蛋白(F-actin)细胞骨架重排,进而导致S.pn对A549细胞的侵袭.方法采用F-actin特异性FITC-phalloidin荧光染料,观察S.pn作用A549细胞前后F-actin细胞骨架重排情况,以重排百分率表示:用F-actin细胞骨架重排抑制剂细胞松弛素D预处理A549细胞,观察S.pn对A549细胞的侵袭;使用Ca2+信号转导抑制剂dantrolene预处理A549细胞,观察其与F-actin细胞骨架重排百分率间是否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用Fura-2/AM荧光探针负载A549细胞后测定S.pn粘附A549细胞30、60、90 min的胞内[Ca2+].结果S.pn作用A549细胞后,经FITC-phalloidin荧光染色,F-actin细胞骨架呈黄绿色块状聚集;F-actin细胞骨架重排抑制剂细胞松弛素D可明显降低S.pn对A549细胞的侵袭,在其浓度为0.25μg/ml时,未得到可测的细菌数;Ca2+信号转导抑制剂可部分抑制A549细胞F-actin细胞骨架重排,且与F-actin细胞骨架重排百分率间存在量效关系;S.pn粘附A549细胞30、60、90 min后的胞内[Ca2+]i高于对照[(187.4±173 nmol/L)],并达到饱和,分别为(487.5±38.1)、(548.2±35.6)和(557.2±47.5)nmol/L.结论S.pn可通过Ca2+细胞信号转导途径触发A549细胞F-actin细胞骨架重排,进而导致S.pn侵袭A549细胞.
作者:徐邦牢;尹一兵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检出运动高血压,并结合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探讨其在老年高血压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修正Bruce方案行症状限制性次极量运动试验,共检出45例老年运动高血压患者,并行ABPM.结果45例老年患者静息血压均在正常范围,运动峰值血压高达(211.98±9.37)mmHg/(101.50±12.86)mmHg(1 mmHg=0.133 kPa),其中ABMP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有14例;与ABMP正常者相比,前者ABMP各项参数均显著高于后者(P<0.001).结论平板运动试验结合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老年高血压.
作者:张新霞;许香广;吴剑胜;邝碧娟;程硕韬;黄建平;胡雪松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异体手移植中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时T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对于指导药物用量、减少并发症和减少治疗费用的意义.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我院完成的3例异体手移植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28、CD4/CD8)的变化.结果使用ATG治疗期间CD3、CD4、CD8均明显下降,3例患者无明显差异;ATG治疗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长期持续改变.结论通过T淋巴细胞亚群的监测了解患者应用ATG后免疫状态,有利于调整ATG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相大勇;裴国献;裘宇容;顾立强;朱立军;王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制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磁性纳米球.方法乳化聚合法制备磁性纳米球的悬浮液,光子相关光谱仪和透射电镜测定磁性纳米球的粒径及其分布;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磁性纳米球中Fe含量.结果获得了水溶性正癸酸稳定的Fe3O4磁流体的粒径及其分布,以及载体浓度与稳定剂浓度对磁性纳米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论首次在pH=6.3~6.4条件下用乳化聚合法制备了PBCA磁性纳米球的稳定悬浮液.
作者:任非;陈建海;姜耀东;陈志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肝肠缺血再灌注对远隔器官的损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5只,分全肝缺血、肠缺血及肝肠联合缺血3组,分阻断前、阻断末(45 min)、再灌注后0.5、2、6 h共5个时间点,分别活杀5只大鼠取材,测定血浆及组织匀浆中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并观察血尿素氮、血淀粉酶及肌酸激酶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肝肠缺血再灌注后,各组血浆及肺、心、肾、胰组织中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发生显著变化,血尿素氮、血淀粉酶及肌酸激酶混合性同工酶水平均呈上升趋势.结论肝肠联合缺血再灌注早期可引起机体其他脏器严重损伤:在相同热缺血时间内,肠缺血可能比肝脏缺血引起更大的其他重要脏器损伤.
作者:杨进城;王志伟;李朝龙;林建华;刘兴国;季锡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提高外伤性后尿道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后尿道狭窄病人的治疗进行总结,重点分析典型病例.结果13例不同程度后尿道狭窄病人经冷刀或电刀内切开、开放手术等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正确的早期处理、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预防术后感染和术后恰当的尿道扩张是治疗后尿道狭窄的关键.
作者:姜耀东;郑少斌;谭万龙;陈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和斑块积分及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30例ACS患者、29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17例正常对照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和斑块积分,以及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3组间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无显著性.ACS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硬斑块积分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ACS组高敏C反应蛋白[(4336±1334)mg/L]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2.205±0.458)mg/L]和正常对照组[(1.625±0.434)m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硬斑块积分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结论AC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硬斑块积分和高敏C反应蛋白升高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硬斑块积分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
作者:刘金来;关良劲;陈璘;郝宝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部大器官联合移植治疗腹部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2例Ⅰ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患者施行改良式胰液肠腔引流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1例高龄酒精性肝硬化终末期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施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1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施行同期原位肝-异位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2例胰肾联合移植患者术后第5天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第10天停用胰岛素,2例均分别于术后20、22d出现消化道出血,经止血治疗后痊愈;肝肾联合移植患者术后第3天移植肝肾功能正常,术后第10天移植肝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抗排斥治疗后逆转;肝胰联合移植患者术后第5天停用胰岛素,移植肝功能恢复正常.4例患者分别随访29、26、9、6月,移植物功能均正常.结论腹部大器官联合移植是腹部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肝胰联合移植可减少胰腺的排斥反应,促进移植肝功能恢复.
作者:于立新;刘小友;徐健;邓文锋;叶桂荣;付绍杰;杜传福;马俊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国产冻干O139 rBS-WC口服霍乱疫苗对健康受试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利用直接快速涂片法分别于服苗前、服苗后2周末、服苗后3个月末收集受试者的粪便,检查粪便的细菌分布特点.结果共检查了458份粪便标本,服苗后细菌总数、G+b、G+c、G-c呈下降趋势,而G-b呈显著的增高趋势;口服疫苗后各免疫组之间及与安慰剂组比较,以G+b及G-c变化明显,其中0、14、28 d各服1粒O139 rBS-WC疫苗的免疫组与其他各组间的差异较大;各免疫组在不同采样时间,肠道菌群值有不同的改变,以G-b表现明显.不同性别的受试者在服苗后,G+b、G-b、G-c占总菌群数比值的改变有统计差异.结论冻干口服O139霍乱rBS-WC疫苗对受试者的肠道菌群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吴辉绪;陈清;李建栋;黄秀芬 刊期: 2004年第02期